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整,字武仲,宋末元初著名将领,元朝水军的创建人。金末时投奔南宋,隶属于南宋名臣赵方麾下。刘整沉毅有智谋,善骑射。赵方临死之前,对儿子赵葵说:''刘整才气横溢,汝辈不能用,宜杀之,勿留为异日患。''赵葵不听。
刘整又跟随南宋名将孟珙攻打金朝的信阳,刘整任前锋,夜率骁勇十二人,渡堑登城,袭擒其守。孟珙得知大惊,以为五代名将李存孝率十八骑拔洛阳,今刘整率军更少而取信阳,于是称呼其为''赛存孝''。
1254年随李曾伯入蜀,选拔为将,屡建战功。1261年4月,升任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身为北方人的刘整以武功获得升迁,南方诸将皆出其下,被吕文德所猜忌,刘整一出谋划策则被否定,一有功劳则被隐瞒不发,让与刘整有矛盾的俞兴任四川制置使,用以打击刘整。
吕文德与俞兴勾结,打算诬告迫害刘整。刘整得知消息后,惊恐不安,派人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向朝廷上诉,因一向看重他的上级江万载等都已辞职,投诉无门。当他看到名将向士璧、曹世雄均被奸相贾似道逼死后,''益危不自保'',暗中与蒙古联络。
1261年6月,刘整降元,被蒙古任命为夔路行省兼安抚使。宋理宗听说后勃然大怒,命俞兴讨伐刘整,刘整将自己的家产分发给兵卒,激战十余回合击败了俞兴。刘整提出屯兵、厚储积的图宋大计。
1268年7月,迁镇国上将军、都元帅。九月,与都元帅阿术一起督诸军,围攻襄阳,率兵五万,袭击沿江诸郡,俘获宋民八万。
1269年6月,擒都统唐永坚。1270年,造船五千艘,操练水军七万人。1271年5月,宋帅范文虎遣都统张顺、张贵,驾轮船给襄阳送衣甲,刘整趁机截击宋军,斩杀张顺。九月,升参知河南行中书省事。
1272年正月,加诸翼汉军都元帅。襄阳守将吕文焕登城观敌,刘整跃马邀战,被吕文焕伏弩射中。三月,破樊城外郭,斩首二千级,擒裨将十六人。九月,擒出城求援的张贵于柜门关。十一月,诏统水军四万户。宋荆湖制置李庭芝设计离间刘整没有成功。刘整向伯颜建议欲取襄阳,必先取樊城。
1273年正月,遂破樊城,屠之。吕文焕孤立无援,献城投降。襄阳之战宣告结束,南宋基本大势已去。1275年正月,刘整受命率军出击淮南,从东翼掩护中路主力的进攻。刘整一心希望乘胜渡江,与中路主力争攻,却被首帅伯颜阻拦,未能成功。后来刘整闻伯颜渡江入鄂州的捷报。不禁悲痛地说:''首帅止我,顾使我成功后人,善作者不必善成。果然。''当夜,愤郁而死于安徽无为城下,年六十三。
南宋最后一战,崖山海战究竟多惨烈? ? ?
襄阳城破之后,元军于1276年逼进南宋朝廷,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求和不成,只能投降,南宋宣告灭亡。但南宋军民抵抗的决心并未因朝廷的正式投降而消亡。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保护下,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出逃,在金华与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后,进封赵为天下兵马都元帅 赵副元帅。?
元军一路追击,这个流亡小朝廷一边逃跑,一边重新组织抗元工作。不久之后,刚刚7岁的赵登基成为皇帝,然后便一路逃到了福州。可不久,福州沦陷就了,流亡朝廷只能直奔泉州,张世杰准备借船,然而当时的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这个家伙早已经准备投降。
最后张世杰只好夺船,然后出海前往广州。谁知出海遭遇台风,帝舟倾覆,年幼的宋端宗差点溺死,也因此得了病,没过多久就病死了。端宗死后,他七岁的弟弟赵登基,也就是宋少帝,当时朝廷逃无可逃,最后只能逃到崖山,准备以此作为据点,继续抗元。
期间,文天祥率部在赣州一带阻击蒙军的进攻,一度取得胜利,但中路蒙军源源不断的增援,很快就挫败了文天祥的抵抗,文天祥且战且退,最终还是不幸被俘。祥兴二年(1279),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崖山的南宋小朝廷,宋军虽然号称20万,但其中十多万为文官、宫女、太监和其他非战斗人员,各类船只2000余艘,而元军兵力大致在10万以上,战船数百艘。
在战役打响之前,有人建议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的撤退路线,但张世杰为了防止士兵逃亡,否决了这个建议,并下令放火烧光了陆地上的所有据点,且将上千宋船用绳索一字型连起来,护卫小皇帝的龙舟于中间。
战斗打响,元军用小船载满茅草和油脂等易燃物品,乘风纵火冲向宋船,宋军对火攻早有防备他们在船身外层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竿,以抵御元军的火攻之快船。元军见多次火攻不成,改变战术,围困宋军,元水师封锁海湾,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被迫吃干粮,十多日,捕鱼充饥,淡水渐缺。
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张世杰为摆脱困局,首先发起了进攻,他以6万兵士,向元军海湾封锁线发起进攻。双方在珠江入海口的海湾外围激战数日,宋军损失惨重,未能打破元军的封锁。文天祥也被押送到崖山,元臣李恒以死要挟他修书劝降张世杰。
文天祥挥笔便写下了那首流芳百世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汉家儿郎的气节,千古长存!劝降不成,张弘范准备对几乎弹尽粮绝的宋军发起总攻。
1279年二月初六,海上大雾弥漫,张弘范兵分四路,以奏乐为总攻信号。在总攻之前,元北军乘涨潮之际佯攻,被宋军击败,而当元军奏乐总攻时,宋军因之前小胜以为元军不会发起进攻,以为蒙古人正在宴会,防备稍松懈。
张弘范水师正面进攻,用帆布遮蔽,预先埋伏的伏兵船在雾雨天气的掩护下驶进宋船,当两边船舰接近时,元军撤下帆布。突然出现的元军舰船,使宋军阵脚大乱,一时间七十多艘大船被冲破,四个方向的元军都重创宋军。很快,宋军中央旗舰已在敌弓箭射杀范围之内。
这一战,作为主帅的张世杰早在陷入被围的局面时,就已经心存退意了,开始他将所有人集中在船上打算孤注一掷,但元军火攻不成而不急于速战反而封锁宋军,断水源。发动突围战不成,已然是瓮中之鳖,失败是注定的。
当元军迫近小皇帝的时候,张世杰知道,是时候撤了,或许可以撤到占城去,继续抵抗。但是,有一个人不想逃了,这个人是陆秀夫从襄阳到临安,从临安到福州,从福州到泉州,从泉州到崖山,神州陆沉,却总是看不到驱逐元寇的希望。
他四目望去,战火弥漫,不是抵抗没有了意义,而是再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天下之大,但故土难离,离开之后,就算苟全性命,等安稳下来之后,又有多少人会继续抗元呢?陆秀夫背着年幼的少帝,慷慨赴义,投向大海,在他之后,十数万军民,或战死,或自溺,无人言降。
张世杰听闻之后,打算以杨太后的名义,再找赵宋宗室继续抗元,但杨太后得知小皇帝死讯,毅然赴海自杀。张世杰虽然带着残部成功从战场撤退,他也看不到希望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在又亡。他说他之所以还活着,是希望敌兵退,能够再立赵氏,已经没有再抵抗的赵氏。于是,大风雨中,张世杰自溺于平章山下。
全程目睹崖山海战的文天祥,做诗《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一曲悲歌,洒尽忠臣泪!1282年十二月初八,这位南宋最后的抵抗者,断然拒绝了忽必烈最后一次以宰相官位的劝降,被押赴刑场。
文天祥从容地对屠夫说:“吾事已毕!”然后坚持要求面向象征南宋的南面叩首,慷慨赴义。崖山,是南宋军民最后的悲歌,但却也是中华精神的宝贵印记,每当国破家亡时,总有义士挺身而出,或死节,或赴义。
南宋是一个战乱纷繁的朝代,它虽然非常强大,但是因为经过不停的战争,它也饱经风霜,也经不起重大的打击,尤其是当时各个外族人民在南宋周围,对南宋虎视眈眈。
其实最主要的灭亡原因就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有了毁灭性打击,因为当时漠北的游牧民族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发展,并且在南宋和莫北地区的边缘处,当地的民族已经有和南宋国家的人民有了很大的冲突,所以漠北游牧民族对南宋有着非常强烈的怨恨。
在当时南宋后期战乱不断,国家经济,军队被战争所消耗,经过后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这才停止了战乱。但是到了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腐败,国家已经没有了任何发展能力,真的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相反,于南宋这种萎靡不振的状态,而处于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
他们趁着南宋无人管理,没有人能够做主,对南宋的先进生产力进行了强烈的破坏,最后,他们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战略物资,铁木真建立元朝,虽然说元朝还没有任何发展,但是对抗一个如此衰弱的南宋,已经不在话下。
最后无奈之下南宋就被元朝所灭亡。
刘整,字武仲,是从京兆樊川徒居金朝统治下的邓州穰城(今河南邓州市),金末归附南宋,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成了下级将校,随宋将孟珙攻打金朝的信阳为先锋,乘夜率十二名精选的骁勇士卒,渡堑登城,袭擒守将,孟珙得知大惊,称之为“赛存孝”(其意勇武赛过五代时李克用的干儿子李存孝。李存孝是五代公认第一猛将,曾经率十八骑拿下洛阳按照演义的说法是天下第一条好汉,民间有“将不过李”之说)。
南宋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刘整随李曾伯入蜀,擢为将校。刘整在抵御蒙古蒙哥汗攻蜀时建立殊勋,升任泸州知州和潼川十五军州安抚使,成了四川制置司下四大主力将领之一。
由于刘整是北人(原本是金国人),却令南方诸将归他统领,这些人存有地域歧视,认为他是从金国来的降人不信任他,猜忌他,凡是刘整出谋划策都被否定,一有战功都被隐瞒不上报,宋制置大使俞兴与策应大使吕文德更是嫉恨刘整,其军功等级被蓄意贬低,吕文德更是诬告刘整飞扬跋扈等等,南宋权相小人贾似道与制置大使俞兴便想杀了刘整,刘整惊恐不安,派人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向朝廷申诉,没有结果。
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刘整得到骇人听闻的消息,抗元将领向玉璧与曹世雄被杀,看来奸相贾似道等人也不会放过他,深感危不自保,绝望中痛下决心以泸州十五郡三十万户降元。
忽必烈在上都得到刘整投降的消息,迅速降手诏给刘整:“勇冠诸将,名配古人,知大义之可为,籍诸城而来附,献以金带,示以诰牋,载详终始之诚,宜示褒崇之礼。可特赐虎符,充夔府路行省兼安抚勾当,更宜招怀末附,共底丕平。但桑荫不移,能立其功;虽苑土至重,而朕无所惜。其赐卿莫物,至可领也。”诏书充分嘉奖鼓舞了刘整及其部属。于是,刘整在成都元将刘黑马及其子刘元振的支持下,拼死击败俞兴和吕文德的重兵围攻,率泸州军民撤到成都。
第二年刘整入觐,得到忽必烈的赏识,授成都、潼川二路行省,赐白银万两,可见忽必烈对他的重视。
在刘整降元过程中,刘黑马父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刘整秘密送款求降时,在成都的许多元将都不相信,认为“刘整无故而降,必有诈,不可信。”刘黑马与其子刘元振却认为:南宋权臣当国,赏罚无章,嫉妒贤能,将士离心,刘整求降是真,不必怀疑。
刘黑马派儿子刘元振亲自前往泸州受降,临行,刘黑马叮嘱说:“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刘元振到达泸州,知其实降,与刘整合力击退宋军围攻,接应刘整所部进入元军在成都的大本营。为此,刘黑马父子也得到嘉奖。
刘整的投降,可以看出忽必烈的怀柔政策,也看出南宋政权的无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6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