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和樊城自古以来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在南宋与元的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宋与元的襄樊之战长达六年,是南宋存亡的关键一役。
元将阿术进攻襄阳
咸淳三年(1267年), 忽必烈采纳了宋的降将刘整的建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先攻襄阳,撤其捍蔽”,“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于是决定先攻占重要战略地位的襄阳。
咸淳四年(1268年),元将阿术在襄樊附近修筑堡垒,一方面切断了宋军救援的后路,另一方面则作为攻宋的根据地。忽必烈先暗地里派人行贿南宋荆湖制置使吕文德,希望在襄樊城外置一榷场,吕文德允许元军的要求。元军接着以防盗贼、保护商品为借口,要求在襄樊城的周围搭建土墙,糊涂的吕文德竟也同意。元军因此成功的建立了包围襄樊的第一个根据地。
宋吕文焕反包围战
由于元军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南宋倍感威胁,为挽救危局,在咸淳三年(1267年)冬,南宋派遣吕文焕知襄阳府,进行了反包围战。咸淳四年(1268年)十一月,吕文焕进攻元军,原本想要反包围,解鹿门、白河被元军围城之困境,但却反被元军打败,宋军死伤惨重。
咸淳五年(1269年),元军在襄、樊周边修筑堡垒,封锁通往襄、樊的汉水要道。三月,南宋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元军作战,被阿术打败。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贵率军前来救援襄阳,却遭到元军的埋伏,大败于虎尾洲。元军通常一边筑城,一边打仗、训练水师,如此包围襄、樊足有三年。朝廷对元军围襄、樊之事一直不很清楚,因为贾似道对外封锁消息,如有敢泄露元军攻宋者,不是被贬就是被杀头,所以无人敢再提此事。
咸淳六年(1270年) 春,吕文焕出兵襄阳,元军计诱宋军深入境内,再趁宋军士气不振时,将宋军打败。此外,南宋将领之间起内讧,也导致战事无法成功。例如:李庭芝率军救援襄、樊围城,但另一将领范文虎因听命于贾似道,不把李庭芝的命令放在眼里,所以使李庭芝的救援行动受到牵制,无法发挥实力,甚为可惜。
宋、元两军在襄、樊进行了长达3年的围城战,但总的来说,元军包围处于优势,南宋虽有救援行动,但多数是以打败仗收场,就连襄樊城中宋军反包围的计划也无法成功,可以说宋军困守襄、樊,毫无转机,而元军则胜利在望。
张贵张顺援襄之战
咸淳八年(1272年)三月,元军攻破樊城,宋军退守内城,情况危急。张顺、张贵率众装载救援物资赶去援助。临行前张顺对士卒说:“这次的救援行动,任务非常艰钜,所以大家要有必死的决心和勇气,你们当中如有人并非自愿去,那就赶快离开,不要影响这次的救援大事任务。”据说在场的三千水师个个都抱着坚决意志,表示要戮力以赴。
他们利用襄阳西北的青泥河,以轻舟百艘装满物资,突破敌军重围。当船队到达磨洪滩时,被元军船队阻挡,无法通过。于是,张顺、张贵等一行人,冲锋陷阵,杀敌无数,终于胜利抵达襄阳城。当时襄阳已被围城五年之久。张顺、张贵虽然成功达成救援任务,但是张顺却在混乱中伤亡。
龙尾洲激烈交战
张贵带来救援物资,令久被围城的襄阳守军士气大为提振,但元军严密封锁,没有丝毫放松。张贵派人潜水与守护郢州的范文虎相约会师龙尾洲,让范文虎率五千精兵到龙尾洲,南北合力夹击元军。启程当日,张贵辞别吕文焕之后,清点兵员人数,发现三千士兵中少了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士兵。张贵惊恐万分的对士兵们说:“或许我们的会师计划已经泄露,唯有赶快行动,元军可能还来不及得到消息。”于是他们迅速改变了计划,乘夜鸣炮开船,杀出了重围。
元军阿术等人得知张贵突围的消息,派出数万军力把江面几乎塞满,不让张贵出逃。张贵且战且走,一路想往龙尾洲去跟范文虎会合。但是,范文虎并没有依约驻守在龙尾洲,而是退屯在三十里外的地方,元军趁此机会便早早占领了龙尾洲,但张贵不知。张贵远远看见龙尾洲方向灯火通明、旌旗招展,以为是范文虎军来接应的部队,便举火示意,等对方船只靠近时,才发现全都是元军。张贵在疲惫中与元军激烈决死战,但最终大败被元军俘掳,因不愿投降而被杀害。元军派人抬着张贵尸体到襄阳城外给宋军看,想逼吕文焕投降,吕文焕悲痛万分,杀掉抬尸者,把张贵尸体与之前已殉难的张顺合葬,替“二张”立双庙祭祀。
樊城一决胜负
咸淳八年(1272年),元将阿里海牙认为:“襄阳之有樊城,犹齿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则襄阳可不攻而得。”于是元军决定改变策略,采用“分割围攻战术”,意即将襄阳与樊城切割,为阻断对襄阳的后援,所以先对樊城发起攻击。
咸淳九年(1273年),忽必烈派遣炮匠至前线,造大炮猛攻樊城。然后再派元军从东北、西南两路进攻樊城,切断其与外界的交通要道,樊城孤立无援。回回人制的大炮炸开樊城之后,刘整率元军进入城内。因寡不敌众,都统范天顺自杀,守将牛富投火殉难,偏将王福也自焚而死,樊城被元军攻下。
樊城被攻下以后,襄阳形势危在旦夕。吕文焕多次派人到朝廷求救兵,但都无下文。襄阳城逐渐陷入绝境。
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阿里海牙攻打襄阳,用大炮轰炸襄阳城,军民惊恐,纷纷出城投降。元军一边猛烈攻城,一边又招降吕文焕,吕文焕最后只好举城投降元朝。长达六年的襄樊之战宣告结束。军事重镇襄、樊城的陷落,很快就导致了南宋灭亡的命运。
战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但是有些战争让我们刻骨铭心,下面让我们去看看古代中国历史上被遗忘的十场重要战争吧。
1,楚吞百越之战(春秋---战国)
在西周分封诸侯的版图里,楚国不过是南部一个偏远小邦,在春秋战国风起云涌的画卷中,楚国却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决定群侯争霸格局的超级大国。史册大多倾重于记录楚国北上中原,与秦晋大国争锋的壮阔历史。
却忽略了楚人自始至终都未曾停息的一场战争:南吞百越之战。在华夏文明的成长与扩张时代,楚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扮演了华夏民族南部拓荒者的伟大角色。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楚国的南扩之路,仿佛一个巨大的熔炉,将中国南方各部族统统融化入华夏民族汹涌的血液中。楚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其实扮演了中国南北文明桥梁的作用。
2,班超败月氏帝国之战(东汉)
这是一场只汉史中只记录了寥寥数笔的战斗,公元90年夏,贵霜帝国派兵七万,越过帕米尔高原,进攻汉朝西域诸属国。汉朝西域都护班超 *** 西域各属国兵马,以诱敌深入之策将月氏军围困,并迫使其遣使投降。
不费汉朝中央一兵一卒,便轻易化解了一场西域各国的灾难。从汉朝经营西域的历史来看,这场战争自然巩固了汉朝中央 *** 对于西域的 *** ,并使丝绸之路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分界线---葱岭。
中国对葱岭以东的地区的 *** ,从那时一直延续到今天。不过当时的汉朝人对贵霜帝国知之甚少,甚至久历边疆的班超也对这个国家分外陌生,依然如惯例称其国王为月氏王。
3,东汉与羌的百年战争
贵霜降服了,西域收复了,南方平定了,匈奴乌恒没戏唱了,东汉帝国历经几代君王的苦心经营,终于达到了盛世的顶峰,然而自始至终,他们都面对着一个顽强的对手---河西羌族。
先零羌平灭了,参狼羌又反,钟羌完蛋了,东羌又乱,羌人仿佛一个在擂台上屡次被击倒却屡次站起来的顽强拳手,与东汉帝国整整搏斗了一个多世纪的时光,东汉王朝几代名将的心血与荣辱,都将为这个顽强的部族所抛洒。
特别到东汉中期以后,随着地方豪强势力和宦官势力的坐大,政治的腐败为羌人叛乱提供了温床,更加速了汉朝军队的腐化过程,终使平羌战争演变成一场烽火连绵的消耗战。
平羌战争的另一结果恐怕是汉朝 *** 没想到的,在漫长的平羌战争里,汉朝河西军阀势力日益膨胀,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终于有了河西军阀董卓进京夺权的大戏,拉开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序幕。
4、隋攻吐谷浑之战
大隋盛唐,武功赫赫,击吐蕃,战突厥,浩瀚的史册里留下了无数英雄的传说,然而隋朝攻吐谷浑之战,在隋唐名将赫赫光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平庸和暗淡,而事实上,隋攻吐谷浑之战,不仅仅是隋朝统一中国的前奏,更为历经分裂与战乱的中国,打响了重归盛世的发令抢。
我们可以从国防等多个因素来解释隋唐征吐谷浑之战,然而透过无数尘封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西击吐谷浑之战,实际上牵动着历代强盛中原王朝的一个大战略---西进战略,如汉朝开西域一样,历代强盛的中原王朝都把开辟丝绸之路恢复对西域的 *** 作为国家和平与发展的大谋略。
而吐谷浑正是横亘在隋唐王朝通向丝绸之路的大钉子,击败吐谷浑使隋唐王朝巩固了自己在河西地区的 *** ,以此为基础将华夏文明传向了西域大地,更使横穿欧亚的丝绸之路从此畅行无阻,拉开了中华民族又一盛事的序幕。
征吐谷浑之战是华夏文明再次冲出关山阻隔,通向欧亚大陆的第一块跳板。其意义即使与唐平突厥之战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5, 唐朝破吐蕃的维州之战
盛唐的赫赫武功让人神往追忆,而安史之乱后晚唐的历史却总让史家不堪回首,那个向来被认为是宦官乱政与藩镇专权的黑暗年代,尽管已经是唐王朝日落西山的末世,然而在生存的压力下。
唐朝军队依旧部分保持着盛唐时代强悍的战斗力,一代名将们以扶大厦于将倾的勇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出了一次次酣畅淋漓的外战胜利,确保了走向末世的唐王朝边境的太平,也一度为国家迎来了回光返照一般的“中兴”,公元801年唐朝剑南节度使韦皋破吐蕃的维州之战,正是唐军末世时代的辉煌之作。
公元821年,唐朝与吐蕃于长庆会盟,彻底结束了两大军事集团历经数百年的持续对峙和战争状态,在之后的时日里,双方都忠诚的遵循了这一盟约。
韦皋破吐蕃的赫赫武功,恰恰是打开两大集团和平之门的一把钥匙。世人对晚唐政治颇多贬斥,然而透过维州之战的辉煌,我们仍然可以依稀可见盛唐武功的丝缕荣光。
6.唐击回鹘乌介可汗之战
唐击回鹘残部之战,可以被看作晚唐时代唐朝战略防御的转折点,唐朝的边患素来集中在西北地带,尤其以回鹘和吐蕃两大强邻为甚,而在吐蕃走向衰落并与唐朝修好后,强大的回鹘帝国也既而走向了灭亡。
晚唐在政治与军事都走向末世的情况下,能够解决好这个困扰已久的边患问题,实在是几代政治家与军事家在外交与军事方面努力的结果。击灭乌介可汗后,唐朝册封了击灭回鹘的黠戛斯部落。
而自称是汉朝李陵后人的黠戛斯部也对唐朝忠心耿耿,不但成为了抗击 *** 帝国东侵的屏障,更使战火绵延的丝绸之路重新开通,从长安到中亚的通道再次畅通。
7,宋夏平夏城之战
史家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颇多争议,然而有一点却是不容否认的,王安石变法的最大成就不在经济和政治,却在军事上。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宋朝军事改革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军事改革就成为了变法的重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朝西北军镇是王安石变法的“特区”,西北军队拥有了独立的指挥权与统兵权,士兵的作战素质和将领素质也随着变法的深入而日益提高,终于渐渐扭转了宋朝在宋夏战争里的被动局面,并为宋朝打造出一支难得的精锐之师,遗憾的是,这一切的成果,皆因为北宋最终的败亡和王安石变法的是非争论,一直被史家所忽略。
在两宋并不光彩的外战史上,北宋后半段的西北争夺战,当是一个为数不多的亮点。而如果历史真能够给北宋充分的时间平定西夏,并利用河西地区的资源优势继续打造一支强悍的骑兵,或许整个两宋的历史,都会换一种写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灭亡到南宋初立的这个大转折阶段,起重要作用的也同样有原北宋的西北军,南宋抗金名将吴阶和岳飞的部队里,都有大量来自西北军的战士,他们也在战场上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证明了那支远去部队的辉煌与尊严。
8,南宋孟拱的襄樊争夺战
在蒙古大军横扫欧亚的黄金时代里,谁能够在硬碰硬的野战中击败蒙古大军?放眼世界,能完成这个答案的人屈指可数,而南宋名将孟拱却正是其中一位。襄樊争夺战是蒙古军与南宋军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硬碰硬较量,此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延续了南宋五十年的国祚,更让蒙古军因连胜而狂热的头脑渐渐转向了清醒。
素来被认为孱弱的宋军在抗蒙战斗中打出了强悍的战斗力以及高技术化的装备优势,更证明了一件事:经济占优的宋朝,一旦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其效能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与高效率的指挥体系,完全能够让宋朝把其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如果宋朝能够出现一位善用人才的有为君主,能够适当的调整国策,赋予武将更多的主动权,如果能够出现几位真正以国家为己任的贤良文臣,宋朝免于灭亡的命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多是宋朝功臣不得善终的结局,除了孟拱以外,宋朝多数抗蒙名将都几乎遭陷害身死。而奸臣的乱政与皇帝的昏庸更把宋朝推向了深渊,即使如此,孟拱襄樊争夺战的胜利,还是为宋朝打造了一条足够抵抗蒙古大军南下的坚固屏障,让蒙古军无数次的南侵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而从中吸取教训的蒙古人,也开始调整自己原有的政治政策和军事政策,把学习南宋的科技与水军战术作为重点,并广泛任用汉将汉军,后来的蒙古灭宋之战,基本成为了北方 *** 与南方 *** 之间的战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9,明朝哈密争夺战
在明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地名让人格外的陌生,却在历史中格外的扎眼---哈密,哈密的兴衰也同样见证了明王朝兴衰的历史。在明朝强盛时代,哈密是是明朝西部边陲嘉峪关外的缓冲地带。
更是明朝抵抗蒙古部落骚扰入侵的桥头堡,哈密曾经与明王朝“万国来朝”的盛景紧密相连,它是西域属国乃至中亚西亚国家使节进京朝见中国皇帝的中转站,也是西方商人进入中国内地的必经之路,它曾经一度商旅云集,经济富庶,哈密的存在见证了丝绸之路最后的繁荣与辉煌,它曾经如此的重要,却也如此轻易的被明王朝遗忘。
哈密卫的丢失,在嘉靖以后的君臣眼中算不得什么大事情:小小的边陲,几千人口,丢就丢了吧。事实上,哈密的丢失对明王朝的边境防卫影响甚大,从军事角度讲,明朝失去了嘉峪关外的缓冲地带,原本处于二线防御的嘉峪关。
此后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边境的军事压力陡然增大。明朝甚至也失去了战马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了明朝骑兵力量的发展。
10.明朝料罗湾海战
料罗湾海战是一次明朝对荷兰殖民者的自卫反击战争,郑芝龙广泛吸取西方海军的先进经验与技术,组建强大的水师,首开东方国家在海战中击败西方殖民国家的先例。而对比于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指挥料罗湾海战的郑芝龙及其郑氏家族正是中国海商势力的代表,海盗出身的他们拥有独立的军队和独立的势力范围,甚至可以直接在海洋上与西方殖民势力交锋。
他们的发迹历史,恰恰是西方无数海商势力发迹历史在中国的翻版。从某种意义上说,郑氏舰队的壮大以及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打击,是中国人跳出大陆思维,开拓万里海疆的开始。
料罗湾海战后,福建广东一地海域日趋平静,海外贸易日趋繁荣,在陆上丝绸之路绝迹之后,中国东南沿海从此搭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桥梁,海洋贸易的繁荣与商人势力的增长在当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如果历史可以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或许古老的中国将走向自己独有的近代化历程,遗憾的是,历史的河流永远都是曲折的,明末的兵火和清朝的闭关锁国,终于让这本有可能产生的自然发展规律就此阻隔。二百多年后,当继荷兰人之后而来的英国殖民者也以同样的方式兵逼中国沿海时,他们搞笑的发现对面对手的船只和武器,居然还不如二百多年前的明朝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9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