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满清颁布了三条命令中为什么剃发令和易服令都可以,唯独缠足不行呢

以史为鉴 2023-07-01 05:01:18

满清颁布了三条命令中为什么剃发令和易服令都可以,唯独缠足不行呢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人口也是历代王朝最多的,清朝末期之时,达到了四亿多人口数。清朝初期为了更好的统治,以奖励垦荒、减免税收的办法来稳固王朝基础,这样的政策直接促使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高数发展。小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一直到十八世纪中,经济来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就是“康乾盛世”。

掌权者对王朝的统治更加的紧密,国力强盛,百姓人人都有饭吃,因为百姓吃饱了,自然就不会闹事,所以当时秩序稳定,国泰民安,好了,咱们回到话题。清朝入关,又称清军入关、满清入关等。大约在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率领农民军公然造反,事情越演越烈,崇祯帝不敌,李自成攻入京师“今北京”崇祯帝无奈于宫殿内自杀了。

自此明朝灭亡了。而其他造反起义之人也乘机侵占疆土,整个中原大地硝烟弥漫,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而正当中原大乱之时,满洲也开始露出他们的獠牙。满洲见中原内部打得不可开交时,起了吞并中原的野心,开始想办法收买明朝官员,招纳战场降兵叛徒。偷学明朝火炮制造技术,大肆进军,烧杀抢夺,对明朝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当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了北京时。

满洲人知道机会来,随后大肆进攻,一路无人能挡,轻松打上北京,李自成的农民军哪里是这些野蛮嗜血的满人对手。大败逃亡,满洲入驻京师,已成定局。而后满洲人为了巩固朝政,奴化汉人打压我华夏民族反抗的意识颁布了三道命令,而其中一条到清朝灭亡都没施行。

自古以来华夏大地的孝文化就深入人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令一经发布就遭到了汉人的激烈反抗然经不住满洲人的强权,无奈臣服,说起剃发就不得不说这个吴三桂,吴三桂相信大家都很熟了,吴三桂乃是明朝总兵军政大帅啊,却在李自成攻入京师之时,投了满洲人。为了仪表成心,自己剃了跟满洲人一样的头发,而随后在还为顺治帝想办法打压汉族人民就出了这么个点子剃头,顺治帝一听动心了当即拆手下去办。

顺治二年颁发剃发令,留头发者视为造反,皆犯下死罪,想要命就剃头,想要头发的就得杀头。而在颁布了剃发令的时候,顺治帝想既然头发都剃了那为何衣服还留着,当即决定。头发都剃了衣服也得换,在颁布了剃发令时也就连同易服令一同颁发了。

顺治帝治国期间见,汉人女子缠足成风,起粗也很是欣赏,可随后发现,行走不便,女子在家终日不出,浪费了人力资源。下令即日起禁止缠足,却不料缠足之风以根深蒂固,难以根除。而后世人也对此时多有说道,男降女不降也由此而出。

已建立满清政权,为什么还要强行推行“剃发令”,剃发令真实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满人想要通过剃发这件事情彻底打击汉人的信仰和自信,从思想上牢牢的统治和把控好汉人,同时这也是满人对自己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满人因为易服剃发令引发汉人不满和反抗,造成社会动荡,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清军入关之后多次颁布“剃发易服令”,造成严重的后果

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明朝最后一个君主朱由检去世之后,李自成攻破京城没过几天就被清朝军队打败,中国历史中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建立。在满人入主中原的两年时间内就颁发过“剃发易服令”,并在当时引起了汉人的抵抗,造成的后果与“圈地”和“逃人法”相比较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清朝初期多尔衮就发布“剃发令”,指的是让汉人剃头留辫子,这就是所谓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后来又颁发全国“易服”的命令。“剃发令”迅速让所有汉人感到气愤,华夏文化十分重视发式,在《孝经》当中就曾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人们在成年之后,除了有必要的修剪都不可以随意的剃发,男女基本都把头发挽成发髻盘在头顶上。

提出“剃发令”的人并不是满人而是汉人,令人非常惊讶

许多人认为“剃发令”是多尔衮或满人想出来的,其实并不是,而是曾经当过明朝魏忠贤党派的成员做过翰林院检讨,后来因为阉党逆案被革职查办,之后降清担当兵部尚书兼江西巡抚的孙之獬。孙之獬想用这个方法来证明自己对满清的忠诚,来报复自己认为明朝对自己的不公。

于是孙之獬向清政府朝廷提议让汉人剃发留辫,孙之獬上书表示清朝君主已经平定了中原,万事都处在崭新的时期,但汉人的衣冠束发还保存着旧体制,应该让天下人服从君主。孙之獬的话深得多尔衮的心,本来多尔衮就想彻底征服中原,于是采纳了的提议并很快下达“剃发令”,以十日为限,文武百官、军民,一律剃发像满洲人的样式,反对者一律按逆臣贼子处置,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男子头上留着长辫子成了清朝人的标志。

“剃发令”引起汉人的怒火,人们愤然而起,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自古人们都不能随意的将头发剃去,否则将都被认为是不孝的表现,“剃发令”下达之后打破了汉人千年以来的传统以及信仰,因为衣冠发式一度造成汉满的文化冲突,引起汉族官民的强烈反抗,人们誓死保卫自己的权益,纷纷起义反清。

许多地方都引发了可歌可泣、壮烈的事情,比如“江阴八十一日抗清起义”。当时江阴地区的人民宁死都不剃发,并与清军展开战争,一个小小的城池与二十多万清兵和炮弹的攻击之下拼死抵抗了八十一天,当城池攻破之后,整个城池的人没有一个投降,纷纷壮烈殉国。不仅“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事件都让人触目惊心,因为“剃发令”丧命的人数达到一千万人。

多尔衮冒着天下大不韪也要推行剃发令,因为担心满人被汉人同化

多尔衮为什么要如此坚持让汉人剃发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历史经验造成的,自古以来不止一次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却因为逐渐被汉化最后失去民族特性,因此多尔衮害怕满人也遭受之前民族的经历,这样不利于政权的稳定。再加上满人的人数少,如果从外观一眼可以分辨出来会引起遭受偷袭的几率,如果大家穿着打扮相同,满汉不分会让汉人的反抗意识变弱,从而达到征服汉人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找出汉人当中不服满人管教的人,乘此机会一并铲除。

满人为什么怕被同化,因为本身的文化底蕴不足所导致

当时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前,女真族只是一个非常分散的游牧民族,可以说文化和生产力都非常落后,后来努尔哈赤在统一了辽东地区建立了金国政权之后,在文化和制度上面学习明朝的体制。尤其是重用汉人,并学习明朝时期有用的管理经验,知道政权想要长久人才非常关键,如何挑选人才,金国建立不久还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制度,于是皇太极就效仿明朝选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不仅如此,皇太极也要求自己的满族子弟要多读书,建立八旗官学,所有八旗子弟都进官学面读书,也正是因为这种措施让清朝的发展逐渐壮大。但是在服饰和发型上面,清朝的统治此却固执的不愿去接受明朝的制度反而要坚持满足人的习性。这是因为,大清朝的统治者想保持自己的民族习性,像是发型和衣服这种外在的形象虽然表面但却深入人心,如果连这些都变了,就相当于满人连民族的习性都没有了。

满人入关之后不惜余力也要剃发易服F,即使全国汉人都反对,也不松口,这是文化的不自信和统治者的残暴行为有体现。不过后来满人还是被汉化,彻底的融入到了了中华文明的大家庭当中。

留头不留发,满清为何一定要推行“剃发令?

文史弟

“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一纸“剃发令”,剃掉的不仅仅是汉人的头发,还“剃掉”了万千颗汉人的脑袋,更是改变了汉人上千年的仪冠,气节和精神也随之被阉割。

满人之所以喜欢留这么一根类似于“猪尾巴”的小辫,一是出于实用的目的,作为游牧民族,剃发辫发是为了防止头发被风吹散,可以更好地打猎。

一是关于“马祖”崇拜的遗俗,类似于“马尾巴”。

汉人作为农业民族,则拥有更加成熟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生活生产方式。

《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管损伤,孝之始也”,成了上千年来汉人践行的价值准则之一。所以,一直以来汉人推崇的是“衣冠束发”。

譬如,关羽那长长的胡须就是一种美的象征,因而有“美髯公”之美誉。

非但如此,在汉人的文化观念里,剃发还是一种严厉的惩罚手段之一。以往的时候,只有罪犯才会被予以剃发的惩罚。

在此情形下,“剃发令”注定会受到不少汉人强烈的反弹。于是,悲剧也就发生。

“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为了抵抗满清的侵略,江阴﹑嘉定﹑苏州等江南地区的人们表现的尤为突出,纷纷揭竿而起,宁死不降,战争十分惨烈。

也正因此,为了血腥报复,满清当时也犯下了累累罪行。“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

满清为何一定要执意推行“剃发令”,甚至不惜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酷政策?

一句话,为了统治。

虽然自皇太极以来,满清统治者已经认识到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并在具体的统治过程中学习和效仿,但为了稳固自身的统治,必须要多管齐下。

“剃发令”也好,之后的“易服令”也罢,通过动摇汉人文化中最坚硬的一部分,触碰汉人心中最柔弱的一部分,然后在强制执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汉人有没有真正的服从现行统治?哪些前朝官员在阴奉阳违?哪些人又会跳出来反抗?

与其让隐患一直在潜伏,倒不如让其自主表现出来,长痛不如短痛,干脆实行肉体消灭政策,毕其功于一役。

舍此之外,这种高压政策不但可以让汉人身体屈服,更是对其精神的阉割,更主要的是,由此在汉人和满人的心目中,同时树立起满人有高人一等的特质,汉人要为之臣服,每个八旗子弟则要努力维护自身的这种优越。

为什么满清要实行剃发令

剃发是多尔衮六大弊政之一
  入关弊政
  多尔衮有“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抢掠汉人为奴隶)、逋逃(逃人法)。

  (1)剃发易服
  清入关之初,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清廷明令清军所到之处,限全体汉族人十日之内尽废明朝衣冠,依从满族剃发垂辫、着马蹄箭袖的服饰习俗,违抗者处死,引起全国各地民众的强烈反抗,很多人为此献出生命。
  (2)占房圈地
  正白旗
  清军入关后,以明末战乱造成大批无主土地为由,强行将京畿土地无偿分给八旗王公贵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离失所,社会更加动荡。
  清朝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官民随同迁入关内,分布在北京及京畿地区。为了解决他们的生计,多尔衮下令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北京内城(又叫北城)的几十万汉民强迫迁往外城(南城),腾空内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汉人搬迁时虽然给一点搬家费,但根本不够买房或盖房。许多汉民倾家荡产,或流离失所。
  另一件事,是在京畿地区跑马占地。清廷派出官员,骑在马上,拉开户部发给的绳索,纵马圈占百姓良田,俗称“跑马占地”。名义上是圈占无主荒田,分给王公贵族和八旗官兵,实际上是把农民的大量土地无偿占有了。
  (3)投充逃人
  清朝王公旗人富户并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圈占的田地上设立农庄,因为缺少劳力,便实行逼民“投充”的政策,招收农民供其役使。许多汉人不愿离开故土,或经济破产,纷纷投充到八旗名下,充当奴仆。他们的处境非常悲惨,又引发大批逃亡问题。
  多尔衮制定了严禁奴仆逃亡的法律,规定:抓获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者正法,家产没收;左邻右舍,各鞭一百,流放边远。这种肆意株连、刑罚过重的做法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恶果,与多尔衮“满汉一家”的思想当然也是南辕北辙。

  爱新觉罗·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清朝为什么坚持要求剃发易服?

1644年,清军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顺利通过山海关,并占领了北京。自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


清朝定鼎中原后,摄政王多尔衮相继颁布了“剃发令”和“易服令”,强行要求中原汉人一律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侍,史称“剃发易服”。多尔衮之所以要颁布这两项法令,主要是吸取了历史经验。因为自古以来,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也并非是头一回,但无一例外的是在经过了几代人统治后,都被逐渐汉化,丢失了自己民族的习气。所以,“剃发易服”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满人被同化。此外,如果任由汉人在穿着打扮方面保持自己的特色,也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因为满人毕竟是少数,如果在外貌上一眼就能看出来,那势必会增加满人在中原地区遭遇偷袭的概率。而如果大家的穿着打扮都一样,混在一起满汉不分,那就会大大降低汉人的反抗意识。


不过,令多尔衮始料未及的是,当这两项法令颁布后,立即引起了全国各地汉人的强烈反对。对大多数汉人来说,易服尚且可以勉强接受,但剃发却是万难从命。因为汉人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皆认为“孝”是为人的根本。而在儒家经典著作《孝经》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最基本的孝道。古代一些达官贵人在犯了一些大错的时候,往往用“割发代首”来表明自己的决心。由此可见,头发在当时汉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可是眼下,多尔衮竟下令强行要大家剃发,并规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显然就让大家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清统治者原本认为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汉人只能选择乖乖地接受“剃发令”。但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此令一出,许多原本已经归顺清朝的地区又重新竖起了反清大旗,其中又以江南地区的江阴、嘉定反抗最为激烈。当时在江阴流传着“头可断,发决不可剃”、“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这样的话,以此来表达宁死不剃发的决心。

当清廷得知江阴、嘉定两地军民因为拒绝“剃发令”而反清时,立即派出重兵进行镇压。结果江阴、嘉定在城破之后遭到屠城,两地军民被屠戮殆尽。清军在攻打这两城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脖子再硬也扛不住钢刀。在“剃发令”和“易服令”的强行推广下,汉人被迫接受了“剃发易服”。虽然刚开始看着很别扭,可是看久了也就习惯了,反倒是没有剃发的人在大家眼里成为了另类。

那么,清廷用高压手段强迫大家接受的“剃发易服”政策是否得到了预期效果呢?答案是没有。

清朝定鼎中原后,满清统治者意识到中国幅员辽阔,文化独特,要想统治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必须得采用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的那套方法和制度才能行得通。于是,满清统治者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被同化到了他们当初试图控制的秩序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潜移默化的改变,满人从贵族到平民都彻底汉化了,他们的老家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他们开始致力于维护中国传统和国家利益。多尔衮在入关之初制定的“剃发易服”政策在两百年后终于揭晓了答案:作为征服者的满人彻底融入了华夏文明的大家庭中,征服者反而被征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7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