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什么说李秀宁为大唐做的贡献,能和李世民平分秋色

以史为鉴 2023-06-29 09:03:08

为什么说李秀宁为大唐做的贡献,能和李世民平分秋色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秀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有人说“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话有点道理,但未免有点儿夸大其词。

谁是李秀宁呢?

李秀宁是《大唐双龙记》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原型是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即李世民的同母姐,唐朝驸马柴绍的老婆。

首先声明一点,正史中平阳公主叫什么史书不详。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和理解,姑且称平阳公主为李秀宁。

李秀宁为大唐的建立做出了什么贡献,以至于和李世民平分秋色?

这事还要从李渊太原起兵说起。

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即李渊的母亲和杨广的母亲是亲姐俩。李渊最初是杨广的手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升任太原留守。

此时李世民跟随父亲驻守太原,他看到各地反隋义军风起云涌,于是鼓动父亲乘机夺取大隋江山。

李渊当初不同意,认为和杨广是亲戚下不去手。

李世民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迫不得已和好朋友,时任太原县令的刘文静以及晋阳宫主管(宫监)裴寂,合谋为李渊设了一个局。

三人故意把李渊灌醉,然后把他扶到杨广留在晋阳宫里的两个妃子的床上,造成李渊侵犯杨广两个妃子的假象。

实际都是事先买通两个妃子套好的把戏。

李渊喝高了,稀里糊涂上了皇妃的床,就在早上醒来时,晋阳宫主管裴寂假装无意撞破,声言要上报李渊强奸皇妃,这就是典型的“仙人跳”。

此时刘文静出现,劝李渊造反,李渊考虑再三:“反正都是一死,如果造反成功了呢!”

李渊要太原起兵造反,这时她的女儿、女婿都还在长安居住,于是李渊派人去长安通知女儿女婿赶紧撤离。

当时柴绍对妻子说:“你爸要造反,让咱俩赶紧离开长安,否则杨广非把咱俩砍了不可!”

李秀宁说:“如果咱俩一起走目标明显,不如你先走投奔太原,我是女人目标小,把家中东西处理掉我随后就到”。

柴绍说你自己多保重,说完就带上人马投奔了太原。

丈夫走后,李秀宁变卖家产,随后带上仆人,自己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离长安投奔太原而去。

就在去太原途中,李秀宁发现各地起义军很多,她突然萌生了组织一支队伍的想法,于是边走边招人马,很快有了一支上千人的人马。

随后李秀宁带着这支队伍边走边战。

由于李秀宁所率军队纪律严明,投奔她的人马络绎不绝,不久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了太原后竟发展成了上万人的军队。

李渊见自己的女婿、女儿都逃出来了,这才起兵攻长安。

随后李秀宁组织的这支军队在李渊征战关中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渊经过三个月的战斗就占领了长安。历史上除了宋朝赵匡胤得天下容易外,第二个就属于李渊了。

占领长安后,李秀宁奉父命驻守山西娘子关,这就相当于让她留守大本营。

有道是:“山西稳则关中稳”,李秀宁圆满完成了驻守任务。到现在娘子关一代仍流传着平阳公主的许多传说。

从上面可以看到,李秀宁确实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结有两点:第一,为李渊起兵提供了一支队伍。第二,父亲和兄弟们在外征讨的时候,守住了大本营长安,解除了父亲和兄弟们的后顾之忧。

但是说她为唐朝打下了一半江山未免言过其辞,只不过李秀宁是女人,巾帼英雄在历史上本来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她所取得的成绩显得尤为突出。

李渊的儿子们哪个功劳也不比李秀宁逊色。比如大太子李建成,李渊起兵前他在河东居住,秘密结交了许多有才能的人,他也组织和招募了许多义军,然后带着这支队伍投奔了太原。

李秀宁驻守娘子关,李建成、李元吉也没闲着,在外征战哪一个功劳也不小。但是李世民称帝后抹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切,李秀宁则不同了,她本来是女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李世民构成威胁,所以史书并没抹杀她的功劳。

刘秀与李世民相比,谁的军事才能更厉害?谁的历史贡献最大呢?

唐太宗和汉光武帝两个都是绝代风华,文武双全的人物,但要说谁更猛,个人觉得还是位面之子要出色一点!

毕竟咱们伟大领袖凑称他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毕竟人家刘秀可是一介布衣,白手起家,最终开创一代王朝!而李世民虽说也是唐王朝的开创者之一,但他们当时作为关陇集团的新代言人,要钱有钱,要兵有兵,太子李建成也分去了不少功劳,所以,从得国之正来讲,刘秀无疑要强过李世民。

不过,如果要单论军事才能的话,个人两人其实都差不多,虽然刘秀算是那个时代最为出色的将领,而秦王李世民同样也是隋朝末年最为出色的统帅之一,二人应该算是平分秋色,只是处事方法不同而已。

举个例子!

当年李渊领大军,西上贾胡堡,隋朝的将军宋老生带兵两万屯霍邑,用来抵抗李世民。双方僵持很久,粮食也快吃完了,高祖跟裴寄商议,要不就先回太原,等补充粮食后再商量以后的事,李世民说“为了大义和解救黎明百姓,必须现在就攻入咸阳,统领天下,现在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回去,只怕那些心怀大义的将士们对我们失望透顶,该怎么带领他们打仗?让我们现在回去,守太原的话,就不要说了,我们怎么能只想着保全自己呢?”

高祖没接取他的意见,发号退兵的命令,太宗就在帐篷外哭,高祖听见了问他什么原因,他回答“今天将士们的士气很高,如果现在打仗的话,能一鼓作气攻克他们,现在如果叫他们退下,士气就散了,敌军如果追上来,那我们就只能等死。”高祖听了这才醒悟过来。

同样的事,刘秀跟太宗的处理方式就不一样了。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剩下的粮食不多,而敌军又太强大,现在只能使劲全力去抵抗,至少还能立功,要是分散,我们势力更弱,敌军就会一个个击破我们,很快我们就全军覆没。

那些说要分散逃得将军听了他的话,质问他你怎么敢这么说,光武笑着不接他们的话,而敌军已经追了上来,数量大的看不见尾部,将军们只好请他出谋划策,迫于形势只好跟着他说的做。

政绩的话,两人其实也都差不多,一个有贞观之治,一个有光武中兴!两人都是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

唯一的差距就是唐太宗这个人心更狠,对于投降的人也不肯心软,在王世充投降后杀了他很多手下,俘获窦建德的时候也因为杀了他而导致他的部下不肯投降,当然最为出名的还是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而刘秀他不杀降将,铜马军,赤眉军当年都是心甘情愿的归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虽说唐太宗的历史评价更高,但个人觉得汉光武帝更有君王的气魄和胸怀。

据说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有道理吗?

没有道理。

唐王朝本来就是李世民因为“父为子纲”的关系“挂靠”到李渊名下进行造反事业的,类似于“董事长”角色的是李渊,类似于“监事长”角色的是李世民,类似于“总经理”角色的是刘文静。

天下实际上基本全部应该算李世民打下来的,其中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传说,那就是“虬髯客故事”,“虬髯客”来自东瀛,意图逐鹿中原,结果一见李世民,彻底为其所折服,放弃了争夺天下的雄心,将其造反资本尽数托付与李靖与张红拂夫妻,浪迹海外。

那个时候,虬髯客就已经看到李世民有“天子之气”了。

李渊为了害怕李世民推翻隋王朝不尽心,中途反复给李世民下眼药,说他做了皇帝其后就轮到李世民坐江山了。

李秀宁在历史上,是以防御为主,也有著名的“娘子关”加以印证,“关”的特点,就在于防守,这是她的主要特点。

李世民的军队,主要是按照道家贵族建军的思想组建起来的,遵循“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在冷兵器时代,项羽掌握的兵家贵族军队控制在3万人的规模就可以分封诸侯,霍去病掌握的武士儒家平民军队控制在3万人的规模就可以称雄大漠,李世民控制的军队则维持在5万人的规模,在当时可以说是“破天荒”了,基本上就是“纵横天下”的代名词,为什么那些乱世枭雄都是几十万大军,最后都被李世民各个击破,这是根本原因。

所以李渊这个造反事业的“董事长”可以稳坐江山,就是因为李世民这个造反事业的“监事长”控制的5万军队是他们问鼎中原的根本,所以李世民在当时政权模式下就职“天策将军”,位于通常掌握军权的“太尉”之上,就是为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1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