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秦王李世民率七总管十余万众从潼关东出,分路进军,并迅速对洛阳王世充集团形成合围。
由于王世充残暴不仁,洛阳小朝廷已是众叛亲离,土崩瓦解。共州县令唐纲和邓州豪杰相继向唐朝投降,王世充任命的显州总管田瓒率所属二十五州降唐,而尉州刺史时德叡则率所属杞、夏、陈、随等七州降唐。情急之下,王世充亲率万骑与李世民大战于邙山,结果却是大败,王世充只身逃回。至此,总攻洛阳的时机已经成熟。
不久,李世民指挥各路唐军向洛阳宫城发动进攻,而王世充也凭借洛阳坚固的城池作殊死抵抗。虽然唐军装备精良,但“四面攻之,昼夜不息”,依然“旬馀不克”,(《资治通鉴·唐纪四》)双方攻防进入空前激烈的白热化阶段。
在此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王世充一面继续抵抗,一面向割据河北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权衡利弊,当即“许以赴援”。他随即亲率精兵十万,火速南下援救洛阳。王世充闻讯大喜,派弟弟徐州行台王世辩所部与窦建德汇合,合兵十余万,号称三十万屯军虎牢以东,与唐军对峙。
李世民看出了窦建德人数虽多,但客场作战,反应能力较差,于是抓住战机,率领精锐的玄甲军发动了对窦建德的“斩首行动”。五月一日,李世民亲率骑兵主力,攻入窦建德大营,左冲右突,夏军登时大乱。与此同时,李世民命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人直插敌后,亮出唐军旗帜。夏军将士望见唐旗,以为后路已被唐军截断,遂全线崩溃。窦建德此时正与众将商议军情,猝不及防之下进行了一番抵抗,便被李世民生擒。
就这样,稀里糊涂之间,赫赫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连同相继投降的五万多夏军官兵,一起成了李世民的阶下之囚。
在洛阳城头,王世充望着被绑在城下的窦建德,相对而泣之间,知道解围希望已经完全破灭。看到大势已去,又得到李世民“许臣不死”的允诺,只能开城投降。李世民率领唐军,终于进入了东都洛阳,也标志着河南河北的大片区域,正式划归唐王朝版图。
李世民像
究底:白手起家的乱世枭雄
王世充、窦建德被押解到长安后,唐高祖李渊历数王世充之罪,遂将王世充一家流放蜀地。但王世充在路上被仇家定州刺史独孤修所杀。而对窦建德,李渊就没那么客气了,直接下令斩于长安,至此结束了窦建德四十九岁的生命。
志得意满的李渊根本没有想到,对窦建德相对简单的处置,却间接开启了此后唐王朝近三百年的乱局。
分析窦建德的失败过程不难发现,唐军能够迅速实施“斩首”,除了因为李世民有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略和气魄外,多少也有运气的成分。
在河南河北两大割据势力之中,王世充虽然占据洛阳政权的控制权,但他赖以起家的,乃是两万多江淮劲卒,属于南方势力客居中原,权力基础并不稳固。为了巩固统治,王世充在其势力范围,特别是在洛阳城中实施恐怖统治,广兴大狱,严令一人逃亡,全家受戮,连出征在外的将领家属都要被囚禁,防止将领投敌,结果却是民心丧尽、众叛亲离。这也成为王世充迅速败亡的一大原因。
相比之下,窦建德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素重信义而声名在外,最后落草高鸡泊,颇有点后世宋江统领梁山好汉的意味,因此在河北群雄间威望颇高。在与隋王朝的一系列较量中,他还招贤纳士,收买人心,蚕食鲸吞,摔打出了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忠诚军队,成为统治河北的重要基础。史载“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旧唐书·窦建德传》)窦建德不喜奢靡,每顿饭只吃蔬菜和粗米饭,所使用的婢妾也只有十几人。消灭宇文化及后得到的隋朝数千宫女,也全部遣散。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就连后来的胜利者唐高祖李渊,也早已沉迷在声色犬马之中。连嫔妃的家属,也能凭借李渊的宠爱与功臣集团发生龃龉。而李渊诸子,也和后宫嫔妃结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的玄武门之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比之下,在隋末唐初的群雄中,窦建德的道德完人形象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屈指可数。于是,河北“郡县官人莫不争归附”,从称王到建政,窦建德也是按部就班、顺风顺水。
因此,对民心丧尽的王世充政权,尽可以诛杀其首脑。但如果同样直接杀掉窦建德,则可能在整个河北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利后果。
然而,唐高祖李渊显然被李世民一战而擒窦建德的战绩蒙蔽了双眼,低估了窦建德集团的潜在实力和反抗意愿,不仅将窦建德明正典刑,斩首示众,而且一纸命令便要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王小胡等窦建德部将强征到长安,让这些将领惊惧不已。他们既痛感“吾属皆为夏王所厚,今不为之报仇,将无以见天下之士!”(《资治通鉴·唐纪五》)又唯恐进入长安后遭遇不测,遂决定重新起兵造反。
窦建德像
复叛:轻躁妄为的惨重代价
李渊很快为自己的轻躁妄为付出了惨重代价。当年七月,窦建德一干将领找到了先为王世充手下骁将,后投到窦建德麾下的汉东公刘黑闼,请他为主,正式举兵反叛。
李渊急忙从关中征发步骑三千赴援,又令驻洺州将领秦武通、定州总管李玄通及幽州总管罗艺率部联合讨伐刘黑闼。而刘黑闼的攻势更加凌厉,起兵不到一个月,就攻陷重镇历亭,俘杀唐屯卫将军王行敏。没过几天,唐兖州总管、原王世充部将徐圆朗叛乱响应,囚捕唐将盛彦师,被刘黑闼任命为大行台元帅。
至此,兗、郓、陈、杞、伊、洛、曹、戴等八州豪强和窦建德旧部皆举兵响应,局势愈加糜烂。刘黑闼“兵势大振”,随即攻略河北多地州郡,与叛唐自立的蔚州总管高开道及突厥遥相呼应,河北北部的恒、定、幽、易等州也“咸被其患”。
仅用半年时间,刘黑闼就自称汉东王,“尽复建德旧境”。史书记载,刘黑闼“设法行政,悉师建德,而攻战勇决过之”,(《资治通鉴·唐纪六》)一个比窦建德更难对付的河北政权出现在李唐王朝面前。
河北一败涂地,唐高祖李渊被迫命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率军征讨。武德五年正月八日,李世民率军抵达获嘉。刘黑闼闻讯,放弃相州,退保洺州。李世民和刘黑闼围绕洺州、洺水进行了六十多日的反复争夺,期间李世民麾下勇将罗士信还被刘黑闼所杀,损失惨重。最终,李世民命唐军掘开堤坝,洺水汹涌而来,才溺死刘黑闼所部数千人,趁势将其击败。刘黑闼仅带着范愿等二百余骑逃归突厥,于是,“山东平,秦王还”。
然而没过多久,刘黑闼就借突厥支持卷土重来,其故将曹湛、董康买等又举兵作乱,群起响应。而与前次不同的是,突厥颉利可汗率精骑数十万一同南下,大举入侵并州、原州,对唐军侧翼造成威胁,“自介休至晋州,数百里间,填溢山谷。”刘黑闼趁机南下,连克瀛州、贝州、冀州等地,李渊只好一面向突厥乞和,一面派淮阳王李道玄、原国公史万宝征讨刘黑闼,结果却是“王师败绩,道玄死于阵,万宝轻骑逃还”。(《旧唐书·刘黑闼传》)一时间“河北诸州尽叛,又降于黑闼”。
河北州郡再度易手,李渊连忙派齐王李元吉率军平乱,结果李元吉惧怕刘黑闼势大,“迟留不进”,李渊无奈,只得再派出太子李建成接替李元吉为唐军统帅。
李建成督军进讨,终于在馆陶大败刘黑闼,后又在永济渠取得胜利,最终,刘黑闼自己任命的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反戈一击,将刘黑闼捆绑送给了李建成。刘黑闼和其弟刘十善一并被斩首于洺州,河北才告最终平定。
刘黑闼像
根源:历史重心的深刻位移
在唐王朝剪灭群雄、一统天下的过程中,虽然也发生过李密、辅公祏等人降而复叛的情况,但像河北这样,窦建德、刘黑闼两度割据,河北三次易手的非常事件却实属首次。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渊三个最富才干的儿子分别领兵征讨同一个对象,这在唐朝开国史中更属空前绝后。河北形势之复杂、实力之强劲、反抗之剧烈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这和隋唐易代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隋王朝统一天下后,文帝炀帝两朝为了弥合数百年分裂造成的地域鸿沟,非常重视对以河北河南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的经营。尤其是营建东都,并在洛阳周边兴建了洛口、兴洛等储量巨大的粮仓,为人口的增加,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隋文帝还派遣重臣柳彧持节巡视“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馀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隋书·柳彧传》)关中每遇粮荒,隋文帝还要亲率数十万吏民百姓到洛阳“就食”。
隋炀帝更是兴建了大运河,将南方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洛阳及周边地区,南北方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而两河在帝国版图中的地位也日渐上升。虽然从西魏、北周,再到隋唐的统治基础——关陇军事贵族的重心是在关中和长安,但在隋末乱局中,大量牵制和消灭隋军主力的,并不是割据帝国北部、西北部的刘武周、薛举、梁师都、李轨、李渊,而是崛起于东部的杨玄感、李密、窦建德、杜伏威、辅公祏。尤其是河北窦建德、河南李密瓦岗军、江淮杜伏威,成为最终推倒隋王朝统治基础的“三驾马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唐王朝虽然因为拥有了关中和长安,才得以东出潼关、统一天下,但这只是在东部各势力彼此内耗之后坐收渔利的结果。关中地区对东部割据力量,并不存在实力碾压的优势。各种迹象表明,从两河到江淮,整个东部地区已经成为隋唐帝国全新的战争舞台和历史重心。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河北还是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交往要冲。两晋以降,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奚等民族便纷至沓来,河北地区民族和文化构成日益复杂。隋朝末年,中原王朝衰落,突厥等外族便将河北地区作为重点渗透地区,实力迅速壮大。史载此时突厥“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新唐书·突厥传》)在突厥的支持和影响下,河北民风日渐彪悍桀骜,这也是从窦建德到刘黑闼,唐王朝始终无法驯服河北的一大原因。
对河北窦建德集团处置不当及后来的政策错位,给唐王朝造成了严重的历史困局。
一个直接而最具危害性的结果,就是唐王朝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大势的演变趋势,而慑于河北彪悍的民风和复杂的局面,继续执着地实施关中本位政策。具体来说,就是执行东守西进、内重外轻的策略。
所谓内重外轻,就是将全国六百多个军府中近一半的兵力部署在关中,以拱卫首都安全,而在河北地区则实施消极的保守政策。唐朝建都长安,以长安和关中为核心,周边有西突厥、回鹘、吐蕃、南诏等强大民族。为保卫首都安全,也为开疆拓土,西北自然成为帝国经略重点。太宗到高宗前期,除了唐军攻灭东突厥,征服高丽,再难看到唐王朝对东北边疆的经略举动,帝国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西北地区征服。
灭亡西突厥、灭亡高昌、降服吐谷浑、遏制吐蕃扩张,一连串胜利奠定了唐朝皇帝从东北亚到中亚的“天可汗”地位。但在帝国真正的重心,以河北为代表的东北部地区,唐王朝却用力不多,防御较为薄弱。东突厥灭亡后,突厥降户大量内附。本着怀柔初衷,唐太宗“主彦博语,卒度朔方地,自幽州属灵州,建顺、祐、化、长四州为都督府……乃以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令率其下旧部”。(《新唐书·突厥传》)
大量突厥和其他少数民族部众被迁徙到了河北中部和北部。唐王朝本希望教化其民,让他们放弃游牧,过上农耕生活,但大量胡族民众的渗入,使河北地区胡化加剧、汉风渐去,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好勇斗狠,骁勇尚武的民风。由于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瓦解,唐朝中央政府能够掌握的武装力量日渐缩水,越来越难以应对河北地区复杂的民族形势,不得已更多依靠在河北地区设置节度使来负责对外防务。就这样,位于河北中北部的范阳、平卢崛起成为帝国东北部两大军事重镇,权力也越来越大。而从节度使到基层士兵,也多有胡人充任。
随着唐王朝中央权力的衰落,藩镇逐渐从帝国边疆的开拓者和保卫者,演变成了帝国安全的威胁者和破坏者。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举兵造反,率契丹、奚、同罗等族十五万大军南下,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经过八年苦战,唐王朝倾举国之力,终于平定叛乱,但从此国力耗尽,一蹶不振,帝国前期在东北、西北各民族博弈中取得的优势不复存在——吐蕃甚至一度攻入长安城内,册立傀儡皇帝,“天可汗”的颜面被异族踏得粉碎。
而关中和长安,在政治和军事上,已经从帝国的稳固后方变成了对抗西北异族的前线;在经济上,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匮乏,已经从自给自足变成了仰赖东南地区的运河补给,成为帝国的沉重负担。唐朝以后,关中的战略资源消耗殆尽,长安也再也没有成为任何王朝的首都。中原王朝的经济中心和统治重心,都随着大运河的开发逐渐向东南地区转移。其主要外部威胁,也从西部的突厥、回鹘、吐蕃,转移到了东北的契丹、蒙古和女真。
而安史之乱平定后,策源地河北并没有重回唐王朝控制,反而被表面上归顺的安史叛将们瓜分,成为赋税不纳,自立为王的国中之国。藩镇之祸从此如溃疡般反复发作,直到唐朝灭亡。
河北藩镇示意图
余绪:手足相残的悲剧宿命
对窦建德、刘黑闼集团的反复战争还带来了一个附带结果,就是激化了李唐王朝内部矛盾,直接促成了玄武门之变的爆发。
在李唐王朝太原起家、定鼎关中、消灭群雄的过程中,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各有功劳,但以秦王李世民功劳最大。李渊曾经对李世民许诺:“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资治通鉴·唐纪六》)后来李世民虽然固辞而止,但随着权力的扩大和功劳的累积,这个许诺无疑激起了李世民的夺位野心。
虎牢之战,李世民力克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劲敌,风头一时无两,这也难免引起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的猜忌。
眼见被弟弟李世民赶到突厥的刘黑闼又卷土重来,此时还是太子洗马的魏徽劝说李建成:“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只是以年长位居东宫,并没有大功以镇服海内。今刘黑闼散亡之余,人数也不满万,如果以大军临之,肯定能够消灭。殿下应该争取机会带兵出征,求取功名,同时结纳山东豪杰,才可以坐稳太子之位。”由是“太子乃请行于上”。(《资治通鉴·唐纪六》)李渊为了遏制李世民的功劳和权力,全然不顾李世民先前征讨刘黑闼的辛劳,把平定河北当做太子坐稳权力宝座的砝码,便同意李建成率兵征讨刘黑闼,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然而,各自立有大功的兄弟二人更加水火不容。从此,双方各树党羽,暗中使劲,四年之后,一场惊天之变在玄武门上演。李世民杀掉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成为皇位争夺的最后胜利者。玄武门之变还在唐王朝历史上首开恶例,事实上宣告藩王可以以武力争夺皇位。从此,宫廷政变如跗骨之蛆般在唐王朝反复上演,直到灭亡。
历史记载,直到唐朝灭亡后的五代时期,河北地区还有民众在祭奠窦建德。窦建德竟以这种方式与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动荡相始终,不能不让后人扼腕长叹。
王世充派人求窦建德救自己,窦建德凭什么来救呢?能解围吗?李世民怎么应对十万大军?
唐李世民率军在洛阳城下进攻王世充,胶着时,消息传来,窦建德率军来援洛阳的王世充。乱世中,政治生态非常简单,投有永远的朋友,也投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个人并不友好,从前他们双方经常打仗,尤其是王世充,毒杀皇泰主之后,他祢帝,建立所谓的大郑,派出许多人马抢河北窦建德的地盘,双方互有杀伤。实际上,双方是有冤仇的,互相血拚过。但是,当唐军对自己步步进逼,当秦王李世民率领八万大军来攻打自己的时候,王世充就不停地派出了一拨又一拨的使节,干吗呢'就是装孙子来到河北哀求夏王窦建德来救他。
夏王窦建德当然也不是傻子,当时他就沉吟,好久也投给王世充回信,他也不能贸然出击。不久,他手下一个参谋,就这样劝窦建德,最终使窦建德下定决心来援救王世充。那么这参谋是怎么说的呢'
他讲,隋灭亡后,天下大乱,剩下三家最强,夏、郑与唐,我们形成三足鼎立了。灭郑后,定灭我们夏。应该支援王世充,夹击,反包围,胜算极大。如呆郑国可灭,再灭它。再把谋士弄在我们这里,就可以与李唐争天下。这话,打动了窦建德,率十五万军左右,号祢三十万,从河北来支援王世充。李唐军队非常紧张害怕。特别是一些老将,劝李世民,当今投别的,我们大半年了,死伤这么多,现在投别的办祛,我们只能先撤,再找机会。李世民拍板,进攻,对抗。绝不撤军。派李元吉,在洛阳继续包围,自己抽三千五百人玄甲兵去武牢关。后来一二万来严阵以待,准备与窦建德相斗。3月26日,李世民率大将领着五百骑兵,东行二十里,向窦建德逼进。六人慢慢逼近窦建德,只剩下二三里地远了。
(李世民怎么干什么?这六个人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李世民来到附近,侦察兵看到了。这六人并投有引起往意,都以为是巡逻兵误走到这里,都认为随便就可以弄死他们。投有大批人马往意他们。李世民大喝一声,我秦王也,不得了,炸了营了。他的英名是天下流传。;别人道他是孤胆英雄。这些军将也想这些人是运气好,现在是掉下大馅饼,要生擒他。这些人冲出来,李世民他们手下确实害怕,五六千人来击,不得不急。李世民说,你们先撤,我们两个掩护你们。与尉迟恭断后。二人杀死几十人。如此上百人不一会儿就报销了。李世民确实是英勇高强。如此边走边打,很快到达秦琼他们埋伏处。这些人杀出来,玄甲军能战,结果把夏军打得大败。笫一战,给了窦建德下马威,李世民写信给窦建德,教训他。窦建德一直猛攻,也是一直攻不下,李世民与他们处于胶着状态了。
(一个月过去了,窦建德人疲马乏,此时,他再也坐不住了。).
窦建德准备进攻,摆出大军,窦建德派出大军再派三百精兵来挑战。喊话,要跟秦王说话。两军对垒,各派三百兵,斗乐消遣。李世民派两百人,王君廓率兵来打。互有胜负,李世民是一种示弱。想激起夏军速胜之心,当然也有副作用,唐军看到败仗,也会畏惧。机会来了,窦建德大阵前,一马上骑着王琬,来回驰骋,绣花枕头一个,这是隋炀帝的御马,嵌满珠宝,来回显摆。李世民识马,只往意这马,是好马。尉迟恭请擒来,李世民制止,不能因匹马损大将。尉迟恭冲到王琬面前。结果眼睁着看到这样,一句话说不出来。窦建德阵前也投人敢出来,都惊呆了。尉迟恭把王琬打得半晕,牵回这匹好马。
(赛建德恼羞成怒,立即调动大军来袭,李世民怎么应对大军压阵?).
李唐军队在李世民指挥下不出来,想消耗窦建德,从上午直站到中午,夏军疲劳极了。这时,他们开始席地而坐。甚至互相争水。一片混乱。武牢关上的李世民大喜,命人去冲阵。战阵一下子乱了。李世民下令冲锋。唐军大军冲出来,李世民身先士卒,窦建德得知消息,即刻迎战,但是文武百官正赶去朝会,走到半路,窦建德的军队正往外冲,一下子死了不少人。唐军杀入,厮杀得激烈。李世民手下直接突入到夏军营中心,手举旗帜,一直穿到夏营最后端。几千唐军把唐军旗帜张扬起来,唐军与夏军正厮杀,看到到处是唐军旗帜,夏军兵将斗志消失,认为唐军包围自己了。马上战斗力消失,四散而逃。兵败如山倒,唐军绝对胜利。基本消灭了夏军主力。窦建德英雄无用武之地,被生擒,迭到李世民跟前。李世民还特生气,斥责他。窦建德说,今不自来,烦君远取。,
(王世充对此一无所知。)
李世民马上派兵来到洛阳城下,王世充一听说夏王来了,觉得自己有救了。飞奔城头,一看,夏王来了,但是是被绑在马上示众呢,他眼泪下来了。夏王说,我投救得了你。王世充成了汨人。王世充还是招集众将,拚死突围吧。几个将领说,不要想突围了。夏王是唯一的指望,这个仗打不下去,只能投降了。王世充也是个狠主,此时却不敢杀人了。这么多大将都是这个态度,只能率两千多人集体出城门跪拜,献城投降。由此,李世民击败夏与郑,两个最大的敌对势力被灭。二人被迭到李渊面前,窦建德是英雄,被斩首。王世充,被李渊乱骂。王世充叩头,解释说,罪该万死,但是您儿子答应不让我死。
(李渊怎么处理这个王世充呢)
王世充是献城投降,李渊不能失信,下诏赦免死罪,但是活罪得流放,这对王世充是英大思惠。能活比什么都强。王世充等待被流放。这么阴险的人就能善终吗'不可能,被暂时安排在长安的驿舍里。一天,有人来报,使臣来了,王世充说,肯定要赦免了,与哥哥出来了。诏使看兄弟俩,掏出一把大刀,把王世充哥哥砍下脑袋了。王世充大惊,也被杀。来杀的是独孤修德,他们兄弟几个人父亲是犯孤机,跟着皇泰主的,王世充杀掉独孤机等人,这时,独孤修德报仇来了。李世民表面还得处罚。独孤修德替父报仇才是最重要的。王世充家族仍得流放。半路上,下诏全部斩首。投一个活下来。王世充兄弟也躲不过这一劫。
王世充手下文臣武将却不能幸免了。像徐世勐与雄信是老乡。看到单雄信在名单中,坐不住了。徐世勐后来被赐姓李,后来成了李勐,唐高宗时还率军平了高句丽。替四个帝王完成了心愿。唐在那儿设置了安东都护府。这时,他年轻,求李世民,但是李世民更坚决,救单雄信投门。李世民本襟怀宽广,但是对这个就不能饶恕。徐世勐投办祛。单雄信说我固知汝不办事。他们是真哥们。徐世汨如泉涌,我本想与兄长一起死,谁来赡养您的父母,我还得继续为唐卖力。单雄信内心也惑动,行刑时,徐世勐跪在他面前,剖下并递一块自己大腿的肉给他吃,等于我跟您一起死了,不辜负结盟的意愿。单雄信死后,徐世勐的确尽到了赡养的义务。
武德四年(621)虎牢关一役,李世民擒获王世充、窦建德两人,对于这两个大人物如何处理李世民不敢擅自决定,于是将王世充、窦建德两人带回长安交给父亲唐高祖李渊处置。最后唐高祖的选择是将窦建德斩首,将王世充流放。对于这两个人如何处理,是事关重大的事情,全天下的人都在看唐高祖的抉择。那么为什么将一个杀死一个流放呢?
关于窦建德,他是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此人家里世代务农,曾经担任里长。他为人十分仗义,重诺言,讲侠义,因此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敬重。《旧唐书·窦建德传》记载:“少时,颇以然诺为事。尝有乡人丧亲,家贫无以葬,时建德耕于田中,闻而叹息,遽辍耕牛,往给丧事,由是大为乡党所称。”乡里人丧亲因家中贫苦无法安葬,窦建德便将自家耕牛给了乡人,让其发丧。由此可见窦建德的仗义,深得民心。李渊所害怕的,就是窦建德在河北地区深孚众望,因为对于李唐来说有个前车之鉴——李密,李密与窦建德一样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也是深得民心。李密在瓦岗军失败后投降李唐,但是在许多地方还有残存势力,这些势力对李密忠心耿耿,也就为李密后来叛唐提供了机会。李渊担心如果收降或者流放窦建德,以窦建德的号召力很可能叛唐并且恢复实力,为了不留下隐患所以李渊不得不杀窦建德。事实证明李渊的决策是正确的,窦建德的威望大到何种地步呢?两百多年后的唐朝末期,在河北地区竟然还有百姓祭奠窦建德。如果不杀掉窦建德,他真的很可能会对李唐再次构成威胁。
而王世充这个人,阴险狡诈,心胸狭隘,难服民心。有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王世充打败李密后,收获了许多名将如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但这些人都不服王世充。程咬金:“王公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意思是王世充心胸狭隘还谎话连篇,爱发毒誓跟老巫婆一样。秦叔宝更言其性猜忌,喜信谗言。在唐郑两军交战之时,秦叔宝与程咬金竟直接奔向唐军阵营降唐。因此以王世充的为人,将他流放他也没有那个号召力再次对李唐构成威胁。而且,王世充在降唐之前,李世民曾许诺王世充如果他降唐了就会饶他不死,李渊为了示天下以诚信于是将王世充以及他的近亲贬为庶人并且流放蜀地。因为王世充曾害死了独孤机,在流放途中王世充被旧部下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德乱刀杀死,这不免令人唏嘘。而王世充的其他近亲们也在后来几年陆续被唐朝朝廷以各种理由杀死。
窦建德不论从志向还是能力各方面都强于王世充,他也可以被称作一个英雄,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优秀才能使得刚刚建国的李唐不得不除了他以杜绝后患,也可以说是天妒英才;而反观王世充他的为人以及影响可能李渊父子都没将他放在眼里。可谓是死得罪有应得。
李世民如何一次消灭窦建德
王世充派人求窦建德救自己,窦建德凭什么来救呢?能解围吗?李世民怎么应对十万大军?
唐李世民率军在洛阳城下进攻王世充,随着消息传来,窦建德率军来援洛阳的王世充。乱世中政治生态非常简单,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个人并不友好,从前他们双方经常打仗,尤其是王世充,毒杀皇泰主之后他称帝,建立所谓的大郑,派出许多人马抢河北窦建德的地盘,双方互有杀伤。实际上,双方是有冤仇的,互相血拼过。但是,当唐军对自己步步进逼当秦王李世民率领八万大军来攻打自己的时候,王世充就不停地派出了一波又一波的使节。
夏王窦建德当然也不是傻子,当时他就沉吟好久也投给王世充回信,他也不能贸然出击。不久他手下一个参谋就这样劝窦建德,最终使窦建德下定决心来援救王世充。那么这参谋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隋灭亡后,天下大乱,剩下三家最强夏、郑与唐,我们形成三足鼎立了。灭郑后,定灭我们夏。应该支援王世充,夹击,反包围,胜算极大。如果郑国可灭,再灭它。再把谋士弄在我们这里,就可以与李唐争天下。这话,打动了窦建德率十五万军左右,号称三十万,从河北来支援王世充。李唐军队非常紧张害怕。特别是一些老将,劝李世民,大半年了,死伤这么多,现在没别的办法我们只能先撤,再找机会。
李世民说,你们先撤,我们两个掩护你们。与尉迟恭断后。二人杀死几十人。如此上百人不一会儿就没了。李世民确实是英勇高强。如此边走边打很快到达秦琼他们埋伏处。这些人杀出来,玄甲军能战,结果把夏军打得大败。第一战,给了窦建德下马威,李世民写信给窦建德,教训他。窦建德直猛攻,也是一直攻不下
窦建德准备进攻,摆出大军,窦建德派出大军再派三百精兵来挑战。喊话,要跟秦王说话。两军对垒,各派三百兵,斗乐消遣。李世民派两百人王君廓率兵来打。互有胜负,李世民是一种示弱。想激起夏军速胜之心,当然也有副作用,唐军看到败仗,也会畏惧。
李世民下令冲锋。唐军大军冲出来,李世民身先士卒,窦建德得知消息,即刻迎战,但是文武百官正赶去朝会,走到半路,窦建德的军队正往外冲一下子死了不少人。
唐军杀入,厮杀得激烈。李世民手下直接突入到夏军营中心,手举旗帜,一直穿到夏营最后端几千唐军把唐军旗帜张扬起来,唐军与夏军正厮杀看到到处是唐军旗帜,夏军兵将斗志消失,认为唐军包围自己了。马上战斗力消失,四散而逃。兵败如山倒,唐军绝对胜利。基本消灭了夏军主力。窦建德英雄无用武之地,被生擒,迭到李世民跟前。李世民还特生气,斥责他。窦建德说,今不自来烦君远取。
王世充是献城投降,李渊不能失信,下诏赦免死罪,但是活罪得流放,能活比什么都强。王世充等待被流放。这么阴险的人就能善终吗?不可能他被暂时安排在长安的驿舍里。
一天,有人来报,使臣来了,王世充说,肯定要赦免了,与哥哥出来了。诏使看兄弟俩,掏出一把大刀,把王世充哥哥砍下脑袋了。王世充大惊也被杀。来杀的是独孤修德,他们兄弟几个人跟着皇泰主的,王世充杀掉独孤机等人,这时,独孤修德报仇来了。李世民表面还得处罚。独孤修德替父报仇才是最重要的。王世充家族仍得流放。半路上下诏全部斩首。没一个活下来。王世充兄弟也躲不过这一劫。
王世充手下文臣武将却不能幸免了。像徐世动与雄信是老乡。看到单雄信在名单中,坐不住了徐世动后来被赐姓李,后来成了李动,唐高宗时还率军平了高句丽。替四个帝王完成了心愿。唐在那儿设置了安东都护府。这时,他年轻,求李世民但是李世民更坚决,救单雄信投门。李世民本襟怀宽广,但是对这个就不能饶恕
徐世动没办法。单雄信说我固知汝不办事。他们是真哥们。徐世泪如泉涌,我本想与兄长一起死谁来赡养您的父母,我还得继续为唐卖力。单雄信内心也惑动,行刑时,徐世动跪在他面前,剖下并递一块自己大腿的肉给他吃,等于我跟您一起死了不辜负结盟的意愿。单雄信死后,徐世动的确尽到了赡养的义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6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