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诸葛亮号称神机妙算,种种事迹为人称道,就是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把诸葛亮当作神算子。甚至有人认为古代哪一方拥有诸葛亮做军师哪一方就能胜利,不过诸葛亮却犯下了一个不应该犯下的错误,竟在最后葬送了蜀国江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其实和真实历史当中的人物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诸葛亮确实足够清高、忧国忧民,甚至于鞠躬尽瘁为国捐躯,他的政治上才能远远大于军事才能,把川蜀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不过远未到足智多谋和未卜先知的程度。
而且根据资治通鉴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诸葛亮也没有或扫博望坡,没有设下空城计,更没有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所谓的授予锦囊妙计也是没有的。
诸葛亮的主要才能其实体现在,对刘备献出隆中对策,提出三分天下的理论,正是因为对政治理念的绝对认同,刘备才会对诸葛亮委以重任,并且一直到刘备之子刘禅。
公元221年,刘备在蜀地自立为帝,国号为汉,封诸葛亮为丞相,可见其对诸葛亮的重用与器重。
三国鼎立理论,是诸葛亮的政治纲领,先成三足鼎立之势,再强争天下,按照诸葛亮的预示,先夺取荆州地盘,再行入川之举,联吴抗魏,然后内部积极建设,强兵富民,以图做大,之后在外观局势变化,等待时机,统一天下,完成王霸之业。
在诸葛亮的这一理念之下,刘备得到了法正的协助,成功取得四川地盘,而法正也确实是一位被低估的智囊,他的智慧在诸葛亮之上。
不过可惜的是,法正死的比较早,而在联吴抗魏的这条道路上,刘备和诸葛亮齐齐迈错了脚,致使后来蜀国有倾覆之危。
荆州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刘备借下荆州之后,久久不还,这个无可厚非,不过在入蜀之后,在镇守荆州的人选上,刘备和诸葛亮犯下了大错误,那就是启用刚愎自用的关羽,作为守城主帅。
关羽和东吴政治集团闹的很僵,最后导致孙权发难,派遣吕蒙白衣渡江,杀了关羽,夺回荆州。
不仅如此,刘备率领大军征讨吴国,被陆逊打败,自此之后,强蜀变成了若蜀,就算是有诸葛亮强撑,也根本无力回天。
所以诸葛亮的一个最大失误,就是破坏了当初自己曾许诺下的蜀、吴联盟,魏强而蜀、吴弱,所以联盟才有生存之机,只不过之后由于一连串的战略失误,导致蜀、吴联盟瓦解,所以最后才有最后蜀国无大将,屡战屡败的局面。
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和智慧的代表人物,再三国历史中,诸葛亮是很厉害的人物。当初,刘备之所以看重诸葛亮,而三顾茅庐,就是看重的诸葛亮的才智。诸葛亮也没有让刘备失望,刘备从一事无成,到有了自己的地盘,一步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虽然说诸葛亮的谋略,在三国中没有人能比得上,其实在聪明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诸葛亮也不例外。诸葛亮一生犯过四个错误,杀错一人、看错一人、用错一人、信错一人。让我们来看一下,诸葛亮犯的四大错误。
杀错一人
蜀国的大将魏延作战非常勇猛,但是性格非常孤傲,为人耿直,诸葛亮不喜欢魏延,与魏延格格不入。主要原因:魏延经常口出狂言,还和诸葛亮最要好的朋友杨仪关系不好。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
魏延争斗落败,被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魏延死后,蜀国陷入了,没有头领的尴尬处境,魏延死后,第五次北伐瞬间瓦解了。整个蜀国军心涣散,杨仪等人都在想着撤退,直接影响北伐的姜维。
看错一个人
诸葛亮北伐魏国失败以后,就一直找帮助他平定中原的人。后来姜维投降魏国以后,诸葛亮认为姜维是值得托付的人。当然了事实上,姜维的军事才能,确实很厉害。他能够克服困难,讨伐魏国九次。
但是姜维有自己的软肋,姜维没有治国的才能。甚至连一个狂妄自大的宦官黄皓,姜维都斗不过。最后在魏国讨伐蜀国的时候,姜维自己也无能为力,眼看着阿斗投降魏国,最后姜维也死在他乡。所以说姜维是诸葛亮看错的一个人。
用错一人
当初刘备带领军师庞统入川,刘备打算让诸葛亮镇守荆州的。没有想到的是,庞统意外去世,没有办法只好诸葛亮前去支援。后来,刘备就把镇守荆州的任务,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二弟。
但是诸葛亮却认为,关羽虽然智勇双全,但是却心气非常高,诸葛亮认为关羽并不是最佳人选。当然诸葛亮默认刘备的选择,也没有反驳刘备。但是最后酿成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悲剧,紧接着败走麦城,白帝城托孤,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就是诸葛亮用错一人。
信错一人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就千叮咛万嘱咐诸葛亮,一定要严防马谡。然而诸葛亮没有听刘备的话,反而重用马谡。公元227年,诸葛亮北伐,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关键时刻派马谡去驻守街亭。
然而马超在排兵布阵上,犯了兵家大忌。最终被魏军击败,丢了街亭,结果诸葛亮杀了马谡,蜀国损兵折将。这是诸葛亮信错一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诸葛亮也不例外,但是诸葛亮犯的这四个错误,应该是诸葛亮生平最后悔的吧!大家认为诸葛亮的这四个错误,哪一个最严重呢?
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隐居荆州的诸葛亮出山投效刘备,正式加入刘备的团队,协助刘备兴复汉室,正如杜甫说的,六出祁山酬三顾,此后20多年如一日,随刘备东奔西跑,尤其刘备死后,几乎一个烂摊子,当时诸葛亮凭借一己之力撑住了整个汉室天下。
为了完成兴复汉室的梦想,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内外一把抓,凭借自己的资历和能力,使得孱弱的蜀汉站稳脚跟,然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从建兴6年,诸葛亮趁着曹丕病死,曹叡登基,人心不稳,出其不意北伐,一时间三郡响应,曹魏关中大整。
形势一片大好的北伐很快因为诸葛亮的致命错误而导致结束,此后虽然诸葛亮连续四次北伐,但是,始终没有再对曹魏形成第一次北伐时候的威慑。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河易位,诸葛亮病死,蜀汉也被曹魏攻灭。诸葛亮北伐恢复汉室的梦想终究落空!
究其原因,关羽败亡和夷陵之败导致蜀汉综合实力损失惨重,而且刘备死后诸葛亮以一己之力撑起一片天下,在诸葛亮死后,由他安拍的蒋琬费祎一直执政到253年,离蜀汉灭亡还剩10年,此后的姜维连年用兵,也是加速蜀汉灭亡的一个诱因。
诸葛亮成为蜀汉的最大权力拥有人,完全掌权、完全负责,要追寻蜀汉灭亡的过错责任,诸葛亮自然不能躲避,很多人有个共识,蜀汉之所以灭亡,在于人才的凋零,后继乏人、在蜀汉后期人才青黄不接,廖化做先锋的时候,已经显露出了足够的信号。
而且,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已经透露出了这样的忧患意识,大量有能力的人病逝或者阵亡,使得诸葛亮北伐时候无人可用。可以发现,蜀汉的人才培养几乎没有,尤其诸葛亮的大权独揽,大小事情都身体力行,这严重的阻碍了蜀汉其他人的能力磨练。
这还不是主要原因,对于本来人才匮乏的蜀汉,人才本来浪费不起,但是在关羽败亡之后,诸葛亮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清除部分有能力的人,总结一下,有几个非常有能力的人都被诸葛亮浪费,他错杀一人、错用一人、错防一人。
首先,错杀一人,这个人是刘封,因为关羽败亡的时候,刘封坐视不理,而后逼反孟达,丢了上庸三郡,于是逃回成都,这时候的诸葛亮为了刘备身后事情考虑,觉得这人可能不好制驭,所以让刘备杀了他。
看起来,这想法没错,毕竟刘封是刘备的养子,而且有继承权,在刘备册立刘禅之后,刘封的身份就很尴尬了,就因为诸葛亮的猜忌而死,实际上,当时能够威胁刘禅皇位的人,刘封的可能性最低,作为养子的他不可能不清楚自己的身份。
诸葛亮所担心的就是他自己没法控制刘封而使得蜀汉分裂,虽然这个说法未必有错,但是在蜀汉亟需人才的时候,勇猛善战的刘封不应该因为猜忌而死,尤其害怕将来不能约束这样的罪名。
第二,用错一人,这个人是马谡。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因为和诸葛亮关系不错,而且在南征时候有着重要的贡献,在第一次北伐时候,用马谡守街亭,结果这位老兄根本没有作战能力,把大军带上思路,最后导致北伐功败垂成。
事后,马谡被杀、一堆人被牵连而贬斥,结果是狐狸没打着,反惹一身骚,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用马谡,而派遣有作战经验、志军能力高的魏延、王平等人,历史必然被改写。可惜,马谡作为一个参谋担任了本身能力不配的职位。
第三,那就是放错一人,这个人是魏延,作为荆州跟随刘备的老部下,能力非常不错,刘备刚刚夺取汉中就委以重任,但是诸葛亮对他不够信任,甚至有些防备,这让魏延产生了自己受到忽视的感觉。
一般人这样没啥问题,但是出于军国要位的人这样想,肯定不是小事情,诸葛亮感觉自己对他够好了,但是魏延感觉自己能力没地方发挥,尤其子午谷奇谋,使得魏延的火已经烧到嗓子眼了,只要张口就能捧出来,结果还是隐忍了。
结果,在诸葛亮死的时候,做了一个愚蠢的安排,安排资历、能力和战力都靠前的魏延给有矛盾的杨仪断后,但是又没有做好协调,直接导致魏延被夷灭三族,这让本来人才不多的蜀汉一下子雪上加霜。
这几个人,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人才缺乏的蜀汉,都是绝无仅有,都因为诸葛亮的个人原因而被杀,非常可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