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文豪王世贞在他的《弇山堂别集》为大家列举出了明朝八位太师,分别是李善长、张辅、张懋、朱永、徐光祚、郭勋、朱希忠、张鹤龄。
勋臣以太师为极,凡八人:若李韩公善长、张英公辅,不为太傅、太保;朱保公永、张英公懋、张昌公鹤龄、徐定公光祚,不为太保,以躐加故也。独翊国公郭勋初加太保,再加兼太子太傅,三加太傅,四加兼太子太师,五加太师。成国公朱希忠初加太子太傅,再加太保,三加太傅,四加兼太子太师,五加太师。二公遍历三公,近代所绝少。
在明朝的官职体系中,三公高于三孤,三公中太师高于太傅又高于太保,按照惯例,一般三公只能由公侯伯这些勋臣获得,文臣最高仅能获得三孤称号,如在土木之变中力挽狂澜的于谦深受明景帝的宠信,却也只能加封“少保”,而不能加封三公称号。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王世贞所列出的八人中,除李善长以外,其余七人都是勋臣后代或皇亲国戚。
除此以外,因为王世贞的时代局限(死在万历年间),他所数的太师人数也是不齐的。王世贞漏算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同科张居正,因为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清算抄家,因此王世贞并没有将其列在其中,另一个则是明朝最后一个首辅周延儒。
因此明朝的“活太师”应该有三人,分别是李善长、张居正、周延儒。这三人的命运中以张居正的名声最大,可以说天下无人不识君,以李善长的结局最为悲惨,一家七十余口统统死朱元璋屠刀之下,而周延儒最为无耻,崇祯皇帝临终前说自己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周延儒便为其中典范。
首先说下李善长,在王世贞所列的太师名单中,他是把李善长当前勋臣看待的,但李善长之所以受封为太师,主要原因不是他“韩国公”的身份,而是因为洪武四年李善长提出致仕,朱元璋为了避免君臣矛盾而答应他的请求,撤掉了李善长丞相之职,加封太师是朱元璋对李善长内心愧疚的弥补。
洪武九年,朱元璋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长子李祺,这又为后来朱元璋夷李善长三族时放过李祺和他两个儿子埋下伏笔。总体来说,李善长作为第一功臣遭遇如此下场,不得不说是极为悲惨而又令人惋惜的。
至于张居正,十年改革,给奄奄一息的明朝打上了一针强心剂,明朝才得以再延续,实为中兴名臣。不过他与万历皇帝之间亦君亦臣、亦师亦父的关系也为他死后被清算埋下了伏笔。
万历作为一位年轻又有想作为的君主,在张居正这个“摄政王”死后,想要清除他的影响力,树立起自己帝王的权威,加上张居正私德有亏,死后被清算抄家只能说张居正的必然命运。我们可以类比下康熙与螯拜,假设张居正不死,随着万历皇帝的成长和政治上的成熟,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也会被激发,到时张居正的下场可能会更凄惨些。
至于周延儒,此人当得上“无耻”这个评价,单说一件事情就够了。1643年,明朝灭亡前一年,清兵入关打得明朝军队节节败退,周延儒临危受命,自请上阵督师,让崇祯皇帝大为感动,对此大加褒奖。
可这位临危受命的首辅到了前线后,当他观察到清兵有退兵的意图后,他想的不是如何追击清军扩大战果,而是选择在军营里饮酒作乐,最无耻的行为是,明明一仗没打,却天天给崇祯发捷报,让不知情的崇祯皇帝再次奖赏周延儒,周延儒的“太师”称号由此而来。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给崇祯皇帝,说明周延儒谎报军情,欺君犯上的罪行,崇祯皇帝于是下旨彻查,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玩弄计谋欺瞒”,最终周延儒被赐自尽,“狡诈欺君、丧师辱国”,一死不足赎其罪!
因为刘伯温功高盖主,所以朱元璋在登上帝位后,借胡惟庸的手杀死了刘伯温。朱元璋即位后,杀死了很多有功之臣,比如: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张温等等。有人推测,朱元璋杀死功臣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为子孙后代铲除后顾之忧;二是担心有功之臣为非作歹;三是功臣会威胁明朝江山。
刘伯温在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立下了很多功劳,甚至在鄱阳湖大战中,刘伯温救过朱元璋的命。虽然朱元璋即位后,封赏了刘伯温,但刘伯温明白,朱元璋只能共患难,不可同富有。所以刘伯温在洪武四年的时候就辞官回乡,刘伯温即使辞官,也十分小心翼翼,有一个县官想要拜访他,他都拒绝了,怕朱元璋会多想。
可即使如此,朱元璋也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因为有一个官员为官不正,刘伯温的儿子就上书告诉朱元璋,本来是一片好意,可是胡惟庸就借这件事给朱元璋进谗言,说刘伯温儿子越级上书。朱元璋听了十分生气,刘伯温知道后,就赶紧回都城见朱元璋,为了让朱元璋放心,刘伯温就在都城住了下来。
根据史书记载,胡惟庸当上宰相后,刘伯温就一病不起。胡惟庸就假惺惺的来探望刘伯温,还给刘伯温吃药。可是刘伯温吃了胡惟庸带来的药后,身体就更加差了。朱元璋知道后,就让刘伯温会家乡休养,没想到,刘伯温回去没几天,就去世了。
通过历史我们都知道,王阳明于谦和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人物,这三个人也是极富才学,天赋异禀!那他们三个人到底谁更厉害,对明朝的影响最大呢?
首先于谦最大的功劳就是保卫京师,当时土木堡事变后,大明所有的精锐几乎已经丧失殆尽,只剩下不到十万人的残兵败将。正是于谦在紧急关头对京师防卫进行了统筹的安排,为各地前往京师的军队到来赢得了时间,从而获得了最终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紧急关头,包括徐有贞在内的很多官员都支持南下迁都,是于谦在朝堂上振聋发聩的说敢议南下者斩!才避免了明朝重蹈南宋的覆辙。可以说如果没有于谦,明朝的灭亡可能要提前了!
张居正是明朝有名的政治改革家,也被誉为是大明第一首辅!他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正因为张居正的改革,万历才有能力打赢“万历三大征”,解决明朝的内忧外患。明朝在种种弊病之下还能延续近五十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可谓是功不可没。
最后是牛人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王阳明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此外他的学说促进了明后期的思想解放,后期的传人入仕后对明朝的政治影响也很大。此外他的思想被后人广为推崇,像清朝的曾国藩,还有日本的东乡平八郎等,都对王学极为推崇!他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人!将儒学真正推向另一番境界,他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贤!
其实他们三个人对明朝的各方面影响都极大,于谦影响了明朝的历史进程,张居正影响了明朝的政治经济,而王阳明影响了明朝的思想文化。他们都是历史的巨人!当然这些只是小编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4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