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以来,我们汉族人身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服饰和发式,《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还有成语割发代首,就是把头发放在和脑袋同等重要的地位。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以孝道治天下,长期以来服饰和发式形成固定样式,人们很难改变。清朝入关后,多尔衮颁布了剃发令,强迫我们汉族人民按女真族的生活习惯留取发式,让汉人很难适应,也很难接受。
女真人的发式,早期是金钱鼠尾,什么是金钱鼠尾,就是整个头上全部剃光,头顶中后部留下铜钱大小的一片,这一片头发梳个小辫垂于脑后,海外散人著《榕城纪闻》:“剃发,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之金钱鼠尾”。汉族人的发式是大部分留着,盘于头顶,头顶是梳个发髻,或用带子绑住,其余披散于脑后。金钱鼠尾在汉族人眼中,就是一个怪物,是对自己最大的侮辱。为了能让剃发令在全国执行下去,多尔衮制定了残酷,血腥的,剃发政策。别的不多说,大家都知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多尔衮强行让广大汉族人剃发,出发点无非就是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这也激起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为了保住头上的这几根头发,已经投降清朝的,重新反叛,又进行了殊死抵抗,没有投降的更是血战到底,一时因为头发,全国烽烟四起,无数人头落地。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是清朝统治者对我们汉族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剃发令得以在全国实行,汉族人民不得不摒弃了几千年的老传统,在头上留下一根猪尾巴,这是近代西方列强对我们汉人的侮辱性称呼。金钱鼠尾后来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中期变成了蛇尾,后期脑袋后边基本全部保留,变成了牛尾。几百年过去了,我们到适应了这样的发式,清朝末年,剪辫子首先在海外华侨和留学生身上开始,但是他们回到祖国,还要弄一根假辫子按在脑袋后边。辛亥革命之后,成了民国,恢复了汉家河山,剪掉头上的猪尾巴是当务之急,可笑的事情发生了,人民已经被奴役的太久了,习惯了,就像当初不愿意留猪尾巴一样,他们也不愿意剪掉,很多人都是被强迫剪掉的,有的已经被剪掉了,好长时间都不敢出门,不愿意见人。我们家乡就有一个老顽固,把辫子留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前。
因为在不愿屈服的汉人看来剃发易服是对我们文明的毁灭、对自己祖先的背叛。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对自己的礼仪服章抱有深深的自豪,所谓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异族入主古代也有,但从来没有这种对华夏传统的彻底毁灭,所以当时人对此反抗特别强烈。
历史影响
辛亥剪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下剪辫子令。许金城在《民国野史》“记述道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剪除辫子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
汉民族恢复长衫、对襟褂子、大襟衫、旗袍等新式的汉族服饰。
遗留问题
尽“剃发易服”政策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清代风格的服饰早已深入人心,旗袍、唐装等满族或满族元素甚至“走向世界”,被认为是中国服饰的象征。剃发易服加重了清朝的社会矛盾,改变了汉族发型,也是清政府实行民族压迫的铁证。剃发、易服、圈地、投充和逃人牵连,是清初的五大弊政。它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中原经济文化,挫伤汉族气节,由于多个原因反而加速了满人的汉化。
剃发风俗
中国许多地区至今流传着“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据传与剃发有关:“死舅”其实是“思旧”,思念旧国明朝,以此习俗作为抵抗满清政策的一种形式。经常称之为剃头。
说到清朝很多人都会说清朝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朝代,确实是这样,当时的清朝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非常的落后和陈旧,所以很多的东西都是一些老套的思想,而且,清朝还有很多比较落后的做法,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裹足,留长发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的剃发易服,什么是剃发易服?当时的清朝是满族人创立的,汉人誓死不从满清剃发易服政策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来讲,留什么样的发型都不是问题,你就是顶着一朵奇葩招摇过市,大家最多也是侧目而视。然而对于40年前的中国人来讲,留什么样的发型,代表你的革命立场;对于300多年前的中国来讲,留什么样的发型,则关乎生死。这就是今天要说到的一个满清的政策:剃发易服。这是什么意思呢?解释一下:
所谓的剃发就是汉族人把头发四周剃掉,留下中间很细的一绺小辫,活脱脱的少数民族风。许多人都被电视剧误解了,认为清朝的发型就是前面剃的光光的,后面跟一根油光可鉴的大粗辫子,用鲁迅的话来讲,就是“可爱”极了。这种发型其实已经是清朝末期的发型。
易服就是把汉族人的传统服饰“上衣下裳”变成了“长袍马褂”,把“右衽”变成了“左衽”。也许,对于不了解历史文化的人来讲,剃发易服没什么大不了,值得以死相抗吗?!但是对于当时的汉族人来讲,这必须是以死相抗的,因为发型和服饰代表了汉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
什么是文化,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它包含我们数千年来积累的智慧、规则、道德、信仰等等,最终通过一种“仪式”存在,具体就是我们的发型和服饰等。孔夫子就说过:“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没有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汉族人的文化靠什么传承,几千年的文明被抛弃,沦为野蛮人。虽然现在讲究文化融合,孔夫子这话也说的太绝对了,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绝不能丢,当然不是靠所谓的恢复“汉服”,而是靠文化的延续。
所以当汉族人剃发易服后,朝鲜人、日本人甚至包括当时的安南、缅甸等国家对清朝是非常轻视的,尤其是朝鲜人,认为“中华”已灭亡,自居“小中华”,来中国的朝鲜使者见到汉族官员往往趾高气扬,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延续了中华文化,而非“剃发易服”的“野蛮人”。
剃发易服死了多少人
“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的惨剧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期间也掀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许多不愿剃发的汉族人前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而清政府用了近40年的时间才平定汉族人的反抗。那么剃发易服到底死了多少人呢?
关于剃发易服死了多少人的记录,历史上从满族人入侵中原开始就有了。明朝万历四十六年,满族人首领努尔哈赤率领军队攻占了辽阳,随后就颁布了“剃发令”。但这种法令让当地人不能接受,他们杀死了满族人派来的传令官,然后所有人都逃到了鸭绿江边。满族人知道这种情况以后,就派军队去了鸭绿江边。当地人民为了保护自己民族的传统,与满族军队进行了斗争。但最终斗争无果,逃跑也没有了去处,最终数万人都投进了鸭绿江。这件事在朝鲜历史资料上有详细的记载。
崇祯十七年,清军攻入山海关,立即下令推行剃发易服制度。同年五月,清军占领北京,第二天就发布了“剃发易服令”,但这次遭到了许多民众的强烈反抗,甚至揭竿而起反对。清政府认为统治还没有稳定下来,于是就废除了这项法令。后来清军占领江南地区,又一次推行“剃发易服”,这一次清政府对反抗者进行了血腥的镇压,这次镇压持续了三十七年。在常熟城,杀害了不下五千人,并掳走了数千人。在福山塘,全乡的人都被清军杀害。“嘉定三屠”中有三万多人被害。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00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剃发易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7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