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众妙之门 2023-07-01 22:33:41

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说起太平天国最令人遗憾之事,相信各位历史爱好者都会说“天京事变”,因为内部自相残杀让天国元气大伤,从此走向了衰落而一发不可收拾。但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有一件事足以令各位历史爱好者扼腕叹息,捶胸顿足,这就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北伐。1851年,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虽然遇到了诸如江忠源、向荣、张国梁等悍将的阻击,但进军速度依然十分迅猛,不到两年时间便定都南京,席卷江南大地。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统帅部决定兵分三路——北伐、西征、东征,以打破天京被围的局面,顺便消灭清廷。

这三路大军,北伐军最为精锐,北伐军的两员主将,林凤祥和李开芳曾是西王萧朝贵手下的两员猛将,攻城略地,所向无敌,是当时除石达开、韦昌辉之外,太平军最为优秀的将领。北伐军人数不多,只有两万多,但都是从广西出来的老兵,战斗经验极其丰富,革命信念十分坚强。北伐军兵出浦口,在淮北捻军的配合下,不出一个月便出安徽进入河南,同年九月抵达天津郊外的静海、独流,咸丰皇帝为之震惊,甚至一度打算北狩承德避暑山庄,并下令各省督抚直接将赋税送往皇帝行宫。令人不解的是,北伐军胜利在望之时,为何却迅速撤退,最终在连镇和高塘被胜保和僧格林沁消灭?在此,小编就来给各位历史发烧友们谈谈其中的缘由。

偏师北伐,远离后方基地。北伐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长途奔袭北京,攻灭清王朝,所以北伐军追求的是速度。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当时太平天国并没有可靠的后方基地,唯一绝对掌握在手的只有都城天京。南北两京距离十分遥远,中途还隔着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当时还被清军牢牢控制的重要省份。北伐军孤军深入,虽然连战连捷,但却遇到后勤补给不足的巨大困难,军队经常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危险。1853年9月,当北伐军到达天津城外的静海和独流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必须等待后方的支援才能继续进军。遗憾的是,曾文昌、许宗扬带领的北伐援军在山东临清一带几乎全军覆没,北伐军孤立无援。

只管进军,不守城池。既然大本营给北伐军定位的作战目标是直取北京,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所以进军就得追求快速度,中途不宜停顿,也不应该分兵据守已被攻占的城池。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在南京浦口誓师北伐,在淮北捻军的配合下,北伐军顺利通过安徽境内,直奔河南。在河南,北伐军几乎没有遇到劲敌,于是便向河南西部进军从巩义渡过黄河进军山西,同年九月兵锋抵达天津。从浦口誓师到兵临天津,北伐军只用短短的半年时间,这进军速度可媲美当年徐达与常遇春之北伐元朝。但是,北伐军在进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自己致命的弱点——无可靠之根据地提供部队休整和补给,因为没有占据任何一座城池。所以,就算北伐军能够进逼天津,远眺北京,但已经是强弩之末,无法再前进一步。此时,北伐军犹如一支孤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又没有可靠的城池据守,这必然会失败。

战略失误,错失渡河良机。北伐失败与高级将领在战略上的失误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当时清军的主力部队都在南方作战,河南一带的兵力极为薄弱,所以进入河南之初,北伐军并没有遇到过多的抵抗。商丘之战获胜后,北伐军理应乘胜渡过黄河进军山东,然后再从河南、山东两路同时向北京进军,清王朝的灭亡就会成为现实。1368年,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统帅大明精锐部队挥师北伐,其所制定的进军路线就是先夺取河南、山东,剪除元朝首都的两翼,然后再从两路攻取北京。果不出所料,河南与山东被攻占之后,元朝顺帝直接放弃大都逃往和林,统治中原九十多年的元朝结束了。由于当时黄河岸边缺少渡河船只,林凤祥、李开芳又怀疑黄河对岸有大量清军驻守待命,于是便放弃在此处渡河,而是挥师西进,先入山西,然后进入河北,最后在天津向北京进攻。这一作战计划存在着致命危险,不但战线延长,不可预测因素增多;更要命的是清王朝以喘息并重新集结、布置兵力。当时黄河对岸只有地方团练而无正规军驻守,只要强渡,必定可以顺利过河,那么中国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

总而言之,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两万多北伐军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横扫大清王朝的正规军,从浦口一直打到天津,这可谓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但是,由于偏师北伐,远离后方补给基地,又不注重对城池的夺取,北伐军越是向前进,其危险的系数就越高。既然是为了追求快速进军,北伐军不但在6月份错过最佳的渡河时间,而且还在怀庆与清军僵持几月之久,在没有后方基地的情况下,屯兵于坚城之下而不克是极为危险的。所以,北伐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主要有:起义阶段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行事上仍具有小农阶段的局限性。战略不当腐败严重,太平军在占领了南京后,建立奢华的天王府,之后就停滞不前沉迷于享乐。最后就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斗严重钩心斗角,争权夺利导致内讧悲剧。

太平天国运动在战略上也有很多失误,太平军的领导者认为只要占领了南京,就算无法成事,也可以据守黄河以南的地方,甚至把占领南京来作为奋斗的目标。因此太平军在占领南京后,并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停滞不前。尤其是奢华的天王府建成后,领导者开始沉迷享乐丝毫没有斗志。



扩展资料:

评价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简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一、丧失斗志和指挥失误

过早建都丧失锐气,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杨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决定建都于南京,并改南京为天京。在太平军攻占武昌时,就存在着去向问题,北进河南则威胁清京,东下金陵则有可能形成割据局面,如今太平军已顺利攻占南京,同样又存在着去向问题。

如果以南京为根据地,然后向北发兵,把战略重点放在推翻清王朝上。这样的话,太平军就应集中精锐部队及最有权威的将领进入河南、河北、山东,兵锋直指清廷,这当是太平军攻占南京的战略抉择之一。如果过早在南京建都,太平军必然以保卫天京的安全为目的来部署一切兵力,革命的进攻阶段就会停顿下来,锐气就会减退。

因此,在南京建都实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而这却是出自洪秀全、杨秀清的意愿。太平军离开广西之后,便有“取金陵为本”之议。杨秀清认为只要占领了南京,即使成不了事,也可占领黄河以南。洪秀全则多次称南京为“小天堂”,把“小天堂”作为奋斗的目标,在建都问题上,洪、杨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

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国起义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以及眼光短浅等毛病,在太平军中都有突出表现。许多太平军将士参加革命都是出于生活所迫,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用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的话说,当时太平军将领号召“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可以“同家食饭”。

这和旧式农民起义者的动机是一致的,许多太平军将士在参加革命队伍时,就是抱着当将军、当丞相、当夫人的目的来的。太平军将领也用这些来鼓动士兵英勇作战,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围时,号召“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因为这样做就能“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

为了达到这些不太清晰的目标,他们作战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牺牲,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最终总是归于失败,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局限。?

三、腐败严重

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太平天国的腐败是和建都天京同时产生的,尽管洪秀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这些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捡来的货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没有深化,也没有消化。

洪秀全很难把这些平等思想付诸实践,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即《太平礼制》所规定的等级来规定自己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和特权。

四、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起来,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等。

扩展资料:

太平天国运动结果:

天京失守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1864年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一降者。?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但分散在长江南北各个战场上的数十万太平军,仍英勇顽强地抗击清军的进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平天国运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0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