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时期太平天国,就算是不熟悉历史的人,也能知道洪秀全的名字,不过说起捻军二字,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捻军是与太平天国,同时期出现的农民武装,而且活跃了近十五年才消失,最鼎盛时期甚至佣兵可达20万,只是因为名号没有太平天国响亮,于是就算有很多壮举,也只能被历史埋没,所以很多人对他们了解甚少。
其实,捻军曾经还斩杀过清朝王室族亲,可见其战斗力还是很强悍,不过究竟有多强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捻军吧!什么叫“捻”,其实就是“一伙”的意思,一开始是起源于捻子,目的只是向老百姓募捐香油钱,然后做油捻纸的,不过一旦遇到荒灾旱年时,他们也会以神灵的名义,问乡亲们敲诈勒索,于是他们就被清政府称呼为“捻匪”。1851年,捻军正式起义。
起义初期,捻子人数其实并不多,不过当时正好遇到饥荒,于是就有众多村民,纷纷揭竿而起开始响应起义,于是1853年,捻军正式成立了。1855年黄河决堤后,再次有大量的灾民投入捻军,慢慢的,捻军的规模不断壮大,甚至开始越来越规范化。那一年,他们举行了会盟活动,还制定了《行军条例》制度,自认为一支强大的军队诞生了。
1856年,捻军开始与天平天国合作,不过在捻军心目中,他们虽然归顺了太平天国,实际上却还是保留自己的权利。1857年,捻军内部出现了分裂,刘敬勇开始率部分捻军,坚决要回到淮北一带,导致被捻军老大张乐行处决。从此,捻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留在淮南,一部分回到淮北,由此捻军势力大不如前,最终张乐行还被出卖身亡。
张乐行遇害身亡后,捻军士气大大减弱,后来,清政府又派出曾国藩剿捻,一同协助僧格林沁共同剿捻。不过因为僧格林沁瞧不起曾国藩,认为曾国藩此次前来,是对自己的侮辱,于是求胜心切急于立功,结果反被捻军包围,最终死在捻军刺刀下。僧格林沁的死亡,让捻军士气大振,最终导致曾国藩因剿捻不力而被撤职。
1866年,清政府将捻军分割为东西两部,最终西捻被左宗棠剿灭,东捻被李鸿章消灭。清朝“捻军”有多厉害?佣兵20万活跃15年,曾国藩出战都无力剿灭!
传统老百姓用的油灯,点燃的是灯捻。捻军用小小的灯捻为自己命名,既表明捻军来自农民和平民百姓,又表明他们像“捻子”一样组织起来,分散活动,每一股称为一捻,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二三百人,名称中包含着形象的比喻。捻军是19世纪初开始活动于皖、鲁、豫一带的农民秘密组织,捻军起义是和太平天国几乎同时的农民起义,也是与太平天国配合、相呼应的农民运动。
捻军最早起源于鲁西南以及皖北、苏北地区,饥寒交迫的农民纷纷组织起来,半农半兵。1853年太平军北伐时,淮河两岸的捻军积极响应。1855年,捻军推举张洛行(张乐行)为“大汉盟主”,形成几十万人的力量。作为太平军的友军,他们不断打败清军的镇压。1863年,张洛行牺牲,侄子张宗禹领导斗争。1866年秋,捻军分成东捻和西捻,东捻军由赖文光、任化邦为首领,活动于中原;西捻军由张宗禹领导,进军陕西。东捻军遭到曾国藩、李鸿章联合外国势力的镇压,1867年底战败,任化邦被部将杀害;赖文光于1868年初在扬州被俘就义。西捻军粉碎了左宗棠的包围,进入山西,将矛头指向北京,震动了清王朝。1868年8月在李鸿章、左宗棠以及英法联军的联合围剿下全军覆没。张宗禹下落不明。自1853年开始,坚持了16年英勇斗争的捻军起义失败了。
捻军在中国北方兴起长达十八年,军力最多达十余万,纵横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等十余省。
但捻军同太平天国有很大的不同。
太平天国是有着明确宗教色彩,以广西客家人为核心,最终建立的一支以太平军为武装力量的割据势力。
太平军和太平天国从建立开始,就有严密的组织,明确的政治纲领,以宗教为武器,最终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以此盘踞中国南方十多年。
但捻军却完全不同。
捻军是很多北方反抗势力的联合体,他们分为很多派系,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也没有统一的宗教思想。有的捻军有自己的根据地,有的则四面流窜。
可以这么说,捻军是一种在安徽、河南、山东以及江苏北部自发形成的农民反政府力量。之所以形成捻军,主要是官逼民反,人民无法生活只能起义。
捻军为什么叫做捻军?
?捻?,本来是一句淮北方言,是?一股、一伙?的意思。
捻军最早叫做捻子,本来是以点燃油脂和油捻纸作法,替别人驱除疾病和灾难的神棍。
他们为老百姓驱魔以后,会收取一些所谓的香油钱。
这些捻子逐步演变为一种地方的武装力量,所谓的香油钱其实就是今天保护费。
朝廷把他们叫做捻匪,认为他们是地方的匪帮。
早在1851年,因河南境内出现大面积饥荒,朝廷救灾不力,饥民无法生活只能聚众起义反。捻子开始在南阳、唐河等地聚众起事,但兵力还是很少的。
这些捻子并没有推翻政府的志向,只是吃大户,抢劫当地富户,目的也只是为了活下去。
当然,地方也有些野心分子建立自己捻子组织,形成武装力量,成为地方豪强。
到了1853年,捻军才正式成立,一度攻克很多城镇。但清政府对捻军开始并不重视,认为他们只是普通的土匪而已。
然而,到了1855年,黄河决口,一瞬间安徽、河南等地出现无数灾民。
这些灾民没有粮食,没有住房,没有朝廷的赈灾。万般无奈下,他们只得投身捻军,以求活命。于是,捻军迅速壮大,所谓?淮河南北,满地皆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9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