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汉时期,侠风炽盛,行侠仗义者史不绝书。
汉初大侠朱家堪称其中翘楚。他是鲁地人,我们都知道,鲁国号称礼仪之邦,衣冠之地,民众崇孔孟先师,颂道德仁义之教。朱家却性格豪爽,以侠义自命。他鄙薄儒术又秉性慈悲,天生养就同情他人的性情,爱惜他人的生命甚于爱惜自己,见他人将死犹如己身将亡,看他人困厄如同自处危境,从而志在救苦济难。
朱家画像
朱家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救助那些危急无助、束手待毙之人,即使是皇帝的仇人,朝廷的钦犯,朱家也无所顾忌。
救人脱难事,对于朱家来说是指不胜屈,史称他“藏活豪士以百数”,一般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他自己虽然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无重味,但专救人之急。而朱家救人的壮举,要数他对季布将军的藏匿行动。
朱家救助了刘邦的仇人
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名将,多次将刘邦打得抱头鼠窜,东躲西藏,刘邦备受困辱。刘邦在项羽死后,得知仇人季布脱逃,于是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且广而告之——如有藏匿者株连三族。
季布先躲藏在濮阳周家,但周氏之妻却知道了季布是朝廷的要犯,周氏担心祸连于家,再加上其实他的家里也不安全。于是,周氏就想办法要将季布转移,但一时想不出有何去处。
项羽剧照
几天忧虑之后,周氏想到了鲁地大侠朱家,在征求季布意见后,他将季布的头发剃掉,并且给他换上了褐衣。周氏将季布装进了运货的大车中,假扮成做生意的样子,赶往鲁地,叩开了朱家大门。
朱家虽然不认识周氏,但还是以礼相迎。周氏谎称自己是濮阳的客商,从事奴婢买卖,想要将季布及奴仆十余人一并卖给朱家,价格特别优惠。
朱家心知周氏来意,却并不挑明,他买下季布等人,让他们在田庄劳动,并告诫自己的儿子说:“田中诸事由这位奴仆负责,吃饭时一定要与我们同席”,之后便乘车前往洛阳。
夏侯婴剧照
到洛阳之后,朱家前去拜见汝阴侯夏侯婴,并且在其处盘桓了数日。一次饮酒时,朱家意外提到:“季布有什么大罪,皇帝如此急迫地要抓他?”夏侯婴一笑:“还不是季布曾经几次使皇帝丢了面子,皇帝因此愤怒,所以想尽快抓到他。”
朱家沉默了一阵说:“您看季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夏侯婴猝不及防,脱口而出:“贤者!”
朱家为夏侯婴的正直而高兴,进而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人臣各为其主,季布当年效忠项羽是他的天职啊!难道可以尽诛项羽之臣吗?初得天下,便以一己之私怨,搜捕一位贤者,其心胸何其不宽广呢!像季布这样的贤者,汉室求之如此急迫,岂非逼其北逃匈奴,或南走南越吗?把有用的志士推给敌国,正是造成伍子胥刨楚平王之墓,鞭平王之尸的根源!公何不向皇帝进一言呢?”
项羽剧照
这一番任侠仗义之言,如金声玉振深深打动了夏侯婴。夏侯婴心知朱家大侠,季布一定藏在他那儿,但也佯装不知。在一次觐见刘邦时,夏侯婴为此事从容言明利害,终于说服了刘邦。
高祖饶恕了自己的仇人季布,不久即召见季布进行封赏,并且任命其为汉室将军,为汉朝初年江山的稳定作了贡献。
刘邦杀了一位自己的恩人
刘邦不仅赏了一位仇人,还杀了一位恩人。在“彭城之战”时,项羽的大将丁固率领士兵追击大败而逃的刘邦,眼看就要追上,却因为刘邦一句“两贤岂相厄哉”,饶了他一命。
项羽死后,丁固跑来向刘邦请赏,刘邦却带着丁固示众,说:“让项羽失去天下的不忠之人,就是你”,随后便处死了这位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恩人”。
刘邦剧照
刘邦为何反其道而行之,赏赐仇人却杀死恩人呢?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刘邦所作所为,是想要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正义。
严惩不忠不义之徒,无论此人是否有恩于自己;重用有才有节之人,无论此人是否得罪过自己。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刘邦的高瞻远瞩和“帝王之术”,让其子孙长时间地享有了天子之位,也保了大汉四百零七年江山太平。
刘邦是个很有本事的人,由一介平民到一代天子,刘邦是第一个人。刘邦精通诡诈之术,就在这翻云覆雨的政治韬略中,有的人因祸得福,有的人则不明就里被处以极刑,看刘邦对两个人的态度,你就能知道刘邦其实很无赖。
却说刘邦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一日上朝,却发现大臣们在一起议论纷纷,刘邦不知何故,便问张良。张良说他们在商量造反,刘邦大窘,便问该如何化解。张良建议,不如加封陛下平时最厌恶的人,刘邦当时就说出雍齿的名字,并加封他为什邡侯,众人一见,立刻不闹了,当时就说连雍齿这样的人,都做列侯,难道还能少了我们的吗?
不久,有人带过来项羽的大将,此人名叫丁固,人称丁公,是项羽手下名将季布的舅父。丁公作战勇敢,彭城之战中,刘邦大败而逃,丁公率兵追击刘邦,将要把刘邦擒住,刘邦急了,回头对丁公说:“两条好汉难道要互相迫害吗?”丁公便带兵返回,刘邦因此脱围而去。西汉建立后,丁公以救命恩人的感觉跑去拜见刘邦,没想到刘邦当即把丁公抓起来在军营中示众,说:“丁公做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当即砍了丁公的脑袋,说:让后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
那么刘邦为什么厚赏雍齿、杀丁公:
其一,为了政权的需要。刘邦是个聪明人,厚赏雍齿,就能平息天下功臣的怨言。晚一天封赏,就给自己的政权带来麻烦。刘邦要的是天下,自然想的是安抚民心。雍齿虽然是自己讨厌的人,仍然属于自己的哥们,毕竟是人民内部矛盾,毕竟为革命立下大功,丁公则不然,当年是自己的对手,居然吃里扒外,放虎归山,典型的敌我不分。
其二,刘邦如今是皇帝,高高在上。可丁固当年既能把刘邦逼入险境,又能放他走,刘邦保不准一眼看到丁公时,马上就会想到自己当时向丁公求饶的丑态,丁公自以为对刘邦有恩惠,其实这才是刘邦感到羞耻的地方。
其三,杀死丁固也是为了警告那些骑墙派,不要心存侥幸,立场不坚定,肯定是要倒大霉的。
其实刘邦不光想杀韩信,连萧何他都想杀过。汉初三杰中就张良因为韬光养晦和明哲保身,没有被刘邦怀疑过。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阶段,刘邦的敌人不一样,在刘邦跟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刘邦的敌人是项羽。对于刘邦而言,他要团结一切力量对付项羽,汉初三杰就是他团结的力量。张良、韩信和萧何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和期待,为大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项羽死后,刘邦刘邦成为了大汉开国君王,坐拥万里江山。这个时候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稳固自己的江山。任何有实力或者意愿颠覆大汉江山的人,都是刘邦的敌人。
我个人认为,韩信、萧何、张良都没有意愿去颠覆大汉江山,但是韩信和萧何有实力颠覆大汉江山,所以才会受到刘邦的猜忌和怀疑。
一、韩信和萧何没有颠覆大汉江山的意愿,但有颠覆大汉江山的实力
众所周知,韩信为大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一个天才将领,被后世称为?兵仙?,他在汉军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就连樊哙都对他非常尊敬。《史记》记载: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
樊哙对于韩信的态度是跪拜,而且是称臣。如果韩信要反汉,是很容易成功的。
事实上,在韩信还是齐王的时候,他的谋士蒯通就多次劝说韩信自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但韩信顾念刘邦的知遇之恩,再三拒绝了蒯通的建议(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但刘邦显然极其担心韩信,并不相信他会老老实实的忠臣于大汉,于是他派吕后和萧何处死了韩信。韩信在死之前说道: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临死之前说出了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言辞。这说明韩信之前的确没有反汉的意愿。但刘邦帝王之心,从来不会考虑意愿问题,而是直接消灭一切有可能威胁到江山的人和势力。
与韩信类似的是萧何。刘邦在外征战时,一般都是萧何留守关中。此时,在外的刘邦经常会派人打听,留在关中的萧何,具体在做什么事情。
有一次刘邦也征战在外,底下人告诉刘邦,萧何把关中打理得井井有条,百姓都比较拥戴萧何。刘邦听后非常担心。
这个时候,萧何的一个谋士出来告诉萧何,说他这样做非常危险,容易让天子产生怀疑。他让萧何做一些损害自己名声的事情,消除皇帝的怀疑。
于是,萧何家族强买百姓良田,搞得关中百姓怨声载道。百姓们写了一个诉状,告到了官府。所属衙门将百姓告状萧何的诉状呈交给了刘邦,刘邦看到后非常开心(上乃大悦)。
在刘邦的眼中,萧何也是有实力颠覆大汉江山的。因为萧何得民心拥戴,有很强大的群众基础。如果萧何有异心,会直接威胁到大汉的江山。
史书记载,刘邦一共怀疑过萧何三次,每一次萧何身边都有高人出来指点他,因此躲过了危机。但仍然有一次,萧何被刘邦关下到监狱,差点被杀。
因为刘邦是不折不扣的“负心汉”,人家樊哙为了刘邦甘愿付出自己的身体(战场负伤)与生命(鸿门宴),可这渣男一言不合就要处死对方,实在是丧尽天良!
樊哙,西汉著名开国大奖,自追随刘邦以来骁勇善战,立下无数战功,一度被认为是刘邦帐下最勇猛的将领。
樊哙一生对刘邦忠心耿耿,并且曾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一命。按理来说,刘邦应该百般厚待这个忠心耿耿的救命恩人,可没想到他临终前居然要命人摘下樊哙的头颅,如此冷血无情不免让人心寒。
刘邦与樊哙剧照
樊哙与刘邦的相知相识
樊哙出生卑贱,早年以屠宰为生,还未起义前他便与刘邦便相知相识,曾因为避官与刘邦一起躲藏到芒山和赐山一带。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樊哙认为这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便与曹参、萧何两人共同拥护刘邦起义。
刘邦当上沛公后,樊哙成了他的随从副官,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在砀东作战时,樊哙勇猛难当,连斩十五个敌人,吓得他们仓皇逃跑,后被封为国大夫;
与章邯部队正面交锋时,樊哙先登城头,连斩二十三个敌人,因此晋升列大夫;
围攻东郡守尉之战中,樊哙斩首十四人、俘虏十一人,获赐五大夫;
对抗秦河间守军时,樊哙屡次冲锋陷阵,得封贤成君。
覆灭秦国前,楚怀王曾许下诺言:谁先进入关中就封他为关中王。结果刘邦比项羽先行一步入关,他打算按照约定在关中称王,而樊哙告诫他不要贪图咸阳城的奢靡享受,同时极力劝他率军回到霸上。
樊哙剧照
鸿门宴救命之恩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大获全胜后,威望暴涨,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诸侯,看到刘邦先自己一步进入关中并且打算称王,项羽心里非常不爽,所以入关后他率军驻扎于戏水西岸,打算铲除刘邦这个敌人。
当时项羽有四十万大军,而刘邦只有十万人马,实力悬殊,面对项羽咄咄逼人的姿态,刘邦自知无法力敌,便带着张良、樊哙与一百多个随从来到鸿门向项羽谢罪。
鸿门宴上,项羽的亚父范增打算铲除刘邦,他让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对方,好在项伯也拔剑起舞,他将自己的身体挡在刘邦前面,不给项庄行刺的机会。
张良见状,来到帐外将此事告诉了樊哙,樊哙担心刘邦安危,便拿着盾牌撞倒负责把手的士兵,强行闯入营帐,然后怒目圆睁瞪着项羽。
鸿门宴樊哙
看到有人砸场子,项羽握着剑坐直身体询问道:“来者何人?”
张良回答道:“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非常欣赏樊哙忠心救主的行为,于是他让人赏赐樊哙一杯酒与一条猪腿。樊哙接过酒一饮而尽,然后拔剑切下猪腿肉一口又一口,很快就吃完整条猪腿。
见状项羽问道:“樊将军还能再喝酒吗?”这时樊哙当面斥责项羽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我家主公先进入咸阳城,却不敢动用里面一丝一毫的东西,率军回到霸上等待大王的归来,可大王不但没有赏赐这样的功臣,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致他于死地,我认为大王这样做是在走秦朝的老路!”
听了樊哙的话,项羽沉默不语,这时刘邦以上厕所为借口,带上樊哙,从小路偷偷溜回霸上。
鸿门宴上樊哙对于刘邦算是有救命之恩,如果当时他没有冒死冲进来并从言语上让项羽动摇杀心,恐怕刘邦凶多吉少。所以后来刘邦被封为汉王,樊哙也是受封临武侯,跟随刘邦进入汉中。
鸿门宴樊哙与项羽
平定叛乱之功
西汉建立之初,政权并不稳固,那些异性诸侯王相继叛乱,这时候樊哙成为平定叛乱的主要将领。
燕王臧荼叛乱时,樊哙率军平定了燕地,并且将臧荼俘虏;
淮阴侯韩信造反时,樊哙追随刘邦来到陈地活捉了韩信;
韩王信反叛时,樊哙又跟着刘邦出兵讨伐,不但摘下韩王信的项上人头,还与周勃共同平定了代地。
燕王卢绾叛变时,同样是樊哙出马,率军成功平叛。
樊哙不仅为西汉建立添砖加瓦,还为守护王朝的稳固立下汗马功劳,实乃西汉难得的肱骨之臣!
樊哙剧照
翻脸无情的刘邦
可即便樊哙忠心耿耿,没有半点不臣之心,刘邦仍然没有对他放下戒备,甚至还在临死前让陈平砍下他的头颅。
公元前195年,刘邦率军成功击溃反叛的英布,得胜归来时他却因旧伤复发病倒了。刘邦刚回到长安就收到燕王卢绾谋反的消息,于是他又派遣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前去平叛。
樊哙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诋毁樊哙,他对刘邦说道:“樊哙与吕氏一族的人狼狈为奸,等到陛下百年之后,他一定会率兵杀死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等人。”
听完这些话,刘邦非常生气,他让陈平带着绛侯周勃,前往军营将樊哙斩杀。对此《汉书樊哙传》如是记载: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
刘邦剧照
不过老谋深算的陈平并没有遵照刘邦的吩咐处死樊哙,因为他明白樊哙与吕氏一族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自己杀了樊哙必然会得罪吕氏一族,况且刘邦已经病入膏肓,随时有可能去世,犯不着为了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皇帝而得罪一个大家族。
于是陈平擅作主张,将“杀死樊哙”的命令改为“押解樊哙回长安等候发落”。也正是这个决定救了陈平一命,樊哙还在被押解途中刘邦就已经去世,大权落到吕雉手中,她一声令下无罪释放樊哙,并且让他官复原职。
就这样,樊哙成功逃过一劫,并且在往后的日子尽享荣华富贵,直到公元前189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樊哙剧照
看到这里大家不免疑惑:樊哙不仅忠心耿耿还对刘邦有过救命之恩,可为何刘邦翻脸无情想要在临死前杀死他呢?
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刘邦疑心重善于猜忌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因君主猜忌而死的开国大臣数不胜数,曾经为他们带来无尽荣耀的才能却因君主的猜忌变成一张张催命符。
刘邦疑心重善于猜忌,这一点毋庸置疑,他比项羽厉害的地方只是懂得适时隐藏这种猜忌,而建国以后他原形毕露。
刘邦建立西汉以后,不是在平定叛乱,就是在平定叛乱的路上,他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铲除异姓诸侯王,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梁王彭越、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韩王信等诸侯先后因为叛乱被杀或被废,唯有长沙王吴芮幸免于难。
这些人真的想要造反吗?别的人不说,单单兵仙韩信就死得不明不白!刘邦能够打下天下韩信居功至伟,当初潍水之战韩信以少胜多大败楚国大将龙且,至此名动天下,他手握二十万兵马,本可以与刘邦、项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他还是选择对刘邦俯首称臣,这份忠心实属难得。
可刘邦是如何回应这份忠心的?默许吕雉与张良联合起来诱杀韩信,对于韩信被夷灭三族这件事不闻不问!
说白了刘邦心底是无比自私的,他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西汉仍然牢牢掌握在刘氏子孙手中,所以才能想方设法铲除各大异姓诸侯王。
到了晚年刘邦的疑心更重了,尤其是曾被视为生死兄弟的卢绾造反后,刘邦已经几乎不相信任何人了,因此他在听闻樊哙要造反时如同惊弓之鸟,立马派遣陈平将樊哙铲除。
刘邦剧照
二、刘邦非常忌惮吕氏一族
一直以来刘邦都非常忌惮忌惮吕氏一族,因为后者有独立的政治资源,而非全部依赖刘邦,相反刘邦能够成功离不开吕氏一族的帮助,并且在西汉建立后,吕氏一族的势力也越来越大。
吕氏一族有两个兄弟,一个名为吕泽,一个名为吕释之,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尤其是吕泽,多次拯救刘邦于危难之中,对此《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云:
(吕泽)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从这段记载我们能得出以下两个信息:
1、吕泽曾在秦朝末年组建起自己的军队,后来以保持高度独立性为前提,率军加入刘邦的阵营,这也就是所谓的“客从”;
2、彭城之战中,刘邦五六十万联军不敌项羽三万精锐,陷入众叛亲离的困境,是吕泽再次站出来支持刘邦,出兵辅佐他东山再起。
西汉建立后,吕泽的部下阳都侯丁复封七千八百户,而刘邦帐下首席大臣萧何也仅仅只是受封八千户,吕氏一族势力网之大可见一斑!
吕泽剧照
刘邦虽贵为皇帝,但从始至终西汉都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因为吕氏一族的势力实在太大了,大到后来他一想要触碰吕氏一族利益,就会有无数大臣出面阻挠。
为了防止吕氏一族势力过于膨胀,刘邦做了以下三件事情:
1、与大臣们杀白马歃血为盟,约定“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非功而侯,天下共诛之。”
2、病入膏肓之际,再度要求废除吕雉之子刘盈太子之位,这一次他拒绝了任何人的进谏,哪怕是曾经无比敬重的军师张良。
3、命陈平与周勃诛杀樊哙。
樊哙与吕氏一族有啥关系?他曾迎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嬃,并且还属于丰沛派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樊哙是吕雉的人。所以刘邦临终前要杀樊哙是为了敲山震虎、杀鸡儆猴,间接打压一下吕氏一族的势力。
吕雉剧照
三、刘邦十分宠爱戚夫人与刘如意
戚夫人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歌姬,遇到刘邦后才麻雀变凤凰,地位一路飙升。
刘邦对于戚夫人的宠爱几乎突破天际。无论走到哪儿他都会带上戚夫人,意兴阑珊之时他会让戚夫人歌舞助兴,甚至于生活起居都是由戚夫人负责,这一点就连皇后吕雉也比不上。
后来戚夫人生下儿子刘如意,刘邦非常高兴,一度想要将他立为太子。当时的太子是吕雉之子刘盈,他性情温和,待人友善,深得诸位大臣的喜爱,可刘邦却认为刘盈性情太过懦弱,无法胜任皇位,一度想要将太子换成刘如意。
说白了这只不过是刘邦想要换掉太子的借口罢了,他喜欢刘如意是因为戚夫人的缘故,如果刘盈与刘如意的母亲对调,他必然不会被贴上“懦弱”的标签。
刘邦担心自己百年以后戚夫人母子无人照顾,特意将周昌任命为赵国相国,负责保护赵王刘如意的安全,可见刘邦对于她娘俩有多宠爱。
正是这份极致的宠爱让刘邦无法忍受任何对戚夫人母子潜在的威胁,所以当时有人向他告发樊哙可能会联合吕雉杀死戚夫人母子,刘邦勃然大怒,立刻命陈平、周勃前往军营杀死樊哙。
然而刘邦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宠爱竟然会给戚夫人母子带来多大的磨难,吕雉掌权后开始展开疯狂的报复,刘如意被活活毒死,而戚夫人更是被做成人彘饱受折磨,母子俩的下场一个比一个悲惨!
戚夫人剧照
执笔君言
总而言之,诚然樊哙对于刘邦有过救命之恩,但是由于刘邦疑心重善于猜忌、非常忌惮吕氏一族、十分宠爱戚夫人母子,他决定在临死前将可能会勾结吕氏一族、对刘氏江山与戚夫人母子造成威胁的樊哙铲除,哪怕后者从来没有对他表现出异心,刘邦之冷血无情可见一斑!
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1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