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找了一辈子都没有见到的人,为什么朱棣却有能力让他自己跑过来呢

众妙之门 2023-07-02 03:49:47

朱元璋找了一辈子都没有见到的人,为什么朱棣却有能力让他自己跑过来呢

读过金庸武侠的人想必都对书中的武林高手较为熟悉,在众多武林豪杰中,张三丰作为武当派的创始人,一身武艺鲜有人及,江湖地位更是不可小觑。很多人都以为张三丰是金庸先生笔下的虚拟人物,其实不然在真实的历史中,张三丰确有此人。

他是明末元初的武林高手,集各家绝学于一身。并且据明史记载,张三丰此人活了共计二百余岁,超长的寿命引得众多皇帝寻求他的踪迹,想要通过他来知晓长生秘诀。

因为张三丰的种种成就,历代的统治者都对他十分尊崇,在明朝建立期间,张三丰还曾出手帮助洪武夺得江山。作为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在还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就曾听闻张三丰的名号,可奈何一直没能相见。

后来终于朱元璋登上帝位,成为一国之君。这时身份尊贵的他再次想起了心中仰慕已久的张三丰,于是他决定下令寻找此人,身为帝王一声令下自然就会有无数人听从,可天下之大,想要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更不要说是找一个有意躲藏的人,在数年时间中,不论人们怎么寻找,张三丰始终不见踪迹。

要知道张三丰作为武当派始祖,其地位已然超绝,如果他真的要见朱元璋,前往京城便是,可他没有,不是沽名钓誉而是看破红尘。面对寻找多年有意躲避的张三丰,朱元璋心中不但没有丝毫不满,反而他还大举的宣扬道教。可惜这样的做法依旧没能使得张三丰现身,直至朱元璋死亡,他的一生也没能见到他一面。

朱元璋病逝了,可张三丰已经活着,当时的张三丰早已名动天下,这位被皇帝寻找了一生的奇人,在百姓眼中早已成了神明。后来朱棣夺得帝位,同他的父亲一样,朱棣也想见一见张三丰,可是朱元璋找了一辈子也没能找到,自己能有幸见到他吗?朱棣心中也不敢确定。

但是后来朱棣竟真的见到了张三丰本人,并且还是张三丰主动找的朱棣。这是为何?当初朱元璋那般作为都没能引得张三丰现身,为何朱棣能够做到,这其中主要是与朱棣的阴狠有关。

我们知道,朱棣并非顺理成章继承帝位,而是通过起兵造反才登上皇位。当初身为藩王的他登上帝位,朝野上下一片非议,为了平息这些声音,朱棣展开了大肆杀戮,众多与之不合的大臣官员被株连九族,他的狠毒果决可见一斑。那么为了帝位他能够起兵造反,杀戮众人,为了见一个人他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

他能够见到张三丰主要与一个人有关。当时朱棣身边有一高人名叫姚广孝,他是明朝时期的政治家佛学家,年轻时出家为僧的他精通儒释道三教。后来被朱元璋挑选,并结识燕王朱棣,成为其手下主要谋士,在面对建文帝削藩之时,也是他建议朱棣起兵造反,并在四年的靖难之役多次出谋划策,为朱棣登基称帝立下了巨大功劳。

朱棣在位后大大重用了他,任命他为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而姚广孝也被人们称之为黑衣宰相。在朱棣决定迁都时,再次令他负责迁都事宜,而后姚广孝一手规划了北京的布局,再后来他还担任了《永乐大典》的最高编撰官。

如此高人,长期待在朱棣身边,当朱棣想要见张三丰时自然也请教过他。精通三教的姚广孝给朱棣提出个主意,他建议朱棣广修道观。

可是道观谁都修,朱元璋寻找张三丰这么多年,也不是没修过,可张三丰依旧没有现身。姚广孝提出的这一主意不见得有效,可谁知姚广孝并没有说完,他建议将这些道观全部修在破坏风水的地方,如此一来必然会影响道教的发展。张三丰很可能看不下去而现身。朱棣听后大喜,便令人在破坏风水的地方广修道观。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张三丰还是没有现身,朱棣再次前去询问姚广孝,姚广孝想了很久,对这朱棣说:我们将修建道观的材料全部换成最差的,那么建成的道观质量极差,等到道士住进去,经过几次风吹雨打就会坍塌,如此就会造成大范围的道士伤亡。张三丰作为道教人物,必然不会再坐视不理。

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完全弃道士于不顾,阴险异常。可朱棣为了能够见到张三丰并没有在意这些,再次听从了姚广孝的建议。

果然,不久之后张三丰无奈现身,亲自去找了朱棣。朱棣能够完成朱元璋一辈子都没做到的事,并不是因为他励精图治,使得天下大治从而感动了张三丰,也不是张三丰担心自己生命安全被朱棣株连九族的做法吓到,而是因为张三丰心系道家发展,不忍心看到众多道士死去,这才现身见了朱棣。

朱元璋没有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当时心中对张三丰是十分仰慕的,不会去做有损道教令张三丰心生不满的事情。

但朱棣并不在意这些,他想要的不过是通过张三丰来神话皇权,只要能见到他,至于是用的什么手段和途径,朱棣可以完全不管不顾,造成的后果他也充耳不闻。由此可见朱棣为人之狠毒,能够成就帝位,的确非常人能及。

明朝靖难之役后,夺位者朱棣,他是怎样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明朝的靖难之役后,朱棣夺取了尊位,要求方孝孺写诏书,方孝孺不同意,问为何不立朱标的儿子呢?朱棣大怒,杀了方孝孺。他对待自己的侄子和嫂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朱标的儿子们,有的下落不明,有的惶惶不可终日,最终都是英年早逝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君主,但是,他可能是受到儒生的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在削藩上就是一个例证。他的改革,目的是好的,但行动中存在很多问题。

朱棣在这个过程中反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打南京,其中有很多曲折,但朱棣成功了。成功以后,他发现朱允炆不见了,就发现几具烧焦的尸体,太监表示,这是朱允炆等人的尸首,朱棣就按照天子之礼安葬了朱允炆。

朱标的另外一个儿子朱允熥,在靖难之役后被降封为广泽郡王,居福建漳州府。之后不久就被朱棣召回京城,不知何故就被贬为庶人,囚禁在凤阳。生于帝王家的朱允熥,被安上了一个“意在谋反”的罪名,不知何故暴毙。

有人推测说是朱棣干的,但是,没有实际证据可以佐证这个事情,可能是吃的东西不好,有时候食物间相克(迷信的说法),也是可能导致中毒身亡的,不管是不是朱棣干的,去世的时候,仅仅39岁,属于英年早逝。

朱允熞,是朱标的第四个儿子,他在靖难之役后也被贬了,降为怀恩王,居住在建昌,也就是我们现在江西省的南城县。但是,很快就被朱棣调回京城了,跟他哥哥朱允熥一样,都被贬为庶人,在凤阳囚禁着。

他没有被安上谋反的罪名,但是,也没有活多久,他只有29岁。看来朱棣对哥哥的儿子们,出手还是比较狠的。虽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是朱棣干的,但是,召回京处置,囚禁侄子,就令人怀疑。

朱允熙的死,更是一件蹊跷的事。他跟前面两个哥哥不一样,他在靖难之役后被降为敷惠王”和母亲一起居住在太子的陵墓,也就是去守墓了。当守墓人可不是一件好差事。但是,他还是服从了。服从也没有逃过死亡的命运!

他的生活,一切看似平常,但在永乐四年,府邸中起火,他被火活活的烧死。这个死法,还是很奇特的。对于很多人而言,府中失火是常事,活活烧死一个王爷就让人难以琢磨了,为何呢?

二、对朱标妻女的处理,是另外一种方式

朱标的继妃是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她生了四个儿子和几个女儿(因为女儿生母不可靠,有人说,江都与宜伦是常氏所生,要是如此的话,她生了两个女儿)。

常氏在洪武朝就去世了,所以躲过靖难之役了。吕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在靖难之役后,陪着最小的儿子一起去守墓。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终老,没有想到的是,小儿子在火中葬身,她也不知所踪。

有人说,吕氏也是葬身火海,因为母子俩是生活在一起的。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历史中没有记载她的生卒年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个事情,就是朱棣做的,只能这样写了。

吕氏的人生,算是结束了。但是,朱标的女儿有四个,分别是江都与宜伦两位公主加上另外两位,在一些记载中,后面两位连封号都没有,那就意味着两位小公主,还没有成年呢。

江都公主成年了,还嫁给了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璿,夫妻伉俪情深,耿璿在朱棣起兵的时候,就给老爹耿炳文出主意要直攻北平,由于老爹在真定(河北正定)失败了,他的主张就没有得到实施。

要是老爹耿炳文没有失败,那么,朱棣就可能不会成功,耿璿也不会称病不出的,就因为他称病不出,被朱棣下旨处死,以坐罪(连坐之罪)的名义处死的。应该是受到老爹耿炳文的牵连!

江都公主因为老公也受到牵连,降为郡主,江都公主因为老公被处死就狠生气了,又被降为郡主,更加生气,最终因为忧愤而去世。史书上没有记载她去世的年纪,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朱棣是故意这样做的。

宜伦郡主,也是成人了,丈夫是于礼,之前是锦衣卫百户,后被封为中奉大夫,看来她还是没有受到朱标的影响,对于她而言,还是一件幸事。至于丈夫和儿子,都在朝中做官,这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朱标另外两个女儿,一个是无名,一位是南平郡主,至于生于何时,没有记载。只知道她未成年,死于永乐十年,死后被朱棣追认为南平郡主。至于因何而亡,不得而知。能够知道的是,朱棣对哥哥的孩子和妻子,并不友善。

三、朱棣的个性比较奇特,生性多疑

朱棣对朱标的儿子,施以辣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占据了尊位,对于很多人而言,尤其是当时的文人而言,他的尊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不仅仅方孝孺不认可,很多士大夫也不认可。

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他杀了方孝孺十族(诛九族外加学生一族),企图用暴力来堵住悠悠众口。在当时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对于很多人敢怒不敢言的人来说,这个事情,可以记录下来。

朱棣也知道,这个事,凭着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靖难之役是一根刺,刺在朱棣的心头。所以,为了不让这些事情传播开来,对有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任何人,都施以辣手,加以摧残。

最先遭受毒手的,一定是朱标的家人。无论是他的妻女还是他的儿子。将他们解决了,就可以避免潜在的威胁了。之后就解决那些反对者,不管是之前的朝臣还是之前的关系网。

朱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从他的角度看,并没有什么问题。再加上他性格多疑,自然会怀疑到朱标的家人。对于朱标家人的做法,对于维护统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最起码可以堵住朱标家人的嘴!

朱标家人里,只有宜伦郡主活了下来,但也是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平安顺遂。有人说过,无情最是帝王家!因为帝王家中的富贵多,利益大。

朱允炆要是跟朱棣那样现实,不那么重视儒生的意见,说不定,朱棣也不会起兵,就算是骑兵,也不会有靖难之役。只因为朱允炆读死书,又听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话,结果身死不说,还连累了家人。

朱棣,在治国上,很有一套,永乐年间的盛世,对于百姓而言,是一个福祉。但对于朱允炆一家人而言,可不是什么幸事。不过,成王败寇,自古使然。要怨恨,就怨恨朱允炆吧!

身死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对于历史上的事,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有人觉得就算是朱允炆治理,未必有朱棣治理得那样好,从他削藩就可以看出来。大家觉得,要是朱允炆治理国家的话,会治理得好吗?

朱棣哪一点不好,朱元璋为什么始终没有选择他作为继承人呢?

仅仅在三年之后,朱元璋就以家天下的发展理念把自己的9个儿子逐一受封诸侯王,直到皇太子各个长大后,他们也都前去全国各地就藩,明朝驻扎河山,如此一来,朱元璋也顺利的把兵权都掌握着自己人手上。那时候朱元璋充分考虑,如有外敌这些诸侯王就能撤兵抵挡,在京城不幸遇难时,全国各地诸侯王也会立刻援助,产生声东击西之势,如此一来大明江山就能广为流传几万年。

在明实录记载,朱棣是马皇后生的大儿子,但是但是经过许多明历史学家的探索结果发现其实关于朱棣的家世记述并不是详尽,对于之后大家看见的这个人是马皇后生这一消息,或许是朱棣自己伪造后结论,终究朱棣的长相如黑碳一般,根本就没有一切马皇后的身影。

实际上朱棣它的亲生妈妈是碛妃,这决定了朱棣其实不是正妻生,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没选择立为他皇太子的最重要的一点考虑,终究以朱元璋和马皇后很多年深厚的感情,将来承继大明江山得人一定是马皇后的小孩,这样才会算得上是顺理成章。除此外在一开始的皇太子朱标去世后,老二秦王和老三晋王都是马皇后的大儿子,当然如果论谈论话题排辈得话,老二和老三也应当排到朱棣以上。

但朱元璋未尝没有过立朱棣为皇太子的念头,在一次朝堂之上,朱元璋便向臣子询问道,燕王英武似朕,立之怎样?这其实足够显现出朱元璋对朱棣的肯定。但或许就是由于古代拥有立子以贵不因长传统式,因此朱棣整体实力强大却不被封为皇太子。

朱棣英武思政要不得

朱元璋手里的帝位并不是靠着承袭而成,而是他一步步闯荡所获得的。可虽然朱元璋文化程度不太高,但却能成大事,在她上台以后,就算自己文化程度低,并且哪怕是谕旨全是白话文,可是老冯却认为要想站稳河山必须有水准,因而他一直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在选择继承人上,朱元璋自身并不想挑选和我过于相似得人,正这般前朱元璋常说,朱棣威武似朕,他也知道这一四儿子跟自己有许多共同之处,并且还极致继承它的残酷、暴虐,这些都是朱元璋不待见的区域。

立朱允炆为皇太子,民心所向

因为朱元璋心思细腻,并且暴虐,因此他当政阶段臣子每日谨小慎微,经常觉得伴君如伴虎。前边大家也提到朱棣各个领域都和爸爸极其相似,在性格上亦是如此,所以当时朱元璋曾问起臣子立朱棣为皇太子怎样时,臣子却都表示它的皇孙朱允炆也许更合适。

实际上朱允文确实与朱棣完全相反,他性情温文尔雅,继承朱标的脾气好,因此自此朱允炆被封为皇太子后,却让臣子松了一口气。但也许命运就是如此,纵使朱棣数次错过了被封为皇太子的好机会,但是最终他还是选叛逆即位,这或许也是朱元璋不曾预料到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6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