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丕继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古代,男子是可以三妻四妾的。一是彰显他们的权利,二是以后能够传宗接代,有更多的妻室,有机会生下更多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当中有一部分,可能在以后能成大事,会有更大的才华,让自己的家族兴旺。
而这以前的皇室都有很多的子嗣,要让皇子们成为有才的人,然后在他们当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继续继承自己的遗愿。将自己的国家变的更加繁荣富强,曹操本身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而他本身也有很多的事迹。在历史当中,他的儿子就有25位。而且这些儿子在不同方面,都展现出了不同的才华。有武力高强的,有特别聪明的,甚至有在各方面发展都不错的。只不过后来翻阅史籍,发现继承王位的并不是长子曹昂,也不是很有才华的曹植,而是在众多兄弟当中最不起眼的曹丕。
为什么他有这样的能力能够继承皇位呢?他的能力到底出色在哪里?先来看看他的众兄弟到底有多么有才。先说当时皇帝的长子,也就是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他并不是正室所生,而是偏房所生。只不过后来因为自己的亲生母亲去世的比较早,所以就由正室养。而丁夫人也是一个难得的识大体的女性,她对这个不是亲生的孩子宠爱有加,视如己出。
曹操对这个孩子也是特别的照顾,当时他就很聪明,而且待人谦虚,热情好客。所以他小的时候就受到了曹操最信任,觉得他以后能成大事,也是得到了我自己父皇深深的喜爱。公元1997年的时候,曹操受到了别人的伏击,而且身受重伤。而当时的曹昂还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到前线打仗,刚起来就把战马让给了自己的父亲,让他杀出重围。自己带着典韦等一众将士战死在了宛城。曹操虽然得救了,但也是十分的痛心。他没有想到儿子居然这么早就离开了自己,还是为了救他。
而在一众儿子当中,武功最厉害的莫过于曹彰。他小的时候就不太喜欢读书,但是作为七尺男儿,却很喜欢练武。他小的时候就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霍去病那样的人。他长大之后一变成一个特别有名的将领,在军事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曹操也引以为傲。觉得有这样的一个儿子,特别的开心。这里面最有才华,或是被后人所熟知的就是曹植了。他的才华和他的典故,很多人都已经滚瓜烂熟了。他生性比较坦荡,而且很自然,不会谄媚,也不会奉承,这一点倒是和自己的父亲很像。可以说,在众多的儿子当中,曹操应该是最看重曹植的。因为他和自己很像,如果能够加紧锻炼他,或者说在他手下多磨练几年。那么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特别有才的君主,后期的时候他的其他儿子也表现出了才能。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在选继承人的时候特别的矛盾,不知道最终到底选谁才好?
有这些有才的兄弟,曹培显得特别的不起眼。无论是文才还是智慧,又或者是武力,都不及其他的兄弟。只不过他出色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各个方面,发挥的都很优秀。这些人虽然在某一方面很突出,但是他们只是有专长,其他方面有很大的短板。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将领,你可以在某一领域没有你特别擅长的,但是在所有的领域你必须都有所了解,而且要有一定的建树。
而且他也是正室所生,所以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他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根据当时的世袭制,他才是应该成为下一任君主的最佳人选。虽然他没有自己兄长那样成功,但是他在小的时候就骑马射箭,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跟着自己的父亲四处征战。而在那场战争当中,他只有十岁,但是他却单枪匹马从敌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可见他的能力也是十分强的。
再有他在文字上也是下了很多的诗词,只是后世可能对于他们不是特别的了解,他也是很有才华。至于他的智慧也很了不起,他本身就很聪明,而且小的时候就懂得察言观色。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加上他身边还有很多的谋士,这些人组成了一个智囊团。
反观他的兄弟们,虽然在一些方面,他们做得十分突出。但是其他方面,他们却有很大的纰漏,甚至有很大的缺点。像曹操最信任的儿子曹植,他就特别愿意喝酒。而且经常因为醉酒耽误了很多重要的事情,慢慢的也是失去了能够掌握皇权的机会。
综合这些人来看,曹丕是最闲的人。却因为他没有任何的短板,不像其他人,优势劣势区分的太过于明显。如果真的成为君主的话,他们一个方面的确是,可能就成为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很多人都觉得曹丕很丑恶,而且特别不喜欢他。但是在历史上他对自己的兄弟也是特别的好,他没有杀的任何一个活着的兄弟。他明白那样太过于残酷了,也明白当时的那个时局,这样的情况是无可避免。但是在他登基之后,他因为努力改变这样的现状。
不仅如此,还给这些兄弟很多好的待遇。比起那些为了皇权杀父杀兄的好皇帝,就比如杀了自己亲兄弟的李世民。虽然他看起来更加的有才华,而且更加的有胆识。这样的人也让后世的人很佩服,但了解他的人,自然会知道他为什么会坐上皇位,自然知道为什么他怎样拥有的权利。这样很多人不是真心为他效力,就是因为对他的畏惧。曹丕明白在那样的时局,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他作为一个君主,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应该尽力挽回。他可以在处理事情上果断心狠,但是对于兄弟或者亲情,他比任何人看的都要重。
建安十三年,经历赤壁之战后,曹、刘、孙三家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此时的东汉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建安十八年,曹操被封为魏王,以丞相领冀州牧。此时的曹操已经是大权在握,虽然只是一个王,但实际上已经和皇帝无异了。当时还有大臣劝他称帝,但曹操出于对政治上的考虑,并没有答应。
曹操说:“如果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很显然,曹操将改刘汉为曹魏的宏伟使命交给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去完成。而在这种情况下,立谁为将来继承基业的王太子,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了!
曹操——剧照
我们知道,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长子曹昂在早年跟随曹操南征张绣的时候不幸阵亡了。曹昂死后,曹丕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诸兄弟的长兄了。
在曹操的这二十五个儿子中,除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是曹操正妻卞夫人所生之外,其余皆为庶生。从嫡子继承制的角度来看,除了这四人之外,其余的儿子是没有资格被选立为继承人的。因此,如果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话,那么曹丕自然就是不二人选。
曹丕——剧照
虽然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但是却本身也是一个能文善武之人。要知道,在建安十六年的时候,曹丕就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所以按理来说,曹丕被立为继承人是必然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曹丕此刻面临的并非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父亲,而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被世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更何况,曹丕还有几位才识卓越且雄心勃勃的的兄弟,所以继承人的桂冠是不会轻易落到他身上的。
那么究竟是谁会对他的继承人之位造成威胁呢?
曹丕——剧照
首要威胁——曹冲首先对他造成威胁的便是他同父异母的小弟“曹冲”。
曹冲聪明过人,据说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有成年人一般的见识和智慧了。而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也大都耳熟能详,比如“曹冲称象”、“打开城门释放马腾派来的刺客”等等。这些事不仅表现出了曹冲的聪明智慧,更让曹操对他格外青睐,欲有立他为继承人的想法。
不过,曹冲的寿命并不长,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便病死了。这令曹操十分悲痛,曹丕劝父亲不要太伤心,曹操却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兄弟的大幸。”
所以由此可见,如果曹冲在的话,那么继承人选很可能就是他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来曹丕当上皇帝之后,还经常说:“假若仓舒(冲字)在世的话,我也不会有天下”。
曹冲——剧照
次要威胁——曹植在曹冲在世的时候,曹植只是曹丕的次要威胁而已,但是等到曹冲去世之后,曹植便转而成为了曹丕的主要威胁了。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似乎曹植只是一个文人,但实际上并不是,曹植同曹丕一样也是一个能文能武,胸怀大志的人,论才思敏捷,比起曹丕来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植平时生活简朴,不尚华丽,每当曹操问他以军国大事的时候,他都能应声而答,因此曹操对他特别宠爱。
有一次,曹操为了观察曹丕与曹植的能力,便让曹丕和曹植从邺城一城门中出去,同时又密令守门官吏不准放走任何人。曹丕来到城门前,没法出去,只得调转马头回府。曹植便去请教杨修,杨修告诉他:“你奉王命出城,如果门吏阻挡,可将门吏斩了。”曹植依照杨修之言而行,事后,曹操果然认为曹植比曹丕有能力。
曹植——剧照
后来,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的时候,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时间曹丕府中宾客如云,好不热闹。曹植虽然文才优于曹丕,但是在政治斗争中却不是曹丕的对手,论筹谋夺权、治理国家,曹丕比曹植还是要强很多。因此朝中很多官员都依附在曹丕门下,而不依附在曹植门下。
有一次,曹植乘车出行,私自打开司马门而出,这是违反禁令的,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随即便将赶车的官吏处死,并下令严禁诸侯们违犯制度。曹操说:“自临淄侯曹植开司马门私出后,使我另眼看待此子了。”还有一次,曹操登高台,恰好看见曹植妻子穿着华丽,曹操本人是崇尚简朴的,于是便以曹植妻犯服饰制度,将其处死。
汉献帝——剧照
在这些事件过后,曹植渐渐在曹操那里失宠,而这也就再无与曹丕争夺继承人之位的可能了。
至于说还有一个儿子曹彰,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政治头脑却十分欠缺,不是当皇帝的料,曹操自然不会将继承人大位传给他,因此他也不会对曹丕造成威胁。
曹彰——剧照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终于被立为魏王太子,时年三十一岁。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头疾又犯,不久在洛阳病逝。后来在朝廷大臣的劝进下,曹丕正式称帝,改元黄初。
曹操死后谁继承的王位?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庚子年)),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二月,任命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五月,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同月,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甲午,带着军队驻扎在谯,在邑东以酒食慰劳六军和谯郡父老。
十一月癸卯,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乙卯,汉帝禅让,曹丕三次上书辞让。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三月,加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五月,郑甘叛乱,遣曹仁讨斩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遂加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十一月辛未,命镇西将军曹真率诸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封赏等,平定河西,据《魏书》记载,此战“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当初曹丕听闻叛胡决水灌显美城,对左右、诸将说:“昔日隗嚣决水灌略阳城,光武帝乘着他疲敝,进兵攻灭。如今胡人决水灌显美城,这件事正好相似,打败胡人的捷报不久就到了。”过了十天,破胡告檄传到洛阳,曹丕非常高兴,大笑说:“我在帷幕之内运筹帷幄,诸将在万里之外奋勇作战,其相应若合符节。前后战克获虏,没有如此之多的。“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是后西域复通,置戊己校尉。三月,封曹叡为平原王,曹彰等11人皆为王。四月,封曹植为鄄城王。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兵法,哪有连营七百里抵抗敌人的!‘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这是用兵的忌讳,孙权打败刘备的上书快到了。”过了七天,孙权击破刘备的文书送到。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九月庚子,立郭女王为皇后。十月,孙权复反。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张郃、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然获胜,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仁、曹彰、贾诩先后去世。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四月,曹丕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
曹操为什么让曹丕继承他位置
当其时,天下鼎立初成,枭雄豪强均跃跃欲试、各方镇手掌重兵,国家需要的是一个即能御外辱于国门之外,又能治臣下于庙堂之上的政治强人,需要的是文韬武略个方面都很完备的全才。李世民和房玄龄、魏征曾经讨论过草创和守成哪个困难,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而曹操的继承人不仅要继续创制疆域,更要守土有方,是难上加难了。
下面我们就从个人能力上来分析一下曹植和曹丕谁更适合继承曹操的事业。
身处乱世,首先看重的是军事统率能力,在这一点上,曹丕显然比曹植要强得多,曹丕五岁时曹操就开始教他骑射,八岁遂成,长年随曹操征伐,耳濡目染,深得曹操精髓。在对政事的熟悉程度上,由于曹丕长期做为副丞相,接手干起来自然是轻车熟路,在这两个方面,曹植是没有资本和曹丕竞争的。建安十九年,曹操伐孙权,留临菑侯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对曹植的能力并不是很放心。据典略记载杨修做为曹操的仓曹属主簿,在曹操考问诸王子政事时,“每当就植,虑事有阙,忖度太祖意,豫作答教十馀条,敕门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问始泄。”曹操向儿子们提问,并不是需要他们给自己出什么好主意,而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考核,杨修作为对曹操和曹植都很熟悉的`人,应当能猜测出曹操心中所想的事情和所需要的回答,而为曹植预先准备答案,则说明他对曹植这方面的能力也是没有信心的。再从个人的性格来说,陈寿对曹丕的评价是“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对曹植的评价是“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
从这里看对曹丕的指责不少,但从另一面来说,这些也正是曹丕胜过曹植之处,在“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的时候,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曹丕心思缜密,比起粗枝大叶的曹植,更适合统治国家。曹丕非常注重表面功夫,即使在继位之后,还矫情的说如果曹昂、曹冲在的话,自己是没有机会的,他所写的典论对建安七子的评价也是比较中肯的;而曹植却比较刻薄,曾在给杨修的信中评论孔璋说“以孔璋之才,不闲辞赋,而多自谓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前为书啁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锺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敢妄叹者,畏后之嗤余也。”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而就在同一篇文章中,曹植先是说“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於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於割断。”后又说“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其随意为文皆此类,无行之状,已现初端。
还有就是两个人的才华对比,这点也是大多数为曹植抱屈的人主要依据,认为曹植才华远胜曹丕,为政的话一定能更有所为。诚然曹植文章词赋广为流传,天下莫有其匹,但文才并不等于治国能力,仅以文人为王,多不能行善政,历史上陈后主、隋炀帝、唐明皇、李后主、宋徽宗、乾隆帝文才皆有可观,但都是造乱之主,由此可知文才不足以凭之治国。翻开曹操诸子传记,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都是早慧之人,像曹冲、曹衮、曹植、曹丕都是这样,这一方面可能是禀赋曹操的遗传,另一方面也是早期教育得法。曹植当然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曹操作为一个文学家,也是非常欣赏曹植的才华的,甚至因此长期有立其为嗣的想法。但是反观曹丕的文采,“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比之曹植亦不遑多让,虽身在军旅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可谓好学者,其马上赋诗正可比拟七步成篇,由此看来,虽然军事政务占用了曹丕大量精力,但他的文才还是没有被掩埋,三曹之一并非浪得虚名,而且曹丕其人善于总结归纳,所著典论为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开风气之先,其中又有对射术、剑道的理论总结,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曹丕的管理能力,比起曹植的散漫成文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曹丕从幼年时起就跟随曹操征伐南北,又长期担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其功勋业绩足以镇呵百官,曹植却不知道修身养德,凭宠生娇,建安二十二年,曹植“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这应当是曹丕和曹植之争的转折点。魏武故事载令曰:“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又令曰:“自临菑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又令曰:“诸侯长史及帐下吏,知吾出辄将诸侯行意否?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吾都不复信诸侯也。恐吾适出,便复私出,故摄将行。不可恒使吾(尔)谁为心腹也!”冬十月,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此时大局已定,但曹植并不是再没有机会,曹操并没有将曹植一棍子打死,虽然触犯法令,但还是比较欣赏他的。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曹操遣曹丕及曹植“各出邺城一门,密敕门不得出,以观其所为。太子至门,不得出而还。修先戒植:“若门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斩守者。”植从之。故修遂以交构赐死。”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曹植比曹丕有魄力,但在这里却是更输了一场,杨修也只知道上次曹植乘车行驰道虽然触犯法令,但并没有完全丧失曹操宠爱,这次不吸取教训,又照上次办理,却是大错特错了。曹操最重禁令,做北部尉时“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行兵时又有割发代首之举。此时天下初定,需要人们遵守法令方可长治久安,曹操此举当为观察两子哪个能遵循法度,将来自己死后国内不致大变而生乱,曹植此时所为很不恰当。同时又事事都听从杨修意见,给人一种没有主心骨的感觉,让曹操对他失去了信心,因为此事又损失了杨修这位谋主,更是没有翻身的机会了。这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虽然有记载说“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但是出征在即,已是领兵之身,曹操军中禁酒乃是明文,据军令以谢酒,虽曹丕亦无言以对,当此时,斩门之气何在!只能说,其人好酒之甚也。曹丕本有图其之心,却不严加防备,一离智囊,顿成庸人。这是曹植最后一次表现机会,由于他的失败,从此被彻底冷落,再没有争夺王位的机会了。
总的看起来,曹丕以嫡长子的身份,以功业进取,以智谋图位,兼以文质彬彬,可谓国之强主;曹植徒以文章得宠,别无他长,且秉性骄狂,重不足以服人,智不堪军国之用,若立而为嗣,取乱之道也。所谓“文章憎命达”、“诗人不幸诗家幸”,子建之谓也,安身于文苑可也。
曹操作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子承父业。
曹操的衣钵在曹操死后就断送了,曹丕只能说继承了曹操的位置,算不上继承衣钵。因为曹操是要打击士族的,曹操喜欢关羽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关羽比曹操更加鄙视士族阶级,但是曹丕一上台,士族就有了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从此以后可以世袭并且可以操纵政权。易中天说曹操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原因就是衣钵无人继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了,他究竟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