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秦朝灭亡的预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上关于大秦帝国的灭亡有两个很有名的预言或者是一语成谶的谶言:一个是“亡秦者胡”,一个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从秦国灭亡的过程来看,似乎两个都有点道理,那么这两个哪个更加靠谱点或者说更有说服力呢?我们一个个来分析下。
先说“亡秦者胡”:说的是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一心想要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有一位术士卢生为此出海寻找蓬莱山,以求得不死之药。当然这是忽悠秦始皇(在这件事情上秦始皇被忽悠过不止一次),估计是觉得无法交差,于是卢生献给秦始皇一本所谓的“仙书”,书上有这么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胡者,胡人也,指的是当时北方强大的匈奴,于是命蒙恬率三十万铁骑北击匈奴,以绝亡秦之患;这还不算,秦始皇还征调民夫修建了万里长城以防北方胡人南侵。
谁知道此胡非彼胡,这个“胡”字说的不是匈奴而是他自己的儿子胡亥: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台后,赵高和李斯先是矫诏赐死了大秦皇位继承人公子扶苏,然后又改了遗诏拥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帝,也就是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变本加厉的横征暴敛,引起天下人反抗,终于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再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了三个氏族(屈、景、昭,这是出国的三个大姓),楚国也能灭亡秦国;第二种解释是楚国即使只剩下了三户人家,也能灭亡秦国。不管哪种解释,意思都差不多,就是说最后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人。
明白了这两种说法的来历,接下来就看看秦国到底是亡于胡亥还是亡于楚国(楚人)?这两种说法哪一个更有说服力?
胡亥虽然是秦二世,但是大权并不在他手上,真正掌握大秦帝国命脉的是赵高,就连胡亥最后都被赵高杀了,当然赵高胡作非为,祸乱朝纲都是借着胡亥的名义进行的;还有一点就是胡亥即位后杀尽了自己的二十几个兄弟姐妹,说他残暴不仁没说错。大秦其实也不是亡在他手上,胡亥死后,子婴杀赵高,秦国还支撑了几十天才投降攻入关中的刘邦。所以虽说胡亥很大程度上是替赵高背黑锅,秦国最终也不是亡在他手下,但是他作为秦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亡秦者胡”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得不说,大秦帝国从来不缺大将之才,虽然当时天下人共同起来讨秦,而且胡亥和赵高当时手中无兵可用(一支50万的主力秦军南征百越去了,而且去了就在当地不回来了;另外一支30万在防守匈奴,但是主帅蒙恬蒙毅兄弟已经被杀了)。当时秦国武装了几十万刑徒交由少府章邯统领前去镇压起义(这里说一句,少府是秦设立的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也就是说和领兵作战根本扯不上关系),章邯屡战屡胜,几乎凭一己之力就要平定了纷乱。
这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原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义无反顾以破釜沉舟之势以五万楚军大破章邯20万和王离20万(这是从防守匈奴的30万大军中抽调出来的秦国精锐)一共40万秦军,彻底扭转了整个天下的局势,秦军主力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可以说,没有项羽巨鹿之战的大胜,就根本不可能有刘邦先入关中灭亡秦国的可能,而且很大的可能是秦末的农民起义和六国的复国运动都会被章邯一一攻灭。
所以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个”亡秦必楚“在项羽巨鹿之战的光芒之下很有说服力,相对于”亡秦者胡”更为靠谱和准确。其实也可以换个角度来说:没有”亡秦者胡”胡亥和赵高的横征暴敛,也就没有秦末起义和六国复国运动,那也就没有项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了,从这点来说,”亡秦者胡”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一前一后,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秦始皇即位后,用尽各种方法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有一位方士卢生,察觉了秦始皇这种心理,便告诉秦始皇,海上有一座蓬莱仙山,山上住着拥有不死之药的神仙。于是秦始皇边让卢生出海寻找蓬莱山,以求得不死之药。卢生回来后,向秦始皇表示未能找到不死之药,却拿到了一本“仙书”,书上写着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看到后,认为谶语中的“胡”是指匈奴,乃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以绝亡秦之患,又修筑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秦始皇死后,李斯等人擅改遗诏,拥立秦始皇少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秦二世暴虐无道,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应验了“亡秦者胡”的预言。不过“胡”原来并非是秦始皇所想的“胡”族(匈奴),而是其子“胡”亥。
所谓的预言,就是对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的预测,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没有人能拥有如此超凡脱俗的能力。然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在中国古代还真有过不少准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预言,每一个听起来都不可思议。有人认为,这都是后人的杜撰;也有人认为,或许真的存在一些奇人。
预言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能够长生不老,就招揽了许多术士,让他们为自己寻找仙药。其中有一个名叫卢生的术士,到处拜访所谓的仙山,却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只带回了一本书籍。此书籍上有一个五字预言,即“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大怒,认为“胡”指的就是北方的匈奴,遂命蒙恬带领大秦铁骑北伐匈奴,为了防患于未然,还举全国之力修筑了长城。然而,令秦始皇没想到的是,他误解了“胡”的意思,最终秦朝亡于胡亥的手中。
预言二:司马氏篡夺曹魏江山
三国枭雄曹操,一生征战沙场,开创了曹魏之基业,几乎没有怕过谁。据传,在曹操去世前,曾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他梦到了三匹马在马槽中吃草,立马从梦中惊醒,并针对此事询问谋士,但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司马懿带着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通过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当时曹操梦见的三匹马就是他们三人。
预言三:袁天罡算出自己的死期
唐朝著名的相士袁天罡,一生相面无数,从没有一次失算过,就连皇帝都对他相当佩服。有一天,袁天罡的一位挚友开玩笑说道:“袁兄啊,大家都知道你料事如神,能够参透天机,你有没有给自己算过命呢?”袁天罡大笑着回答:“你还别说,我前几天还真的为自己卜了一卦,今年的四月份,我就会驾鹤西游去了。”朋友以为袁天罡在开玩笑,并没有放在心上,令人惊讶的是,他真的死于四月份。
预言四:帝传三世,武代李兴
唐贞观二十二年,京城流传出了“帝传三世,武代李兴”的预言,这让唐太宗李世民相当畏惧,并开始命人暗暗调查此事,却一直没有查到是何人所传。后来,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唐太宗得知李君羡的乳名为“五娘子”,且他的官职为武卫将军,认为预言中的“武”指的就是李君羡,就以谋反的罪名将他杀掉了。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独掌了朝廷大权,并在后来登基称帝,当年的预言准确应验,这是唐太宗没想到的。
预言五:遇顺则止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不仅精通兵法、谋略,还是一位不世出的神算,在占卜、算卦方面甚至超过了大神诸葛亮。明太祖朱元璋对刘伯温相当器重,没事的时候就会召他入宫,聊一聊天下大势。有一天晚上,朱元璋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想知道明朝究竟能延续多少年,立马派人将刘伯温召入皇宫。
刘伯温来到后,朱元璋让他推算一下当朝国运,不论算出什么都不会责怪他。过了一会,刘伯温只说了“遇顺则止”四字预言,朱元璋就让他详细解释一下。刘伯温跪地说道:“臣用尽所能仅推算出这四个字,具体是什么意思,臣真的不知道,还望皇上明鉴。”朱元璋也没有为难他。两百多年后,李自成带兵攻入京城,崇祯帝自杀,这也标志着明朝的灭亡,而李自成建立的政权为“大顺”,这难道是巧合吗?
中国古代,名气最大的预言家要数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他在朱元璋开国之际,用“除非燕子飞入京,一院江山永乐平”,预言未来发生的朱棣篡位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兴兵攻打南京,改国号为永乐。还预言了明王朝后来的“土木之变”。
刘邦: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公元前195年四月,是汉高祖刘邦生命的弥留之时。但他亲手开创的西汉帝国,却直到这时还不消停,全国穷成一片,皇后吕雉与群臣间早就暗地互掐。、甚至刘邦就差一口气时,老婆吕雉还在身边叽叽喳喳,问刘邦以后怎么办。可就在这样的非常时刻,刘邦却依然淡定,身后的国策人事安排,全都讲的滴水不漏,最后最后一句却叫吕雉吃了一吓: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证曰:阳阳阴阴阴阳在卦为益。解曰:朱即赤也。讲的是朱明王朝,用词也十分浅显直白:“日月丽天”为明,明代传承十六帝,故为“十六叶”,解语中更是直接道出“朱即赤”的论断,不可谓不是料事如神。
公元318年,被毒死的晋愍帝临终前遗命远在江南的司马睿入存大统,以延晋祚。先前,有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时人都觉得莫名其妙,“永嘉之乱”的前后包括司马睿共有五位司马王爷相继过江,但后来只有司马睿独得为帝,大家这才明白童谣的意思。同年四月,司马睿即位,改元太兴。由于司马睿登基的地点在南京,所以后来的史家称之为东晋。
南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各路起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楚国的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于是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得到楚人的拥护而迅速壮大实力。后来楚将项羽在巨鹿率军战胜秦军主力,并接受其投降。从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转之势。这句话还真的应验了。
因为这句话是楚南公说的,而不是赵南公或者燕南公说。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楚南公:战国末楚阴阳学家,楚国贵族,南公著《南公》二十一篇,可谓为阴阳学派中之大家。曾认为楚国将灭掉秦国。
其实这种说法是歪打误着,当时主流观点是“亡秦者胡”,因此始皇帝修长城,并遣蒙恬领三十万大军以防匈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2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朝九门提督有多少人主要负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