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御厨止用羊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宋朝大多皇帝都比较偏爱羊肉,有传闻说羊肉泡馍这道菜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等赵匡胤发家称帝后,依然忘不了那美味的羊肉汤,以至于皇宫中有了“御厨止用羊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不能用羊肉,而是只能用羊肉,据说在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每天消耗的羊会有上百头。不过宋朝皇帝喜欢吃羊,却冷落了猪,甚至是下令不能吃猪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据说,赵匡胤还未发迹的时候,曾在长安(今西安)街头流浪,因饥饿难耐,不得不低下男儿头,向一家烧饼铺讨了两个剩烧饼。可是放了几天的烧饼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动。赵匡胤只好又厚着脸皮向店家讨了一碗羊肉汤,把干硬的烧饼掰成小块泡进汤里。
没想到,这烧饼吸入了肉汤后,软硬适中,好吃极了,直吃得赵匡胤浑身发热,饥寒全无,精神大振。几年后,赵匡胤得了势,掌握了兵权,“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还念念不忘当初的羊肉味,所以特别爱吃羊。据记载,宋太祖宴请吴越国君主钱俶的第一道菜是“旋鮓”,即用羊肉制成。
据史书记载,有一天,赵匡胤半夜突然坐起来,也不睡觉,也不说话,原来他此时非常想吃羊肝汤,却犹豫不决,正在天人交战,不肯下令。左右侍从一脸茫然,说道:“您有什么事就吩咐吧,我们定会照办!”赵匡胤想了又想,最后回答道:“我不说,如果说了,每天必定有一只羊被你们杀死!”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赵匡胤属猪,因而他不但不吃猪肉,还把猪视作宠物,经常蓄养。这一祖宗家规,从太宗起都严格遵守,其后的帝王都不吃猪肉,一直延续到熙宁年间。不管怎么说,反正赵匡胤是把爱吃羊这一嗜好流传给了子孙。
据说,两宋皇宫“御厨止用羊肉”。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减少到每天40只,神宗时,开封御膳房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据记载,宋仁宗要特别好吃羊肉,甚至曾别出心裁地将羊肉充作官俸。某天早上,他对近臣叹息,昨晚失眠,饿啊,想吃烧羊。近臣问,您昨晚咋不说?仁宗:我怕吃了这次,以后御厨每晚都杀只羊,等我饿了吃。
虽然宋皇室那么爱吃羊,但是宋朝产羊的地方不多,主要依赖进口。但是辽国又规定羊不许出境,于是只能进行国家贸易。宋仁宗、英宗时,朝廷从“河北榷场买契丹羊数万”。而神宗时代,朝廷每年要花四十万贯从契丹买羊,小部分专供宫廷,大部分拿到国内市场上高价出售。
为什么宋朝人不自己养羊呢?主要是因为不划算。宋太宗时从西夏买了羊羔,运到河北放牧,结果“侵民田,妨种蓺,数郡被其害”,算算输赢账,自己饲养还不如专靠进口。宋神宗时改成小规模养殖,每年只养三千只羊,特供御厨烹调及赏赐大臣之用。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上承千年饮食之美,下启中华八大菜系之端,却能在刻板的礼仪,不仅留下市井饮食广告的谐趣,更有着一本菜谱洛阳纸贵的传奇,这就是两宋的饮食文化。它犹如宋代流行的斗茶游戏,时而端庄于庙堂,时而传递在贩夫走卒手中,在亦雅亦俗间变换间回味无穷。
北宋皇宫这一饮食习惯甚至立都杭州的南宋都得以传承,宋高宗都傲气地表示宫中主用羊肉,不用猪肉乃祖宗习俗。即使到南宋孝宗时,皇后“中宫内膳,日供一羊”。纵是因为地处南方,产羊不多,剩下的食料也是用南方特长的鱼虾水产来替补,而绝非猪肉。
当然水平较高者还是王公府第的厨师,他们用杨梅、冬瓜、金桔、鲜姜、嫩笋等,雕成甜酸的花梅球儿、清甜的蜜冬瓜鱼、微辣带甜的花姜,而且还在金桔、橙子、木瓜上雕出花及大段花、方花,又在青梅上雕出荷叶儿。
值得一题是这些御宴中看食并非约定俗成就是果品、香料。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曾记载,御宴时各国使节和群臣面前都“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次列果子”,而辽国使节面前加“独羊鸡鹅连骨熟肉为看盘,皆以小绳束之,又生葱韭蒜醋各一碟”,这是因为辽国饮食风俗粗劣、最尊贵的食礼就是熟肉上摆放生葱蒜韭。而在南宋又因口味偏甜,看盘上的蜜雕果子、雕花蜜饯也逐渐多了。这种看菜的盛行流传至今日就是工艺菜的始祖。
三餐制直接带动的餐饮业的繁华,也带来了市坊餐饮间的竞争,除了在各种菜品、餐具上的争奇斗艳,当时招幌广告、节日促销外加环境促销已经成为饮食商铺三大促销手段。饮食广告业在宋代初具雏形。一般著名的酒楼如樊楼、白矾楼会不惜千金请人赋写诗词以增加自家酒楼的名气。而一些不知名的小店也会打出“孙羊肉”、“李家酒”等特色招牌广告。在《鸡肋编》中甚至记载了一游走街边卖环饼的小贩,为别出心裁,挖空心思想出的叫卖词:“吃亏的便是我呀”。结果当在他在哲宗被废的孟皇后居处瑶华宫前也这样叫卖时,引起开封府衙役的注目,疑他借此讽刺皇帝废后不当,所以将其抓捕审讯。审后才得知他只是为了推销自己的饼,便责打100后放出。此后,此小贩便改口喊“待我放下歇一歇吧”。这则传为一时笑谈的故事,无一不生动描述酒楼旗肆飞扬,叫卖喧嚷不息的宋代饮食风俗。
而把饮食描写融入吟咏的诗词文赋,在宋更是比比皆是,象一代文豪苏轼就写有大量的这方面的诗文,《东坡羹颂》、《猪肉颂》、《老饕赋》、《试院煎茶》、《和蒋夔寄茶》等。当然他为买饼老妇人写的广告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更是流传千古的佳话 。
同样这些风流名士了除了在保存、撰写饮食类书籍诗文,不少墨客干脆身体力行参与饮食发明制作,象书法与诗文都颇负盛名北宋的郑文宝,他创制的云英面,就极受人欢迎 。据记载其法是将藕、莲、菱、芋、鸡头、荸荠、慈菇与百合混在一起,再配以瘦肉烂蒸,然后用风吹凉,在石臼中捣细,再加上四川的糖和蜜蒸熟,然后再入臼中捣,使糖、蜜和各种原料拌均匀,随后取出作一团,等冷了变硬,再用刀切着吃。这道美味后来甚至还被专门收入宋代食谱。
最为有名的还是苏轼与“东坡肉”。苏轼在在黄州作团练副使时,曾将当时流行的猪肉烧制法揣摩一番后得以创造出一道新菜。苏东坡还专门写成打油诗一首来记载做法:“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如前所提及,羊肉是当时公认的贵重佳肴,流风所在,所以便宜的猪肉令当时富贵人家瞧不上眼。反经大文豪的一番创制推荐后,很快便在宋代市民中广为传播,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东坡肉”。
同时两宋在物产极大丰盛之际,加之没有任何宗教饮食的禁忌,所以一些珍奇的食物就纳入文人尝新追逐之列,例如在宋代的士人中,吃河豚成为一种时尚。名士梅圣俞,喜欢邀朋呼友来家里吃河豚,他在《河豚鱼》写到,“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而河豚有剧毒,需要祛毒后才能烹调,苏东坡拼死吃河豚的诙谐掌故也正是出于此时。因为河豚的价格的昂贵,美食家竟然发明了假河豚的做法。类似此在《山家清供》还所记着有“假煎肉”的制作:葫芦和面筋都切成薄片,分别加料后用油煎,然后加葱、花椒油、酒,放一起炒,葫芦和面筋不但炒得像肉,而且它的味道也和肉味相同。后来类似这样制法的假河豚、炸油河豚、油炸假河豚,已作为名菜,纷纷出现在食店里。可以想象正是因为文人美食家对各类饮食的总结、撰写、身体力行的传播,让两宋市民得以认识这些新奇的食物,而且,饮食商家能够闻风而上,也能将模仿海鲜制作出,从而形成民间饮食流风。这些逸事已不足一一漫谈。
而时至今日,两宋的繁华虽早已经化成书页间记载的辉煌,不过细致处象漫步在河南街头,早餐皆是羊肉汤一统的局面;粗略处时时可见的饮茶风尚,却让人无形似乎窥见两宋的饮食风俗早已走入民间,虽经千年,不曾失落!
在宋代,羊肉一直是人们口中的顶级佳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受到大家的喜爱,在当时甚至形成了贵羊贱猪的社会饮食风尚。以北宋宫廷为例,在宋神宗时,御厨一年就得支出?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宋会要辑稿》),光宋室一年就得消耗这么多的羊肉了,那全国上下一年的消耗量得有多少,可见羊肉的受欢迎程度和消费量之大。
那这么大的消耗量,宋廷政府怎么保证供应的?那当然是得养起来了,可养的速度赶不上吃的速度呢?那就跟北方游牧民族交易呗。
北宋政府在河南中牟和洛阳水草丰美之地,设立放牧基地,所养之羊由设在东京的?牛羊司?监管。而牛羊司还得定期补充。?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诏牛羊司每年栈羊三万三千只。?
羊肉之所以在宋朝如此受欢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从历史传统角度看,自晋室南迁后,北方多为游牧民族的政权所统治,他们以食用羊肉为主的饮食习惯影响到了中原的汉民族。
其次,从当时的现实角度出发,宋朝长期跟辽和西夏等游牧民族对峙为邻,各民族在饮食上相互交流与影响,通过榷(qu?,专卖)场贸易,北宋用丝绸、茶等生活用品从辽、西夏手中换回了大量的羊只。
然后,当时的中医理论对食羊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唐代时,羊肉早就被用于食疗当中,到了宋代,食疗之风的进一步发展及盛行,这个观念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如北宋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就载:羊肉?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最后就是北宋宫廷的肉食消费习惯,几乎都是以羊肉为主。宋代的历任皇帝都很喜欢吃羊肉,怎么吃都不腻,而且都上升到了?祖宗家法?的高度。《续资治通鉴》载:辅臣吕大防为宋哲宗讲述祖宗家法时说:?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而从古至今,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社会活动中往往具有?趋上性?,就是模仿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生活习惯,而在古代地位最高的帝王的饮食习惯往往成了底下大臣乃至平民百姓的行动纲领。
虽说宋朝的羊肉消耗量大,但这些供应也大多仅限于贵族官僚或富商阶层,在古代,羊肉一直不便宜,羊肉在古代封建社会里,一直是统治官僚阶级享用的肉食,普通老百姓很少或几乎吃不起。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当副相(尚书左丞)的时候,宋哲宗?日赐一羊?,苏辙吃羊肉吃到发腻,而此时的苏东坡被贬至惠州,整座城市每天只有一只羊出售,所有市民和大多数小官舍不得买,当时的苏东坡也是馋得只能啃羊骨头打牙祭,就是去买羊脖子那一块的骨头回来,然后煮熟,用工具挑着里面的肉吃,不知后来的羊蝎子火锅跟东坡先生有没有关系,总之可以看出,羊肉在宋朝通常是有钱或有地位的人方能享用的美食。其实现在羊肉也不便宜,只是如今老百姓想吃的话还是吃得起......
因为稀缺,所以倍加珍贵。羊在宋朝饮食的开发上,也是物尽其用,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如在食疗饮食当中,羊的内脏就一直被当做主要食材,《太平圣惠方》载:?治小便多数,瘦损无力,宜食羊肺羹方。?还有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上也有载:?羊肝羹方,羊肝,羊脊肉,曲末,枸杞根,右用枸杞汁煮前羊肝等,令烂,入豉一小盏,葱白七茎,切,以五味调和作羹,空腹食之。?诸多还有《政和圣济总录》记载有苁蓉羊肾粥、羊骨粥、羊背骨粥等等。
而其他的一些羊下水一般是宋朝市面能买到的以羊为名的熟食,如羊肠、羊肚、羊血、羊脬(膀胱)、羊奶房等等。
那在宋朝上层社会里,羊肉就被烹成了诸多花样。比如宋朝食谱里有一道?酒煎羊?,就是将羊腿肉切大块,焯去血水,煮到半熟,加大料焖煮,再用黄酒收汁。
还有一味?烧羊?,据说宋仁宗很爱吃,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烤羊肉,边烤边刷油,边撒作料香料,但其实这道菜在平民阶层很难吃到,因为烧烤用的大多香料自古就是上流社会的专属品,这我在之前讲香料的文章里有提到,所以平民就算有羊肉也烤不出那滋味。
还有宋朝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爱吃的一道菜,名叫?羊头签?的美食,就是将羊肉煮熟,剔取羊脸上的肉,切成细丝,用网油卷裹,挂浆炸透,切成圆筒,状如抽签的签筒,故得其名。
宋朝皇帝厚待大臣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所以要得臣心,就得厚待其胃。每当宰相、副相值班时,朝廷照例要供应一锅名为?太官羊?的羊肉锅:连骨带肉切成大块,加料炖得烂熟,闻着喷香,吃着可带劲了。
所以说羊肉到了宋朝人手里,一点都不浪费,跟当时的金人相比,金人的烹饪水平只能说是停留在?茹毛饮血?的程度。
南宋学者周煇在去金国之前,兴奋异常,因为金国不缺羊,而且动辄百来斤,又大又肥,且便宜。满以为原本可以大快朵颐的他,哪晓得?驿顿早晚供羊甚腆,既苦生硬,且杂以芜荑酱,臭不可近?,虽然所住宾馆天天有羊肉供应,可是却干硬难吃,味道重,臭不可闻。
还有南宋大臣洪皓也在金国待过,金人要以上宾礼厚待,请吃全羊宴。洪皓得知,乐了,终于可以大肆地吃羊肉,哪知到了席上,傻眼了,只有一大盆水煮羊肉和一整张刚剥下来的羊皮,至于味道,那就不用说了,只是水煮的羊肉能好吃到哪去。
这要是金人南下到南宋旅游去,品尝了宋人用千百种方法料理的羊肉后,一定会捶胸顿足,感慨以前到底是浪费了多少的羊肉,多么的暴殄天物。
1.含有“羊肉”的诗词有哪些 1、《失调名》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妙手庖人,搓得细如麻线。面儿白、心下黑,身长行短。蓦地下来后,吓出一身冷汗。这一场欢会,早危如累卵。便做羊肉燥子,勃推飣碗。终不似、引盘美满。舞万遍。无心看。愁听弦管。收盘盏。寸肠暗断。
2、《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七十四》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第五华筵正大宫,辘轳引酒吸长虹。
金盘堆起胡羊肉,御指三千响碧空。
3、《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八十三》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每月支粮万石钧,日支羊肉六千斤。
御厨请给葡萄酒,别赐天鹅与野麕。
4、《和林养正龟符惠诗》
年代: 宋 作者: 王迈
殿陛程文被十行,要搜鲠论献朝堂。
点头只欠饶三好,强项须教受一章。
耿耿古心憎肮脏。茫茫俗眼笑荒唐。
大官羊肉非吾羡,一筹藜羹劣可尝。
5、《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寒羊肉如膏,江鱼如切玉。
肥兔与奔鹑,日夕悬庖屋。
嬉嬉顾妻孥,滋味喉可欲。
谪官但强名,比者何不足。
2.有关于羊的诗句 形容羊的古诗词有:《渭川田家》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秋思》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桑竹成阴不见门,牛羊分路各归村。前山雨过云无迹,别浦潮回岸有痕。
《君子于役》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1]?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日暮》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苏武庙》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日暮》译文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
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注释: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
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
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
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
“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有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
江山美丽,却非故园。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
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
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
(《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艺术特色。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无缘,沾不上边似的,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艺术上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3.关于羊的诗句有哪些 1.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地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李白
3.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4.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苦寒行》曹操
5.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初入太行路》白居易
6.羊角风头急,桃花水色浑。——《送友人上峡赴东川辞命》白居易
7.羊公长在岘,傅说莫归岩。——《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白居易
8.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初春汉中漾舟》孟浩然
满意望采纳哟~~~(*^__^*) 嘻嘻……
4.关于涮羊肉的古诗词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
羊肉泡馍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吃了最好。清晨凛冽的西北风里,吃一碗冒着热气的羊肉泡馍,驱除了冬天的严寒,浑身增添了热情和干劲。
从公元前11世纪到如今,羊肉泡馍的魅力欲久弥香,大大小小的羊肉泡馍馆在西安随处可见,尤以老孙家的最为有名,到西安的游客,不吃羊肉泡馍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有上长城、没有逛天安门广场一样, 羊肉泡馍就是西安的招牌,和兵马俑拥有同等的文化品位诗句: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秋 羊(元)许有壬塞上寒风起,庖人急尚供。戎盐春玉碎,肥狞压花重①。
肉净燕支透②,膏凝琥珀浓。年年神御殿,颁俊每沾馂③。
【注释】①狞:幼羊。 ②燕支:草名,可染红作颜料。
③馂:食其余。《礼祭统》:“夫祭有馂……尸亦馂鬼神之余也。”
5.形容羊的古诗词 有啊,送你几首。
形容羊的诗词:
咏羊
(唐)李峤
绝饮惩浇浴,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展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绵羊
(宋)岳珂
褥毛吹朔雪。细肋卧晴沙。
晓牧尾摇扇,春游项引车。
湮流便逐草,酪腻正需茶。
曰夕归栖处,因风想塞笳。
秋羊
(元)许有壬
塞上寒风起,庖人急尚供。
戎盐春玉碎,肥狞压花重。
肉净燕支透,膏凝琥珀浓。
年年神御殿,颁俊每沾馂。
羬羊赞
(晋)郭璞
月氏之羊,其类在野。
厥高六尺,尾亦如马。
何以审之.事见《尔雅》。
6.关于烤全羊的诗句,诗词 在《诗经·大雅·生民》中,有烧烤羊肉的记载。
古人谷熟而祭,在祭祀时,“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羝,即公羊。軷,即剥,指剥羊的皮。
载,是语气助词。
燔,即将肉放在火里烧炙。
烈,毛传:“贯之加于火曰烈。”
即将肉串起来架在火上烤。
兴,即兴旺。
嗣岁,即来年。
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取一只公羊,剥皮之后,把羊肉串起来,放在火上炙烤。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祭祀上苍,祈求明年有个好收成,即“以兴嗣岁”。
扩展资料
写烤羊肉串的色香味形味形的句子
羊肉色泽酱红,麻辣鲜香、油亮,不腻不膻,外酥里嫩,肉质鲜美,别具风味。
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
羊肉串是近几年来流行很广的大众饮食,基本上没有淡旺季之分,如果在天气炎热的南方,冬天的生意要更好一些。
羊肉串特写烧烤可以说是从新疆的烤羊肉串普及开来的,通过不断发展,烧烤的风格结合地域特色有了创新和变化,品种呈多样性,除了羊、牛、鸡、鱼等许多肉类之外,许多蔬菜水果也可以拿来烤。
烤羊肉串的吃法只撒辣椒和孜然两种作料,但演变后的烧烤一般都会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消费者口味调配佐料。
烧烤的工具根据方法的不同有很多种,如明火烤、炭火烤、炉烤、泥烧、竹烤、铁板烧等都算是烧烤的范畴。
常用的炭火烧烤所用的工具有:烧烤炉、碳、钎子、刀、鱼夹、牙签等等。
市面上常见的炭有:易燃碳、木炭、机制炭三种。
易燃烧烤炭的表面有一层易燃层,比起普通木炭要容易引燃,缺点是较贵。
普通木炭优点是便宜,缺点是大小不一,烧烤时火力不均,燃烧时间短,烧烤的过程中须加炭。
机制烧烤炭是由炭和煤混合而成,压制成中空的多棱形,这种烧烤炭大小均匀,燃烧时间长,火力均匀,无烟,价格不贵。
很多专业烧烤店选择的都是这种烧烤炭,缺点是不宜引燃。
7.古人是怎么赞美羊肉汤的 吃羊肉的历史悠久,据了解在我国古代时期就开始流行吃羊肉了,小牧谣羊汤馆专家称在古代羊大概是继狗之后,最先被人类驯服的动物。牛、羊、猪在《礼记》中被称为“大牢”,《周礼》中记载,古代人们在进行祭祀活动时,要把羊分成肩、臂、正脊、横脊、正肋、肠胃等21档,放进不同的祭器中。古人在注释文字的时候把羊字写为美字,指代“味美”。而自魏晋时期起,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羊肉就已经成为绝对的主导,《本草拾遗》说:“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
唐朝人开始吃羊肉成瘾,据中国古代第一文言小说集《太平广记》中记载,连在家清心修行的居士,往往也无法抵挡羊肉的诱惑。在宋朝也有“御厨止用羊肉”的说法儿,相传宋真宗时,宫里的御厨每天就要宰350只羊供王公子孙享用。
8.形容羊肉优雅的词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广陵赠别(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7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康熙与侍卫下棋,却闹出了“千古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