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杨坚篡周建隋又如何,却因此断送了女儿的一生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30 16:16:26

杨坚篡周建隋又如何,却因此断送了女儿的一生

你真的了解杨丽华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01.杨丽华

杨丽华是个不幸的女人。

她的辉煌在20岁以前,但辉煌之下尽是女儿泪。

13岁,嫁给太子宇文赟(yūn),成为太子妃。18岁,宇文赟继位,杨丽华受封北周皇后。

但是,宇文赟既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丈夫。

继位两年之后,他就在杨丽华之外,又立了四位皇后,搞出了一个五后并立的历史奇葩。

项羽叱咤喑呜、千人皆废,楚霸王气场天成。宇文赟虽然没有这份气场,但也要淫威之下、无不匍匐。

所以,气势不足脾气补充、威严不够杀气辅佐。而偏偏皇后杨丽华“进止详闲,辞色不挠”。

在宇文赟看来,杨丽华的不卑不亢就是冒犯、就是挑衅:要你匍匐、你非站着,要你为奴、你却做人。于是,站着的就得站着死、做人的就得做成鬼,皇帝宇文赟,竟要赐死皇后杨丽华。

杨丽华的母亲独孤伽罗,父亲是柱国独孤信、丈夫是柱国杨坚,这位贵不可言的贵妇人,代表两大家族跑到皇宫向自己的女婿宇文赟磕头认错,而且一直磕到流血,才救了杨丽华一命。

上帝要他灭亡,必先叫他疯狂。

在北周的权力格局下,宇文家只有在关陇军事贵族的支持下,才能常保帝位。所以,独孤皇后的磕头流血,实际上就是在给宇文家掘墓。宇文家是在向着末路穷途大踏步前行。

裹挟进宇文家的皇后杨丽华,势必就是这场大变局的牺牲品。

宇文赟沉湎酒色、沉湎至死,21岁便撒手而去。这个奇葩皇帝留下了一个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

这个时候,杨丽华20岁,是小皇帝宇文阐的嫡母(宇文阐的生母是天大皇后朱满月)。她成为北周最有权势的女人,尊为皇太后。

但旋即,父亲杨坚篡位,她这个皇太后,降为乐平公主。之后也没再改嫁,直到49岁的时候,逝于张掖。

02.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隐忍十三年、改革三年、两年灭齐。他奠定了北周统一天下的格局。在南北朝时期,甚至在中国历史,宇文邕都是难得一遇的雄主明君。

要成就一番功业,就得克服人性的弱点。

这一点,宇文邕能够做到。

所以,对于继任者、太子宇文赟,他也是这样的要求。在宇文邕看来,当皇帝就不能随心所欲,当太子就得勤勉克己。

要能做好皇帝,就得多历事。

宇文邕刚立宇文赟为太子,就把他派去巡抚西土;宇文邕为母守孝,就让太子宇文赟监理国政;宇文邕养病长安,就让太子宇文赟领兵平定吐谷浑。这都是对宇文赟的刻意训练。

历事刻意训练,为人残酷训练。

太子宇文赟好饮酒,宇文邕就严禁向东宫送酒;太子宇文赟稍有错失,宇文邕就便鞭抽棍打。宇文赟虽然贵为太子,但朝礼要求与大臣无异,无论寒暑都要上朝、都要为学,一刻也不能放松。甚至,命令东宫属官严格监视和记录太子言行,汇编成册,以月为单位向他这个皇帝汇报。

历事、为人之后,还要养势。

皇帝是一股势力,太子要顺利接班,也要有一股势力。

刚刚立为太子的宇文赟,便在次年迎娶杨丽华为太子妃。这是宇文邕在为自己的儿子培植势力。宇文家要当稳皇帝,就需要关陇军事贵族的支持。而杨丽华的父亲是柱国杨坚、姥爷是柱国独孤信,笼络住这两大贵族,宇文赟才能当稳皇帝。

宇文邕是个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父亲。

要不是死得早,宇文邕接下来的举动就是北伐突厥,为后世的隋唐帝国提前解决边地问题。

对于继任者,他也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棍棒之下不见得能出成器的儿子,但严格而残酷地训练才是成才的大概率出路,因为不能指望人人都是天才。

但是,棍棒下的宇文赟,不仅没被训练成一代明君,甚至连一般的守成之君都不是。

公元578年,他继位为帝,便开始纵情酒色;公元579年,为了专心酒色,于是禅让皇位,做了太上皇;公元580年,刚刚22岁的周宣帝宇文赟便透支了身体,病逝于天德殿。

03.杨坚

宇文赟“朝亦醉、暮亦醉”,搞得朝堂“内外恐惧,人不自安”。

这个时候,核心沦丧的北周帝国,就要实施内部权力重构。权力系统,就要向着非中央集权的方向实施自组织。

北周,本来应该形成两大权臣系统:一个是外戚杨坚;一个是宗室宇文宪。

宇文宪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异母弟,16岁时任命为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小小年纪镇守四川,而且颇有治名,“蜀人怀之,共立碑颂德”。在与北齐争霸和攻灭北齐的过程中,宇文宪居功至伟。但是,却因为周宣帝宇文赟的猜忌,无辜被害,死时只有35岁。

于是,北周的系统自组织就形成了外戚杨坚一家独大的局面。

杨坚成为北周权臣,有三个因素:

一是豪门出身。其父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如果西魏和北周的朝堂权力划分为三个层级,顶级是宇文家;次一级是八柱国,实际上就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以及侯莫陈崇这六个人;然后就是十二大将军,杨忠就在这一层级。

二是妻族势力。其妻独孤伽罗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第七女,这是一个比杨坚老爹更大的加分项。独孤信的长女、独孤伽罗的姐姐,嫁给了北周第二任皇帝宇文毓,杨坚无论愿不愿意,他的命运都要与北周皇室宇文家绑在一起。

三是外戚势力。宗室权臣宇文护被杀后,站队在皇室一方的杨坚,必然是武帝宇文邕的嫡系力量。其女杨丽华被拜为皇后之后,杨坚的地位更是青云之上。宇文宪被害后,国丈杨坚逐渐垄断了北周的军政大权。

在杨坚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集团,主要成员有刘昉(fǎng)、郑译、李德林、高颎(jiǒng)、韦孝宽、柳裘等汉族大臣,同时还有汉化较深的鲜卑贵族,如元楷、元胄、宇文昕等人。

所以,在周宣帝病逝后,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就利用这一段权力真空期,把外戚杨坚运作为辅政大臣。

杨坚作为辅政大臣,这对宇文家不是什么好事,但对于北周朝堂的各派势力而言却不是什么坏事。宇文家自甘堕落,丧失了人心,权力格局需要重新洗牌,而洗牌的首要标志就是不能再让宇文家当老大,把权力从宇文皇室夺回来。而杨坚当政,有三个好处:

一个是打着弘农杨氏的牌子(其实杨坚一家与弘农杨氏没那么近),可以争取到汉族精英的支持。

一个是打着北周外戚的牌子,杨坚之女杨丽华的后党和宇文宗室,说不出什么问题。

再一个就是关陇军事贵族会满意,而且会很满意,原因就是杨坚的老丈人独孤信的女儿太多,而且嫁遍了关陇豪族,这些人都跟杨氏一家形成了姻亲关系。

杨坚辅政,水到渠成,周宣帝死后便被拜为北周丞相。

然而,杨坚代周建隋,却要大费周章,因为真的要流血和打仗。

04.天下

杨坚自己要当皇帝,首先要摆平的就是宇文皇室,具体就是宇文家的王爷们。在这方面,杨坚的手段非常简单,就一个字:杀。

他把宇文家的王爷们杀了个遍,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全做了刀下鬼。

对于宇文家以外的天下政治和朝堂势力,杨坚的手段,也是一个字:抚。

“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杨坚给自己打造了一个好皇帝的人设,而且终其一生。

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关系,杨坚就是要做宠妻狂魔,拼了命地搞定妻子独孤家这股大势力。因为老岳父独孤信太能生女儿,一连生了十个女儿,使得独孤家成为关陇集团的关系枢纽。所以,搞定独孤家,基本上就能搞定整个关陇集团。不用看别的分析,就看杨坚的儿子。他总共有五个儿子,而这五个儿子全是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所生。所以,隋朝的皇室子弟非常简单,都是纯正的独孤家一脉。

中央好搞定,而地方就没这么简单了。

原因就是征伐天下的北周,一定要建立强势的地方政权。地方的封疆大吏不强,不仅镇抚不住地方,而且也无法争霸天下。

地方势力,杨坚无法一手遮天了,只能用战争的方式消灭对手。

第一个举起反旗的,是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时任相州总管,治所邺城(原北齐首都),据有太行山以东十一个州,战甲二十万。尉迟迥造反的威力极大,函谷关以外,就成了第二个北齐。

第二个举起反旗的,是周静帝的岳父司马消难,时任郧州总管,治所在湖北安陆,据有江北九州,战甲十一万。尉迟迥造反,关东非周所有;而司马消难造反,则是江北非周所有。

第三个举起反旗的,是上柱国王谦,时任益州总管,都督十八州诸军事,雄据四川。早年间,王谦与时任太子的周宣帝宇文赟一起讨伐过吐谷浑,后又随周武帝宇文邕出兵平齐,在宇文邕、宇文赟两代父子帐下为将。可以说王谦造反,是出于对皇室的忠诚。

半天之下,汹汹鼎沸。

这就是杨坚所面对的天下形势,要篡位当皇帝,他必须解决掉这些地方势力。

老将韦孝宽和名臣高颎,这两个名将出兵函谷关,对阵尉迟迥。尉迟迥兵败自杀,山东叛乱,只用了六十八天便被平定。

周武帝喻为社稷之臣、杨坚的老同学王谊,对阵外戚司马消难。司马消难是西晋南阳王司马模之后,继承了司马家的百年败绩,继续大败,跑到了陈朝。南方战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被平定。

名将梁睿举二十万大军入蜀,对阵益州王谦。益州之战,费了一些时日,不是王谦太厉害,而是益州太难走,八月初起兵、十月初才到四川,十月二十六日“剑南悉平”。所以,时间都耗在了行军路上。

05.关中

从580年6月到12月,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杨坚就平定了关东、南方和益州的叛乱。

天下叛乱何其汹汹,平叛天下竟何其迅疾。

所以,只能说杨坚是如有神助了。

但是,以上帝视角俯瞰历史的我们会发现:这里面没有什么神助,有的只是关中时代的回光返照。

平灭北齐之后,天下最强的军事存在,不在山西也不在中原,更不在四川,就在关中。

关中军事存在,有正在蓬勃上升的关陇军事贵族,有府兵制和均田制下最强的战争动员能力,当然还有攻灭北齐的战甲老兵。

攻略关东的韦孝宽和高颎、全定江北的王谊、悉平剑南的梁睿,都是从西魏到北周期间,培养出来的名将老将和后起之秀。这是杨坚能够迅速平定天下的坚强依靠。

而这些名将老将和后起之秀,之所以能够义无反顾地为杨坚篡位做嫁衣裳,就是因为关陇集团内部达成了合作,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关中之外呢?

山西与河北,是新攻灭的北齐国土;南方江北是新抢占的南朝国土;当然还有四川,也是乘南朝之危抢过来的土地。这些地方根本没有时间完成内部整合。举起反旗的是北周贵族,而当兵打仗的却是前朝百姓。此等资本,无法抗衡已经经营百年的关中。

但是,这是关中的最后辉煌。以后,再要单独凭借关中、攻略天下,就是不可能的了。隋唐帝国期间,关中只有政治上的辉煌,但军事上和经济上,难以抗衡整个天下了。所以,中原时代正在孕育而生,关中时代开始悄然落幕。

06.皇帝

平叛之后,杨坚又杀了一批宇文家的王爷,毕王宇文贤、汉王宇文赞、秦王宇文贽、曹王宇文允全部被杀。

甚至,在逼迫周静帝宇文阐退位后,杨坚连这个刚满九岁的小皇帝也没有放过,接着杀。

周静帝宇文阐,虽然不是杨丽华亲生,却尊杨丽华为嫡母皇太后。皇太后杨丽华,对于宇文阐也是视如己出,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未来希望。但是,父亲的篡位却让杨丽华丧失了全部希望。

对于父亲杨坚的作为,杨丽华开始是“意颇不平”、后来“形于言色”、最后则是“愤惋逾甚”。

13岁嫁入太子府,20岁登顶皇太后,21岁成亡国丧子,26岁封为乐平公主,寡居一生,49岁去世,这就是杨丽华的一生。

帝王之路,从来没有什么和平禅让的美谈,有的只是流血和流泪。宇文家流血、杨丽华流泪,最后成就了杨坚的皇帝之位。

《隋书》中有一段记载,是算命先生给杨坚看面相。给杨坚的评价是:当为天下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

非独杨坚,南北朝乱世开启以来,哪个皇帝上台,不是“大诛杀而后定”。

自周以后的宗法制,已经沦丧,越来越残破,人心越来越冷。后世的权力角逐,基本上就是如此,甚至还要更烈,不仅要诛杀生时命、还要污其死后名。

隋唐英雄传,东方朔,贞观长歌,历史线索(简要情节)

  《隋唐英雄传》:是以历人世间传说及历史故事综合改编的古装侠义电视剧。本剧以南北朝时期北周杨林举兵歼灭北齐班师后,侄儿杨坚又灭周建隋,自称隋文帝始至以秦叔宝为中心的瓦岗寨众义士匡扶正义,辅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为历史背景。全剧以唐朝护国公秦叔宝为核心人物,从秦叔宝幼年目睹隋兵欺压百姓及少年时代的愤世嫉俗行侠仗义的成长过程,到瓦岗寨起义直至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平定天下为主线,在他身边的众多英雄豪杰如:程咬金、罗成(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单雄信、徐茂公、王伯当、尉迟恭、李世民等人物为辅线,其中本剧还增加了两位花容月貌的虚构人物--李蓉蓉、单冰冰以作为男女情缘的主要人物容纳其中,使全剧更加生动好看。
  隋唐末年,隋文帝次子杨广欲谋篡位,把朝内重臣视为眼中钉。李渊为了避难,准备携全家离京返乡。途中,李渊遭到杨广收买的杀手宇文成都的袭击,危难中正巧碰到押送囚徒的秦叔宝。秦叔宝击退宇文成都,救出李渊后,得知杀手是杨广派出的,又怕多事,不辞而别。为了报答秦叔宝的救命之恩,李渊为秦叔宝立庙以示纪念。(数年后,秦叔宝正是知道了李渊是这样知恩图报,才毅然追随。)
  秦叔宝把犯人送到潞州后,因欠下房钱,又患重病,被迫卖出自己的金刚锏时,遇到了绿林好汉单信雄。他一直敬重秦叔宝的为人和武艺,便厚赠银两。秦琼在回家的途中因被错认为是饷马,打斗中,失手打死捕快获罪(其实是那捕快是自己一不小心撞到同僚的刀口上),被当地官府发配燕山,之后他又因为罗成父亲的关系,去山东节度使唐璧处当旗牌官。
  秦叔宝到达山东不久,杨广谋害了隋文帝篡位,当他强迫大臣伍建章伪造遗诏布告天下大时,建章不从被杀,引起建章的儿子南阳太守伍之召起兵反隋。杨广命韩德虎攻破南阳后大赦大下登基。被判重刑的程咬金遇救出狱后,单雄信见他是位英雄,便拉他一起做打劫的无本生意,却得靠山王杨林的几十万两饷银,便当众烧毁捕批牌票。不料单雄信和程咬金又在黄土岗被捕,于是徐茂公等好汉便人返山东,救出二人,聚义瓦岗寨,拥戴程咬金为“混世魔王”,粉碎了隋军的多次征讨。
  当了皇帝的杨广要去扬州巡游,下令开凿运河。贪官污吏们趁机搜刮民脂,残害百姓,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此时,一直犹豫不决的李渊在属下的计谋下,不得不起兵太原,攻取长安,自立为唐王。
  瓦岗军的程咬金觉得当皇帝没趣,把王位给了谋士李密。李密便自立为西魏王,统兵扫隋,得到天下响应。游幸到扬州的隋炀帝终于被自己最信任的宇文化及杀死。李密趁机拿下扬州。但他不思进取,开始腐化堕落不说,还猜忌部下,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亲密战友。而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的李世民却思贤如渴,广纳人才。他十分赞赏已成为他妻子的长孙姑娘的观点:统一天下的大战,也是争夺人才的大战,谁能拥有一批杰出的人才,信任和依靠这批人才,就能得到天下。于是那些叛离李密的谋士大将们纷纷投到李世民的门下,众叛亲离的李密终于被中国籍的伊朗人王世充击败。
  在李世民的统帅下,徐茂公、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罗成等率兵扫平了十八路反王。在这场统一战争中李世民还得到少林寺的十八棍僧的相助,击毙了王世充,演绎了场颇为神奇的故事。
  然而才高功大的李世民一直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所嫉恨,他们谋害李世民的阴谋暴露后,忍无可忍的李世民终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翦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事后,李世民也被群臣拥戴登上帝位,是为唐太宗。

  《东方朔》:汉武帝刘彻,少年登基,胸怀大志,他改变文景以来“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自号“武帝”。并下旨求贤,破格用真才实学的人才。
  山东奇人东方朔,精通文史,奇智多谋,应召而来,毛遂自荐。他献上的两车竹简兼论文武,提出治国、外交、安边等完整建议,使汉武帝刮目相看。
  然而,东方朔却始终不见被大用。汉武帝对他似乎视若不见。既不提拔,也不放他外任。只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朝夕相见。
  东方朔壮志难酬,长才难展,又百思不得其解。故意以滑稽风趣讥评朝政,不昔触犯武帝逆鳞。武帝个性刚强,御下甚严,但对东方朔却偏偏网开一面,一笑置之。
  这一对君臣就在这种奇妙的关系中,相处了十几年。
  其间,东方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帮助汉武帝清除了乱政的后宫势力,打击了分裂的诸侯,决定了交好西域的方针,改变了和亲的政策,以至做出抵御匈奴的重大决定。
  汉武帝把东方朔当做取之不尽的智囊,把他的二十万言书做为医国秘方。但仍是不提升、不重用。用其策而不用其人。这使东方朔陷入痛苦和快意的矛盾之中。他知道,汉武帝每一次胜利都有他的心血在内,然而他只能隐于幕后,无法展示雄才。
  东方朔索性以滑稽面世,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与庞然大物的权臣一争是非,与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要开开玩笑。想不到这样一来,汉武帝也索性将他列入弄臣,当作笑料。他笑在脸上,苦在心里。
  随着战胜匈奴的胜利,汉武帝自我膨胀,下令扫穴犁庭,扩疆辟土。无尽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东方朔的劝谏已成逆耳之言,汉武帝再也听不进去了。
  东方朔反省自己:正是他年青时“千古一帝”的理想与汉武帝吻合,才会言听计从;而他成熟的思考却不被汉武帝所接受了。目前天下百姓的苦难,始做俑者也有自己!
  北方战争至为残酷。匈奴北遁,名将霍去病也在最后一仗中战死。这并没有使汉武帝醒悟,却让东方朔做出决定——他悄然离开了这个曾使他充满希望又最后失望的辉煌朝廷……

  《贞观长歌》:在充分虚构、戏说基础上,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后唐朝初期二十三年的故事。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地位,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当时,位于北方草原强大的阿史那部首领颉利一直窥视中原千里沃野,乘太宗甫立根基未稳之际,亲率十余万铁骑骤然南下威逼长安,欲与李世民逐鹿中原号令天下。在唐朝面临战乱再起、山河破碎的危急关头,李世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做出了倾其府库与颉利媾和以换取生养发展时间的艰难战略抉择,从而使唐朝避免了兵连祸结,一蹶不振的危险。经历这次耻辱,胸怀大志、性格坚韧的唐太宗决心尽快带领广大军民战胜颉利,一统草原各部,实现天下和平。为此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方面发展生产,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唐军战斗力。三年后,唐军对荒漠枭雄的反击战终于打响。饱含统一天下热情的大唐将士同仇敌忾,前仆后继,终于赢得了著名的定襄大捷,平定了北方,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贞观长歌》在重现这段历史时,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保卫和平,实现民族大融合锲而不舍、永不屈服的伟大精神,洋溢着崇高的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慷慨激昂,令人感奋。
  在赢得与颉利可汗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太宗李世民为了让大唐王朝迅速走向和平建设的轨道,摒弃了中原王朝历代封建统治者“自古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实行“夷汉一家”的民族团结政策,大胆地将处于灾荒中的数十万颉利部众迁徙到内地,将良田草场划给他们耕种放牧,使这些草原民族灾民绝处逢生。此外,李世民还重用草原民族人才,对各族精英一视同仁。这些举措让各族人民深为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的博大胸怀所感染,使得因多年兵戈相见而积淀下来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百姓在唐朝广阔疆域内和睦相处,共同开拓建设强盛国家,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的赞歌。唐太宗因此而被各草原民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中国的疆域也因此而空前辽阔。对民族团结主题的准确揭示和生动表现是本剧成功之笔,通过对初唐时期的这次民族大融合的史诗般的描写,作品向观众展现了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一段缩影,体现了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华夏各族儿女共同组成的一个民族大家庭,讴歌了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相互交融,和平共处,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这一重大主题。
  贞观初期的唐朝,国家历经多年战火,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李世民富有远见地选择了“抚民以静”、“偃武修文”的和平建设道路,推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治国方略,坚定不移地把治国的重点放在发展农桑,繁荣经济之上,他大胆裁减官吏,精简军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虚心纳谏,集思广益,重视文化建设,发展学校教育,推行科举制以扩大统治基础,实施均田制以安定民众生活,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改善统治方法,从而使唐王朝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一幅用智慧热血和汗水描绘的盛世鸿图,开始展现在这块曾经多灾多难的辽阔大地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1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