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周朝最后一个天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周王朝虽然号称有八百年的历史,但是实际上从东周时期开始,周天子就已经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了,而且大家的关注点基本上也都不在周天子的身上,或许你知道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比如刘协、崇祯等等,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周朝的最后一位周天子是谁了。那么这位周天子究竟是什么人呢,他当时的情况下,有可能力挽狂澜重新振兴周王朝吗?
周朝末年,也就是战国时期,周王室虽然还尚存一丝生息,可还是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这个时候周王室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手下的齐楚各国随便拿出来一个,实力都要比周朝强盛。因此到了这个阶段,经营周王朝相当于经营着一个夕阳产业。这个王朝中的最后一位周天子倒是一个有些抱负的人,却也是没什么办法可以挽救了,何况这位周天子头脑还有些不太灵光,最终竟是加速了周朝的灭亡。
东周王朝的最后一任周天子是姬延,他坐上王位之后,可以说是没过过一天安稳的日子。此时一家独大的秦国让姬延很是头疼,秦国总是发动战争抢占别人的土地。可是说实话,这原本并不是他该操心的事,他虽然没有了实权,但还是各国名义上的天子,一切待遇也都还在。可这个姬延却始终没办法认清眼前的形势,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要光复自己的大周王朝,再次一统天下。
说这姬延脑瓜子不灵活还真不是故意诋毁他,他想要再次称霸的第一步竟是要出兵攻打秦国。虽然他看不清形势,但是对于自己的实力,他心里倒是有数。他深知凭借一己之力自己肯定打不过秦国,于是动起了联盟的心思,想要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项壮举。列国君主可不像他那样没头脑,他们早就知晓秦国的厉害,万万不敢答应姬延的请求。于是姬延的第一计划正式宣告失败。
虽然没有实力,可是他的决心倒是很大。他费尽心力在自己的领土上招到了五千名士兵,有了士兵他却没有粮草,于是他打起了城里那些富商的主意。姬延向大家承诺只要等他打了胜战回来,一定如数奉还。这些富商可不像他这样冲动,几乎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于是他又张贴告示,承诺等自己回来一定将借来的钱数倍奉还,这下倒是有了很多人愿意“帮”他一把。
于是姬延终于拉起了一支队伍前去攻秦,只是等着他的是周朝的完全覆灭。秦国早就看不惯这个碍眼的周天子了,可是一直找不到机会前去讨伐。要是无端前去,肯定会被其他各国所诟病,这姬延倒好,送上门来了。因此秦军向姬延的领地发起了进攻,姬延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看到秦军一来便投降了。不得不感叹,要是姬延没有这样冲动的对秦朝发起进攻,周朝或许可以多存在几年。
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历代周天子难道就没有一个贤君可以力挽狂澜吗?这个问题在史学家都是一个很难下定论的难题。到底是什么原因,春秋战国那么多代周天子竟然没有一位可以力挽狂澜,重振雄风?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代周天子是谁。根据史书记载,第一代周天子就是周武王,周武王名字叫做姬发。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指的就是第一代周天子率领八百诸侯灭掉了纣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西周王朝。
我们知道,周武王原本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文王姬昌原本是商朝时期的西伯侯。也就是商朝的一个地方诸侯。有点类似上朝的一个附属国。那么,说明分封制原型在商朝时期可能就存在了。周王朝建立以后实行了分封制,这也就是后来周天子被诸侯架空的根源。
西周建立以后,当时周天子实力是最强大的,基本上诸侯都是俯首称臣、唯唯诺诺,马首是瞻,也没有哪个诸侯敢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当然,这是在西周中前期的事情。
分封制在当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西周王朝的疆土,和扩大了西周的版图,当时从西海到东海,从南海到北海都是周朝的版图范围之内。周天子不用直接治理边远的地区,也可以获得诸侯们的进贡和带兵随从作战。
然而,问题也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周天子的登基,分封制的味道就变了。因为当一个周天子登上王位以后,就要大肆分封诸侯,把周天子控制的土地、人口分封给新的诸侯,这样一来周天子控制的王畿之地就越来越小,而原先那些大诸侯的土地却原封不动,而且有些大诸侯还吞并了一些小诸侯。周天子的实力也在逐步下降。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却拥有较大的虚名,我们说这就叫名不副实。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实际上已经沦为一个中等诸侯国,甚至连郑国都打不赢。这样周天子威严扫地。
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有许多周天子向重振雄风,摆脱被诸侯架空的局面。然而,当时诸侯争霸,人心涣散!周天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无法掌控那些雄心勃勃的诸侯们,也是奈何不了。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楚王还直接到洛阳问鼎,史称:问鼎中原,直接挑战周天子王权!因此,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不想重振雄风,是有心无力。
东周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周赧王”。
周平王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国号仍是周,因在此之前的周朝国都在洛邑之西的关中地区,所以称呼周平王之前的周朝为西周,周平王之后的为东周。五十九年(前256年),东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 。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 ?。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西周时期,周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可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天下共主”已徒具虚名,再没有控制诸侯的力量,由此历史也开始了一个列国纷争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
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强大起来,有的衰落下去。
于是,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诸侯林立的情况,严重束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扩展资料:
周平王为了讨好各个诸侯一直分封赏地给各个诸侯,以至于周王室土地渐少,慢慢的周王室便再也没法统治各个诸侯了。到了公元前750年(周携王二十一年)晋文侯趁他巡视时,以周携王无权继承幽王大统之名突袭周携王都城鄚县,杀死周携王。自此之后西周真正的结束了,东周的时候到了!
东周又被历史学家们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系列,春秋是西周末年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0)间242年的历史。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到了春秋后期人们越来越清楚土地的重要性开始吞并战争,慢慢的诸侯国越来越少战国就开始了。
而战国就是从晋国三分齐国卿族田氏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开始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大国为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而这几百年期间周王朝的影响力越来越少,一直到了楚王(楚庄王)问鼎(就是问问九鼎有多重啊什么的羞辱周王朝,意在自立为王)这就是“问鼎”的来源,但他做不成啊,毕竟周王朝坐着天下共主的名声,你要自立为王看看其他其他几大诸侯答不答应!
到了最后周王的旗帜已经连象征意义都稀薄了,秦国靠着商鞅变法的优势国力增上去了,再加上秦国的军队制度优于其他六国,于是积蓄了几十年商鞅变法的变革力量的秦终于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象征着国家历史由封建贵族执掌天下向封建官吏政治的转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东周(中国历史朝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8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