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春秋弑君第一人——州吁的自我毁灭

众妙之门 2023-07-01 14:33:40

春秋弑君第一人——州吁的自我毁灭

回顾:

上回说到州吁于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两次集结军队讨伐郑国,第一次五日而还,当年的秋天又一次率师来到了郑国。这一次结果如何呢?

鲁国入伙

话说出师之前宋殇公遣使来到鲁国,找到鲁隐公想要借兵一同伐郑。鲁隐公真的是个不愿惹事的人,(当然这对人民来说显然是个好事)当年郑国找邾国借兵他不同意,这回宋国找他借兵他也给拒绝了。但是鲁国有个权臣公子羽父,也就是上回最后提到的公子翚,字羽父,他跟隐公性格可以说是基本相反,唯恐天下不乱,喜欢打仗。于是他请求隐公要率师前往会盟,和宋卫陈蔡一同伐郑,鲁隐公刚开始依然是拒绝的。但是公子翚死皮赖脸地一直在隐公面前请求个没完没了,最后隐公没办法也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公子翚怀着喜悦的心情率领鲁国军队和四国联军合兵一处,杀奔郑国。史书上没有记载战争过程,只有个简单的结局: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郑国败了,而且损失了当年的禾。不过比起国破家亡来说,郑国损失其实并不大。正因如此,我们的州吁则离下地狱也不远了。

君臣话州吁

鲁国君臣的一席对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州吁不能长久的原因,而这段话被史官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并被收录于《左传》中。大概意思如下:

鲁隐公问众仲州吁能否成功,众仲说他只听说过以德服人,没听说过用祸乱服人的。用祸乱服人就像剪不断的丝一样越理越乱。州吁这小子用武力安抚人民会越来越众叛亲离,不能成事。州吁弑其君而虐其民,没有良好的德行,光想着趁乱成事是不可能的,他必定免不了灾祸。

小说《东周列国志》中,为了刻画郑庄公老谋深算的人物形象,把鲁隐公问众仲的话给颠倒了过来,变成郑国臣子们询问郑庄公。这个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鲁国作为旁观者,发表这样一通言论并没有什么。而郑国面临五国联军大兵压境,庄公能有这一番精彩论述,就显得郑庄公简直神算了,于人物刻画大有意义。但小说终究是小说,我们不能把它当做正史来看。

州吁之死

事实证明众仲的话是对的。而州吁似乎也意识到以如此武力征服无法服众,所以让石厚问问他老爹石碏有什么好办法没有,毕竟石碏是卫国元老,他说的总会有用。石碏还真出了个好主意:你们去朝觐周天子去吧,好好拍拍天子马屁,只要他承认州吁了,那谁还敢跟州吁过不去?石厚一想不错,只是无奈没有正当的理由去朝觐周王啊。石碏好人做到底,说陈国跟咱关系不错,陈侯正受王宠,你找他当个中间人帮州吁联络联络不就行了吗。石厚一听有道理,于是和州吁一商量就来到了陈国。而暗中老忠臣石碏也派人快马加鞭地在州吁石厚二人之前赶到了陈国并见到陈桓公。使者传递石碏的意愿:我们卫国出了以臣弑君这种事很是惭愧,无奈我老了不能有所作为了。逆臣州吁和我的不肖子石厚是弑君的主谋,他们不日就要到陈国了,请您帮我,也帮卫国除掉他们!

后来这俩人到陈国之后就被抓起来,陈国有礼不敢擅自处理,于是请卫国派人来陈国商量如何处置此二人。九月卫人派右宰丑在濮地杀了州吁,石厚则由石碏派遣的家臣乳羊肩杀掉了。石碏不得已杀了自己的儿子,也正是成语大义灭亲的由来。至此卫国弑君之乱告一段落,之后卫人立公子晋为君,是为卫宣公。计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到他被处死不过也就几个月时间,为这须臾富贵,他付出的代价真的太大了。

州吁的结局告诉后来者,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弑君者乱臣贼子也,世所难容!不过很多人为了贪图一时的权力富贵,终究没能看透这个道理,于是他们成了史书上的千古罪人,遗臭万年,州吁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杀君大义灭亲的人是谁?



春秋时期,魏国有许多妃子。第一任妻子是齐庄公的女儿,名叫庄姜。她不仅美丽、温柔、贤惠,而且没有孩子。庄公娶了陈果的妹妹李贵和戴贵。李贵生下儿子小波后死去,戴贵生下万吉。由于卫桓公和庄姜后来对万吉视若己出,江泽觉得经常打死打死他的士卒,而又无情地鞭打他的士卒,所以对他特别厌烦。


网络图


两个儿子长大后,性情和举止完全不同。万吉从小和庄姜一起长大,受正统贵族教育。他知识渊博,彬彬有礼,观察力敏锐。徐洲整天与社会和官员混在一起,经常出去打猎,严重扰乱了人们的生活。清官无法忍受徐洲的行为,多次弹劾他,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得到庄公的庇护。大夫石介劝庄公说:儿子石介也给庄公讲了一个儒家的道理。虽然很无聊,但是有必要引用一下。他说:骄奢淫逸是四大恶习,也是邪道的开始。公子州受宠,国王给了他很多赏赐。如果他被封为王子,他将很快被决定。如果他没有,这就会诱导他产生幻想,被爱但不骄傲,骄傲但愿意被压制。除此之外,卑鄙有损高尚,年轻人欺负老人,疏远亲近,新人挑拨老人,弱者侵犯有权者,情欲破坏道德。这是人们常说的六件有悖常理的事。君主行事公正,适合他的臣民服从命令。父亲爱儿子,儿子孝顺父亲,哥哥爱弟弟,弟弟尊敬哥哥。这是人们常说的有道理的六件事。如果你离开正确的事情去做错误的事情,你会带来灾难。君主应该尽力摆脱邪恶,但现在他们反而在加速邪恶的到来。这样恐怕不行!庄不听劝告,仍然宠爱。


石碣有个儿子叫侯石,整天和他最好的朋友徐洲在一起。鉴于徐洲的所作所为,石碣认定他将来一定是国家的灾难,所以他劝阻儿子不要与徐洲交往,但他不听。石介告诫儿子,徐洲喜欢武功,生性残忍,将来恐怕不会有好结果。现在我劝你不要和他来往,不仅因为侯石对他父亲的警告充耳不闻,而且和公子徐洲合谋篡权。公元前735年,死了,按照规定,继位为桓公。虽然桓公是一个君主,但他没有控制他的弟弟徐洲。史洁非常担心保卫国家,于是申请退役。


网络图


公元前719年,徐洲终于杀了齐桓公,成为君主。当徐洲还是一个儿子时,他喜欢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失意儿子交朋友,敦促他们杀死君主并篡夺王位。郑叔段曾受他唆使起兵造反,失败而死。徐洲篡位后,并不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而是经常与各诸侯国作战,破坏了魏国的人力、国力和财力,民不聊生。徐洲和侯石商议如何团结民心,派侯石去和石碣商议。石介说,如果他能出现在纣王面前,在纣王的允许下,他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侯石说,我怎能朝见天子呢?丁伟说,现在很受周王的青睐,而且陈魏两国正准备建立友好关系。如果徐洲能去陈国拜访陈桓公,请求他为周王求情,他一定会得到周王的许诺。侯石回到徐洲,写了一份报告。徐洲觉得有道理,就去了陈国。


石碣见中计,即亲自上书,谓我年老体衰,不能平息魏国之乱。徐洲造反,侯石弑君是魏乱的罪魁祸首,希望陈君为魏除害虫。桓公母亲的娘家陈国本,对徐洲杀桓公恨之入骨,于是听了丁伟的话,逮捕了徐洲和侯石,并请郭玮前来处理。魏派了一个叫仇的右宰到去杀,但他有宽恕的打算。石碣认为所有的叛徒和小偷都应该受到惩罚,所以他派他的家臣杨守鉴去杀侯石。后来,魏国立桓公的儿子为国君,史称魏弓玄。从此,魏国进入了一个混乱放荡的时代。


网络图


徐洲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弑君者。然而,由于他的残忍和背叛,他以失败告终,他自己也被杀害了。鲁大夫钟繇评价说:"我听说只有德才能创造和谐,但我从未听说有人用起义来支持。徐洲的哥哥靠军事力量篡夺了王位,依靠军事力量会失去民心,当他满足于残暴时,他会背叛别人。徐洲弑君,虐民,不致力于德,企图作乱篡位,必然导致灾难和失败。石碣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重义轻家的大臣。历史学家称赞史洁,说史洁真是一个纯粹的大臣。他为了自己的国家杀了国家和人民的儿子。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一定会得到后人的称赞。

中国历史上弑君杀兄风潮争夺权力的开头者是谁?

不算只是拭君没有篡位的
如果夏朝算是信史的话,那么第一个——后翌杀帝相自立
商朝想不起来了
周代,东周的开国君宜臼(周幽王的儿子)就因为与申侯勾结犬戎而夺权,有篡位弑父之嫌(不过不是直接动手)
姬叔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然后姬嵬杀害周思王自立,是为周考王
春秋战国实在太多了,杀兄自立的鲁桓公、庆父(鲁桓公子)有样学样先后杀掉了国君子般、闵公,杀楚成王自立的公子商臣(楚穆王)等等~

南北朝:大把禅位然后杀君的就不算了,基本上南朝北朝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是这么干的,十六国也不说了,乱!
刘宋:宋文帝嫡长子刘劭杀宋文帝自立
宋明帝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
北魏:拓跋绍杀魏道武帝拓跋珪自立
隋:
杨广只是嫌疑犯
宇文化及杀杨广后自立
唐:
宪宗之死穆宗母子有嫌疑
武宗之死宣宗有嫌疑
五代十国
后梁:朱友圭杀父朱温自立,友贞以讨逆之名杀兄自立
闽:康宗王继鹏父篡位后自立
南汉:中宗刘晟杀兄后自立

金:海陵王杀熙宗自立,而后又被世宗完颜雍所杀
西夏:状元皇帝神宗李遵顼废杀襄宗李安全而自立

元:
文宗杀明宗自立(转的)

李世民篡位杀太子只是在李唐王朝开了王位的不好开端,李世民之后,大唐王朝皇位继承往往伴随着政变?

李世民所处的位置和李世民的胸襟,如果不先下手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决议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夺位,从结果来看,是利大于弊,而且,隋唐两代帝君,身体里都混杂着鲜卑人的血,北方游牧民族处事往往都杀伐决断,李世民可说选择正确,没什么不好的开端,中国自周朝开始就非常注重记录历史,而且这些历史文献作为前车之鉴,在所有的朝代都是王孙公子们必学的知识,在李世民之先,弑君夺权比比皆是,何须李唐后世只学个李世民,各朝王太子只要熟读史书,自会学会杀兄夺权的方法,春秋战国,第一个弑君者为州吁,卫国公子,他杀了哥哥,夺了君位,不过他是反面教材,大义灭亲从他身上出,州吁连同自己的爪牙石厚,被石厚的父亲石碏委托陈桓公诛杀,而吴国公子光则委派刺客专诸刺杀堂兄王僚而夺君位,改名阖闾登基,开创了吴国的霸业,逆取顺守这是历史对夺权者希望,谁做到了,谁最终的评价就会向好,毕竟杀伐是皇家的事,而获取的开明盛世是百姓获益,因此,不要把李世民弑兄夺位恶俗化,也不要迷信化,他并没有给李唐家族带来诅咒,是否夺权上位是要看历史当时的情形来定的;

读《左传》之六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译文

秋季,诸侯再次进攻郑国。宋殇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相救,隐公推辞了。羽父请求出兵相会合,隐公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以后便前去。所以《春秋》记载说:“翚帅师”,这是表示讨厌他不听命令。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来。

  州吁不能安定他的百姓。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说:“朝觐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石厚说:“如何才能去朝觐呢?”石碏说:“陈桓公正在受到天子的宠信。现在陈、卫两国正互相和睦,如果朝见陈桓公,让他代为请求,就一定可以成功。”于是石厚就跟随州吁到了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老头子年纪已七十多了,不能做什么事了,这两个人,确实杀死了我国君主,请您趁此机会搞掉他们。”陈国人把这两个人抓住,而请卫国派人来陈国处理。九月,卫国人派右宰丑在陈国的濮地杀了州吁,石碏派他的管家獳羊肩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个忠臣。讨厌州吁,同时加上儿子石厚。‘大义灭亲’就是这样的情况吧!”

  卫国人到邢国迎接公子晋。冬季,十二月,卫宣公即位。《春秋》记载说“卫人立晋”,这是说出于大众的意思。

这段的重点是石碏大义灭亲的故事。州吁弑君成功后,一方面为朋友出气,一方面也有转移内部矛盾的意思,希望能依靠对外战争的胜利来安定民心,才找了几个国家一起群殴郑国。

显然效果不理想,民心依然不稳定,国际友人也不看好州吁。不得已,州吁的跟班石厚,只能向自己的老子,资深的士大夫石碏求教。

前文中鲁国的众仲已经分析了州吁必败的因由。我觉得还要加上州吁是第一个弑君成功的人,因为第一个破坏旧秩序的人,容易被旧势力反扑而最终失败,所以老子强调不敢为天下先。石碏显然也以为州吁必败,何况石碏也是旧秩序的受益者,自然也是旧秩序的维护者。所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给州吁和石厚挖了个坑,加速了州吁的败亡。

至于大义灭亲,石碏七八十岁的人了,儿子估计不止石厚一个,这年纪应该是儿孙满堂了,一个附逆的儿子和一个家族的声誉,孰轻孰重,石碏的心里自然有自己的判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9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