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读书人都喜爱习武,这是为什么呢?确实有很多的明朝念书人爱好习武,或者爱好武事,尤其是在明末,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熊廷弼是湖北江夏人,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身高七尺,身段强大,“有胆知兵,善摆布射”。有文献说,熊廷弼已经在湖广的武举考试中获得过第一名,是一位正宗的武举人。后来他才弃武从文,又考中了进士。所以他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文武全才。另一位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为人冲动大方而有胆略。
“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气象,以边才自许”,换成今天的话来说,袁崇焕就是一个军迷。第三位是卢象升,天启二年的进士,长得白皙而清癯,骨骼怪异,力量奇大。卢象升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诗书上,平常一有闲暇就练习射术,五十步外百步穿杨。崇祯十一年尾,卢象升督师入援北京,在巨鹿被八旗军包抄,卢象升炮尽矢穷,“亲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而死。
可以说,明朝的这些念书人都爱好武事,其缘故有这么一些。老朱家的血脉里有着很浓的尚武精神。朱元璋赤手起家,以武力在群豪里胜出,夺得天下。他的儿子朱棣也是依靠武力,硬生生抢下了皇位。后代朱家子孙以他们的勇武而骄傲,要学习他们的英武。朱棣的孙子明宣宗还学得有一些样子,曾孙子明英宗硬着头皮还要继续学,结果画虎不成,搞出一次土木堡惨败,自己沦为阶下囚。
他的儿孙消停了两代,到了明武宗时又开始要做好汉,自封总督,随处耀武扬威,直到把自己作死。可以说,老朱家的血脉里是有很浓的尚武精神的,不仅影响了子孙,也影响了很多大臣的人生志向。王守仁做为表率的示范作用。王守仁生在书香之家,父亲王华是一位状元。王守仁从小却爱好军事,擅长射术,十五岁时就已经拜候居庸关、山海关,并大胆出塞游览。弘治十二年他考中进士,往后官至南赣巡抚。
期间指挥官军剿匪,并斑斓地平定了宁王的起义,是以被封为新建伯。在学术上,王守仁创设了心学,讲究格物致知,成为阳明学的开山祖师。像他如许文武双全的精彩人物,对后来的念书人影响极大。形势的必要。明朝立国,也是明太祖起于草莽,靠的也是武力统一天下,明朝读书人习武既与文化传统有关,更是与明代的政治军事制度有关,明朝开国,明太祖开始着手恢复唐宋,复兴华夏文化。
而在传统文化中,讲究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除了读书,文人也会与古人一样习武。明朝立国后吸取唐末,藩镇权力过重,尾大不掉的教训,又总结宋朝重文轻武,无法抵御外敌的教训,在各地设卫所,并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兵部和武将分掌调兵权和统兵权,而兵部侍郎等官员多是科举出身,以致文人在读书时也会习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火器等热武器的进步。
在战争中战略战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与古代直接肉搏的战争方式发生转变,明朝在调兵时,往往会任命文官为督师,如此,导致读书人更爱习武,有战功的文官更受朝廷重用。纵观整个华夏历史,历代都有尚武的风气,即便是读书人,腰上也会佩剑作为装饰。这种风气逐渐演变,加上明朝特殊政治军事环境,导致明朝读书人习武的比例也比较多。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历经十二世,在其二百七十多年的统治期间,明朝的军事力量都是可观的,统治集团尚武精神并不缺乏。依靠着这种武力,明朝的疆域在永乐皇帝二十二年的时候,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其领土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以下列举一些例子,可以从中看出一二。
一、朱元璋建国
我们都知道,明朝建立者朱元璋起于微末,但是靠着自己审时度势和超强的能力,朱元璋在元末崛起于众起义军,并且实力一步步强大起来,先后扫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起义势力,在1368年于南京称帝,年号洪武。
之后,朱元璋率领军队通过北伐和西征,将元朝朝廷赶出了中原,又相继消灭了剩余势力。到了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蓝玉曾统帅十五万大军北伐元朝残余势力,一举大破云军主力,并且俘获北元脱古思帖木儿次子等家属,北元势力也因此而一蹶不振。
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和他的将领,正是依靠着超强的军事实力和尚武精神,才能一步一崛起并且建立明朝。
二、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得第四子,在朱元璋征伐过程中就曾领兵作战,军事本领是很强的,也因此在之后受封为燕王,镇守北平。
在他统治期间,先是出击安南,将其纳入大明版图,之后,更是亲自率领军队,五入漠北草原,攻打北元之后的鞑靼与瓦刺,其尚武精神可见一二。
三、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是明朝中期的重要事件,最主要的是明英宗的被俘,而明朝也因此由盛转衰,成为明朝的转折点。
但回过头来看一下,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统治者明英宗的尚武精神还是体现出来了,虽然结果是失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在这场事变中,还有一个人不能忘却,那就是坚守北平,扭转时局的兵部侍郎于谦于大爷。
当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来时,有一些大臣准备逃离北平迁都南京,被于谦驳斥,并且率领兵马誓死守卫北平,最终取得了北平守卫战的胜利。没有这种尚武精神,估计明朝的历史就会改写了。
四、抵抗北虏南倭
有明一朝,北方的入侵一直都未消除,先有北元之后的鞑靼与瓦刺,后又有崛起于东北的女真一族,同时还有东南沿海的倭寇的侵扰。统治者以及众多大臣将领的尚武精神并不缺失,如抵抗倭寇的戚继光与俞大遒,抵抗女真的袁崇焕等人,正是有着这些人,明朝的统治始终在延续。
同时,明朝在军备上也一直都有改变,如发明出用于水战的两级火箭,设计出历史上最早的铁壳地雷,第一支骑炮兵等等。
所以,纵观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并不缺失尚武精神,甚至有些方面在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1、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2、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3、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4、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王冕放牛听讲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诸暨人。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去给财主家放牛,赚几文钱来补助家庭生活。
王冕幼年好学。他每次牧牛从乡学门前经过,听到里面琅琅的读书声,便停下来了,把牛拴在树上,在门外聚精会神地听个不止。
有一次,他在乡学门外听课,一直听到天黑,竟把牛给跑掉了。父亲听说丢了财主家的牛,又怕又气,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牛,路过学堂时,依然像以前一样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有一天,王冕的母亲对他父亲说:“王冕这个孩子既然如此痴呆,索性任他去吧!”父亲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从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庙中,白天替庙里做些杂事,赖以糊口。
到了夜晚,就一个人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着佛像前面的长明灯光读书。由于王冕专心一意地刻苦学习,学问长进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明代对读书人好,是因为明帝国时期作为文官首脑的内阁深度参与王朝治理,一度拥有制约皇权的力量。而这些文官都是从读书人进入官僚体系,他们能不对读书人好吗?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人里面会不会有自己后来的顶头上级,帝国官僚体系里面后来者比前辈晋升快的屡见不鲜。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国家事务全部由皇帝处理。朱元璋还好精力、体力能应付,后来者明成祖还勉强够格,即使这样朱棣也无法忍受繁重的工作。在永乐初年便设立了内阁,遴选一批人才辅助皇帝处理帝国事宜。明代内阁设置以后,类似于皇帝的秘书团,各种事情皇帝都会咨询他们。无形中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毕竟,从内阁出来的意见是经过皇帝首肯的,谁敢不当回事?
整个明代看似没有丞相,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但内阁的设立使得天下之事中文官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当然,此时在成祖的想法中,内阁还是要限制他们的权力,因此内阁成员官职都很小,五品的样子。官小权力大,看似完美解决了内阁尾大不掉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让他们统领六部大员又困难不少。仁宗时期,为了方便展开工作,又推行了一套兼职体系,内阁成员品级直线上升,成为了二品、三品大员。工作是方便展开了,但内阁的权力却愈加膨胀了,明宣宗时期,内阁还获得了“票拟”之权。
何为“票拟”?内阁成员在奏折上加上自己的处理意见上乘皇帝御览,皇帝同意的话照抄即可。考虑到后来的皇帝都比较懒,国家大事如何处理也就内阁说怎样就怎样了,皇帝只保留是否同意之权。
文官的首脑内阁作为明帝国统治机构,对于自己的后备力量肯定要多有照拂,对读书人当然十分友好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4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