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为什么封一个英国人为正一品的太子太保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1 13:19:11

清朝为什么封一个英国人为正一品的太子太保

每当一个王朝行将就木之时,腐败必然是诸多乱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当疲弱的清王朝在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摇摇欲坠的时候,却有一股清流让后世研究历史的学者眼前一亮。这就是日进斗金的海关,而把持海关杜绝腐败的竟然是一个名叫赫德的外国人。

清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却不能委派国人出任海关总税务司,从这一点来看确实妨害了大清的主权完整。但赫德担任总税务司的半个世纪里,一改海关衙门的歪风陋习,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创建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却不得不让后人对这个身穿清朝官服的英国人刮目相看。

起初赫德只是香港贸易督察处的一名汉语翻译,但勤奋好学的性格加上谦恭礼让的态度这个毫无背景的英国青年很快在众多外国人中脱颖而出。在赫德加入清朝海关之前,把持海关的是英国人李泰国,与赫德的谦逊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李泰国为人极为傲慢。作为中方的雇员,李泰国无视雇主的利益,不仅歧视中国人,还把出卖清朝权益作为向列强邀功的资本。凡此种种让清廷极为反感,最终在1863年28岁的赫德加按察使衔,以正三品大员的级别接替李泰国成为海关总税务司。

在任期间,赫德把原来各自为政、关系混乱的部门归于一体。与其他衙门任人唯亲不同的是,海关总署从全球招募符合条件的雇员,上海、广州、大连甚至伦敦都有考点。而为了防止腐败,赫德给高级职员开出的工资常常是其他国家同等职位的两倍还多。在这种高薪制度的支持下,配合严格的监督,海关在当时成为清朝人人向往的“模范衙门”,同时海关税收也从赫德接手时的不足500万两猛增至后来的2000万两,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掌管着清朝的钱袋子,这位远道而来的洋人为曾国藩、李鸿章之流的“洋务运动”提供了巨大的财力支撑。1865年赫德向朝廷递交《局外旁观论》,对当下朝廷的种种积弊一一分析指出,在晚清政坛引起轰动。清廷给沿海各省抄录讨论,各督抚大员无不面红耳赤、坐立难安。在赫德的支持和倡导下,大量西式机器和西洋雇员被清廷引入,大批现代洋务企业开始轰轰烈烈地创办起来。

1908年赫德离职回国,三年之后病逝于英国,清朝追授其为太子太保,官阶正一品。对于这样一位人物的评价,可能无法轻易进行褒贬,但赫德肯定是晚清风云中无法忽视的一位。

关于清爵位。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
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宗室爵
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贤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十二个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宗室爵俸禄: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功臣世爵
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功臣世爵俸禄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
二等公685两
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
一等侯610两
二等侯585两
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
一等伯510两
二等伯485两
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
一等子410两
二等子385两
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
一等男310两
二等男285两
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
一等轻车都尉210两
二等轻车都尉185两
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
骑都尉110两
云骑尉85两
恩骑尉45两
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
闲散侯230两
伯品级世职205两
子品级世职180两
男品级世职155两
轻车都尉品级世职130两
骑都尉品级世职105两
云骑尉品级世职80两
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清朝的封爵,与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睿亲王、勇毅侯之类。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

古时候太保、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分别都是干什么,有何不同?

我们读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某位大臣被封太师、太保、太傅、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头衔,虽然听名字就知道是高官,不过有时候不免混淆。



太师、太傅、太保被称为“三公”,官衔是正一品。三公有多种说法,不同朝代有所不同,本文是根据《周礼》所说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被称为“三师”,官衔是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被称为“三孤”,官衔是从一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被称为“三少”,官衔是正二品。

从字面上理解,“师”“傅”“保”这些字的含义都是教导和辅佐,这些官职都是帝师或太子师,不过这些都是虚衔,也就是荣誉性的头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当然也只有重臣才能得到,放到今天,大致相当于享受某种级别待遇的意思。



那些史上留名的人物,不管身后名声是善是恶,生前被加封三公三师三孤三少的当然不在少数,周公旦、王莽、司马懿都被加封太傅,宋朝的赵普和曹利用都被封太保,被认为是宋朝著名奸宦的童贯与中兴四将之韩世忠同为太傅,而遗臭万年的秦桧则被封太师。就明朝来说,太傅有徐达、杨廷和等,名将张辅被封太师,严嵩公认为奸相,他的荣誉顶点是从一品的太子太师。

而最著名的两位少保,自然是一身清白的于谦和中兴名将岳飞,令人叹息的是两人都被冤杀,如今的坟墓也都在杭州西湖边。



不过最厉害的还是崇祯帝师孙承宗,他先是在崇祯年间被封为太傅兼太保,在南明弘光年间又被追赠为太师,成为唯一一个被封三公的大臣。

不过最令小院钦佩的还是另一位人物,此人先后被封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并进爵忠贞侯。虽然这一串荣誉让人眼花缭乱,但最令人吃惊的还是此人身份,她是一位女性,这就是明末著名将领秦良玉。



秦良玉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绝对的空前绝后。

太子少保和太子太保有什么区别

1、职级不同,少保是太保的副职。太保、少保,都是东宫官职,是保护太子安全的,在周代官制中,设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又设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为“三公”之副。

2、品级不同,太保为正一品,少保为正二品。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衔;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衔;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衔,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 。也就是说,太子太保等是从一品官,太子少保为正二品。

扩展资料:

太子少保的发展:

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衔;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衔;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衔;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在古时皇族中,因太子常居东宫,“东宫”便成了太子的别称,此为“宫”。

而“太子少保”是负责教导太子的官员,便得“宫保”的简称。此官制在汉代始置,对于它的由来,要追溯到周代,在周代官制中,设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又设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为“三公”之副。当中的“少”即副也,他们仅次于“公”高于“卿”的特殊官职。以上的“三公”和“三孤”又统称为“师保”。

“师”“傅”“保”三者均含有辅佐和教导的双重意义。如太公姜尚(子牙)就品列为“师”,周武王尊他为“师尚父”。

其后,汉代沿袭了周代的官制,于“三公”系列外又增设了“太子六傅”之职,专事对太子的教导,他们分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东宫三少”。

到了隋、唐之后,“太子六傅”已是名存职异,只作为赠官加衔的名号,约等于当前的“军衔”,并非实职。如宋代的岳飞、明代的于谦、袁可立等因军功标炳,亦曾加封过“太子少保”的荣衔。

到了清代,又自雍正朝起,实行秘密的建储法,不公开立太子,但官衔仍沿古代制度,给某些有功的大臣加上虚衔,以示恩宠,如丁宝桢、袁世凯、岑春煊、文丰等先后加“太子少保”之衔。?

古代不少人的太子太保等头衔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比如刘墉),刘墉在嘉庆朝时做过两年老师,有的皇帝根本就没太子,也封别人做太子太保。有的皇帝还是小孩,就封别人做太子太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子少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子太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8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