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李成梁收留努尔哈赤为义子,暗中资助努尔哈赤起势。当时万历前期有两只精锐部队,一是南边的戚继光的戚家军,二是北边的李成梁的辽东铁骑,这是当时明朝最能打的部队。戚继光打倭寇,李成梁震慑辽东,无人匹敌。明朝言官可是相当厉害的,经常说这说那,当时李家在辽东可是只手遮天。言官自然不会放过,经常说李成梁功高震主,自大不尊重皇帝,养虎为患等等。
他虽然只是女真一个酋长,但他对女真人及其居住地区得以实行统治,是靠了明朝的承认和支持的。当努尔哈赤刚任建州卫都指挥使时,明朝虽把已经被剿灭的另一女真豪酋王杲遗下的敕书给了他,但“人多不服”,是他“恭谨”臣服明朝的结果,毕竟努尔哈赤曾经在李成梁门下,而努尔哈赤又是个戏精,所以他顺理成章得到了明廷官方的认可。
清人可是耗尽全族之力,来和明国对抗的,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的部族没有把明朝打残,那么自己只有被灭族的下场。同样这时候的清人可没有吞并大明的打算,他们做不到,同样也不敢想象。努尔哈赤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只是占据一做边关要地,通过关隘来和明人抵抗,谋求自己部族的发展。
正是李成梁的所作所为,才将努尔哈赤扶持成了一个足以威胁到明朝国家安危的势力,但努尔哈赤已尾大不掉,明朝即便是想要改变策略也是有心无力,只得用心防守,伺机出击。值得一提的是李成梁死后没多久,努尔哈赤就建立了政权,称为后金,从这里来看,他对李成梁也很是不错,起码没打脸,在他活着的时候建国。
在努尔哈赤称霸女真的背后,一直默默帮助他的人,是辽东总兵李成梁。
李成梁这位总兵呢,大伙儿肯定不陌生,但奇怪的是,堂堂大明统帅,能和一个部落头头有着什么联系?不瞒你说,其中的秘密大了去了。
其实那一天,当努尔哈赤前去为爷爷和父亲伸冤,从抚顺衙门被赶出来的时候,他并非空手而归,在回乡的途中,他遇到了一队车马,车马中有顶显眼的轿子,随后轿子里下来了一个人,那人他很熟,正是李成梁。
(万历元年,李成梁清剿建州女真部)
当年,努尔哈赤外公(王杲)被处死、建州被战乱牵连、女真人民无家可归的时候,李成梁收留了努尔哈赤,认他做了养子,但实际上,“养子”一说似乎是个噱头,并不真实,很多史学家认为,无非有心人博取眼球罢了,至于努尔哈赤到底是不是李成梁的养子,各位不用在意,唯一重要的是,他们的关系的确太不一般。
那一天,看着失魂落魄的努尔哈赤,李成梁做了一件违法的私事,他去了趟抚顺衙门,命当地官府补偿了努尔哈赤,具体为:三十份敕[chì]书、三十匹马、五十匹丝绸、一百匹布,以及瓷器数百罐。其中,可能有些朋友和我一样,不太清楚“匹”的含义,一匹马肯定是一匹马,那一匹布和丝绸呢?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李府赠予刘府多少匹绸缎(丝织品),刘老爷高兴得不亦乐乎。这所谓“匹”呢,即为古代的量词,一匹等于四丈,一丈等于三米三,平时某位世家子弟庆生,一般收一百匹绸缎就不得了了,所以明朝对努尔哈赤的补偿,还算得上靠谱(给李成梁面子)。
另外,相信朋友们对“敕书”也不太清楚。敕书呢,就等于封赏书,以前多为皇帝对臣子升官封爵的文书,到了明朝,通常为上级对下级的各种奖赏,这里不说复杂了,就是赏给努尔哈赤三十份入京凭证,凭这个东西,努尔哈赤能随时随地出入京城(三十次机会),去了京城,无论贸易、 旅游 、吃饭、串门,都没问题、都随你便。因为那个时候,像各种外族、蒙古部落一类人,想进入京城,比登天还难(可能怕敌人打入内部)。
“入京凭证”,在当年,对于狄人(北方民族)来说,可谓是一票难求、十分珍贵。
现在想去北京,打个飞的就行,当年的“入京凭证”,属实喜剧,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此地无银三百两”。
朝廷赔完款后,可能李成梁良心过意不去,觉得差点意思,于是又单独赔了一份礼物给努尔哈赤,一份天大的礼物——都督任免状。
“都督”,是明朝的正二品官衔,平日主要接触巡抚、总兵之类的大官,寻常百姓挤破脑袋,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成就,努尔哈赤似乎一伸手就摸到了,而且不仅如此,李成梁还送给了努尔哈赤数百亩地皮,就在抚顺城的外边。
到底是奇了怪了,你说李成梁和努尔哈赤既没有血缘关系,又没认识多久,努尔哈赤更没救过李成梁的命,凭什么他就能受到这等待遇?其中的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朋友们稍安勿躁,谜题正式逐一揭晓。
(请朋友们借鉴前文)
“万历十一年,五月,努尔哈赤出兵攻打尼堪外兰,为爷爷和父亲报仇雪恨,最后他破城成功,尼堪外兰被当众解剖。”以上是流传度最高的一个版本,但真实的版本,却是这样的...
当年尼堪外兰被攻打时,他曾派人找李成梁搬过救兵,李成梁知道后,不怀好意地笑了笑,赶紧让尼堪外兰到自己这里避难,尼堪外兰呢,肯定听大哥的话,于是乎,屁颠屁颠地去了,可刚到李成梁的帐下,就被他的士兵绑住,随后交给了一个人——努尔哈赤。
最后的最后,努尔哈赤当着李成梁的面,把尼堪外兰砍了。朋友们不用多疑,这即是真实的版本,因为我有明确的理由相信,李成梁能干出这种事。
咱们再来回顾下一个故事。
尼堪外兰死后不久,努尔哈赤开始扩张地盘,第一个打的是兆佳城,城主叫李岱。你肯定还记得,努尔哈赤轻轻松松就攻破了兆佳城,但奇怪的在于,努尔哈赤只有八十兵力,而李岱有八百兵力,再怎么算,也算不出努尔哈赤如何获胜,事实上,八十人打赢八百人自然不可能,如果有援兵,那就另算了。
请各位阅读以下真实版本:就在努尔哈赤拼了命地想攻破兆佳城、局势万分焦急时,战场东边突然杀出了三千铁骑,仔细一瞧,他们手持三眼神铳,这不正是李家的辽东铁骑吗?最后,伴随着实力的绝对碾压,李岱无条件开城门投降了,我现在也终于想通,努尔哈赤的胜利从何而来了。
接下来,还有最后一个故事。
万历二十一年,面对越发强大的努尔哈赤,其余女真部落坐不住了,海西女真首先发起号召,联合黑龙江女真、东海女真,外加另外五个部落,共同对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发动总攻,结果仗只打了两三天,努尔哈赤便几乎全胜了。关键在于,此战十分离奇,因为我左看右看,除非努尔哈赤长了三头六臂,不然以他现在的实力,很难碾压对手。
直到我读到了真实版本:海西女真率领联军要进攻努尔哈赤时,被李成梁发现,随后李成梁指挥大军,埋伏于建州城外(古勒山,今辽宁新宾县),当九部联军吹起战争号角的那一刻,李成梁没有犹豫,将他们斩杀在了古勒山之上,九部联军几乎全员覆没,最后只剩下了一些余兵,也灰溜溜地逃跑了。
所以你看啊,努尔哈赤为什么几乎全胜,那是因为他根本没出啥力,合计着,全被李成梁帮忙解决了。
分析以上种种案例,咱们便能得出一个结论——李成梁很喜爱努尔哈赤,对他就跟亲儿子毫无区别,说他是李成梁的养子,谁都相信。
可到底是为什么,李成梁能对一个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关系,还是一个外族子弟,如此厚爱呢?
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在李成梁看来,努尔哈赤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奇才,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孩子,我看你骨骼惊奇、天赋异禀,将来必成大器!”李成梁呢,看人很准,但凡他认定一个人,就会矢志不移地认定下去。努尔哈赤刚出现在李成梁的面前时,他身上流露的气质,以及他的行为举止,他的冷静、他的从容,都深深吸引着李成梁,其实很多时候,坚定地认定一个人,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
当然,以上只是次要原因,等我讲完了主要原因,相信你就会恍然明白,李成梁是一个多么精明的人了,甚至于说,他的老道程度,比当年红极一时的戚继光都要狠上太多。
李成梁对待努尔哈赤的心理,我想来想去,有一句成语很好形容——“养寇自重”。
所谓养寇自重,指的是,故意放着敌人不打,从而使自己的地位变得重要。李成梁很机灵,他故意放着努尔哈赤不打,帮助他建立势力,实则是为了养肥他,把他铸成一座对明朝有威胁的大山。只要朝廷觉得努尔哈赤有威胁,就会一直任用李成梁,李成梁就可以一直掌控辽东大权;只要李成梁一天不杀努尔哈赤,朝廷就会一直器重、提拔努李成梁。
再换而言之,只要努尔哈赤一天不死,李成梁就永远不会成为国家的弃子,李成梁留住努尔哈赤,即是为了让朝廷留住他,这便是为官之道的最高准则之一——如何演一出保身立命的大戏。
有个例子可以对比。清朝有位将军叫年羹饶,当年他做将军时,青海的造反声势闹得十分响亮,叛军在当地又杀又抢,年羹饶去了,叛军很快安静了,但安静没多久,又开始咋呼了,于是年羹饶又平乱,叛军又安静,来来回回了很久,叛军虽然不敌清军,但始终像蟑螂窝一样,永远除不完,吃瓜群众不明所以,但你我已经知道,年将军是在养寇自重了,然而很可惜,他没有李成梁精明,最后被野心蒙蔽了双眼,想拥兵自重,让雍正关大牢里去了。
《三国演义》不还有一个说法吗?说当年诸葛亮使出“空城计”时,司马懿是知道的,但他并未戳破,因为一旦戳破,曹操便会弃他不用,留下司马懿,就是用来对付诸葛亮的,如果诸葛亮一旦不在,那么司马懿也可以拜拜了。况且,司马懿本人同样清楚,曹操生性多疑、防心很重,所以保全诸葛亮,可谓是保全自己的最好策略。
不过回过头来看,我依旧保持疑问,李成梁也不笨,他难道不怕努尔哈赤有一天真的会造反、掀起腥风血浪吗?毕竟他的爷爷和父亲死在了明军手上,丧亲之痛,在我看来,不是千金万银可以买回来的,努尔哈赤,真的愿意善罢甘休吗?我相信,答案一定为否。
话已至此,我只能表示,努尔哈赤很可怕,他是一个特别能隐忍的人,因为在李成梁面前,他简直不能再听话,李成梁说什么,他做什么,永远顺着旨意来,不会产生任何怨言。每次努尔哈赤打完仗,无论大仗小仗,都会给李成梁献上各种战利品,几乎不留给自己,特别是另一件事,让李成梁坚定认为,努尔哈赤绝无二心。
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之战即将爆发,在抚顺军营外,有一个人被拒绝了无数次,但仍然坚持不懈,天天请缨出战,后来军队出征,他实在没法子了,套着盔甲,偷偷摸摸地混入了队伍之中,直到一个千户逮住了他,以他是外族人的身份,方才将其赶了回去。而这位仁兄,相信聪明的朋友也猜到了——正是努尔哈赤。
李成梁到死都保持着一个观点——努尔哈赤是一个很可靠的棋子。
李将军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妙,不过万分遗憾,终归是失误了。
尽管李成梁看中了努尔哈赤的才气,但他无论如何也没算准,努尔哈赤体内所蕴藏的能量实在太大,以致于在他死后的第一年,努尔哈赤就卷起了狂涛巨浪,使这个庞大颓废的帝国迎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全文总结:在李成梁的帮助下,努尔哈赤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
导语:是的,他是明朝的千古罪人。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之间的关系非常隐晦,甚至有人传言,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的干儿子。这一点并不能得到证实,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努尔哈赤是李成梁在关外的总代理。关外所有的貂皮、人参,原本与关内交易,是没有固定渠道的。自从努尔哈赤成为建州女真领袖以后,关内所有的相关产品都是努尔哈赤提供的,而李成梁则是这条产业链上重要的买卖环节。
?
01李成梁的放纵,使得努尔哈赤逐渐做大。努尔哈赤原本只是建州女真的领袖,当时明朝对关外的政策很简单,希望几个女真部落能够共存,这么一来他们就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成梁及总督蹇达不以闻。巡按御史胡克俭尽发其先后欺罔状,语多侵政府。疏虽不行,成梁由是不安于位。及先春还朝,诋尤力,帝意颇动。成梁再疏辞疾,言者亦踵至。其年十一月,帝竟从御史张鹤鸣言,解成梁任,以宁远伯奉朝请。---《明史》
因为只有女真内部斗争起来,才能让这个强大的民族丧失对外作战的能力。明朝的平衡政策的确是有道理的,当时最强大的女真部落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叶赫女真。
?
这三家之间互相争斗,谁都想要成为一统女真的那个王者。过去没有分出胜负,因为明朝辽东总兵总是会横插一脚,不让任何一方单独做大。李成梁过去治理辽东的政策也是如此,他希望看到几家同时争斗不休的场景。可是努尔哈赤太会做人了,明知道明朝是杀了他父亲和爷爷的罪魁祸首,可努尔哈赤还是卑躬屈膝地奉承李成梁。出于内心的歉疚,李成梁终于是认可了这个小伙子,觉得他应该是绝对忠诚的,让他成为辽东地区的总代理,或许比目前的状态还要好。
真的是猪油蒙住了眼睛,李成梁的这一抉择,使得努尔哈赤在一统女真的过程中,丝毫没有受到任何明军大规模的袭扰。所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大业非常顺利,他相继灭了叶赫女真和海西女真,将整个女真部落统一了起来,跟成吉思汗非常相似,建立了属于女真族的后金汗国。而这个时候的李成梁,早就已经卸任辽东总兵,因为他们家是满门忠烈,所以明朝并没有追究李成梁的任何罪责,甚至他的名声还真的不错。
?
02李成梁的几个儿子还真有出息,这是他不倒台的重要原因。李成梁被弹劾下台以后,辽东地区的长官换成了熊廷弼,熊廷弼刚上任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万历36年,熊廷弼上奏表示李成梁这家伙真的该杀,过去制衡辽东的政策,在他的实行下,已经彻底消失。
闻尼堪外兰在鹅尔浑,疾进兵,攻下其城,求之弗获。登城遥望,一人毡笠青棉甲,以为尼堪外兰也,单骑逐之,为土人所围,被创力战,射杀八人,斩一人,乃出。既知尼堪外兰入明边,使人向边吏求之,使斋萨就斩之。以罪人斯得,始与明通贡焉。明岁犒银币有差。---《清史稿》
当时一家做大的只有努尔哈赤,谁也不是他的对手,而且努尔哈赤已经凝聚起了所有女真人,就差建国了,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
那么李成梁为什么没有受到责罚呢?万历皇帝到底在顾虑什么?其实李成梁早就为自己铺好路了,他那几个儿子个个手握重兵,杀了李成梁,这些人又该如何处置?李成梁长子李如松,在万历26年,进攻蒙古军队的时候战死了,这属于大明朝的烈士。当年万历三大征的时候,李如松也是非常给力的,所以万历也照顾到了这一点。
李成梁次子李如柏,继承了父亲的志向,成为了辽东总兵,延续着李家在辽东的势力,这是对万历掣肘最大的一股势力。李成梁的其余几个儿子全都是当时大明朝的重要武将,他们每个人手握兵权,可谓是满门李家子弟在守护着大明王朝的辽东地区。
万历皇帝必须要考虑到杀掉李成梁以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当时辽东的局势已经比较严峻,如果万历真的杀了李成梁,那么他那几个儿子会不会将辽东拱手让给努尔哈赤?会不会在辽东自立为王?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所以就算满朝文武都知道李成梁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就算无数言官当时都要弹劾李成梁,可是万历皇帝的态度表明了一切,李成梁是不能动的。
?
03告天七大恨发布后,努尔哈赤正式与明朝决裂。其实努尔哈赤有一段时间是接受了李成梁的招安,成为了明朝的大臣。辽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地盘的一部分,所以努尔哈赤这算是回来做官了。可是努尔哈赤的志向远不在此,他记得自己父亲和爷爷是怎么死的,他不想步他们俩的后尘,所以努尔哈赤始终提防着明朝。
为了瓦解努尔哈赤集团,明朝也做了不少努力,甚至曾经勾结过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希望他们兄弟俩争斗起来,这么一来明朝也能够渔翁得利。结果努尔哈赤把舒尔哈齐给杀了,这是努尔哈赤非常痛心的地方。他知道事情的原委后,痛定思痛,发布了告天七大恨,从此与明朝彻底决裂。此刻的努尔哈赤已经是后金汗国的大汗,相当于皇帝。
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终于尝到了以此巨大的失败,这才重视起了辽东问题。太祖仪表雄伟,志意阔大,沈几内蕴,发声若钟,睹记不忘,延揽大度。邻部古勒城主阿太为明总兵李成梁所攻,阿太,王杲之子,礼敦之女夫也。景祖挈子若孙往视。有尼堪外兰者,诱阿太开城,明兵入歼之,二祖皆及於难。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於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途遇额亦都,以其徒九人从。---《清史稿》
但是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羽翼已经丰满,谁也阻止不了努尔哈赤征战天下的脚步了。这个时候明朝内部又出现了不少农民起义,在内忧外患之下,万历皇帝又病死了,这下子明朝彻底乱了,辽东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
?总结:李成梁要为辽东陷落负主要责任。李成梁是辽东总兵,整个辽东地区的所有安危都应该是他来负责。制衡女真各部落,是明朝历来所倡导的政策。可惜李成梁却因为一己之私,坐看努尔哈赤逐渐壮大。李成梁不断收取努尔哈赤的贿赂,对努尔哈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明朝的利益抛之脑后,的确是该杀的。不过李成梁有没有想过卖国呢?
我认为是没有的,他可能是小瞧了女真族的实力,小瞧了努尔哈赤的决心。他只是想要在辽东地区捞点好处,顺带着把自家的李家集团发展壮大而已。后来的事情超出了李成梁的预料,这也是无能为力的事情。不过从客观角度来说,李成梁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是女真族侵犯大明王朝的罪魁祸首。窥一隅而知全豹,可见当时明朝的官场是多么的腐败无能。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
万历十四年,大概从十月左右,万历皇帝开始他罢朝之旅。作为皇帝,本应该正襟危坐地处理朝政,上朝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万历则不然,皇帝富有四海,想做什么当然是他自己做主,上不上朝也得看心情。
明代的官员不同,所谓“文死谏、武死战”中的文官就是那么执着,皇帝不务正事,官员有权力插手,管你什么九五之尊,只要做得不对,就得骂你。时任礼部主事的卢洪春上疏道:
“陛下自九月望后,连日免朝,前日又诏头眩体虚,暂罢朝讲。陛下春秋鼎盛,诸症皆非所宜有。不宜有而有之,上伤圣母之心,下骇臣民之听,而又因以废祖宗大典,臣不知陛下何以自安也。”
皇帝从九月之后一直没有上朝,前几天又说头晕眼花,把经筵也取消了。陛下正是壮年,这些病症是不该有的。如果不该有的病症却有了,这会伤了太后的心,也可能歪曲了外界的视听,陛下还能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卢洪春从仁义道德再到皇帝的私生活,统统数落了一遍,实在让万历皇帝忍无可忍。
卢洪春被罢官打屁股是不可避免的,而万历罢朝从此持续了近30年,这么长的时间,为何国家仍能正常运转?
万历牢牢掌握皇权
世袭制保证皇帝能接班,但能不能一直当皇帝,那就得靠皇帝自己了。篡权夺位本就屡见不鲜,哪怕华夏正统的大明朝对此也多有堤防。在万历即位的前十年,朝廷有张居正坐镇,因为万历皇帝比较小,也只能听之任之。
张居正在职期间,不仅是朝廷大臣,就连李太后都对其言听计从,一方面,张居正的水平很高,皇帝都对其恭敬有礼,另一方面,一位大臣,做到如此地步,这无疑也是对皇权的威胁。好在张居正是一位为国为民的正臣,否则国家就可能面临危机。
宦官可以掌握大权,但宦官的权力出自皇权,且不能随意出入皇宫,所以只要皇帝下旨,可以轻松干掉宦官。万历很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在张居正去世后,他要马上从新掌握皇权,要想在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就算皇帝也要费尽心思。
就好比统兵的将领,要想在军中立足,必须有相应的军功和威望,也就是得有人支持你,如果没有人支持,皇帝也得倒台。张居正去世后,被压制的官员们终于可以喘口气,随后如雪花般的弹劾奏章飞到了万历桌案前。
反复思虑之下,万历决定借此废掉张居正的功绩,同样也除掉了很多张居正的党羽。史料记载:
“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自诬服寄三十万金于省吾、篆及傅作舟等,寻自缢死。”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长子被逼自尽,其家属也是死走逃亡。后经大臣商议,才给张居正家人留了一条活路,而张居正的势力在朝廷之上已荡然无存。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万历的手腕,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而果断,没有拖泥带水,这明显是政治家才有的做派。
不上朝是万历的自由,而在一定程度上说,万历不管事是不可能的,大多军国大事,全是出自万历的命令。
国有正臣,对奸邪有一定震慑作用
除了皇帝问题,就得说说大臣的事情了,从内阁设立之日起,文官的力量就在逐步加强,一度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所以皇帝经常要选用宦官来制衡文官。
皇帝长时间不上朝,甚至连大臣都不见,那么皇宫内外传递消息那个人至关重要,这个人就是宦官,那个时候没有微信没有手机,要想证明消息的准确性很难,所以宦官可以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能和内阁分庭抗礼。
冯保是张居正的内宫助手,对张居正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万历亲政之后,则很快被扳倒。帮助万历解决冯保的是一名叫做张鲸的宦官,冯保倒台后,张鲸掌控东厂,这应该也是万历的安排。
万历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也重用了部分宦官,但由于冯保的的关系,他对宦官的信任度也打了部分折扣。
史料记载:
“鲸性刚果,帝倚任之。其在东厂兼掌内府供用库印,颇为时相所惮。”
张鲸性格果决,万历很器重,在掌管东厂的同时负责机要印章,就连内阁首辅都对其忌惮三分。
宦官中并非没有善类,只是太少了,张鲸同样属于奸邪一党,他在任期间,多次收受贿赂、专权营私,和其同党做了不少坏事。而万历对此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源于张鲸曾帮助万历除掉冯保,皇帝装糊涂,大臣可不糊涂,给事中陈尚象、吴文梓、杨文焕等多次上奏,要求严办张鲸。
正是大臣们对奸邪的零容忍,才遏制了其发展壮大,万历朝不是没有奸邪,一方面皇帝有所忌讳,另一方面大臣太过强势,奸佞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很小,无法愉快地生长。
万历多次要护着张鲸,无奈大臣的攻势太猛,张鲸也无法加以重用,只得被万历抛弃。万历朝的文官还是很有点骨气的,不论面对皇帝还是奸佞,都义无反顾地谏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皇帝怠政也有其负面影响
万历皇帝的政治手腕很高明,一度把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但怠政就是怠政,整日待在内宫,也不上朝,必定比不了那些勤政的帝王。甚至万历连内阁辅臣都很少见,只让宦官传递旨意,这必定会出错,也会耽误很多军国大事。
女真部族崛起的时候,万历为何没有提前察觉,这不能把所有责任都归咎到李成梁身上吧,假如万历勤政奋勉,很有可能在努尔哈赤发迹前就消灭他,国运就会因此改变。
再说万历的立太子问题,从朱常洛出生到最后被立为太子,折腾了十五年时间,万历也为这个太子和大臣争了十五年。说朱常洛窝囊也好无能也罢,那是万历无法预测的,但他和大臣们争斗的这十几年,却耽误了很多事。
大臣们一波一波地上疏,皇帝一波波的罢免,搞得官员都没了,谁来负责国家正常运转,快成了无政府地界。到万历三十年,南京和北京,尚书缺了三个,侍郎少了十个,地方巡抚少了三个,对此万历不闻不问,也没有官员顶替,就这么耗着。
这样的结果则是政府空转,公文没人审批,政事延误,随之而来的还有党争不断,文官内部派系林立,这是亡国的先兆。
哪怕你万历水平再高,国家被搞成这副德行,难道你没有责任吗?萨尔浒一战,明军就被打废了,胆怯的遮羞布才被人揭开。如果只看过程的话,万历还有三大征撑门面,看结果的话就真的无法直视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7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