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做了一个梦,让他一生都不敢称帝是真的吗

以史为鉴 2023-07-01 22:26:05

曹操做了一个梦,让他一生都不敢称帝是真的吗

曹操做了一个梦,算命先生听闻说了8个字,让曹操一生都不敢称帝!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古人一直都是非常迷信的,他们信奉着这个世上的神鬼,而且古人非常看重自己晚上做梦的内容,因为在他们看来,晚上做梦正是对现实的一种影射。梦里所梦见的,可能就会在现实里实现,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的祖先对梦境非常的重视,后来更是有人专门开始研究梦境,衍生出了一个新生的行业“解梦”,到后来解梦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

谈到解梦的话,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就是《周公解梦》,在这本书里面解释了关于很多梦境的背后寓意,对梦境了解最深的人也就是周公了。古代时期,不管是上到皇帝还是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大家都是一样的封建迷信,就连一统六国,建立大秦王朝的秦始皇最后爱上了长生不老,用其一生都在找寻长寿不老的丹药,当然最后无果,历史上不止秦始皇一个帝王想要长生不老,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也为求得长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很特殊的时期,那就是三国。三国是中国一个大分裂时期,从最开始的群雄逐鹿到最后的三分天下,最早期称帝的两个人是刘备和孙权,他们二人先后称帝,要论实力的话,最强大的就是曹操,可是如此强大的曹操并没有称帝,这又是为什么呢?

据说这一切是跟曹操做的一个梦有关联,有一天晚上曹操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于是就叫来了一个算命先生,让先生为他解梦,曹操将自己做的梦讲给了算命先生听,算命先生听完之后,告诉了曹操8个字,也是因为这8个字让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

算命先生到底说了什么?曹操又梦到了什么?曹操对算命先生说,我梦到了一条飞龙和一条蛟蟒,飞龙在天上飞,蛟蟒在水里游。算命先生听了曹操说的话以后,对曹操说了8个字“飞龙犹在,蛟蟒不成”古代时期将皇帝称为飞龙,而蛟蟒则是权臣,算命先生所说的话是,如果你想当皇帝,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天子还在,就算蛟蟒在厉害,你这条蛟蟒也成不了气候。

此时的曹操正掌管着汉朝的军政大权,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当时的汉献帝还在,汉朝的气数也没有尽,天下还没有得到统一,如果曹操贸然称帝,一定会引起朝廷纷争和拥汉派的舆论,这样会造成很被动,甚至最后会闹得和袁术、董卓一个下场,会让自己背上乱臣贼子的罪名。

当曹操听完算命先生的一席话之后,聪明的他放弃了称帝的念头,也至此他一生没有称帝,不过儿子曹丕帮他完成了这个心愿,曹丕在称帝以后,将自己的父亲曹操封为魏明帝,也算圆了曹操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

曹操不敢受帝称号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诸侯之一,文韬武略,智慧过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求才若渴,为人是用,官拜丞相,曹操为何敢称帝?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那时候的形势没有具备称帝的条件,孙权与刘备虎视眈眈。如果曹操敢称帝,让刘备孙权捉住把柄,联合讨伐他,这样曹操就烦恼的事情更多。

说曹操不敢受帝称号是不准确的,不是不敢,而是不愿!曹操其人,看似不在乎自己的声名,实则不然,其实他比任何人都在乎天下人对他看法。曹操起兵,是以光复汉室的名义。能够成事,靠的还是他刺杀董卓的名头。他的一切,还都是因为他依附汉家天下得来的。不管他后来怎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还都只是大汉的丞相,天下人就算对他在不齿,可也说不出什么。再则,跟着曹操的谋士大将们,也不都只认曹操,还有一大部分是奉汉室为正统的。就连荀彧这样的,跟着曹操征战一生立下汗马功劳的近臣谋士,都反对他废帝自立,曹操自然也要考虑这方面的压力。但以当时曹操的势力,曹操要是称帝,无人能够阻拦。曹操不称帝,还是和他身为汉臣,不想落个篡位乱臣贼子的名声有关,毕竟还有东吴,川蜀对他虎视眈眈呢!

曹操和夏侯惇的是创业合伙人,和异姓血亲兄弟,在曹操成为魏王后己经实际上成为真正皇帝的时侯,贾诩,程昱都建议他举行大礼,成为皇帝。但夏候惇却建议打下益州刘备后,再顺流而下统一东吴,再当皇帝举行大礼更加安稳,天下太平,才能遵循尧舜的道路,行禅让之事,曹操听从夏候惇的劝说,没有去当皇帝,可在灭了关羽以后就死了。夏侯惇也因为自己劝说,深深自责,不久也死了。

曹操当时己经有。当皇帝之实,就缺一个礼仪罢了,他也许是怕自己女儿们,因为自己当了皇帝,天天吵闹。也许更怕似夏侯惇一样的合伙人,不能平等谈天说地,使自己孤单寂寞。所以他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当时刘备是他最大敌人,占据四川汉中。在他当中魏王时,孙权已经再次投降过来还联合起来消灭荆州的强大的关羽,孙权还把关羽人头送到洛阳示众。

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候。孙权派人向洛阳朝廷进贡,又将曹操将领朱光等人送回洛阳。写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当上大魏皇帝。曹操将信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护火上烤耶”。群臣乘机向他也劝他当上皇帝。曹操由于不想违被以前对荀彧等伙计了承诺,怕死了孤独。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从最了解曹操心里刘备这样说,曹操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命,议见者曹失利于赤壁,谓其力屈,复无远志也。今曹三分天下有其二,欲将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坐此老乎。是的曹操非常想当皇帝,只是怕皇帝孤单寂寞,当夏侯惇说,自古以来,能除民害百姓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三十余年功德著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者,应天顺民,复何大疑哉。天下太平,才能举行禅让尧舜之事。

实际上。曹操是个非常将究实惠的人,他不当皇帝,是一生都将自己装伴成忠于汉朝廷的人,不想因为自己图虚名。而自己否定自己的过去是汉朝大忠臣。更不想放弃兵权,去当皇帝,招来杀身之祸,遗害子孙灭绝。而是想时时享受天子荣光,却不落人口实,己经篡夺了汉朝大权,想着打下刘备,统一全国后,再当不迟。结果死了,没有当上皇帝。

儿子曹丕刚上魏王,就代替汉献帝当上皇帝。

曹操本身也是个是想非常崇尚法律的人,讲仁义是他思想的对己要求。以道德礼让教民和治理国家。尚礼重法,自已当皇帝,明显有违道德规范,所以没有自己去干。只有虚名,没有实得的皇帝。却实实在在为儿子打下坚实基础,去代替早就名不符实汉朝天下。

曹操在217年汉献帝己经给曹操魏王天子十二流苏王冕,金银车,六驾马,设五付车。完全皇帝礼仪派头。可是曹操在达摩坡与夏侯惇的军队同时向襄阳会战关羽,曹操召来夏侯惇。把军事大权授予夏侯惇为前将军,令其督领各军,也就是夏候惇己经撑握军权,他的意见,使得曹操不得不听从。从而使曹操没有当上皇帝。

因为: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青年时期的曹操确实有报国之心,中年时期的曹操奋力拼搏,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老年时期的曹操功成名就,位极人臣,更想达到人生巅峰,坐北面南,居九五之尊。曹操有称帝的能力,但有许多顾忌,一是担心忠正之士反对,二是夏侯惇认为先平定平下,才能顺理成章地改朝换代,时机尚未成熟,三是曹操年老体弱,心虚,特别是在关羽被杀后,自己冒然称帝,会遭到刘备及天下仁人志士全力讨伐,所以曹操在有生之年不受帝号。。。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在许都消沉了几年,眼看着刘备孙权发展壮大,自己必须振奋,曹操集团是打着朝廷的旗号成功运行,曹操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体系,压迫朝廷封其为魏公。但遭到了曹操敬重的首席谋士荀彧的反对,荀彧一心忠于汉室,投奔了四世三公的袁绍,见袁绍优柔寡断,成不了大事,从而转投志向远大的曹操,尽平生才华,尽力辅佐曹操,希望凭借曹操的势力,平定天下战乱,还政于汉室朝廷。但曹操称魏公,想学前朝安汉公王莽呀,想巅覆汉室,心怀不轨啦!虽然荀彧劳苦功高,但平定了北方的曹操家大业大,容不得他人反对,对荀彧赐以没有食物的空盒,意为我俩缘份已尽,你也无物可食了,荀彧是何等聪明之人,知道曹操不是从前的曹操了,反对无效,含恨自缢而亡。曹操为了彻底掌控朝廷,更换汉室血液,曹操陆续杀了伏后,董贵妃及献帝众王子,将自己亲生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充值后宫,德才兼备的曹节被立为皇后,但曹操失算了,曹节抑制父亲而心向大汉。曹操集团唯有曹操与夏侯惇是朝廷命官,夏侯惇又是曹操的左臂右膀,对曹操极其忠诚,曹操待夏侯惇情同手足,也比较敬重。曹操有心代汉而立,但夏侯惇认为时机未熟,天下尚未平定,待天下一统,方能名正言顺。没有夏侯惇的有力支持,也是曹操称王后急于称帝的原因之一。曹操汉中之败后,关羽又举行北伐,曹操忙于应付,心力交瘁。加上曹操几十年长期操劳,头疯日常又犯,曹操已是莫雄暮年。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至洛阳,曹操开匣探视老朋友,见关公须目皆张,受到惊吓,与云长相聚不远也。随着关羽的授首,曹操更不敢称帝,会遭到人神共愤,刘备会尽倾国之力讨伐,鹿死谁手未可知也,曹操不敢置天下形势于不顾。不久,曹操头疯加重,疼痛难忍,满地打滚,只能以手指曹丕,无力撒手而去。曹丕继位魏王,急不可待地篡汉,指使华歆多次入宫索要玉玺,遭到曹皇后的严辞拒绝。但大势顾趋,汉献帝被迫禅位,公元22O年夏,曹丕建立魏国,谥封曹操为魏武帝,完成了曹操生前梦想。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不敢称帝和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不敢称帝是一样的!他们的出生是汉臣和魏臣,这是他们做人最基本的底线!

历史大揭密:曹操为什么至死都不敢称帝

  揭秘曹操不称帝的真实原因:在曹操取得北方后,政治地位日益增加.在接献帝都许后,借皇帝之名,自封丞相,行治理国家的权利。平定中原后,接着被封为司空,做了“三公”。
  有趣的是,之前做三公的人,像王允、杨彪,基本皆死于非命,就好像遇整十年(1900、1920、1940、1960)就任的美国都是被刺杀死的,成了一个被诅咒的位子。到了曹操之后,做三公的人照样享得天年。书归正传,曹操做了丞相、当了三公,又想位列王侯,献帝只好依他封其为魏王。
  但终究曹操还是没当上皇帝,到死也就是个“魏王”,而不是“魏武帝”。是他不想当、不敢当、甚至对皇帝不屑一顾?当年一些汉臣为了奉承曹操,写联名信请曹操废掉献帝自己称帝。曹操堂弟夏侯墩知道此事后,马上面见曹操,对他说千万不能称帝,不然会给孙刘攻打曹魏的口实,此事必须从长计较。当时曹操十分赞同夏侯墩的说法。不久曹操因病去世,夏侯墩十分悔恨,因为就是他的劝阻使曹操没能在有生之年做上皇帝自己不久后也郁闷而死。
  这件事说明夏侯墩认为曹操还是想当皇帝的,只是时机未到。为何曹操统一北方,在朝中有绝对的权威后,还没有称帝的最好条件?因为汉朝皇帝那受着上天庇护的“遮羞布”还在,曹操怕拉开这条遮羞布后,舆论对己不宜,怕孙刘两家借机制造事端,所以才不得不把称帝的计划暂且放下。

  还有一事恰好说明了曹操的担心。赤壁后曹操不敢再举兵南下专心治理北方。记念后北方一片繁荣的景象。孙权趁机拍拍曹操的马屁,说曹操现在受万民景仰,应一跃为帝才对哪。曹操读了信后冷笑一声,说:“孙权那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烧烤哪。”这话一语双关,既说了谋权篡位不可行,还因为汉朝号称得到“火德”自己代汉须胜于“火德”,就是让自己坐在火炉上的意思。孙权这信是一半试探一半挑唆,曹操也是一半拒绝一半不甘心。
  曹操实际上拥有皇帝之权,一切朝政大事皆由他掌管。献帝只是后宫的男主人,有时甚至连后宫也管不了。一切生杀大权都在曹操手上,只不过曹操还缺一件黄袍子罢了。
  事实上,不称帝对他也有好处,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留下献帝,他就能打着天子的旗号,在都许之后不久就就轻而易举地收复了豫州,使关中诸将望风而降;他则利用献帝之名,实现和平的征服,让大小诸侯掩耳盗铃,“名正言顺”地代表献帝。刘琮投降、张昭一派劝孙权投降,也是为了以此做挡箭牌。
  不做皇帝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的权利欲,所以曹操非常清楚,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公元210年,献帝封给曹操10万人口作为魏国封国人口,他拒绝了,写下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解释自己无代汉之意,还提到“三分天下有其二”还能侍奉陛下的周文王,有以标榜自己的意思。此外,他还明确提出:“然欲孤便尔委捐所点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曹操的话有合乎情理之处,“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不就说他要做好准备后才称帝吗?且不说称帝,献帝封他十万人口不就是想让他辞去兵权、官职,他已经看穿了,并表示拒绝,甚至放弃封地。他是用行动暗示群臣,他是永远不会放弃兵权,就意味着身后让儿子继承自己的权势,解决代汉问题。曹操真正要告诉群臣的,是他自己不称帝,但不会放弃手中大权,这种格局不但要自己做,自己的子孙也要继承下去。如果真如此发展下去,以后东汉的政治格局就是日本幕府时代的翻版了——皇帝是傀儡,一切朝政大事皆由将军们操办,将军是当权者,但将军永远不会废掉皇帝自己取而代之。

  后来陈群等人又劝曹操称帝,曹操只回了一句饶有深意的话:“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与《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三分天下有其二——周之德可谓至德”相呼应,说明曹操正在对现有的权力资源进行整合,一旦成功,那就是从周文王到周武王的转变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是什么原因让他一生不肯自封帝王?

曹操借汉献帝自封丞相,公元217年,汉献帝诏令曹操行军打仗可以用天子旌旗,外出时排场比天子的排场还大。曹操还可以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12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经营车套。曹操已经掌握了朝廷的一切实权,汉献帝完全就是一个傀儡,距离帝王之位仅有半步之遥,唯一没得到的就是皇帝的名号而已。如果曹操后来逼迫汉献帝禅让的话。简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软弱的汉献帝绝对会二话不说就让位,但为何曹操到死都不肯封帝呢?而曹操的儿子曹丕刚上任就以魏代汉!


曹操不封帝王实际上有三大原因。首先曹操志向远大,正如他的诗中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天下大统一,可惜在赤壁之战中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最好时机。宝剑未老,汉室凋零,曹操希望自己能够匡扶汉室;众所周知,曹操也是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深通儒家之道,如果篡位一旦失败必然会背上千古骂名,所以为了自己的声誉名节只能继续扮演忠臣的形象。


第二,从当时形式上来看,曹操如果贸然称帝必然会给政敌一个舆论的借口。曹操拥护汉室让自己打了正义的旗号,而刘备孙权也一直被称为汉贼,如果他推翻汉献帝自封帝王,就让吴国和蜀国有了兴兵讨伐的理由。到时忠于汉室的官员也会趁机反叛曹操,内忧外患势必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所以曹操不敢称帝,如果天下统一的话,曹操没有外患之忧,说不定会推翻汉献帝!


第三,曹操是一务实的人,已经掌握了一切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汉献帝这个时候除了自己后宫其实哪也管不了,曹操已经坐拥自己的天下了,没必要为了一个虚名,让自己背上逆臣的骂名,如果能帮助汉室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也能够名流千古。所以曹操尽管告诉群臣自己不会称帝,但实际的统治权他一点都不会放弃!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有名的政治家,亦奸亦雄、不慕虚名、只争实利,是这个野心家非常明显的特质。这也是曹操坚持不称帝的根本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0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