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蜀汉。
蜀汉政权是个先天不足的政权,只不过在夷陵之战中彻底暴露了其自身内部的诸多矛盾。如果没有夷陵之战,还是会在别的方面发生大的问题,这是蜀汉政权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政权性质。
魏国是通过权臣篡位的形式实现政权更迭的,曹操就是汉朝的一个权臣,他本身是汉朝高官的后代。虽然说是祖上历史不清白,但他的确是实打实的官二代,早年刚出道就是洛阳北部尉,后来逐渐升官到了汉朝丞相。
曹操依靠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历史机遇,不断扩大和充实自己的军事政治势力,消灭了张绣、吕布、袁术、袁绍,招降了刘琮。尽管势力如日中天,但他自始至终打出来的旗号都是汉朝,始终掌握着汉献帝,以汉朝丞相自居,对外宣称“奉天子以令不臣”。
他死之后,他的继承人曹丕篡夺了汉朝的江山,建立魏国。虽然是篡位,但是曹魏政权是本土的统治阶级,是汉朝内部的权臣,而且曹操苦心经营了多年,在中国北方地区很得人心,所以曹丕篡汉没有产生巨大的社会动荡。说明曹魏政权内部矛盾比较缓和。
再看孙权,依仗父兄打下的基础坐领江东,而且江山险固,人民依附。
从孙坚开始创业,孙氏集团经过多年的血战夺取了江东地区。孙坚死后孙策继续扩充实力,扩大地盘,征服了很多割据的地方小军阀和类似土匪的地方武装,比如严白虎之流,建立了一个比较统一的割据政权。
到了孙权这一代,继续励精图治、招贤纳士,江东士族与孙氏集团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董袭、甘宁等武将纷纷投靠,周瑜、鲁肃等才俊也拥戴孙氏集团。可以说孙氏三代在治理江东方面,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发展成了实实在在的地方实力派。
相比于曹操和孙权,刘备的蜀汉集团就不是这样了。
刘备虽顶着汉室宗亲的光环,但实际上只是个织席贩履摆地摊的小商贩,按照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论起来,连个种地的农民都不如。
这样的起点,自然是没有任何资源,但是他却有理想有抱负,立志效仿东汉的光武帝,在乱世之中兴复汉室。
于是,在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的动荡岁月中,他联合关羽、张飞招兵买马,建立起一支规模不大的武装,从河北一带流动作战,经过多年的努力有了一点地盘。
后来刘备也注意招贤纳士,引进人才,先后有了徐庶、孔明和庞统这样顶尖的谋士辅佐,还留下了三顾茅庐的历史佳话。
经过不懈努力,刘备终于打出了一片江山,这片江山不在河北,而在西南一隅的四川。对于当地土生土长的益州士族,以及已经刘焉、刘璋两代统治益州的东州集团而言,刘备的荆州集团是最晚来的外来户。
这就导致蜀汉政权,处在一个内部整合程度不高的困境中,存在着诸多矛盾,比如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矛盾,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的矛盾、荆州集团内部的矛盾等等。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蜀汉政权的存在,比曹魏政权和东吴政权更加艰难。蜀汉政权的文臣武将大部分是外地人,是在长期的战争中吸收来的精英,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对此有过阐述: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意思是几十年时间才聚集了一批精英,这些都是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州郡间聚集的,如果不赶快出兵北伐,时间一长,大部分精英病死或者老死,损失超过三分之二且无法补充,今后怎么对敌呀?
后来蜀汉政权的人才青黄不接,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现象,也印证了诸葛亮的担忧。正是因为人才补充不上这个原因,刘备才着急出兵打东吴。
刘备事实上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只不过被《三国演义》矮化成一个只会哭的仁厚长者了。实际上在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前,刘备就打了不少漂亮仗。
称帝之后,刘备认为蜀汉政权的实力已经达到顶峰,同时也感觉到时间紧迫必须加快军事行动的步伐,否则会有人亡政息的危险。恰在此时,关云长大意失荆州,丧师失地,身死人手。
刘备决定以兄弟情义感召大家,掩盖出兵东征等真正原因——人才不济,于是才会不听劝谏出兵伐吴。这次军事行动,按照刘备的战略是先灭吴再伐魏。毕竟曹魏实力强大难以撼动,不如先灭掉东吴扩充实力,再挟胜利余威出兵伐魏。
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为什么刘备没有带诸葛亮?因为内部整合程度太低,必须防范内乱,所以诸葛亮要留在国内维护稳定。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夷陵之败暴露了蜀汉政权致命弱点——政权内部的整合程度太低,人才补充严重不足。
对这个弱点刘备和诸葛亮是心知肚明,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有共识也有分歧。他们的共识是加快军事行动,绝不迁延岁月,分歧在于刘备的战略是先灭吴再伐魏,诸葛亮的战略是联吴抗曹。
所以,即使没有夷陵之败,蜀汉政权同样会因为内乱或者外部的进攻变得一蹶不振。蜀汉政权就像一辆无法加油的汽车,必须在油箱里的油耗尽之前到达目的地。
所以刘备和诸葛亮都不停的打仗,就是担心自己手下的精英在自然规律面前损失殆尽之后无人可用,当地士族不愿为蜀汉政权拼命,精英人才补充极为困难。
曹魏政权扎根在当地百姓当中,东吴政权与当地老百姓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精英人才,就像汽车可以不断加油一样。
所以,对蜀汉政权来说他们最大的敌人是时间,而不是曹魏和孙权。随着时间的流逝蜀汉政权肯定会江河日下,逐步衰落下去,夷陵之战加快了这个进程。
这对刘备集团的伤害十分大,他不但损失了数十万的荆州军,也是损失了数郡的人口,整体实力大减。此外,荆州的遗失也是促使他失去一个关键的发展战略产业基地,没了荆州,他终究只有从汉中考虑,攻击曹魏,这也是刘备所不可以承受的。那麼大伙儿要问了,为什么关羽北伐襄樊打过这么多年,刘备不发兵支援呢?
事实上,这确实怪不上刘备!假如刘备有那一个工作能力,他一定会出兵去援助关羽的,终究他也不愿荆州遗失。遗憾的是,关羽启动襄樊之临战,刘备才刚获得汉中完胜,军队急缺修整。
那时候汉中对决,早已是吸干了刘备集团的整体实力,并且曹操撤离时,将汉中的人口,资源都很多迁走了,刘备尽管获得汉中,可是并不可以从其中获得充足的补充。所以说,汉中对决完毕后,刘备只能让军队修整,让益州老百姓轻徭薄赋,终究这一场对决,使用了太多了财力物力,大伙儿绷紧这么多年,是必须歇息的情况下了。
关羽兵败身去世后,刘备十分恼怒,可是他也没有办法,由于这时的军队仍在修整,不可以马上资金投入作战。他只有直到一年后才可以强制举兵,攻击东吴。而孙权在听闻刘备发兵时,实际上一开始或是积极求饶的,可是刘备立即给拒绝了。因此孙权向曹魏称臣,期待获得曹魏的支援,一同抵抗蜀汉精兵。
伐吴战事早期,蜀汉军队锐不可当,东吴彻底不可以抵御。之后陆逊采用了恪守出不来的对策,任凭蜀军挑战,便是不上场。尽管这招不足空气,但功效是很显著的,蜀军被陆逊给紧紧的抵御住了。吴军不上场,蜀军也攻不下,两军深陷对峙环节。伴随着气温的变暖,蜀军慢慢越来越烦躁不安疲倦了,陆逊很敏锐地发觉了这一点,启动反击,最后成就战胜了刘备精兵。刘备尽管心存侥幸逃离,可是他手底下蜀军保守估计损失了五万人上下!
很多人光听这一数据,感觉刘备损失也没多少啊,但是5万军队,为什么蜀汉就一蹶不振了呢?事实上,这就是史书和演义的差别,演义中无缘无故就数十万精兵,五万人相对而言是一个不大的数据。可是事实上,5万人的军队,早已足够称之为是一支精兵了!今日咱们就来剖析一下,为什么损失5万军队,蜀汉就一蹶不振了。
一,蜀汉军队自身很少
蜀汉在三个我国中,自身整体实力较弱,人口至少,因此相对而言军队便是三国中最小的。而在以前的荆州对决中,关羽战队全军覆灭,蜀汉早已损失了一部分军队了。本次夷陵之败,军队又损失5万,蜀汉从此没给可激发的军队了,剩余的大多数都仅仅够守护封地罢了,要想激发上场基本上不太可能。那时候蜀汉人口仅有一百余万,一下子损失了青壮5万,百分之五的人口,或是青壮年人力资本,想一想这对一个国家的危害有多大!
二,优秀人才不够
蜀汉相对性于曹魏和东吴,自身优秀人才就不够,夷陵之战绝大多数精英尽丧,优秀人才损失可谓是十分的惨痛。刘备光将军就损失了就餐者,次之,最重要的军内技术骨干,中高层底层将官所有阵亡,造成军队青黄不接,无法复建。
军队的技术骨干假如存有,就算兵线损失再多,用不上多长时间,仍然能拖出一支可战之军,可是一旦技术骨干损失了,要想重构战斗能力,就必须多年的时间段了。并且这一批技术骨干但是追随了刘备从荆州打进益州,再通过汉中对决的精锐之师,作战工作经验极其丰富。
三,刘备过世,斗志没有
蜀汉自身便是借助于刘备建立起来的,大伙儿对刘备十分钦佩和景仰。结果夷陵之战后刘备一病不起,最后病故,这给大伙儿的伤害十分大。本来还指望着刘备领着着我们摆脱伤痛,一雪前耻,结果刘备却一病不起了,因此全部蜀汉都越来越斗志消沉。
实际上,若不是诸葛亮临危授命,根据一番非常强大的实际操作,取得成功将蜀汉拉回正路,蜀汉很可能在刘备过世没多久后便会土崩瓦解。大伙儿感觉夷陵之战后蜀汉一蹶不振,实际上都早已是较好的效果了,由于蜀汉损失太大,任诸葛亮还有可耐,也必须保证这类程度了。
襄樊之战蜀汉集团已经损失惨重了
? 蜀汉集团在赢得了汉中之战后实力达到了巅峰,不仅仅坐拥荆州,益州和汉中地区,同时还拥有着五虎上将,魏延,王平,法正等等人才,可谓是实力强大,而在这个时候镇守荆州的关羽也发动了襄樊之战。关羽军队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很多的进展,比如围困住了樊城,同时击败了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斩杀了名将庞德,水淹七军,就连曹操也被关羽震慑了;但是这也导致了荆州城池空虚,东吴集团吕蒙率领军队偷袭荆州,并且和曹魏集团一起夹击关羽军队,最终导致蜀汉集团失去了荆州,损失巨大。
夷陵之战损失大量人才
在得知荆州丢失,关羽也战死后刘备为了复仇,亲自率领大军开始进攻东吴,一开始进展十分顺利,夺得了东吴集团的许多要塞和城池,但是东吴孙权启用陆逊为大都督,陆逊观察到蜀汉集团的粮草运输十分困难,于是开始坚守夷陵;后来刘备在树林中扎营,这让陆逊抓住了机会,火烧刘备军营,导致刘备军队几乎全部损失,同时还有随军的一些高级将领,以及治理地方的官员也全部丧生,就连刘备也在战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所以蜀汉集团损失十分巨大。
蜀汉集团两次大败后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能力
蜀汉集团在经历了襄樊之战的失败以及夷陵之战的失败之后,国力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并且在这之后蜀汉集团的人才凋零速度很快,五虎大将没过多久全都去世了,这也导致蜀汉集团成为了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就算是诸葛亮以及姜维等人拼尽全力也不能击败曹魏集团,阻止蜀汉集团覆灭,只能说十分可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