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为什么郁郁而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偷袭荆州,他们用计大败关羽。
(陆逊)
蜀章武二年(222年),陆逊被孙权拜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保住了处于劣势的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陆逊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陆逊之死,从直接原因来看。当时,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内外的官员,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孙和或孙霸。
孙和曾经派人藏匿到孙权的屋子里,而且偷听到孙权和杨竺的谈话,内容是等百年之后立孙霸为储君。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陆逊听二人言,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
(陆逊)
孙权发觉禁中语漏泄,先后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陆逊虽未立即被一同问罪,也被遣使写信责备打听宫中机密。在狱中,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逊非常生气,最后死在了狱中。
而事情的幕后原因,就是四个字,功高震主。
陆逊参与赤壁之战,之后也在东吴前三任都督周瑜,鲁肃,吕蒙手下干过活。可当他立下破荆州杀关羽,战猇亭败刘备的功劳后,他的威信在军队中迅速上升,后做到丞相,统领文官,可谓是位极人臣。
这样来看陆逊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掌握了大权。这就很像当年的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就是这样的情景吗?如果从蜀国的情况看,诸葛亮也是这样,虽说诸葛亮握有大权,从来没有不臣之心。后主刘禅叫他,他随叫随到,刘禅也敬他三分。
(孙权)
而陆逊就不一样了。陆逊娶了孙策的女儿,算是孙权的后辈。并且他和孙权只是上下级关系,并没有特殊的感情,孙权对他的赏识远不及当年的都督周瑜。
并且当时吴国没有大的战事,国家处于稳定阶段。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陆逊的用处,也就没有了当年那么大,虽然并没有任何迹象证明陆逊有不臣之心。但是孙权还是不这么认为,就怕有后患。
陆逊看人极准,颇有先见之明。诸葛恪刚愎自负,杨竺盛名在外,陆逊断言他们终会败亡。可惜,算得别人算不了自己,最终他自己也不得善终,真是可悲可叹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立嗣之争。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经过几番争夺,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期间三国分别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文臣武将,他们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说起三国里的人物,人们话题最多的往往是蜀汉与曹魏,比如蜀汉的?五虎上将?,曹操的?五子良将?,他们都为自己的主公立下过汗马功劳。其实东吴的将领也不差,尤其是东吴的?江东四杰?,论谋略,论军事才能,不比蜀汉与曹魏差。今天就应题主的要求,说说?江东四杰?之一的陆逊。
陆逊是东吴人士,虽然出身名门,但是父亲早亡,年纪轻轻的陆逊不得不自己撑门立户。陆逊学识渊博,待人和善,在家乡小有名气。
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孙权上位后广召天下英才,陆逊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跟随孙权的,时年21岁。建安二十一年,陆逊率兵平鄱阳贼乱,凯旋而归,被孙权封为定威将军。孙权对陆逊的军事能力颇为欣赏,为了留住陆逊,孙权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陆逊虽然没有为东吴立过大功劳,但是孙权每次遇到战事,都会跟陆逊商量。
直到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发动夷陵之战。刘备轻率大军攻打东吴,此战,东吴的将领正是陆逊。最终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而归。陆逊一战成名!被封为丞相,这个位置可是跟蜀汉的诸葛亮平起平坐的!
那么,陆逊作为一国丞相,而且战功赫赫,又是孙策的女婿。本该有个不错的结局,但是为何陆逊的结局很凄惨呢?
晚年的孙权比较昏庸,而且疑心比较重。孙权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这本是皇帝的家事,最忌讳外人插手。可陆逊偏偏要插手,多次为了立太子的事而向孙权进言,惹怒了孙权,从而被孙权冷落,最终郁郁而终。陆逊可以称得上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但身在宫廷之中,尤其是皇帝身边,要懂得一定的权谋之术,否则难得善终!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周泰等请战,陆逊以前面山路有伏兵不让出击,三日后,伏兵不得其便果出。陆逊等其兵疲意困,后发制人;吴主领兵应,曹丕派兵袭东吴。?孔明命马良速叫刘备改屯诸营,但已为时晚矣。?
陆逊先使淳于丹探险明蜀兵虚实,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陆逊追备,误入八阵图之死门,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其出生门。陆逊惧魏裘吴,不敢深入西川。
扩展资料
该回主要人物简介:
1、陆逊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2、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据《三国志》记载,陆逊是被孙权反覆的责备逼迫气死的。
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后,孙和的役使曾藏于孙权的床下,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孙霸为储之事。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请他乘到武昌的机会请族父陆逊为自己出面申辩。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几次与陆逊互通消息。陆逊听二人言,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 ?。
孙权发觉禁中语漏泄,先后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陆逊虽未立即被一同问罪,也被遣使写信责备打听宫中机密。在狱中,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胤又对孙和的存在不发一言 。陆逊终不胜愤忿而卒。
“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来源 ?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扩展资料: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二宫事件时卷入孙权孙和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陆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95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