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怎么样的人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9 15:36:11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怎么样的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墉乾隆年间的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刘墉并没有做到宰相,对于刘墉的评价我只有十六个字,清正廉明、忠君爱国、才华横溢、书法有成。

首先从乾隆六十大寿说起

乾隆六十大寿,大臣纷纷献宝,富有四海的皇帝怎么会觉得大臣敬献的宝物是他们口中所说的奇珍异宝呢?不过由于主要是庆祝自己过六十大寿,对于礼物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不要太珍贵。

等刘墉敬献礼物的时候,众人都蒙了包括乾隆皇帝。他提了一个大铁桶上来,众人看不到里面放有的物品,认为刘墉可能会是将大量的钱财放到了铁通里,要知道当时的刘墉是乾坤钦点的清官。

不过等刘墉说出敬献宝物时,引得哄堂大笑,只有乾隆暗自生气。刘墉说的是:臣敬献铁桶一个,生姜一桶。众人笑的是就算你刘墉再清廉也不至于在乾隆爷大寿之日来上这么一出吧,这难道不是打乾隆爷的脸吗?

乾隆爷恼的是自己明明赐给刘墉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今日居然提了一桶生姜来给自己拜寿,难不成是在存心羞辱自己吗?乾隆便问刘墉:刘墉这是何意?

刘墉便答:这桶里的生姜是山,今日是皇上您的大寿,我刘墉在此祝皇上一统江山,此江山像铁桶一样的牢靠。乾隆当众大喜重重的赏赐了刘墉一番,众人皆看但却傻了眼。难道这一桶生姜比自己辛辛苦苦弄来的夜明珠之类珍奇宝物还要入乾隆法眼?

因此可以看出刘墉清正廉民,才华横溢,机智聪明。

其次从刘墉奔波各地为官来说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刘墉被任命为山西太原知府。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任冀宁道台。第二年,刘墉因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按律革职被判极刑。但乾隆皇帝爱其才,加恩诏免,仅发配军台效力赎罪,第二年被赦免后在修书处担任行走。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刘墉因父亲的缘故被重新起用,授予江宁知府。刘墉十分珍视这次机会,为政公正清廉,声名远播,百姓叹服刘墉的品行,将其比为宋朝的包拯。 刘墉对于乾隆爷的做法丝毫没有怨言,也能看出其忠君爱国的高贵品质。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刘墉调任陕西按察使,四库全书第二年父亲刘统勋病故,刘墉辞官回家服丧。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诏授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十月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总裁。

次年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后复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刘墉曾劾举秦州举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惩办,年底因办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著,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刘墉升任湖南巡抚。当时湖南多处受灾,一些无灾州县盗案迭起,贪官污吏猖獗。刘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建议严办。一面稽查库存,修筑城郭建仓储谷,赈济灾民。仅一年余,库银充实,民粮丰足,刘墉得到当地百姓爱戴。

综上所述:乾隆皇帝是非常器重刘墉的,可刘墉对于政治方面并不擅长,而对于书法文学展现出超人的天赋,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历史上的清朝大臣刘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刘墉出生于官宦世家,隶属名门望族。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曾担任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所以从小就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成长,接受过良好的文学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也为他今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做了良好的铺垫。

乾隆十六年,31岁的刘墉因为父亲的关系,以恩荫(指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举人身份参加了会试和殿试,并取得了二甲第二名进士的优秀成绩,随即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右迁为侍讲,刘墉也不负众望,正式步入家族的事业,开始了宦海沉浮的一生。

虽然在此并没有列举具体事件来刻画刘墉的为人,但是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和长大后取得成就来看,二者是成正比的,即使里面也含有一些?拼爹?因素,然而举人到进士的这一步全然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那么我们不难得出步入仕途之前的刘墉确实志向远大,能力过人。

原本顺风顺水的仕途却在乾隆二十年十月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上次因为他父亲的恩荫,所以刘墉在求学路上快人一等,然而这次却因为父亲刘统勋办理军务失宜下狱,自己也受到了牵连惩治。后来刘统勋父子虽然得到宽释,但是刘墉却被降为翰林院编修。

同年,刘墉被外放为地方官,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地方官生涯,然而政绩出色的他,先后从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升迁为太原知府。在担任地方官的第14年,他再次因为父亲的缘故被重新起用,授予江宁知府。

刘墉十分珍视这次机会,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务,为政公正清廉,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20年无怨无艾的付出,其中一些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许。而这段小插曲所向我们展示的也是刘墉为人骨气十足,不甘落后,敢于拼搏的优良品格。

而此后的几年间,刘墉的仕途也是由于各种原因起起落落。所幸的是乾隆四十七年,刘墉终于在地方熬出了头,这一年,他被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在南书房行走。

据史书记载,面对当时不可一世的和珅,刘墉并非像电视剧眼泪那样针锋相对,反而也是和群臣一样表现出消极闪避的态度,甚至有时还得做到几分阿谀奉承。当然我想说的是这也怪不得刘墉,我们不能现在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过去的事情,彼时的从众心理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巧妙避开和珅的锋芒,以便日后的斗争。所以这一时期的刘墉本质上还是那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然而,可能是习惯了地方官吧,调回中央的刘墉却在今后的事件里错误不断,先是因为泄露了皇帝的谈话内容而被申饬;接着是负责的乡试发生贿赂案受到弹劾;而后是对于自己部下的失职行为不给予纠正而降职,然而这只是开始,接着又是因为担任乡试主考官期间,安排失策导致批卷草率,严重影响了乡试质量,为人所诟病;推举才能庸劣的戴世仪出任知府;还被皇帝指责向来不肯真心实意做事,干活懒散。

所以这一时期的刘墉似乎是变了另一个人似得,带给后人更多的是一个错误不断,无能的庸官形象。可是,单凭这一时期的错误是无法遮蔽他之前的那些光芒的,何况晚年时期的他也挽回一些颜面,尤其是在跟比自己小近30岁的和珅斗争中,时年耄耋的刘墉再次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然后奏报朝廷。

嘉庆随即处死和珅,为朝廷除去了一个心头大患,为老百姓减轻了赋税的压力。同一时期,他也喜提?刘罗锅?这个称号,当时刘墉80多岁了,人老了背也驼了,嘉庆帝开玩笑的称其为刘驼子,自此才有了刘罗锅的称号(刘墉常年低头弯腰练习书法导致驼背,则是另一种说法)。

和珅案后的第五年,刘墉于自己家中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从刘墉去世后所追赠的官职和赐封的谥号不难看出嘉庆帝对他为人的崇高评价和平生政绩的高度认可。

所以,对于历史人物评价,最忌讳的就是脱离具体事件,单方面评价人品。如果不能做到结合客观事实,考虑功过参半,那么无论读者再怎么客观公正,也会被笔者的内容带偏,形成一个有失偏颇的看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9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