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建文帝为什么要处死徐达幼子原因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12 07:29:08

建文帝为什么要处死徐达幼子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建文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大明建文四年(1402年),一向温文尔雅的建文帝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手杀掉了一员大臣。被杀之人名叫徐增寿,此人的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山王徐达,而他也凭借父荫官至左都督。可就是这样一位身世显赫的“官二代”,却惹得建文帝亲手杀人,史载“手剑斩之殿庑下”。他究竟所犯何事,竟然令建文帝全然不顾体面和朝廷法度将其当场斩杀?要知道,建文帝小时候被大儒教导,并不是什么性情残暴的嗜杀暴君。但是从“建文四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不难推测出当时的历史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留下了一个君幼臣强的局面。建文帝登基后更是一改朱元璋建蕃拱卫皇帝的政策,决定撤蕃废封,并且采取了雷厉风行的行动。年轻的建文帝所采取的这种方式,引起了藩王们的激烈反弹,燕王朱棣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索性打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举兵反抗朝廷。这场历时4年的皇位争夺战,最终以燕王朱棣的胜利告终。需要注意的是,这场大规模的斗争,所决定的并不是朱棣、朱允炆叔侄俩的命运,其他的文臣武将如何站队也是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建文帝作为正统皇帝,追随者和支持者自然更多。古人崇尚忠君报国,为了皇帝而赴死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人各有志,有人说“忠臣不事二主”,也有人说“良禽择木而栖”,怎么选择还是要因人而异。在这场决定个人生死和家族荣誉的“站队”行动中,徐达的几个儿子就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徐达一共有4个儿子,其中长子名叫徐辉祖,是建文帝的坚定拥护者。徐辉祖早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便以嫡长子的身份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

在洪武年间,徐辉祖就在培养自己的军事能力,先后前往山西、北平等地练兵,积累了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靖难之役爆发后,徐辉祖被任命为南军主将,在白沟河之战中成功掩护李景隆撤退。在此之后,他又率部在齐眉山大破燕军,可谓是建文帝不可多得的良将。然而他的结局也很悲惨,燕王胜利后将其削爵并禁锢于家中。徐达次子应该算是三兄弟中最聪明的一个,他并不表态,谁打赢了跟谁混。徐达明明有4个儿子,为什么说是三兄弟呢?因为第三个儿子徐膺绪夭折了。

徐增寿便是徐达的幼子,他的态度也很明确,选择朱棣。作为徐达的儿子,徐增寿在明朝升迁得非常快,是朝廷的重要人物。既然选择了朱棣,徐增寿就成为了“身在曹营心在汉”,只能在暗中与朱棣交流。而他的这一交流,就直接将朝廷的兵力部署以及军事调动等核心机密通通告知给了朱棣。早在靖难之役尚未爆发之初,建文帝就察觉出了朱棣的动作,还曾就此询问徐增寿。徐增寿却回答道:“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他的这番话替朱棣争取了起兵的准备时间。

等到朱棣起兵后,建文帝就一直怀疑徐增寿在搞小动作,但是还没来得及去证实。等到燕军打过长江之后,建文帝终于叫徐增寿来当庭对质,徐增寿却说不出来。直到这时,建文帝终于相信他是燕王的卧底,于是便有了当场拔剑将他刺死的失态之举。这样一个原因,再加上徐增寿的身份,也的确令人唏嘘不已。作为徐达之子,建文帝不愿意相信徐增寿会投靠反贼,这才使得燕军在战场上愈战愈勇。朱棣夺取皇位后,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谥号“忠愍”,而这一结局也令人唏嘘感慨。

徐达是明朝开国元勋,他儿子为何被皇上一剑砍死呢?

徐达对帝王的赤胆忠心他的儿子徐增寿并未学到半分,反而是与那心思奸佞的朱棣终日搅合在一起,最后俩人还合谋干出了谋逆反叛的不义之举。而最终知晓此事的建文帝朱允炆,一怒之下拔出腰间佩剑,一刀结果了徐增寿。

开国元老徐达,一生共育有两位儿子。大儿子徐辉祖秉承了父亲的脾性,为人正直,对明朝上上下下事务都极其上心,对君王朱允炆也是忠心耿耿。而二儿子徐增寿,许是因为从小到大活在哥哥光芒下的缘故,老是想要靠自己出人头地,对哥哥忠君爱国的那一套是极其不屑。

朱允炆初登位时,其舅舅朱棣曾派遣自己的三个儿子入京前来朝贺。当时的徐辉祖已微微察觉朱棣的不轨心思,于是便率先出言提醒了朱允炆,劝他先将朱棣的三个儿子软禁起来,方便日后当作人质。

而此事被徐增寿意外知晓后,他连忙进宫向新帝朱允炆劝阻道:?哥哥所说之事乃荒唐至极,且不论君王您与燕王的亲情关系,就说燕王如今荣华富贵,权力地位,样样皆有,又怎会动那不臣之心呢?而且君王你此番若是将他的三个儿子扣押留下,那岂不是会寒了燕王的心,毁了你俩的叔侄关系??朱允炆本就是个优柔寡断的性子,如今听徐家俩兄弟这大相径庭的劝阻,反而是愈发拿不定主意。最终还是将燕王三子悉数放回,草草了事。

然而此时的朱允炆,绝对想不到,自己这一放手,便间接将江山拱手相让给了他人。果然,儿子们一回去,朱棣就立即在北平聚集兵马,准备攻伐大明朝。

知晓消息后的朱允炆心中是一万个后悔没听徐辉祖的,可后悔的同时在他心里也产生了另一个疑问,那就是此前徐增寿信心满满对燕王所打的包票。这让他不得不怀疑,徐增寿的内心到底是偏向哪一方的。为了解开自己的这个疑问,朱允炆开始私下安排人对徐增寿展开了调查。

而对于朱允炆的怀疑丝毫不知情的徐增寿,此刻是铆足了劲在帮朱棣鞍前马后,唯恐对方军队冲不破京都这城门。就在他肆意放肆的展开行动时,另一方的朱允炆也查实了他伙同朱棣谋逆的罪证。

得知自己所疑心之事竟是真的之后,朱允炆怒气难忍,当众下令让人将徐增寿逮捕进殿。大殿中,面对朱允炆丢出的种种证据,徐增寿惶恐不已,赶忙抱着朱允炆的大腿声泪俱下道:?臣知道错了,求君王您看在我父亲的份上饶过我这一次吧!?听见徐增寿搬出自己父亲来求饶,一想到他与忠心不二的徐达间的对比,朱允炆更是气愤不已,当即拔出自己腰间的宝剑,白光闪烁间,徐增寿人头落地。

朱元璋为何杀徐达呢?

在史书记载中,徐达并不是朱元璋所杀,而是因病去世的。不过,在民间传说中,徐达患病期间,朱元璋亲自派人给徐达送了一只蒸鹅慰问他。当时徐达生的是背疮,是严禁吃蒸鹅这样的食物的。徐达流着泪,当着使者的面把蒸鹅吃了,不几天后便去世了。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并没有得到正史的证实。

不过,民间流传这样的传说,也是物有所指的。这主要是影射朱元璋在建国之后,对当年一起打江山的部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在朱元璋执政期间,曾经屡兴大狱,大批的文臣武将都死于非命。在这中间,被杀得最多的就是开国的功臣。著名的胡蓝党案,几乎将这些人屠戮一空。

胡惟庸案的对象主要是文官集团。胡惟庸是朱元璋的老部下,在明朝建立后,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一直做官做到左丞相,总揽朝廷大权。朱元璋感到胡惟庸的权力过重,对自己的皇权产生了威胁。于是在洪武十三年以擅权枉法的罪名诛杀了胡惟庸。并且趁此机会取消了中书省,不再设立丞相一职。从此,明朝的皇帝总揽一切政事,加强了皇权。

而蓝玉案针对的对象则是武将集团。当时的蓝玉是明朝的大将,他在常遇春、徐达死后,掌握了军权,并立下了大功。由于他战功卓著,威望很高,再加上骄傲自大,横行不法。因此,在锦衣卫告发他谋反之后,朱元璋在审讯后,将蓝玉灭族。并且,朱元璋借此机会,将军中的勇武刚强的将士杀得干净。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大开杀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增强他的皇权。对于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人,一律格杀勿论。在当时,他的太子曾经对他的做法表示异议。朱元璋便给他一根荆条让他握住,太子看后面露难色。朱元璋便对他说,我今天做的事,就是为了把这荆条上的刺全部去掉,好让你将来容易把握住它。

这句话就揭露了朱元璋对这些昔日一起打天下的同伴的看法。而徐达是武将中才干最出众,功劳最大的武将,大家对他的死有怀疑,也就情有可原了。不过,徐达为人严谨,对朱元璋十分小心谨慎,要说朱元璋杀了他,有点让人难以相信。

当年朱元璋为了试探徐达,就用酒将他灌醉,让人把他抬到自己的旧宅,并且放到自己睡的床上睡觉。第二天徐达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在朱元璋的床上睡觉,马上就从床上滚下来,向着皇宫的方向磕头谢罪。朱元璋在听了手下人的汇报后,对徐达的表现很满意。可以说,徐达是朱元璋少数信得过的将领。他不但封徐达为王公,还让燕王朱棣娶了徐达的女儿为妻。这样,徐达又成了朱元璋的亲家。

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徐达的家庭也发生了分化。大儿子徐辉祖忠于建文帝,朱棣胜利后,他依然不向朱棣屈服。朱棣只得费了他的爵位,把他关在府中。小儿子徐增寿则是忠于朱棣的,被建文帝亲手杀死,他的子孙被朱棣封爵,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我们从徐达一家的事迹来看,朱元璋杀死徐达的传说并不可信。不过民间流传这种传说,也是对朱元璋当年大肆屠戮功臣的一种非议。

徐达的儿子没犯什么错,为何会被皇帝一剑劈死?

公元1385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大半生的一代贤臣徐达去世了,被朱元璋追封为中山王,纵观徐达一生,他22岁跟随朱元璋,之后打败陈友谅而声名鹊起,后来为朱元璋东征西讨,奠定了明朝的根基,因此被认为是明朝的第一功臣。

朱元璋对徐达是好评如潮,称赞他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可见其才能之卓著。

徐达生有四子四女,徐达依次给四个儿子起名徐辉祖、许膺绪、徐添福、徐增寿,他还把长女嫁给燕王朱棣做王妃,后来成为皇后,徐皇后和老三徐添福、老四徐增寿乃一母所生。

徐达去世后,长子徐辉祖承袭了徐达的爵位魏国公,次子徐膺绪承袭了指挥使,老三徐添福早夭了,老四徐增寿承袭了左都督,在父亲徐达的光环下,他的三个儿子在朱元璋一朝都过得风风光光的。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这三弟兄就各为其主了,老大徐辉祖一直对朱棣不感冒,他知道朱棣有反心,但他是坚定不移的支持建文帝的,在朱棣派三个儿子进京面圣时,徐辉祖却建议朱允炆将朱棣的儿子扣为人质,特别是朱高煦,此人极有野心。

朱允炆一时拿不定主意,就问徐增寿朱棣有无反意,徐增寿是朱棣的小舅子,朱棣老婆的亲弟弟,自然是支持朱棣的,他信誓旦旦的打包票说朱棣绝不敢反,正是在徐增寿的包庇下,朱允炆才将朱棣的三个儿子都放走了。

真的如徐辉祖所猜的那样,朱棣确实是反了,徐增寿利用职务之便将朝廷的军事行动和京城的兵力部署全部透露给朱棣,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朱允炆身边做卧底,为朱棣做起了内应,使得朱棣在“靖难之役”的行动上因为有了情报而逐渐占了上风。当朱棣的燕军到底南京城外的龙潭时,徐增寿即刻派人跟他联系,准备里应外合,以迎接燕军入城,不料消息走漏,被抓了个现行

认证物证俱在,在朱允炆面前,徐增寿哑口无言,无言以对,只能跪在地上不停的叩头,祈求朱允炆能放他一马。

对于这个吃里扒外的叛徒,朱允炆是愤怒不已,对于他作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朱允炆是越想越来气,他抽出腰间的佩剑,一剑便将徐增寿赐死在大殿之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