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临死前为他的后代们做了哪些安排可以保证他们安枕无忧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09:07:55

诸葛亮临死前为他的后代们做了哪些安排可以保证他们安枕无忧吗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三国,有个人物肯定绕不过去那就是诸葛亮。毕竟三国演义里主要就是从蜀国的角度展开的,而诸葛亮作为蜀国的重要人物,里面对他的描写简直就是神化了。而他也是整个蜀国的智力担当,碾压其他三国人物,而后面他即使去死了,还搞了机关让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诸葛宰相的一生简直就没有污点。但是他这么牛逼,活着的时候人家当然不能奈他如何,但是嫉妒的人还是存在的,所以他去世以后,他的后代就没人保护他们了。但是诸葛亮厉害就厉害在知道身后事,他对他的后代们都作出安排,只有简单的一招,就保证他后代安全无忧。

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后代的描写是几乎少的,好像他突然就有了儿子一样,但是从历史上去考据,就可以知道诸葛亮可以说是晚育的优秀典范了,所以导致他儿子和他的年龄差距比较大,诸葛亮对于这个孩子的宠爱也是自然。而他自己一辈子已经将一个人臣能得到的光荣都得的差不多了,也看到了官场上这些黑暗与斗争,所以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就好,至于那些富贵繁华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去追求的。这想法只能说诸葛丞相果然不是一般人,这境界现在很多父母都达不到吧。

而当时诸葛亮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各国纷乱不断,想要保证一直平安是一件难事。而当时刘备去世,诸葛亮辅助刘禅支撑起整个国家。刘禅这个人和他父亲相比,差的那不是一点两点,所以整个朝堂事情几乎就是诸葛亮在决断的,身处要位,诸葛亮得罪的人也是不少,给诸葛一家拉了满满的仇恨值。诸葛亮活着,当然可以摆平这些,但是诸葛亮一去世,他的儿子就危险了。所以诸葛亮还是早早地替自己的儿子打算了。

前面也说了,诸葛亮的儿子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年龄很大了,所以诸葛亮去世时候,他孩子还是很小的。几岁的孩子完全没有自保能力,所以当时诸葛亮就给国君刘禅写了一封信,里面各种表忠心,大家都背过出师表,所以对于丞相的文采应该是相当了解的,所以刘禅看了也是很感动啊。而信的最后,诸葛亮还说自己的儿子太小,也没什么能力,他就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和儿子全部托付给刘禅了,希望刘禅可以保护自己的儿子。

而刘禅对于丞相其实还是很信任的,毕竟没有诸葛亮,他这个皇帝可没那么容易当,所以诸葛亮这封信发挥了作用,刘禅将诸葛亮的儿子保护得很好,不但给他官职,还把自己的公主也许给他。而诸葛亮的儿子也完全像他父亲给他设想的一样,在那个乱世里平安的度过了自己一生。

诸葛亮临死前的什么阴谋,让中国人头疼上千年,无人能解?

在三国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盗墓掘墓似乎是日常之后,诸葛亮临死的时候,自知一生为蜀汉得罪的人太多,怕死后有人掘墓报复,或是盗墓者扰了他的清静,所以他死前留下一小计,让世人皆不知他的墓穴在那。

诸葛亮作为三国里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生为为复兴汉室鞠躬尽瘁,先后扶持刘备及其儿子刘禅两人,刘备死后,他还多次出兵北伐,虽然因各种不同的原因最后以失败告终,并于五丈原病逝,年仅54岁,甚为可惜。他临死之时,交待姜维一定要密不发丧,徐徐而退。这步棋再一次把司马懿吓到,所以有了我们如今还炙口相传的?死诸葛亮退活仲达?的故事。然而,诸葛亮临死的时候,并不只有这一个计谋让我们口口相传,他还有一个小计谋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的难题。

诸葛亮临死的时候,就有给刘禅秘密写了一封信,直言自己过世之后,棺材就士兵一直抬着走,直到绳子断了的地方,就地埋葬。没想到当时刘禅让四个士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一直走,他们不想走太远,觉得太累了,就走了一段路,直接把绳子给割断了,埋了诸葛亮之后就直接回去了。刘禅就觉得奇怪,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一审问,知道了真相,非常生气就杀了这四个人,可是却忘了问诸葛亮的坟墓在哪里,故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成谜。

其实以诸葛亮的聪明,他早就知道士兵不可能一直走的,而刘禅也一定会杀了这几个士兵,他死后得以安宁,无人知晓他在哪里。这个难题至今还是无解的,他避开了世人的清扰,我们是不是不得不赞叹他的聪明?

诸葛亮和司马懿,临死前各留下一计,为何后人认为诸葛亮技高一筹?

在三国里面,诸葛亮绝对是大神,他是唯一一个凭着自己真才实学打败开挂玩家的代练——做刘备的代练。

当刘备加入三国争霸时,袁绍、曹操已经是满级,刷完了所有的副本。而孙坚也开着“玉玺”外挂,只有刘备暗自神伤。

此时的诸葛亮以大神玩家的视角告诉刘备:你还来得及发展,首先联吴抗曹。取荆州,以荆州为跳板,攻西川,拿下汉中,等天下有变,出兵吞并曹魏。

果然一切都和诸葛亮预测的差不多,就这样,刘皇叔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完成了他的逆袭人生。

迅速将账号刷到了满级,与魏吴三国鼎足。诸葛亮这属于自己没先天条件申请账号,只能代练。

司马懿这人就比较鸡贼了,他一看三国里面各种超级账号、外挂和代练满天飞,而自己又出身一般,没钱没势,所以便买了一款“老不死”外挂。

活活将一代又一代的三国英豪熬死,到最后他终于也实现了自己夙愿,成为了新一代的满级账号。

司马懿和诸葛亮一直在斗,就连死了自己埋在哪里都要留下人生最后一计争斗一番。
诸葛亮埋骨之地!
诸葛亮死后,不拘俗礼,没有多么豪华的陵墓,而是让四个兵卒用麻绳抬着自己的棺椁昼夜不休一路朝定军山方向走。

直至麻绳断裂,取其地而埋,诸葛亮这个计策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很是精妙。

到底精妙在哪儿呢?他只需要让刘禅派四个人去抬着他的棺椁,其余的一切事都会按照他的两种预测而进行下去,不会再有任何主观的因素干扰。

第一种预测,诸葛亮早已想到四人会商议将绳子割断,回去给刘禅复命。因为诸葛亮选的绳子就很结实,是很不容易断的。

其次四人抬着棺椁昼夜赶路定会饥渴难耐、体力不支。而想必诸葛亮早就给刘禅交代过,这一去需要多少天。

刘禅看他们提前回来,断言绳子不会断那么快,经过严刑逼供,得知实情。于是刘禅将四人全部斩首,这样再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墓地的所在。

第二种预测,假如这四个兵卒真的一直朝定军山方向走,直到绑棺材的麻绳自己断裂,那时就算是他们四个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儿,更别提回到蜀国。诸葛亮的墓地也就没人知道了。

但无论结局是是哪种,诸葛亮的计谋都是完美的。
司马懿埋骨之地
而相比于诸葛亮,司马懿就没那么惊艳了。他只算是个中规中矩的天才,他没有做代练的资本,却有刷副本的情商。

他怕死后墓穴被盗,所以司马懿交代儿子,在出殡当天将七副一模一样的棺椁同时运往了不同地方。

外界人对于这七副棺材真假难辨,所以司马懿这最后一计应该还算成功。

但其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万一去送棺材的人揭开棺材看到底有没有司马懿的遗体呢?毕竟人多眼杂。

对于司马懿来说,他的一生情商显得尤为突出。可以说是现代人情商的典范,他的座右铭便是“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其计策谋略却远远不及诸葛亮。

他的计策太过需要人去执行,谋的是人为;而诸葛亮的计策谋的是别人的心理。(诸葛亮应该算是个优秀的心理学家吧)

只需设计一个开头,剩余的情节便会按照他的思路进行下去。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这样的计策不稳定因素会很小。

在1980年左右,在河南省,一位正在地里干活的老农挖出一块墓碑,后经考古专家辨认,那就是司马懿的陵墓。司马懿聪明了一辈子,没想到栽在了一个老农手中。

同样是最后一计,司马懿依旧是没赢过诸葛亮。其中司马懿输了计谋,也输给了诸葛亮的高雅淡薄。

诸葛亮计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愿意随便找个地方成为自己的墓穴。而司马懿终究是放不下他在这人世间打拼的一切。

他们争斗一生,却也相互帮了对方一个忙。

据《三国志》:诸葛亮一直想要除掉叛逃至魏国的大将孟达,但苦于无方。后来曹丕死,孟达感觉魏国已经不再安全,便传书信给诸葛亮,愿意率部造反。

诸葛亮表面上热烈欢迎,但暗地里传信给司马懿,最终借刀杀人,斩了孟达。

司马懿当时在魏国的政治对手只有张郃,同样设计了一出借刀杀人的把戏。张郃被诸葛亮埋伏至死,张郃一死,他自然成了魏国最大的赢家。

恐怕没有诸葛亮杀张郃,他司马家想篡权怕是不那么容易吧。

最终依旧是诸葛亮胜在计策,而司马懿赢在情商。

诸葛亮死前留计退司马雄兵,道:死诸葛吓退活司马,另一计是遗计杨仪马岱展杀反臣魏延,对家眷后人遗策是远仕途。而司马遗家眷后人之策是要好甚侍候魏后主,意思是他司马抚政时人道他有异心,要后人好甚侍候,勉遭杀身之祸。诸葛遗前两计均为社稷,遗策后人,乃从实际出发,远离朝政,勉误朝刚,亦为社稷。因为诸葛之子,非大才之辈。而司马遣策,则以家族安危为出发点,要其勉遭猜忌。诸葛遗计,忠心为国,实乃菊躬尽萃,死若后以。以报先主三顾虑茅芦知遇之恩。而司马遗策,仅一己之私,由此可见诸葛与司马忠奸的分别。司马死前未遗计,在遗策上只是观点不同,技艺造诣上没有高低分。

三国乱世人们十分喜欢挖人陵寝以盗取里面的陪葬品,而帝王将相、王公大臣的坟墓尤其受盗墓贼惦记。曹孟德设置摸金校尉专门向死人借钱用,因此他死后设置了七十二座疑冢,让盗墓贼无法找到他的真正陵寝。诸葛亮、司马懿都是当世高人,他们在死前都为自己的陵寝做了周密安排,以防死后有人来打搅他们的美梦。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前,他安排了自己的葬身之处,这个葬身之处无人知晓。定军山有诸葛亮的衣冠冢,成都武侯祠也是诸葛亮的衣冠冢,唯一知道他葬身之地的三位抬棺人也内斗而死,因此世上再无人知道诸葛亮的埋身处。诸葛亮死前召来三名士兵,要求他们抬棺向南方走,当抬棺的绳子断了,就在绳断之处埋葬他。

作为劳务报酬,诸葛亮给三人两块金子,让三名士兵埋了他后均分金子,各奔东西生活。两名士兵埋葬诸葛亮,一名士兵做饭;埋葬的两人商量杀了做饭的兵,一人一块金子;做饭的人在食物中下毒,意图毒死两人,自己一人得金子两块。最终埋人的两人杀死了煮饭的人,然后吃了饭中毒而死。三人尸体被山中猛兽吃了,从此无人知晓诸葛亮的葬身之地!春秋晏子二桃杀三士,三国诸葛亮二金诛三兵,借刀杀人之计屡试不爽!

司马懿死前也对自己的身后事进行了安排,他没有采用曹孟德的疑冢计,也没有效仿诸葛亮的绳断即葬计,他用了不封不树不祭三不之计。也就是说司马懿被埋葬后,表面没有封土没有墓碑,只是一块平地。他在墓地周围没有种植松柏树,因为王公大臣的陵寝都种有柏树,级别越高种的树越多,没有爵位的平民坟墓前不得种树!司马懿又规定,子孙后代不得到墓地祭祀,司马懿的老婆死后也不得合葬,祭祀都在衣冠冢那里祭祀。司马懿的三不之计让他安享了一千余年的清静,最终被一个农民无意中挖出了他的陵寝;而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人发现诸葛亮的坟墓。所以说身后之事还是诸葛亮技高一筹,尽管他为此杀了三个贪心的无辜之人。

不知诸葛亮临死留了哪一计?是《三国演义》里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呢?还是《三国演义》里砍了自家臂膀,让亲者痛、仇者快的留马岱诛灭了魏延?确定这是诸葛亮生前留的遗计,还是出于罗贯中千年以后的杜撰?
▽我儿孙尽掌天下,还需要留下个什么计?

更加搞不清楚的是司马懿临死又留下了什么计?他需要留计?灭谁?
▽先谢郭嘉

要说遗计,恐怕还是郭奉孝遗计定辽东,来得有点建设性吧?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天生就像一个是刺猬自带攻击性,另一个像乌龟防守天生就有防御硬度!诸葛亮实际上也确实拿司马懿没有办法,直至用心过度最后吐血而亡!后人们认为诸葛亮计高一筹实际上只是感觉诸葛亮攻击性和侵略性比较强总给人的印象带有主动性!而司马懿给后人们的印象却是被动防守而已!而主动的一方往往是强势的一方!诸葛亮给人的印象是胆大敢于冒险!空城计就是他胆大的杰作!司马懿给人的印象是谨慎而多疑,他总能用有时间陪你玩拖死你的战术!

对比军事才能明显诸葛亮比司马懿至少胜高一等。在和平时代就没法对比个人的军事能力高低,只有在战乱时期才能试出军事智商的硬软。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出师后,当时刘备的兵力没超过五万人马,诸葛亮就有办法帮刘备打出一片天,还把刘备扶上皇位宝座。甚至北伐挑战魏国打得司马懿闭门不出,跺在城内不敢出来迎战,如果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比孔明高,兵力又比孔明多为什么用关门。这明显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比司马懿强硬。但人短命一事也是一种天意,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永远不可磨灭。至于诸葛亮临死留下一计,证明诸葛亮以看破世俗,教仔教孙永不争权夺利是值得后人敬佩的风格。

诸葛亮能数次引诱司马懿出战,已经很难了,如果换做司马懿,想引诱诸葛亮出战,估计没戏,司马懿胜在魏国势力大,曹睿比刘禅会做事!

其实拿最终结果来看,司马懿的智慧才是最高的。

诸葛亮死前安排三位大将军,分别镇守三处要塞,后面怎么样了?

诸葛孔明仙逝之前,他命邓芝镇守江州,王平坐镇汉中,马忠镇守南中,有此三将为蜀汉尽忠职守,蜀汉三十年之内国富民强,以及无后顾之忧。

1、邓芝镇守江州

想当年刘玄德为了发展自己的基业,借了原属于东吴的荆州,从此这荆州算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刘玄德为了让荆州牢不可破,特命五虎上将之首的关云长坐镇荆州,奈何关二爷有点小膨胀中了敌方的奸计,惨死于东吴之手,这也导致东吴与蜀汉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发生破裂。刘玄德嗝儿屁以后,诸葛孔明为了更好的发展蜀汉,他积极修复蜀汉与东吴的关系。

虽然东吴与蜀汉重归于好,但是小心驶得万年船,为了防止东吴起兵攻打蜀汉,诸葛孔明去世前特命蜀将邓芝坐镇江州,这江州是防范东吴的一到关卡,如有猛将在此镇守,东吴定不敢前来造次。当然邓芝为蜀、吴两国友好发展,也是做了很多积极贡献,在诸葛孔明仙逝以后,因为邓芝的关系东吴与蜀国再也没有发生过交战,邓芝本人的最终结局是病逝,享年73岁。

2、王平坐镇汉中

汉中原本是由蜀汉大将魏延所镇守,但是魏延不听话被友军斩杀,诸葛孔明就任命王平为汉中守将。王平作为一名武将虽然战绩平平,但是他足够忠心,而且汉中这地儿易守难攻,王平只需要按照诸葛孔明的意思按部就班就好了,也正是因为王平镇守汉中,他以蜀军3万兵马成功击退曹魏大将曹爽的几十万兵马,以保汉中免受侵扰,蜀国君上可以高枕无忧。

3、马忠镇守南中

想当年诸葛孔明七擒孟获,孟获输的是心服口服差一点就为诸葛孔明唱一首《征服》,但是诸葛孔明仙逝以后,南中孟获之流说不定又要造反。此时诸葛孔明为了防止南中出现战事,特命马忠镇守南中,也是因为马忠的镇守,蜀汉才没有了后顾之忧。

为了完成先帝遗愿,诸葛亮做了哪些努力

一、诸葛亮受三顾之恩,托孤之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保刘禅。这是总纲。

二、刘备一死,孔明安居平五路,他最慎重地来对待的一件事,就是恢复与吴国建交,再次结成孙刘联盟——这是三国鼎立的基础,是当年他与先主隆中对的主旨。重新交好东吴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做的第一件事,慎重地选了邓芝这样的能者去当说客,弥补了刘备冲冠一怒为二弟造成的恶果,营造了平衡局面,为西蜀换来了短暂的和平时刻和发展空隙。

三、扫荡蛮方,然后北伐,以图中原,——为了北伐,先要平定南方之后顾之忧。其中,后主苦留、王连苦谏,都不能使孔明留步,可见意志之坚定。

但是,南征时也需要北方没有后顾之忧,孔明是这样安排的:一是与东吴讲和,料无异心;若有异心,李严在白帝城,可当陆逊。曹丕新败,不敢南下,且有马超守把汉中诸处关口,不必担心。再派关兴、张苞等分两军为救应,保后主万无一失。

四、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忍受着瘴气厉鬼,与南方地头蛇进行战斗,他接纳了马谡的意见,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演义上还说他为了南蛮永远不反,还七擒七纵孟获,终于平定了南方,并在南方废除落后的人头祭河等落后习俗,把蜀锦等技术传教给当地人民,使蜀国有了稳定的大后方,兵源粮仓都有了。蜀国本位于天府之国,鱼米丰富,这下更好了。

五、平定南方后,上《出师表》,力排众议,决心北伐。
在出师表中,劝后主亲近贤人,远斥小人,重用人才等。

六、六出祁山,屯田来占地为营,辛苦经营。收服姜维等青年才俊,为革命寻找接班人。演义里这一段有许多感人的说法,惜乎伐魏无功。——历史上孔明本人是整顿内政的高手,经营云贵川就是明例,却并无军事天才,而他以一国总理之身份,一定要趁各国不安定的时机,趁蜀国还有一定实力的时候去北伐,完全可以认为他不是穷兵黩武,而是在拼命报恩。

七、北伐中逝世军中,留下遗计,全军而退。而且他留下了一套人马。政治上蒋琬可代替他,蒋琬百年之后,费祎可接任。军事上,他留姜维守剑阁,即便不能北伐,也可保西蜀无患。演义上还说他在摩天岭这边的阴平设置了军寨,防备敌人偷袭(可惜后主废之),惊了邓艾。定军山还显圣,吓退钟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