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又称“枢臣”,是军机处的长官。正式名称,初期有“办理军机事务”、“军机处行走”,后来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光绪年间始用“军机大臣”之名,凡有上述名称的,都是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均为兼职,自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等官选用,或由军机章京升任。初为三人,后增至四、五人或八、九人,最多十一人。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其具体职责为每日晋见皇帝,协助处理折奏,参议大政,并承皇帝旨意撰拟谕旨(乾隆中期以后实际由军机章京代拟); 还负责审拟交办的重大案件,稽察各部院衙门汇奏事件,以及奏补重要官缺等事。例兼方略馆总裁和内翻书房管理大臣。
历史沿革
始置军机
雍正元年(1723) ,和硕特蒙古部落首领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发动叛乱,自称达赖珲台吉,其叛乱虽然很快被年羹尧所率领的清军平息,但是随后又爆发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领导的叛乱。因对西北用兵,与准噶尔部作战,为办理机密事务,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bao)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梁章钜:《枢垣纪略》卷二七),挑选内阁中谨密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务。雍正七年六月,正式任命怡亲王允祥、大学士蒋廷锡、张廷玉办理军机。他们三人也成为最早的军机大臣。
雍正八年(1730)添设军机章京。雍正十年(1732年)移军机房于乾清宫门外,正式更名为军机处,颁定军机处印信。办公处所,称值庐。军机处是有官无吏的特殊衙门,在军机处任职的,无定员,最多时六七人。由皇帝从亲王、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或京堂(院、寺等衙门长官)中特简选拔人员入值,称为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以满洲贵族居多。
发展演变
称呼演变
“军机大臣”的正式名称,初为“办理军机事务”,以后分为“军机处行走”和“军机处学习行走”二等。嘉庆(1796—1820)中期以后,又分别称“军机大臣上行走”和“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一般初入值资历较浅者为“学习行走”,资历稍深后则去掉“学习”二字。光绪(1875—1908)末亦有直以“军机大臣”任命者。
满汉消长
早年,满蒙大学士在入值军机时间和常年供职人数等方面均处于绝对优势,且以领班大学士兼任首席军机大臣,始终位居权力结构的最顶端。至嘉道时期,伴随汉大学士在国家中枢地位的上升,满蒙大学士在军机处行走人数、入值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均不再现,且较之以往首揆兼领首枢的现象大幅度减少,进而在朝局中的政治影响力明显降低。这固然与军机处的规范化和皇帝用人倾向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满蒙贵族整体素质与治国能力的下降实为其主要原因。
亲王入值
军机处设立早期,为避亲贵之嫌,亲王一般不入军机。如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清仁宗颙琰命成亲王入军机办事,至十月,因与定制不符,又命出直。咸丰年初,清文宗奕詝命恭亲王奕訢入直,但也鉴于嘉庆朝事,旋亦出直。但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因担心不孚人望,便笼络亲王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廷议恭亲王为议政王,总理军机大臣。后虽奕訢去位,但亲贵执政已为定例。清末,亲王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成为常事。
兼职总署
军机大臣亦兼充方略馆总裁、内翻书房管理大臣。咸丰以后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署”),亦由军机大臣兼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有观点认为,总理衙门设置后,总理大臣权位日重,加之地方督抚亦多兼军机大臣,故军机大臣权势日减。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史实。一方面,咸丰帝去世后,在奕訢和文祥等人的主持下,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人员几乎是重合的;甲申易枢之后,慈禧太后力图使两机构分离,但终究未能完全废止军机大臣兼领总理衙门大臣的成法。这种以军机大臣兼任总理衙门大臣的做法,协调了二者关系,提高了办事效率。
另一方面,晚清的在任督抚一般也并不兼任军机大臣,例如李鸿章、曾国藩终身未曾担任军机大臣,而左宗棠、张之洞都是在离开督抚之任并入京后才担任军机大臣的。不过,晚清军机大臣与督抚之间确实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山西巡抚曾国荃等人对阎敬铭出任军机大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职务撤销
宣统三年(1911),清朝责任内阁成立(习称皇族内阁,一说应称“暂行内阁”),前后存在约190年的军机处走向终结,末代军机大臣中,庆亲庆亲王奕劻改授内阁总理大臣,贝勒毓朗改授军谘大臣,那桐和徐世昌均改授内阁协理大臣。
这些官员在现在相当于很高的级别,在清朝的官员制度中,一个官位在不同的朝代也有着不同的地位,主要看当朝的皇帝的重视制度。古代的封建思想,从清朝的灭亡就成了结束点。在清朝可以说是人才辈出,有纪晓岚,还有大贪官和珅,不管在什么朝代,大家都是很讲究等级的。在朝廷上,皇帝很重视自己的权力,所以设立不同的职位。
?
清朝实行的是''九品十八级''制度。是由汉魏创造出来的,后来各个朝代都有所更改。到了清朝,就实施了''九品十八级''。从正一到九品和从一到九品两种,还设立了地方和中央官员。平时我们说的''九品芝麻官''就是最末位的一个官员,在一品也有一些挂虚职的官位,比如太师之类的,没有什么实权,相当于现在的正国级的名誉主席。
?
军机大臣在古时代就是皇帝身边的人,具有很高的地位,还手握大权,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传递皇帝的命令,它的官位在现在就相当于国家总理的级别。都察院像现在的中央纪委,但是又要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总督就是现在的省委书记。
?
巡抚主要处理本省军事和民事两个方面的事情,是二品官员,就是现在的省委书记或省长。提督是从一品官员,虽然有官位,但是没有什么实权,地位还没有二品的官员高,相当于军区司令员。说白了官员地位的高低,主要看皇上的重视问
成为清朝军政大臣需要什么条件?军事部长的职位是什么?接下来我就来认识一下各位读者,给大家一个参考。
自雍正设立兵部以来,兵部尚书的地位一直在上升。国务卿瓜分实权,内阁大学士获得地位,共同瓜分前首相的职位。
当然,与宰相相比,内阁学院的学生和军政大臣是没有资格与皇帝抗衡的。如果从职权上来说,兵部本质上是一个秘书机构,考虑到服务对象是皇帝,地位也是高官。
就具体职权而言,军政只要经过中央,军政大臣基本都会参与讨论,提出建议,提交皇帝最后决定。这些事项涉及面很广,包括重大刑事案件、官员任免、国家科举等。清朝的皇帝很勤快,军政大臣需要长期作为顾问留在皇帝身边。
即使是前线或地方上有重要事务,皇帝也会让军部尚书充当钦差大臣。由于军事部长的权力很大,谁来担任这个职务成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清朝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答案。
雍正时期,军政大臣主要由皇帝的亲信选拔,军政大臣张静也从政府中选拔亲信共事。很多法律法规没有建立起来,现有的记载非常模糊,往往相互矛盾。
事实上,历史上军部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我们无从得知。但从雍正任命的人选来看,当时的军政大臣都是一等官员。
清朝的官场讲究论资排辈。这个军事部长虽然只是一个没有军衔的临时职位,但是权力太大了。他是根据官方规定任免的。雍正任免范围广泛的军事大臣。
北京官员、地方官员、文官、武将都是要选的。雍正十年,云南巡抚河源盛被召入京,任军务尚书。
在干旱的年份,情况稍好一些。一方面,许多法律法规逐渐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军事部门的记录相对清晰。甘冈即位时,军部改名为“丞相府”。
直到甘龙的第二年,朝廷才恢复了军部的名称。当时军务所承担的军务不仅仅是单纯的军务,还有皇帝特别政令下达的任务。
当甘龙选择军事部长时,二等官员也可以担任军事部长。但所选职位主要集中在满汉大学士、大臣、侍郎等职位。与雍正时期相比,甘龙时期担任军政大臣的地方官员数量有所减少。当然也不是完全禁止。
甘龙十九年,盛京将军阿兰泰被封为军务尚书。但在乾隆时期,朝廷对满族大臣非常尊重。相比之下,汉族官员当选为军事部长的人数有所下降。
这时候,总司令也可以兼任军事部长。负责宫廷事务的大臣需要陪同皇帝出行。它们经常伴随着皇帝,属于他的亲信大臣。
在甘龙统治后期,小沈阳担任过皇家大臣、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他已经掌权一段时间了。鉴于军机大臣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到了甘龙的时候,清朝已经没有太子担任军机大臣了。
这是为了避免亲戚朋友之间的猜疑。也是因为t设置军部的初衷
此外,嘉庆还颁布了一项规定,掌管皇家政府的大臣不得担任军务大臣。这与甘龙后期小沈阳掌权有关。在嘉庆看来,如果军务尚书兼指挥大臣,可能会妨碍发言。
嘉庆曾说:“过去小沈阳专权,小沈阳任军务尚书兼司令。权力太大,内外官员都无法违抗。自从我上台以来,军政大臣和朝廷大臣互不相让,所以杜独揽大权,从不隐瞒。”
此外,嘉庆皇帝在选拔军政大臣时,不再允许地方官员兼任。这些做法对清朝的后代影响很大。清朝后期,政府官员中,地方官员不再担任军机大臣。即使是从地方岗位选择,也是在离职后才会被选上。
然而,王子是军事部长的规则被打破了。咸丰第一人打破了嘉庆的规矩。咸丰要拉拢游戏吗?让他被选入军队。但两人关系冷淡后,咸丰让义违反了祖制?启动军事部门。
后来慈禧太后接掌政府,为易而战?并让他进入军队,担任军务部长。自此,王子乘坐军用飞机的禁令被打破。在光绪皇帝和宣彤皇帝统治期间,清朝亲王奕_牢牢地掌握着军政大臣的职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9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