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邓艾从阴平小道入川到底有多难,这不亚于是一场豪赌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07:24:24

邓艾从阴平小道入川到底有多难,这不亚于是一场豪赌

很多人都不了解邓艾豪赌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邓艾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地理学家,他用自己的性命和三万将士,做了一次豪赌。不可否认,他有赌的成分,但是他赌赢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四川那边转一转,漫山遍野全是隧道。可以说如果把高铁和隧道给停了,你现在想入川,除了飞机也就只能做梦想一想了。

因为蜀道难真的不是盖的,打通成都平原和外地的道路交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程。由此我们就不难想到,当年邓艾从阴平小道入川是多么的不容易。

邓艾奇袭成都,的确是碰运气去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钟会的20万大军,被姜维死死地挡在了剑阁道。没办法入川的道路狭窄而且易守难攻,钟会就算有百万雄师,也只能挨个从剑阁道通过。

邓艾心想,这么搞纯粹就是跑到前线来混日子了,他认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地理知识,极有可能就要荒废了。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三国志》

为此邓艾决心换条路试试,根据他亲自跋山涉水各种考察,最终找到了一条阴平小道。于是邓艾就带着大军想要从阴平小道进入成都平原。

一路上走了七百多里山路,一个人影子都看不到。可见这地方谁也想不到会有一条小路,这条路本身是不通的,邓艾走进来才知道,心里也有点后悔。

不过既然已经入了坑,索性就想办法把坑给填平了看看。于是邓艾带着大军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上山高谷深,十分艰难。

尤其是大军所需要的粮草,运输起来那叫一个艰难。邓艾终于意识到了诸葛亮当年北伐运送粮草是多么艰辛。

他知道如果在入川之前断粮,这三万人马可就全部断送在这里了。所以说这是一次豪赌,一次没什么把握的豪赌。

邓艾偷袭成功,还真的是偶然中的必然。

邓艾当然有想过后果,一旦粮草断了,这帮人根本就不可能再听从他的号令,到时候在山川险阻之中,反而是最危险的。

01为此邓艾身先士卒,遇到危险的地段,他总是亲自出马勘探。当时全军上下,只有他懂得地理知识,其他人进来了以后,也只能依靠这位地理学家了。邓艾常常用毯子把自己裹挟起来,从山坡上滚下去,以此探路。可见他为了大军成功抵达成都,的确是花了不少心血。

从努力程度上来说,打下成都是必然的结果。可是从现实角度上来说,有时候努力还真的未必能成功,所以这是一次偶然的成功。

02邓艾最担心的就是粮草问题,当时也的确出现了粮草短缺的情况。如果七百多年山路走下来,依旧找到不入川的口子,那么好了,大家就地,把自己火化了就行了。

好在最后时刻,邓艾大军终于到达了江油,蜀汉压根没想到邓艾真的会从这边下来,所以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守备,守将马邈一眨眼就投降了。

在江油得到了物资供给以后,邓艾大军这才有了灭亡蜀汉的资本。这一路走下来,的确是艰险异常,成功失败的几率各占一半,就看你敢不敢出手了。

入蜀以后,邓艾依旧九死一生。

蜀汉这边不是傻瓜,他们得知江油被人给占领了,立刻调遣卫将军诸葛瞻前去绵竹镇守,以防邓艾来袭。

这个时候的邓艾是兵困马乏,应该是没有什么骑兵,以步兵为主。对付以逸待劳的诸葛瞻,其实他心里是没底的。

可是他有的选吗?根本就没有退路可选,后面就是阴平小道,这条路下来一趟代价已经很大了,更别说要再走回头路了。

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三国志》

何况邓艾他甘心吗?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邓艾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弃了,那他才真的会气得吐血。

所以他立刻派遣邓忠和师纂左右夹击诸葛瞻,结果被诸葛瞻杀败。邓艾心里咯噔了一声,因为如果打不过诸葛瞻的话,那他们还是都要死在这里。

所以这个时候邓艾领袖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他告诉大家,存亡之际在此一举,要么就是打赢对手,要么就是全部战死,没什么好说的。

在邓艾的激励之下,将士们奋勇杀敌,终于将诸葛瞻击败。除了姜维大军以外,蜀汉唯一的一支有生力量被邓艾击溃,刘禅也只能出城投降了。

总结:哪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谁还不是九死一生的努力。

我们去看成功的人,往往都只能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至于他们过去的艰辛,其实我们是看不到的。

所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错觉,感觉这帮成功人士,似乎没吃多少苦,就爬上了高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三国志》

谁的成功会一帆风顺呢?除了上一代人的努力给了你照顾,普通人走向成功,必然是要披荆斩棘的。邓艾其实也是一样,他打下蜀汉,其实必须要经历重重难关:

第一就是山路险阻的问题,士兵们难以逾越这样的天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邓艾甚至不知道前面是否真的能走得通。第二就是粮草殆尽的问题,如果在粮食吃光之前,他们还没有到达成都平原的话,那他们都要饿死在这里。第三则是遭遇蜀汉内部强大的军事镇压,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诸葛瞻等人养精蓄锐多时,而邓艾大军却疲惫不堪。所有的困难都被他克服了以后,他这才拥有了丰硕的果实。可问题是,其中任何一个困难邓艾没有坚持住,那一切的努力可就都付之东流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邓艾灭蜀为何不走大路而取道阴平

  邓艾不走大路而取道阴平,为灭蜀奠定了基础。这启示我们:越是难行的路越畅通,越是通达的路越难走,这是生活的辩证法。> >   一、邓艾偷渡阴平> >   魏军伐蜀,蜀辅国大将军董厥守剑阁,剑阁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他对此很有信心,但真正忧虑的是成都,他对姜维说:“此关虽然可守,争奈成都无人;倘为敌人所袭,大势瓦解矣。”姜维说:“成都山险地峻,非可易取,不必忧也。”> > >   其时魏将钟会取了汉中,邓艾来钟会营中商量下一步的策略,钟会问他有何妙策,邓艾说:“可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乘虚就取剑阁,可获全功。”会大喜曰:“将军此计甚妙!可即引兵去。吾在此专候捷音!”> >   邓艾走后,钟会对诸将说:“人皆谓邓艾有能。今日观之,乃庸才耳!”众问其故。会曰:“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吾只以正道而行,何愁蜀地不破乎!”遂置云梯炮架,只打剑阁关。> >   邓艾对钟会的心思心知肚明,他对诸将说:“钟会料我不能取成都,我偏欲取之!”乃下令尽拔寨望阴平小路进兵,离剑阁七百里下寨,有人报钟会说:“邓艾要去取成都了。”钟会笑邓艾不智。> >    邓艾乃先令子邓忠引五千精兵, *** 衣甲,各执斧凿器具,凡遇峻危之处,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行。艾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 三千兵,就彼扎寨;又行百余里,又选三千兵下寨。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峡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皆是无人之地。魏兵沿途下了数寨,只剩 下二千人马。前至一岭,名摩天岭,邓艾灭蜀邓艾偷渡阴平,兵马突然出现蜀国在中心,刘禅疑魏兵从天而降,君臣出城十里而降。> >   马不堪 行,艾步行上岭,正见邓忠与开路壮士尽皆哭泣。艾问其故。忠告曰:“此岭西皆是峻壁巅崖,不能开凿,虚废前劳,因此哭泣。”艾曰:“吾军到此,已行了七百 余里,过此便是江油,岂可复退?”乃唤诸军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众皆应曰:“愿从将军之命。”艾令先将军 器撺将下去。艾取毡自裹其身,先滚下去。副将有毡衫者裹身滚下,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了摩 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 >   邓艾暗度阴平,引兵行时,又见一个大空寨。左右告曰:“闻武侯在日,曾拨一千兵守此险隘。今蜀主刘禅废 之。”艾嗟呀不已,乃谓众人曰:“吾等有来路而无归路矣!前江油城中,粮食足备:汝等前进可活,后退即死,须并力攻之。”众皆应曰:“愿死战!”于是邓艾 步行,引二千余人,星夜倍道来抢江油城。> >   却说江油城守将马邈,闻东川已失,虽为准备,只是提防大路;又仗着前面有人守住剑阁关,遂将军情不以为重。邓艾突然出兵江油,马邈大惊,慌出纳降。> >   邓艾取了江油,便攻涪城。部将田续曰:“我军涉险而来,甚是劳顿,且当休养数日,然后进兵。”艾大怒曰:“兵贵神速,汝敢乱我军心耶!”喝令左右推出斩之。众将苦告方免。艾自驱兵至涪城。城内官吏军民疑魏军从天而降,尽皆投降。然后得绵竹。劳军已毕,遂来取成都。> >   魏兵大至。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出北门十里而降。> >   二、跳出惯常的思维模式> >    邓艾灭蜀,全仗魏兵取道阴平,这是敌我双方都不曾料到的。姜维不曾料到,邓艾对钟会说这一策略时,连钟会也不相信,欺他弱智。原因在于从阴平入川并非用 兵之路,准确地说这里没有路,一个人行尚且艰难,何况大军,这是一条无路之路,有谁相信大军能翻过摩天岭,就象蒋介石不相信红军能翻过大雪山一样。> >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   1、畅通。> >   越是难行的路越畅通,越是通达的路越难走,这是生活的辩证法。> >    邓艾军如果走大道,必然遭遇蜀军的顽强抵抗,姜维领大军在剑阁严阵以待,这是钟会一军没有多大的进展的原因。军事上,从来流血最多的乃是大道,是那些兵 家必争之地,他们在狭路上相逢并狠命争夺,而更广阔的地方却是鸟语花香,空寂异常。而在阴平道上,魏军路过一个空寨,这个空寨在诸葛亮时期曾经派兵把守, 因为诸葛亮是一个心细而谨慎的人,而在刘禅时期已经废弃不用。魏军过此畅通无阻,这意味着什么?打个比方来说,情形就相当于在入蜀的大道关隘上敌人已经出 降。而钟会一军在大道上不会有这样的好事。> >   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当蜀军边关密不透风,而魏军却突然从天而降 出现在蜀国的土地上,谁也不曾料到。江油、涪城、绵竹三城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丢失的,取成都也就水到渠成。孙子兵法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双方在准备充分的情 况下,对垒将是一场恶战,哪怕斩敌一千也会自损八百,唯有在出乎对方的意料之外打他个措手不及,才能既增加胜算,又能减少自身能量的损耗,这是兵法上最常 用的手段之一。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栽倒于暗箭之下的原因。陈胜是怎么死的,是他在睡觉时被车夫暗杀的。张飞是怎么死的,是在喝醉时被部将杀 的。吕布那么骁勇,谁能将他捆绑?但他的确是被捆绑起来送到曹操面前的,因为他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的两个部将用绳子捆了他。韩信带了一千军,纵横于北 方,走一国灭一国,在齐国的时候,拥兵达数十万,威势冲天,但刘邦只带了一个人,就把他的兵权夺过来了,他是怎么做的?他一大早就闯入韩信的营寨,那时韩 信还在睡觉,刘邦就从他帐壁上取走了兵符,一符在手就可号令众兵,刘邦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所有将领全部换掉时,韩信仍然鼾声如雷,等他醒来时一切都变了样。> >   只要对方不曾料及,不作准备,再高强的对手都不足为惧。> >    这一招的核心在于出奇致胜,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不竭如江河。”出奇在于出人意料,出人意料源于摆脱陈旧的思维 模式,摆脱陈旧的思维模式就意味着的创新,意味着你将富有创造性,具有创造性使你整个人具有灵性,它使你在各种的复杂的环境中出现奇思妙想,意味着好的策 略将层出不穷。> >   陈旧的思维模式是一个人最终的陷井,他人一旦了解你的过去,也就掌握着你的将来。> >   列子曾说过歧路 亡羊的故事,讲的是羊丢了,许多人去找却找不到,因为岔路太多,人们只在路上寻找,但羊不受人类思维的影响,不会被人类的道路所困,他只走在自己的路上。 而人们在人的路上寻找一条羊的轨迹,怎么可能呢?羊不会有人类这种困境,尽管人类比羊更高级。人类在获得思维的同时就在编织着思维的困境,很多人徘徊在人 生的十字街头,迷茫又徘徊,预料着任何一条路上都有危机而感到无所适从,但他们从来没想到去开辟道路,他们有这个能力,但没有这个意识,因为他们从来都是 走别人开创的路。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创造力,原因尽在于此。> >   鲁迅先生说得很好:“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有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只有敢于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孤寂,你才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   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是整部《三国演义》谋略的精髓之一,是战术选择的总则。其基本方法是:在对手失去戒备的情况下,以对手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方式,实施突然打击,以期在短时间里取得大效果。> >   路是走出来的> >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心理学依据是:实施突然打击,使对方在心理慌乱中作出错误判断,采取不周全的或错误的行动,使形势不利于他自身而有利于我方, 然后我方顺势出击,致使对方连连失败。一旦有个失败的开端,对方要扭转危局就得付出重大代价,因为他的信心将受挫,就我们的生活而言,我们某天要去办一件 重要的事情,那么必然希望早晨会有个好兆头,我们相信好的开局会给我们带来一天的好运,我不是从迷信的角度来讨论它,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好的开局会使整 个事情变得顺利,并充满朝阳一般的美好感觉。在足球赛场上,人们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在开场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进球的概率很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开局阶 段,攻破对方的球门就是对对方信心的一种摧毁,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一支队伍一旦丧失了信心,必败无疑,败给谁?败给了自己,没有谁能摧毁你,除非你自己放 弃。> >   同时,“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也包含着另外一种战略战术:避实就虚。避开敌人的锋芒,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尤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可以指导人们攻击对手意想不到的薄弱环节,从而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曹操破袁绍就是这样的,周瑜赤壁破曹操也是这样的。> >   孙子提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原则之后,历代兵家都把它视为珍宝,推祟备至。其核心在“奇”字,料人之所料,想人之未想,别出心裁。利用对方惯性思维的弱点,捕捉对方的思想空隙,突破人们思维的常规、常法和常识,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邓艾偷渡阴平

细说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场逆天军事行动——邓艾偷渡阴平

细说堪称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场非常逆天的军事行动——邓艾偷渡阴平。那么这场军事行动有何逆天之处呢?

邓艾偷渡阴平发生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这一年,魏国实际掌权者司马昭基于蜀国国力已衰的实际情况,决定发动灭蜀之战。

魏军最初的兵力部署

当时魏军兵分三路南下,其中,西路军由邓艾统率,出狄道攻蜀之沓中,而沓中当时是姜维屯田之地,邓艾与姜维都是当世名将,从司马昭以邓艾对姜维也能看出,邓艾的军事能力是非常高的。中路军由诸葛绪统率,出祁山攻阴平桥头,司马昭此举的目的是希望诸葛绪能攻下阴平桥头,在邓艾与姜维缠斗之际切断姜维的后路,两面夹击,一举达到歼灭姜维的战略目的。

而魏军的主力军即东路军十万人马则在钟会的统率下,分别从斜谷、骆谷出秦岭,意图占领汉中地区。

以上便是当时魏军兵力的具体部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司马昭的进军意图就是,邓艾与诸葛绪夹击歼灭姜维,钟会则占领汉中,而后三军挥师成都,灭蜀指日可待。

姜维的应对

然而姜维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在面对汉中已失,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他利用了诸葛绪的畏战情绪,率军绕道诸葛绪大军的身后并做进攻的态势,成功吓跑了诸葛绪。就这样姜维趁机撤军到剑阁,剑阁是当时从汉中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姜维亲自镇守剑阁,钟会的十万大军便被成功地阻挡在了关外。

姜维能安然回师镇守剑阁是魏军上下万万没有想到的,然而灭蜀势在必行,多耽误一日便多一分危险,在两军陷入对峙焦灼状态之际,邓艾提出了“偷渡阴平”的计策。

邓艾的反击

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的意思是:利用魏军主力与姜维对峙剑阁的机会,自己可以从阴平绕小路攻打江油和涪城,这时候如果姜维不来支援蜀军,那么自己便可一路南下围攻成都,如果姜维赶来支援,那剑阁必然被破,蜀军一样没有回旋的余地,必败无疑。

所以伐蜀的成败之关键所在就集中在了“邓艾偷渡阴平能否成功”这一点上。虽然邓艾提出的计策看上去非常完美,然而他们具体实施的过程却非常艰难,甚至在当时的所有人看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就是那条所谓的“阴平小道”,这条小道邓艾称其为“邪径”,那么这条道究竟有多“邪”呢?为此,《三国志》给了我们一个非常详细的答案。

偷渡阴平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总结来说,这条道根本就不是道,邓艾率军从阴平出发,穿过七百余里的无人区,一路上遇山凿山,遇水架桥,周围都是高山密林,悬崖峭壁,人迹罕至。很多时候更是无路可走,将士们只能徒手爬山,加上这条路凶险万分,粮草也无法得到有效提供,以致于很多人都死在了路上。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条“邪径”,倒不如说这是一条“死路”,这一路上邓艾并没有遇到哪怕一个蜀军的抵抗,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里是不需要防守的,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从这里出现。

因此,当邓艾率领几千衣衫褴褛,甚至手中兵器都残破不堪的疲惫之师出现在江油城下时,守将马邈竟不战而降。在马邈看来,他难以理解邓艾等人为何会出现城下,魏军此时不应该与姜维对峙与剑阁吗?所以这群兵不是魏军,根本就是天兵天将下凡,因此,马邈投降了。

马邈投降后,邓艾军在江油获得极大补充,稍作休整后便继续南下,一路势如破竹,于绵竹大败诸葛瞻,兵围成都,刘禅见魏军至便开城投降,蜀国灭亡。

所以,我们最后来看魏国灭蜀的整个过程,邓艾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他以一支偏师从阴平一路翻山越岭直插敌方心脏,且一击必中,如此奇袭之经典战例古今罕有,堪为逆天。

邓艾偷渡的阴平地势到底有多险要?它又是现在的哪里?

古道名声大振何?操营邓艾度嵯峨。景耀六年(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命邓艾、诸葛绪、钟会分三路大军围攻蜀国。其中邓艾引军三万直击沓中屯田的姜维,诸葛绪引三万余众进攻阴平桥头,切断姜维退路。钟会引十余万主力军,分别从子午谷、骆谷、斜谷进攻汉中。姜维见汉中危机,绕过邓艾、诸葛绪驰援汉中,两军在剑阁相持不下。钟会将要粮尽之时,准备撤军。



然而邓艾却想出偷渡阴平、直取长安的奇谋。得到司马昭允许之后,邓艾率本部人马进入阴平古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翻越摩天岭,到达酱油,并在绵竹地区斩杀诸葛瞻父子。



首先分析阴平的地理位置。阴平又被称为阴平古道,开始于阴平郡,它也是因为阴平郡而得名。阴平郡是曹操改广汉属国而得名,地址位于今甘肃文县西北(鸪依坝)。阴平古道穿越文县县城,再经过青山县境内的摩天岭,并依次经过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最终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南坝乡)。阴平古道全长约265公里,据说这个数字跟《三国志》中的相关资料记载很相似。



据《三国志》记载,阴平古道全长为七百里,而古人以360步为一里,现在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期的1.33里,经过计算与古人的测量不谋而合。阴平古道崎岖又漫长,除了当地人行走之外,基本上就是战争需求,明代的将领付有德,也曾率军经过此地。三国志中曾这样记载: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通道,造做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



其次分析阴平古道究竟有多艰险。从心阴平郡到达江油的道路上,崎岖不平,既有高山险阻,又谷壑纵横。长途跋涉,一般人不能顺利通过。邓艾率命本部人马,行程上千里地,山高谷深,天气变换。邓艾命令五千精兵,
携带斧凿器具,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他又选取三万精兵,携带军粮绳索,每一百里留下三千人安营扎寨。因为道路太过艰险,运粮不济,魏军多次陷入困境。



到达摩天岭时,马不能前进,岭西皆是悬崖峭壁,邓艾之子邓中与开路壮士都大哭不止。唯有邓艾以毛毡裹身,身先士卒,滚下山坡,魏军因此死伤颇多。
阴平道路之险要,非常人能通过。演义中这样记载:

前至一岭,名摩天岭,马不堪行。艾步行上岭,见邓忠与开路壮士尽皆哭泣。艾问其故。忠告曰:“此岭西皆是峻壁岭崖,不能开凿,虚废前劳,因此哭泣。”



再次分析阴平古道的遗迹风光。阴平古道沿途有邓艾留下的遗迹,比如邓艾的磨刀石,士兵们休息时抖鞋用土之地——鞋土山,邓艾盖印的印合山,丢失衣服的落衣沟等。自从邓艾打通阴平道之后,这里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摩天岭之上更是有诸葛亮的孔明庙,因年久失修,已经倒塌,只剩下断壁残垣。

相传孔明所立的碑也在此处,上面曾写: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横,不久将死。据说摩天岭上有一处大草坪,每逢盛夏,山花烂漫,红花遍地,犹如红旗招展,十分好看。过了摩天岭,便可以到达南天门,此处四面环山,谷歌纵深,更有潺潺流水,鸟语花香,身临其境有进入仙境之感,美不胜收。阴平道虽然险要,但也不失其美的一面。

钟会战剑阁,邓艾偷渡阴平,灭蜀之战二人谁功劳更大?

经常有人抨击蜀相诸葛亮不顾国力弱小坚决北伐,认为这是蜀汉灭亡的主要原因。诸葛亮其实这是以攻代守,保持经常北伐的进攻态势,反而会让强大的曹魏处在相对被动的位置。如果不是如此,坐等曹魏来攻,蜀汉就不是在公元263年才灭亡了,可能早上十几年或二十多年。当然,蜀魏两国的差距实在太大,263年蜀汉还是等来了灭国之战。

图-魏蜀吴都城洛阳、成都、建业(南京)位置示意图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控制曹魏的司马昭决定大举伐蜀。不过这次伐蜀之战也引出一个争议,灭蜀的头功到底是中原名将双子星之一的邓艾,还是钟会?我们先来看一看邓艾和钟会的职务,邓艾是太尉,钟会是司徒。三公之中以太尉居首。伐蜀时,邓艾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陇右诸军事。钟会是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钟会这个镇西将军,也是邓艾升迁前的官职,由此可见钟会的官职比邓艾小。

但到伐蜀时,钟会却做了主将,邓艾只是副将,这是因为什么呢?司马昭控制朝廷大权,使得魏帝曹髦和司马昭拼命,只是力量悬殊太大,被司马昭杀掉了。弑主不是好名声,司马昭受到了很大的道德压力,需要建立奇功来化解弑君产生的危机,所以伐蜀对司马昭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时魏国上下对伐蜀之事充满质疑,意见并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满朝文武只有钟会一人赞成司马昭的伐蜀之议。“(司马)昭欲大举伐(蜀)汉,朝臣多以为不可,独司隶校尉钟会劝之(伐蜀)。”邓艾则从纯军事的角度分析,认为此时伐蜀不是最佳时机,《晋书-文帝记》记载了此事,“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未有(挑)衅,屡陈异议。帝(司马昭)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可见司马昭对邓艾此举是非常不满的。钟会看透了司马昭的小心思,邓艾有意无意拆司马昭的台,这也是司马昭重钟会而(相对)轻邓艾的原因。

曹魏伐蜀其实不止是钟会的正面军与邓艾的奇兵。当时魏国是出动了三路大军,邓艾率三万人出甘松、沓中(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附近),主要任务是牵制蜀汉大将姜维。另一路大军是诸葛绪带三万多人出武都等地,堵死姜维南逃入蜀的归路。真正的魏军主力十多万则是钟会统帅,出兵斜谷和骆口。

由于钟会军是魏军主力,姜维重点的防御方向也是钟会。毕竟蜀汉国小兵少,一旦让钟会大军进入蜀中,蜀军是难以分兵防御的。姜维的应对办法是集结当时能拿出来的兵力,比如廖化、张翼等部会合于剑阁雄关。只要死守住剑阁,就能阻止魏兵进入相对平坦的四川盆地。在只有冷兵器的古代,地理上的险要堪称是一支重要的盟军。蜀军凭借剑阁地势之险,钟会始终没有办法攻克,陷入两难之地。钟会有些扛不住,甚至打算退兵。

再说邓艾这一路。按魏军之前的行军计划,邓艾应该与钟会二师会合,但姜维死守剑阁,导致计划泡汤。在这种情况下,邓艾才有了绕过剑阁、偷渡阴平的打算,“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入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最后邓艾坚持自己的战术计划,并获得了成功,杀到成都城下,逼蜀主刘禅投降,蜀亡。因为蜀主降于邓艾,很多人因此认为邓艾是灭蜀的头功,因为邓艾凭一己之力扭转了钟会所面临的被动战局。

实际上呢,邓艾所偷渡的阴平被称为邪径,其路艰险难行,风险极大。邓艾偷渡阴平就是一场豪赌。他虽然偷渡阴平成功,可经过长时间的山路行军,魏军精疲力竭。如果魏军面对有驻扎的蜀军,这支魏军是根本没有能力还手的,邓艾势必全军覆没。再者,邓艾的行动并没有主帅钟会汇报,明显是在抢头功。

只能说邓艾的运气太好,蜀军的重心放在钟会那边。阴平天险过后, 江油不战而降,势如破竹拿下涪城(四川绵阳)后,一举击杀诸葛瞻父子,最终灭蜀。邓艾心里也明白,一旦拿下不绵竹,则姜维引兵来攻,自己还是死路一条。如果不是钟会率魏军主力牵制由姜维率领的蜀军精锐,就算邓艾拿下江油和涪城,姜维依然有足够的能力分兵来攻邓艾部,邓艾在异地作战,能往哪跑?粮草都成了问题。

如果只从战术角度,邓艾是灭蜀头功,但从战略上讲,钟会的功劳不比邓艾小。都说邓艾是奇兵,如果没有正面军进行掩护,还能是奇兵吗?比如说梁山好汉108个攻打某寨,105个在正面吸引敌寨主力,时迁、李逵、武松三人从侧门进,由时迁撬门成功,李逵和武松大开杀戒,砍死寨主,因为寨兵都去正面了。这种情况下,能说时李武三人是灭寨的头功吗,大家哪个没有功劳?

钟会与邓艾,一正一奇,合力灭蜀。真要论首功,二人皆可称为首功,缺了哪一个环节,灭蜀都是在做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