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有一个王朝就是这样的奇怪,好几个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处理政事,但是国家却能够稳如泰山。
这个王朝就是大明王朝,由乞丐皇帝朱元璋开创的又一个汉人王朝,在经历了朱元璋、朱棣等前几任皇帝的励精图治之后,明王朝中后期的皇帝也是越来越昏聩,越来越平庸,甚至有这么一个皇帝竟然可以做到几十年不上朝廷,这样的皇帝,这样的做法在历史上所罕见,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个皇帝就是年号“万历”明神宗朱翊钧,根据《明史》记载:“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思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明神宗朱翊钧得到这样的评价,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在某种意义上,他很像唐朝时的一个皇帝,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前期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到了后期,都因为沉湎于酒色而荒废国事。明神宗朱翊钧前期在张居正等人的辅佐之下,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时候,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里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政治上实行“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这是对明代官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军事上,有著名的万历三大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在经济上,实行清丈田亩、一条鞭法以及矿监税使,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让国库更加地丰实。在外交方面,西学东渐的盛行,并且开始与当时的英帝国开始了交流。所有的这些成就都是在明神宗朱翊钧统治期间取得的。
不过,明神宗朱翊钧与大臣的关系并不好,即便是在张居正统领内阁期间,君臣之间的关系就一度非常地紧张,最终造成了张居正在死后被清算,其所创立的大好局面也毁于一旦。特别是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明神宗朱翊钧与大臣的意见不一致,导致明神宗朱翊钧此后的28年都不上朝,成为历史上最不靠谱的皇帝之一,不过在此期间,依然能够坐稳皇帝的宝座,实在是一个奇迹,要是在别的朝代,一个皇帝只要半年时间不上朝处理政事的话,那么就会天下大乱。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这样一个庞大帝国的运行呢?
首先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明王朝实行的是内阁制度,很多人都觉得像君主立宪制,差别就在于明王朝的内阁制是在封建王朝的大前提之下,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是在资本主义的大前提下,这两种制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化了内阁的权力,弱化了皇权。大家可能会说朱元璋、朱棣时期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我不否认,但是在明王朝中后期的皇帝当中,几乎就没有朱元璋、朱棣那样的政治强人,所以,国家的权力基本上都在内阁手里面。这一点跟当今的英帝国其实很像。所以,即便是皇帝不出来主政,整个国家照样能够运转如常。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其次是明朝的官职。在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实行了“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的官制,实现了中央政府对于全国局势的全面把控,尊崇主权、考核吏职、信守赏罚、统一号令,即使远在万里之外,早上下达政令而晚上就要执行。这样的执行力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很难做到的。明王朝正是有了这个强大的官吏机构,才加强了对于全国的统治。这样的制度在万历年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在明王朝的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大量出现,这个时期的明王朝,颠覆了 “士农工商”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收益更为丰厚的商业活动中去,读书不再是唯一的出路。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改变了国人的思想,也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和战乱,国家就能够正常运转。
因此,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国家运转如常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集中表现,缺一不可。
明朝是历史上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据记载,明朝共传16位皇帝,享国276年,其中皇帝不上朝的时间长达121年,几乎占了一半;但偏偏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的经济、文化,包括军事等,都发展很快,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个奇迹了。而这里就来盘点下明朝不上朝时间最长的三位皇帝,来看看都有谁吧。
第一位: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因其年号正德,故而又被称为正德皇帝;据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少年时就展现出了卓绝的聪明才智,喜欢骑射;原本朱厚照是可以成为一个好皇帝的,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周围的太监们带坏了;尤其是在其继位后,更是无人能制约他了,在刘瑾等太监的诱导下,朱厚照整日玩乐。
皇帝的荒嬉无度、宦官的恣意妄为,致使原已危机四伏的社会经济不断恶化,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刘瑾伏诛后,朱厚照又开始宠信江彬。在江彬的诱导下,朱厚照屡屡出巡;他在位十六年,其中上朝的次数寥寥无几,或者说,他本就无心帝位。
当然,明武宗朱厚照虽然荒唐,无心帝位,但他还是知道祖宗留下的基业还是要守好的,所以他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明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等。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第二位: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弟弟,由于朱厚照无嗣,所以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但是在他统治中期,由于国家承平日久,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方士、道士们利用嘉靖帝梦想长生不死和灵瑞现象的迷信,屡行诈骗之术,愚弄嘉靖帝,使每年不断修设斋醮,造成巨大的靡费。还因此爆发“壬寅宫变”,几死于宫女之手。
因此明世宗朱厚熜移居西苑修道,此后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民变。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公元1550年时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位:明神宗
但是要说明朝乃至于历史上最传奇的不上朝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排第二,相信没有哪个皇帝敢排第一;朱翊钧十岁即位,年号万历,其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
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明神宗执政晚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而且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尤其是在公元1619年时,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陷于崩溃。不能说朱翊钧无能,也不能说他昏庸,只能说他是真的倦政,二十多年不上朝,要知道在历史上,很多皇帝在位时间都不到二十年……
对明朝这个特殊的朝代真的感到很疑惑,历史上哪朝哪代不是为了争夺帝位斗得你死我活的?但明朝的皇帝中,似乎除了朱棣外,其他的皇帝都很佛系。而且就算是当了皇帝,能不上朝就不上朝,和清朝的皇帝的勤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从历史的表现看来,似乎明朝的方向更正确,如果不是天灾人祸的话,恐怕明朝能自己进化到更高的制度去,而反观清朝,就是因为管的太严,结果自始至终都是原地踏步。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执政前期励精图治改革弊政,扭转了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形成的颓势;对外上主持“万历三大征”,先后在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巩固了汉家疆土。但“国本之争”开始后,万历皇帝与内阁大臣争执长达十余年,从此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但是权力却从未脱离过万历掌控。
首先万历皇帝五岁就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到10岁登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非常精明了。朱翊钧曾经说过“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以治天下!”,以少年之姿牢牢谨记“用人唯我”、“生杀予夺”,经历过高拱、张居正等强势大臣的磨砺,可以说万历政治斗争经验丰富。
在万历深居皇宫,不再接见朝臣的时候,朝廷大事依然掌握在皇帝手中,“万历三大征”中的调兵遣将全由万历一人而决,没有和众多朝臣商议;派出亲信太监分赴各地担任矿监税使,掌控财政大权。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是因为已经把皇帝这个职业琢磨透了,只要紧握用人、财政、军事三项大权,那么天下就还是他的天下。
另外自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执行“票拟、批红”这一制度处理国家大事以来,实际上就给了后代朱家皇帝不理朝政的机会。内阁大臣只是皇帝的助手,国家大事这些人先看提出解决办法,但是最后的执行要看皇帝批不批红,也就是说皇帝牢牢掌控国家决策权。
另外明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太监们读书识字,将这些人培养成帮自己处理批红的助手,提高司礼监地位,形成与内阁相抗衡、制约的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实际已成为与内阁首辅对柄机要的“内相”。太监的地位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因此这些人都是皇帝的忠犬,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也就是说皇帝想处理朝政就处理朝政,不想处理朝政就委托司礼监处理,不用担心大权旁落。
可以说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之后,没有宦官之乱,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权臣把持朝政,不得不说既有万历精明强干,更是因为祖宗留下的制度保障。
明朝万历皇帝即使28年不上朝,国家也能够平稳地运行下去,这并不取决于万历皇帝一个人,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明朝的内阁政治制度。
明朝时期,朱元璋废去了丞相,在他杀掉胡惟庸以后,中国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宰相的存在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皇权一揽独大,虽然在废丞相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皇权迅速膨胀。但是国家政务毕竟过于繁忙,仅依赖皇帝一人是不可能完成所有政务的。因此明朝的内阁制度应运而生,也正是这样一个稳定的机构让明朝能够在皇帝不上朝的情况下依然维持运转28年。
明朝内阁制度是逐渐发展而来的。最初皇帝只设立了殿阁大学士,并且这样的殿阁大学只拥有极小的权利,他们并没有决策权,只是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也就是说他们是独立于国家行政体系的一个存在,他们实际上行使着宰相的权利,与皇帝分担任务,但是却没有着宰相的职称与地位。
在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在万历年间内阁权力达到顶峰。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当时的首辅张居正。内阁阁臣拥有“拟票权”,张居正通过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内阁阁臣,内阁阁臣使用自己的“拟票权”从而使得张居正对国家的政治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在这个时候,皇帝需要做的就是采纳各位大臣的意见,其本身并没有发挥什么建设性的作用,也正是因此即使万历28年不上朝,也不会影响到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
万历十四年,大概从十月左右,万历皇帝开始他罢朝之旅。作为皇帝,本应该正襟危坐地处理朝政,上朝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万历则不然,皇帝富有四海,想做什么当然是他自己做主,上不上朝也得看心情。
明代的官员不同,所谓“文死谏、武死战”中的文官就是那么执着,皇帝不务正事,官员有权力插手,管你什么九五之尊,只要做得不对,就得骂你。时任礼部主事的卢洪春上疏道:
“陛下自九月望后,连日免朝,前日又诏头眩体虚,暂罢朝讲。陛下春秋鼎盛,诸症皆非所宜有。不宜有而有之,上伤圣母之心,下骇臣民之听,而又因以废祖宗大典,臣不知陛下何以自安也。”
皇帝从九月之后一直没有上朝,前几天又说头晕眼花,把经筵也取消了。陛下正是壮年,这些病症是不该有的。如果不该有的病症却有了,这会伤了太后的心,也可能歪曲了外界的视听,陛下还能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卢洪春从仁义道德再到皇帝的私生活,统统数落了一遍,实在让万历皇帝忍无可忍。
卢洪春被罢官打屁股是不可避免的,而万历罢朝从此持续了近30年,这么长的时间,为何国家仍能正常运转?
万历牢牢掌握皇权
世袭制保证皇帝能接班,但能不能一直当皇帝,那就得靠皇帝自己了。篡权夺位本就屡见不鲜,哪怕华夏正统的大明朝对此也多有堤防。在万历即位的前十年,朝廷有张居正坐镇,因为万历皇帝比较小,也只能听之任之。
张居正在职期间,不仅是朝廷大臣,就连李太后都对其言听计从,一方面,张居正的水平很高,皇帝都对其恭敬有礼,另一方面,一位大臣,做到如此地步,这无疑也是对皇权的威胁。好在张居正是一位为国为民的正臣,否则国家就可能面临危机。
宦官可以掌握大权,但宦官的权力出自皇权,且不能随意出入皇宫,所以只要皇帝下旨,可以轻松干掉宦官。万历很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在张居正去世后,他要马上从新掌握皇权,要想在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就算皇帝也要费尽心思。
就好比统兵的将领,要想在军中立足,必须有相应的军功和威望,也就是得有人支持你,如果没有人支持,皇帝也得倒台。张居正去世后,被压制的官员们终于可以喘口气,随后如雪花般的弹劾奏章飞到了万历桌案前。
反复思虑之下,万历决定借此废掉张居正的功绩,同样也除掉了很多张居正的党羽。史料记载:
“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自诬服寄三十万金于省吾、篆及傅作舟等,寻自缢死。”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长子被逼自尽,其家属也是死走逃亡。后经大臣商议,才给张居正家人留了一条活路,而张居正的势力在朝廷之上已荡然无存。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万历的手腕,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而果断,没有拖泥带水,这明显是政治家才有的做派。
不上朝是万历的自由,而在一定程度上说,万历不管事是不可能的,大多军国大事,全是出自万历的命令。
国有正臣,对奸邪有一定震慑作用
除了皇帝问题,就得说说大臣的事情了,从内阁设立之日起,文官的力量就在逐步加强,一度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所以皇帝经常要选用宦官来制衡文官。
皇帝长时间不上朝,甚至连大臣都不见,那么皇宫内外传递消息那个人至关重要,这个人就是宦官,那个时候没有微信没有手机,要想证明消息的准确性很难,所以宦官可以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能和内阁分庭抗礼。
冯保是张居正的内宫助手,对张居正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万历亲政之后,则很快被扳倒。帮助万历解决冯保的是一名叫做张鲸的宦官,冯保倒台后,张鲸掌控东厂,这应该也是万历的安排。
万历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也重用了部分宦官,但由于冯保的的关系,他对宦官的信任度也打了部分折扣。
史料记载:
“鲸性刚果,帝倚任之。其在东厂兼掌内府供用库印,颇为时相所惮。”
张鲸性格果决,万历很器重,在掌管东厂的同时负责机要印章,就连内阁首辅都对其忌惮三分。
宦官中并非没有善类,只是太少了,张鲸同样属于奸邪一党,他在任期间,多次收受贿赂、专权营私,和其同党做了不少坏事。而万历对此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源于张鲸曾帮助万历除掉冯保,皇帝装糊涂,大臣可不糊涂,给事中陈尚象、吴文梓、杨文焕等多次上奏,要求严办张鲸。
正是大臣们对奸邪的零容忍,才遏制了其发展壮大,万历朝不是没有奸邪,一方面皇帝有所忌讳,另一方面大臣太过强势,奸佞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很小,无法愉快地生长。
万历多次要护着张鲸,无奈大臣的攻势太猛,张鲸也无法加以重用,只得被万历抛弃。万历朝的文官还是很有点骨气的,不论面对皇帝还是奸佞,都义无反顾地谏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皇帝怠政也有其负面影响
万历皇帝的政治手腕很高明,一度把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但怠政就是怠政,整日待在内宫,也不上朝,必定比不了那些勤政的帝王。甚至万历连内阁辅臣都很少见,只让宦官传递旨意,这必定会出错,也会耽误很多军国大事。
女真部族崛起的时候,万历为何没有提前察觉,这不能把所有责任都归咎到李成梁身上吧,假如万历勤政奋勉,很有可能在努尔哈赤发迹前就消灭他,国运就会因此改变。
再说万历的立太子问题,从朱常洛出生到最后被立为太子,折腾了十五年时间,万历也为这个太子和大臣争了十五年。说朱常洛窝囊也好无能也罢,那是万历无法预测的,但他和大臣们争斗的这十几年,却耽误了很多事。
大臣们一波一波地上疏,皇帝一波波的罢免,搞得官员都没了,谁来负责国家正常运转,快成了无政府地界。到万历三十年,南京和北京,尚书缺了三个,侍郎少了十个,地方巡抚少了三个,对此万历不闻不问,也没有官员顶替,就这么耗着。
这样的结果则是政府空转,公文没人审批,政事延误,随之而来的还有党争不断,文官内部派系林立,这是亡国的先兆。
哪怕你万历水平再高,国家被搞成这副德行,难道你没有责任吗?萨尔浒一战,明军就被打废了,胆怯的遮羞布才被人揭开。如果只看过程的话,万历还有三大征撑门面,看结果的话就真的无法直视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5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为什么弘光政权仅存在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