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周王朝无力控制各诸侯国,只能任其发展壮大,互相吞并。
鲁国季友杀死叔牙之后,立孟女的儿子斑为君,可是他忽略了庆父,按照传统的君位继承,这个国君的位子应该是庆父来坐的。可是庆父却与鲁庄公的夫人哀姜私通,不得不说齐国出美女啊,先前他的父亲鲁桓公的夫人就是齐国人,也是个绝世美女,可是却与齐襄公合谋害死了他,现在庆父也与来自齐国的哀姜搞到了一起,哀姜的妹妹叔姜也嫁给了鲁庄公,有个儿子叫做开,于是庆父派养马官荦杀死了斑。
荦这个人我们之前讲过,与斑有仇,先前斑喜欢梁氏女,去她家看她的时候正好撞见荦与梁氏女开玩笑,大怒,派人鞭打荦,荦一直深以为耻,想要找机会报仇雪恨,终于机会来了,庆父想要立开为君,不得不除去斑,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荦。荦果然不负所望,一举成功,为自己报了仇,而季友则逃到了陈国,保住了一命。
于是庆父顺利立开为君,历史上称为湣公,可是别人做国君,始终不如自己做来的舒服,为了能更便利的与哀姜私通,庆父又派人杀死了湣公,自立为君。
在陈国的季友请说此事后,与湣公的弟弟申一起来到了邾国,派人去鲁国请求回去。鲁国贵族阶层已经被庆父的所作所为激怒了,连续刺杀了2位国君,闹的国家始终不得安宁,而且生活作风也十分不好,于是答应了季友,并准备杀死庆父,庆父得到消息,逃到了莒国。也好,现在除去了庆父这个绊脚石后,季友奉子申入鲁国,立为国君,是为釐公。
可是庆父还在外面,不除去他,鲁国始终不会得到安宁,于是季友拿出金银珠宝贿赂莒国,对于送上门来的钱,莒国当然笑纳了,于是庆父被送回了鲁国,最终死在了家乡。
庆父死了,哀姜的结局呢?当季友保着子申回到鲁国时,哀姜已经逃到了邾国,当时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时代,齐桓公听说这件事情之后,派人去莒国把哀姜抓了回来,并最终杀死了她,把她的尸体送回了鲁国。
乱世出英雄,也出大盗,英雄救世,大盗窃国,庆父扰乱鲁国国政,杀死两任国君,打破了鲁国的政治秩序,破坏了贵族阶层的利益。有一句成语也由此而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鲁庄公、仲庆父、叔牙和季友是亲兄弟。
“我死后,谁当国君?” 庄公临终前,向叔牙咨询。
“庆父有才能!”叔牙与庆父,早就串通好。
“我死后,谁当国君?” 叔牙出去后,庄公向季友咨询。
“子般!”季友懂庄公心意。
“可叔牙说,庆父有才能。”庄公有所暗示。
季友送叔牙一壶酒,并捎去一句话:“喝了,你后代有官做;不喝,你后代没官做。”叔牙喝下鸩酒,其后代被立为叔孙氏。
子般继位,庆父派人把他杀死。
闵公继位,庆父又派人把他杀死。
连杀两个国君,庆父害怕了,逃到莒国。
鲁僖公继位,庆父被引渡回国。途中,他上吊而死,后代被立为孟氏。
犯:触犯,冒犯。指冒犯长辈或地位高的人,搞叛逆活动。
反义词:安分守己
贬义词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③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④生。孝弟也者,其为仁⑤之本与⑥!”⑦(《学而1·2》)
①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
②孝弟:孝,孝顺父母;弟,通假为“悌(tì)”,顺从兄长。
③鲜(xiǎn):少。
④道:孔子的术语,有时指道德(不译),有时指学术(译为主张),有时指方法。这里指前者。
⑤仁:孔子的道德标准。不译,或译为仁德。
⑥与:通假为“欤(yú)”,吧。
⑦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无数忠臣义士如流星般在空中闪过,留下耀眼的光芒。他们在当时可谓是主沉浮、撼天下,为国家、为百姓倾尽一生精力,美名流传千古。而善恶总是对立存在的,作为忠臣的对立面,奸臣在历史上也从没有断过。他们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甚至有弑君杀臣,弄权误国营私、残害忠良之臣。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四位奸臣,在历史上可谓臭名昭著,不论是在当时的恶劣影响,还是在后人心中的?知名度?都是名列前茅。有趣的是这四大奸臣名声虽不咋地,但每一个却都留下一个经典的成语典故供后人启示,如今更是家喻户晓!需要注意的是,从这些典故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人如何!
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上卿,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异母弟。鲁庄公死后,庆父变得贪婪残暴、权欲熏心,企图自己成为国君。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死。公子般死后,庆父又立了一个傀儡国君即鲁闵公。鲁闵公背景有所不同,他既是鲁国国君,又是齐桓公的外孙。鲁闵公继位后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权倾朝野。
然就是这样庆父还不满足,遂没过多久就把鲁闵公杀掉,自立为国君了。这一下,齐桓公可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动乱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意思就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后来鲁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实在是大逆不道,纷纷反抗。尽管庆父逃到了国外,但还是被遣送回国,途中自杀而死!
赵高:指鹿为马!
对于指鹿为马典故,想必天下无人不知。在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后来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误邪?谓鹿为马。?然而,群臣的反应是:要么沉默,要么说马!
其实,赵高的目的很简单,即:谁和胡亥一条心,谁和自己一条心,谁反对他!后来说是鹿的,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人。从此之后,赵高正式权倾朝野。可以说赵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他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最后他危害纲纪,迫害良臣,将整个大秦帝国覆灭。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
李林甫: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意思是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某个人两面派的狡猾阴险。此典故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在唐玄宗时期,李林甫做宰相,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妒忌由文学才能而进宫的士人。
而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却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最终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庆父作为史上第一大奸臣,一代圣贤的孔子却对这样的乱臣贼子不愿祥谈,对他所做的事情能够不说的就不说,说到的也是用了大量的中性词语,对他可以说是十分保护,很是偏袒。孔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说庆父是篡位者,也是不太对的,他作为鲁庄公的长兄,也是一样有继承权的,因为各种原因,庆父没有能够如愿的坐上王位,这也导致了他连续杀害了鲁庄公的两个儿子。
其实鲁国人最初没有想要杀死庆父,齐国大夫仲孙湫去了鲁国,再看到当时的情况后,回到齐国后说过“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句话,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了,其实,这句话不光只是字面上的意识,他真正想表达的是,庆父是个应该成为君主的人,但是没能当上君主,鲁国有他这样的人又不除掉的话,那鲁国劫难就不会结束,而我们齐国也就没有机会。
齐桓公和仲孙湫也是下了一盘大棋啊!将鲁国的庆父、季友等人都用做了棋子,在齐国人的操控下,鲁国人把矛头都指向了庆父。在齐国混乱的时候, 鲁国马上出来平乱,齐桓公当然要在天下诸侯中大肆宣传自己的功劳啦!为了突显他的公平,齐桓公也是大公无私地将哀姜抓回齐国,处死后还不忘把尸体交还鲁国处置,可以说这件事齐国是做得很完美了。
鲁国人还以为齐国人是友好的,哪知道是心怀不轨。孔子在写这段事情的时候,对庆父这个人没有说不好,也不说好。可能孔子也是真的不好给庆父这个人做什么样的定位,也就没有多描述而是选择一笔带过。
鲁庄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虽没有大作为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安然。可身后之事却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自己最宠幸的爱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一妾成凤生了公子申,由谁来继承王位呢。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里明白,由谁继位,他的三个弟弟是关键。大弟庆父凶残专横,且隐隐约约地知道他与哀姜关系暧昧,不愿见他,就叫来二弟叔牙商议后事。谁知叔牙早被庆父收买,极力推荐庆父,庄公没说什么。又叫来三弟季友,季友明白庄公的心意,盛赞公子般的仁德,愿竭力拥戴般继承王位,此事就这样敲定了。
秋风萧瑟的八月,庄公驾崩,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孤立了庆父,宣布遗诏,让公子般登上了王位。庆父哪能忍下这口恶气,在密室里与哀姜尽情欢愉之后,二人就谋划起来,一致的意见是除掉新君,让谁继位呢,哀姜极力怂恿庆父登基,庆父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八岁的启当个傀儡,再伺机而动。而启是哀姜的亲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的时候,庆父发动政变,让启当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同时派人在途中截杀了般。季友感到了威胁,赶快带着公子申逃到邾国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闵公自然是齐王的外孙,庆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稳,就慌慌张张地跑到齐国去争取援助,齐桓公答应了他。
此时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欺压良善,与哀姜的亲密接触,也毫无顾忌了。第二年庆父就和哀姜杀掉了闵公,自立为国君了。这一下,齐桓公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动乱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又胡作非为,已满腔愤怒,听说齐国要对付他,就纷纷起来反抗庆父。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庆父的檄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4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