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一首民歌写的很好:“九里坡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起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音韵流畅朗朗上口,为人们所熟知。不过这首民歌所描述的场景也确实有可能发生。在冷兵器时代,每一次大战役后,都会有很多刀枪兵刃被遗弃在战场上,天长日久被埋入黄土成为文物,有时候会被后人意外发现。项羽的一把刀就曾有过这样一段传奇经历。
东汉末年,也就是项羽死了300多年后,汉桓帝在位。这位汉桓帝,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极表痛恨的“桓灵二帝”之一。汉桓帝昏聩不明耽于逸乐,导致朝政糜烂,奸佞当道,大汉朝陷入分崩离析、濒临覆灭的危机之中。眼看汉朝国事倾颓,西北一带的边地胡人也开始蠢蠢欲动,觊觎中原锦绣江山。延熹九年,塞外的鲜卑人和羌人组成联军,多次深入西北腹地,攻州打县,大肆劫掠,地方官吏慌了手脚,连夜上报朝廷。
西北关中是汉王朝最重要的产粮基地,事关国本,汉桓帝不敢大意,急忙派遣大将张奂领兵出征,奔赴西北前线抗击鲜卑骑兵。东汉朝廷军队此时已经腐坏不堪,武将们大都贪生畏死,只有一个武将却与众将截然不同,每次作战他都不顾生死奋勇冲杀,且用兵有道,最终取得斩首数千、俘敌万余人的大胜利,彻底平息了这次叛乱,使得苟延残喘中的汉朝度过一次危机。
这个武将,就是被视为开启三国祸乱之源的董卓。董卓早年从军,在战事最为频繁的西北前线拼杀多年,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艺和胆略,史书记载他“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堪称一员悍将。这次平叛之战是董卓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董卓声誉鹊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军官,一跃成为朝野倚重的名将,从此青云直上,历任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等职务,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董卓眼见东汉国势衰微,逐渐产生了不臣之心,不再满足于拥兵自重称雄一方,甚至有了取代汉朝的野心。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拉开帷幕,第二年,凉州发生胡人叛乱。董卓抓住时机,以剿贼平叛为名,大肆招兵买马,扩展实力,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军阀。对待朝廷的旨意,董卓洋洋不睬,朝廷也拿他没办法。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势力为了争夺大权发生激烈冲突,因为宦官一方手中掌控禁军,何进为了壮大己方势力,秘密派人与董卓联系,召唤他带兵“清君侧”。董卓一听正中下怀,带领十余万精兵浩浩荡荡杀奔京师。由于此时还是三国早期阶段,曹操、刘备、袁绍等各路诸侯羽翼未丰,董卓的实力之强无人可比,成为三国早期的名副其实的霸主,号令天下叱咤风云,很是风光了几年。最终他因为作恶多端,暴虐嗜杀,死于非命。
董卓的父亲在颍川郡一个小县当过几年县尉,被罢免后就回到老家务农为生。董卓少年时代为生活所迫,“归耕于野”,经常到田地里干农活。《古今刀剑录》记载,董卓有一次耕地时,意外从土里挖出一把刀,拂去泥土后仔细一看,“四面隐起作山云文”,且十分锋利,“断玉如泥”。董卓富贵后,有一次遇见博学多闻的大文人蔡邕,赶紧向他请教这把刀的来历,蔡邕看后,根据刀的形制和古书记载,果然认了出来,告诉他“此项羽之刀也”。项羽和董卓倒还真有几分相似,都是那种才干配不上野心的志大才疏之辈,最终都落了个悲剧结局。
他本是一个无名小卒,却因为砍下了楚霸王项羽的一条大腿,而被刘邦封侯,成就了这个无名小卒家族几百年的辉煌。这还没有结束,在多年之后,其后人还出了一个皇帝,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历史,看一看这个无名小卒的传奇人生。
这一切都要从楚汉相争说起,秦朝在农民起义中灭亡,接下来就主要是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楚霸王项羽勇猛无敌,但终究在韩信的谋算下,走向了灭亡。垓下之围,西面楚歌,霸王别姬,楚霸王项羽带着800骑兵突围,但被汉军一路围追堵截,等他逃到乌江边的时候,只剩下项羽孤身一人。当时,乌江亭长有一只船,劝项羽渡江,东山再起,但是项羽认为自己带了八千子弟兵出去,最后无一生还,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还将自己胯下的宝马送给了亭长。
于是乎,楚霸王项羽拿起自己的大刀与汉军厮杀,虽然汉军死伤无数,但是项羽也全身都是伤。据说他此时在追杀他的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老熟人吕马童。据说这个吕马童曾有恩于项羽,项羽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于是乎决定给自己这个恩人吕马童一件大功,选择了自刎。
在项羽自刎后,这个吕马童砍下了项羽的头颅,而项羽的身体被围追的汉兵所争抢,又在一场自相残杀后,吕马童、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五人各得一块肢体。因为在战前,汉王曾下令悬赏千金悬赏项羽的人头,还会封万户侯,所以得到项羽肢体的这五人都被刘邦封侯。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杨喜,本是汉军的一名骑兵小队长,标准的无名小卒,因为砍了项羽的一条大腿,被封为赤泉侯。
这个杨喜被被封侯后,奠定了他们杨氏一族几百年的繁荣。他的曾孙杨敞是司马迁的女婿,到了东汉年间,杨喜的八世孙杨秉,官居宰相,从此杨家一发不可收拾,出现了12位宰相,其他将军、高官也是不计其数。这还没有完,杨喜的二十世孙杨坚更是一手建立了隋朝,成为了隋朝的开国皇帝。只是隋文帝杨坚建立的大隋朝太短命了,有一个爱折腾的儿子杨广,最后一手葬送了整个大隋王朝,给李渊和李世民摘了桃子。而杨氏一族也因为灭国,惨遭屠戮,也算是杀死项羽的报应罢了!
可以说正是由于杨喜砍下了楚霸王项羽的一条大腿,壮大了整个杨氏家族,开启了整个杨氏家族的辉煌一点也不为过。各位,你们认为呢?
项羽是个悲剧,不是英雄。先说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项羽能够在宋义逡巡不进、诸侯不敢纵兵与秦接战的情况下,抱必死之心与秦军决战并取得胜利,这确实是值得称道的壮举。项羽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很大程度上亦基于此。不过从本质上讲,项羽其实是个刚愎自用、意气用事的人。他能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是因为他有雄才大略,也不是因为他精于兵法,而正是他的刚愎自用和意气用事起了作用。如果项羽有雄才大略,那他就不会葬送自己的霸业;如果他精于兵法,那史记就不会说他对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学了。项羽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和他的刚愎自用、意气用事也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一件事情的表面或许会深深地隐藏着最本质的内容而不易为人所觉察。再说项羽的心怀仁慈,在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上,项羽怎么就那么心软,不把刘邦这个后来自己的掘墓人杀掉呢?真的是因为他有仁慈之心吗?不是的。项羽并没有所谓的妇人之仁,他一点也不心软。会稽守殷通串通项梁造反,结果项梁、项羽爷俩把殷通杀了,自己扯起了造反大旗,你说殷通死得冤不冤!在这里,项羽在项梁以目示意之下,手起刀落,毫不含糊地就让殷通人头落地了,哪里有什么妇人之仁的影子,这与鸿门宴上的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反差多大啊!
不仅如此,项羽攻下城池,往往要屠城;投降过来的士卒,往往被坑杀。更残忍的是,项羽说烹人就烹人。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去。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项王怒,烹陵母。项羽连一个已死的老母都烹,你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纪信改扮成刘邦,而让刘邦逃脱,项羽捉住纪信,烧杀纪信;周苛不肯投降,项羽烹周苛。更有甚者,项羽竟欲烹刘邦的父亲,迫使刘邦就范。也只有这一次,项羽只是做了做样子。综观项羽的烧、杀、坑、烹,都是在他得势的时候做的。项羽欲烹杀刘邦父亲的时候,正处于困境,在这个时候,他是不敢真的烹杀刘邦之父的。
鸿门宴上,项羽也得势,为什么没杀刘邦呢?先从逻辑上说明一点:项羽的烧杀都是在他得势的时候做的,并不是说只要一得势,他就得烧杀。鸿门宴上,刘邦卑辞厚礼,亲自向项羽请罪。实际上,项羽叩关西入咸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在项羽的心目中,天下要裂土分治,诸侯可并立,一如先秦。自己做周王那样的霸王,而不是做秦始皇那样的帝王。既然刘邦已经服软,那就没有杀他的必要了。这是项羽不杀刘邦的基本原因。况且,刘邦先入关中,按约应王关中,此时杀了刘邦,诸侯将会离心。杀一个刘邦,天下如刘邦者又不知有几人。因此,可以说,在这一点上,项羽并没有犯糊涂。再者,如果杀了刘邦,刘邦手下有的是能人,悬于几十里地之外的他那十万大军怎么收拾?项羽大概没有忘记新安坑卒的教训吧。所以,放走一个驯服的刘邦,比留下十万大军与自己为敌要强。还有,项羽也没有打心里含糊刘邦。因此,从表面上看,项羽没杀刘邦是个错误;但如果真的杀了刘邦,又会怎样呢?
有的学者认为,项羽不杀刘邦,是在沽名钓誉,这未免把项羽看得太简单了。在生死利益和名誉面前,项羽是不会犯傻的。他放掉刘邦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源于对刘邦的把握、对时局的认识和自己的理念。总之,史记通过鸿门宴一节所确立的项羽有仁慈之心的形象特点,是立不住脚的。大凡刚愎自用者,往往多疑。项羽不信亭长,乃是情理之中的事。况且纵使渡过乌江,又能如何?渡了一次淮河,八百多人剩下了一百多人;陷入大泽中,一百多人只剩下了二十八人;及至逃到乌江,还有二十六人跟随自己。这时只有一只船,能够跟随自己逃过乌江的,又有几人?二十几个人眼睁睁地看着你自己去逃命,做得到吗?假使当时不是一只船,而是很多船,项羽能不过江?因为他本来欲东渡乌江嘛!项羽是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已陷入绝境,自度不得脱,此时不做自杀式的最后一拼,也别无更好的出路。
项羽把自己的爱骑送给亭长,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不忍杀之。与其让它落入敌人手中,还不如送给眼前这个不认不识的亭长。项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连夜突围,一路冲杀,已是人困马乏,此时项羽还能杀汉军数百人吗?
公元前202年12月,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上奋力反抗杀了汉军数百人之后,望着滚滚江水,心里数不尽的滋味,终究是王图霸业一场空,于是在乌江边上拔剑自刎。
围观的数万汉军一阵恍惚后,想起汉王的承诺,纷纷向前巧夺项羽的尸体,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后,有五人分得项羽的尸体,因此都被刘邦封侯赏千金。
虽然杨喜因为夺得项羽的一条腿而获封侯爵,但始终不是靠战场厮杀的侯爵,因此,他在朝廷的存在感非常低,事业上不想奋斗了,杨喜也就沉醉于传宗接代。
一直到了汉昭帝时期,杨家才开始在朝廷上大放光彩,杨喜的曾孙杨敞是太史令司马迁的女婿, 杨敞党附权臣霍光,因此当了霍光的军司马,后来一路高升,官至丞相,封平安候 ,杨家从此开启高光之路。
而 杨家的故土在弘农郡,所以人们也称杨家为弘农杨氏 ,杨敞是弘农杨氏的始祖,弘农杨氏在杨敞之后,一步步发展成为中国 历史 上最显赫的家族,走出的名人数不胜数。
杨敞的玄孙杨震更是一代大儒,被尊称为“关西孔子”,官至太尉,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都官至太尉,时称“四世太尉”,和袁绍家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了西晋时期,弘农杨氏的杨骏与弟杨珧、杨济三人辅佐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司马炎的两人皇后也是出自弘农杨氏,一时间弘农杨氏掌握军国大权,权倾天下。
弘农杨氏走出的名人很多,有丞相,有将军,有文学家,有皇后,仅仅杨氏宰相就有十一位。当然,坐上龙椅的皇帝也有。
到了隋朝的时候,弘农杨氏终于出了皇帝,隋文帝杨坚声称自己是弘农杨氏,是杨震这一脉的族人。这样说下来,弘农杨氏是隋朝皇帝的本家了,杨氏家族真的很厉害!
隋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弘农杨氏并没有就此倒下,到了唐朝时,反而盘根错节在朝堂上,唐太宗的杨妃、武则天的母亲、唐玄宗的杨贵妃都是出自弘农杨氏,唐朝有11位宰相都是来自弘农杨氏。
正如初唐四杰杨炯在追寻杨氏先祖的遗迹时所说:“若夫太华千仞,长河万里,则吾土之山泽,壮于域中,西汉十轮,东京四代,则吾宗之人物,盛于天下”。
世事难料,谁又曾想到,当年乌江边上一个小兵幸运夺得项羽的一条腿,却开启了一个家族的千年浮沉。不过,这也验证了一句话“ 抱大腿的重要性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3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