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珹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清朝乾隆皇帝在世的时候有17个皇子,其中七个皇子早逝。也有十位王子健康成长,这十位王子中有一位非常特别。他的亲生母亲是个皇贵妃,但是当王子长大后,乾隆皇帝便将他交给了大臣。在古代,仪式很盛大,但是谁是可怜的王子?他永远是乾隆皇帝的四儿子。
乾隆皇帝为皇子时,他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这三位王子中的一位是富察皇后所生。永琏这个名字也包含很多含义,乾隆皇帝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他成年后意外去世,这成为乾隆皇帝一生中不可动摇的逆鳞。
乾隆四年,妃子金氏生下一个皇子,永珹。这是乾隆皇帝获得的第四个儿子,但金氏的地位并不高,但让乾隆非常喜欢的一件事,也就是说,她看起来很漂亮,她的血液里也有韩国人的血。嫁给乾隆皇帝后,她赢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生于乾隆皇帝的四位皇子。
必须知道乾隆皇帝一生中只有17个儿子。金氏一口气为乾隆生下了四位王子,您可以了解乾隆对她的宠爱,而他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她命薄。他去世了,享年43岁。乾隆感到非常难过。他还将她封为皇贵妃来表达他的悲伤。
根据继承礼节的皇家传统,母亲是皇贵妃,永珹自然有资格与其他王子争夺皇位。无奈的是,王子的才智平庸。即使乾隆皇帝喜欢他的母亲,他也绝不可能成为理想的继任者,而且乾隆对他的感情也随着时间流逝没有了。
乾隆248年,大臣胤裪去世。在去世之前,他没有孩子,所以乾隆赐予了四王子给他,为他延续香火。从送出去之后,这意味着四王子将永久失去王位的继承权,这对四王子是不公平的。当然,都想成为皇帝的皇子,但他的父亲是皇帝,没有人不敢服从他的命令,四王子当然心里也不高兴。
然后乾隆皇帝如此残酷地否认了他的继承权。尽管四王子不满意,但他无能为力。只能选择接受父亲的安排。他每天都很沮丧,很快就病了。他的母亲也早逝。四皇子39岁去世。后来,嘉庆皇帝上任后,他被追封为亲王。
首先硕履懿亲王后继无人,乾隆考虑皇室团结问题,其次爱新觉罗·永珹相比不受宠。
和硕履懿亲王胤裪生了6个儿子5个儿子都早逝了,只有五儿子活到了12岁也去世了,这样一来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就绝后了。为了硕履懿亲王后继有人,所以乾隆选择把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硕履懿亲王。
父亲雍正和自己兄弟关系闹得很僵,乾隆即位之后,为了缓和这样的局面,做了很多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无后的亲王。乾隆为了抚平前两朝所留下的政治伤痕,把大家团结一致,他不得不这么做。
相比当时的几个成年儿子,爱新觉罗·永珹不出彩,没有优秀的作为,也没有母妃坐后盾,所以成了过继人选。
扩展资料:
皇子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追封定亲王,谥曰安。子二,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纯皇后。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三年(1738年)薨,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荣亲王,母愉贵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140]
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在此不予赘述。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本也不算少。但其不满10岁夭折者就有7个,另有4个皇子不满30岁时就已去世,所以儿子虽多,剩下却只有6个了。
然而,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谕前命皇四子嗣履亲王后著即袭封履郡王,以承王祀于明年就府。”
乾隆二十八年,皇四子永珹24岁,乾隆把这么一个成年皇子过继出去,所为何来?
一是给履亲王允祹承继香火。
履亲王允祹是清朝世袭亲王。但他没有子孙继承香火。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给这些无后的宗室延续香火,皇室出继皇子也不鲜见。譬如雍正皇帝就把16弟允禄过继给了庄亲王。这里乾隆把皇四子过继给履亲王为嗣孙也不奇怪。
二是避免争储。
过继出去的皇子,其实大部分还是比较受宠的,比如乾隆的这个皇四子,还是很得乃父喜欢的,即使被过继出去后,还是能参预政事,且也一直呼以“四阿哥”,规格礼遇等于同皇子。但喜欢归喜欢,太子位却只有一个,所以把他过继出去,宠爱可以照旧,但却避免了将其卷入大位之争。
三是过继出去的皇子,可以承继爵位与财产。
像永珹,过继给履亲王,可以承继他的爵位、财产、佐领(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名称。是满语"牛录"的汉译。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初时一佐领统辖三百人,后改定为二百人。其长亦称佐领,世袭者称为世管佐领,选任者称为公中佐领)。这跟皇子的待遇相差无几。有些皇子,还不一定有这样的实惠。而永珹,一过继就有以上待遇。这不得不说,其实还是乾隆的一种偏爱。
四是过继皇子,拉近了藩王与皇室的关系。
皇子过继给旁支,名义上是他人之子,实际上却与龙椅上的人有着亲近的血缘,这比原来的宗室跟皇帝的心更近了。可以说,名义上没有削弱宗室的力量,实际上权益更向正支靠拢了。
所以,永珹就这样被乾隆过继了出去。虽然这个儿子挂在了允祹的名下,但乾隆帝对他还是很上心的。“甲子。上临西花园。视皇四子履郡王永珹疾。”“谕曰,皇四子履郡王永珹,秉性醇良 ,持躬端谨。朕诸子中次序最长……竟至不起。著派八阿哥永璇穿孝……”
欢迎关注头条号 钱多多读文史 ,更多历史问答等你来评,我已开通收益,有意发展者,欢迎共同进步。申明,我不是开班,也没这个能耐,邀几个同好赚几个零花钱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唐朝时女性是什么地位真的有所提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