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力保王皇后,是怎么让李治痛下决心立武则天为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武则天能被立为皇后需要重谢此人,他的一句话才让唐高宗痛下决心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因为深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普遍非常低下,她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要么任 劳任怨做个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要么成为男人手中的玩物,想要出人头地几乎难于上青天,就更不要说什么站上权力巅峰了。
当然了,凡事无绝对,尽管古代女人活得不容易,但也有像吕后和武则天这样,最终令世间男子皆拜倒其脚下的强 权女性,其中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在汉高祖刘邦去世以后,实际掌握了西汉王朝十五年的大权。
而武则天则更不得了,居然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被承认的正统女皇帝,尽管她在称帝之后,因为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并兴起“酷 吏政治”而被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是一个多权略,善治国的女皇帝。
尤其是武则天非常重视选拔人才,这也使得当时涌现出很多贤才,像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中兴名臣,国家栋梁,另外,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唐也是文化兴盛,国泰民安,被人誉为有“贞观遗风”,而这也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不过,在武则天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一路走来也是历经坎坷,披荆斩棘,充满了各种风险,大家都知道,其实武则天最早是唐太宗李 世民的才人,可在太宗身边十几年一直不得宠,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生下来。
不成想,在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居然与当时的太子李治产生了感情,等到太宗死后两年,武则天终于名正言顺地来到了已经是高宗的李治身边,并为他下儿子李弘,转年五月,再被拜为二品昭仪。
与志得意满的武则天比起来,此时的王皇后却因为无子渐渐失宠,看到机会难得,武则天便开始卯足了劲儿将其取而代之,可以说,高宗在位期间,最大的政治事件,莫过于“废立皇后”之争了,即废掉王皇后,另立武皇后。
随着这场政治风 波不断的发酵,产生了两派针锋相对的政治势力,即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反对派,和以许敬宗、李 义府等人为代表的支持派,其中,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属于元老重臣,功劳大,根基深,从内心里反对出身寒微、当过尼姑、并且心狠手辣的武则天母仪天下。
至于许敬宗、李 义府等人,虽然在政治上比较失意,但是他们善于钻营,见风使舵,在看到唐高宗对武则天的眷恋之情后,便毫不犹豫地投奔到了武则天的麾下,为武则天当皇后摇旗呐喊,充当喽啰。
而在高宗的内心里,当然是更倾向武则天了,为了立武则天为皇后,他甚至还给长孙无忌送过礼,希望能够得到这个舅舅的支持,据《旧唐书》记载,“帝将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帝乃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以悦其意。”
可结果却令高宗大失所望,长孙无忌并不买他的帐,依然还是非常强硬的力保王皇后,有鉴于长孙无忌势力强大,性情懦弱的高宗不想为此引起麻烦,只得暂时退避,以等待更佳的时机。
随着许敬宗等人的不断支持,高宗的心思又开始活泛了起来,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此人就是与大唐名将李靖并称“双子星”的李勣,在把来意说明之后,李勣说了一句话 “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正是在这句话的鼓舞下,高宗终于痛下立武则天为后的决心,而武则天也凭着此次后位之争的胜利,一步一步的坐上了象征着皇位的龙椅,如此说来,武则天还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李勣,没有他的这句话,日后能否称帝无疑是个大大的问号。
武则天能得到唐高宗的宠爱,并最终成为皇后,固然是因为她有魅力,然而,光有魅力是远远不够的
武则天是个精明之人,她深知自己要想再得到唐太宗的宠幸已很难,加之唐太宗已日渐衰老,驾崩之后,妃嫔们命运往往不佳,她不愿意充当悲剧的角色,她很想倚靠一个重量级人物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当朝皇太子李治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于是,她将含情脉脉的目光转向了李治。
李治这时因唐太宗生病,常常陪伴在其父身边。
太子李治身材魁梧似太宗,却面相苍白,忠厚可掬,毫无太宗那种威风凛凛的帝王气象。他生性软弱,在太宗面前忠诚恭顺,服服帖帖,像一头恭顺可冷的羔羊。但是太子李治又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在他的太子宫里,有王皇后、萧淑妃等一群女人陪着他。现在整日陪侍父皇之侧,不免紧张寂寞。
这时候,他在父亲书房的侍女群中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只见她发髻高挽,两鬓宽展,前额宽而透亮,下颌微微前展,既高贵美丽而又沉着机敏。再看体态,亭亭玉立,毫无纤弱之态,浑身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朝气——这个女人当然就是武则天。
从此,无论是在走廊之下,在前堂之中,在花园之内,武则天遥远的一瞥,会心的一笑,都足以让太子心旌摇动,夜不能寐。
那么,太子李治与武则天之间是否有私情呢?
推荐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史书对此并无明确记载,但李治自己倒是对此有一番解释。
李治后来在一份诏书中说,自己当太子时,因为父皇宠爱,“常得侍从”。但对父皇的嫔妃,却“未尝迕目(目光相遇)”。先帝知道后,非常赞叹欣赏,“遂以武氏赐朕”。
细品李治此话,却是半真半假。“常得侍从”是真的,“未尝迕目”则是鬼话。他和那位武才人之间,岂止是眉目传情,只怕早就几番云雨了。“遂以武氏赐朕”更是他编造出来的谎言。既然已经赏给他了,为什么太宗死后,武则天并没有“出口转内销”,顺理成章地去做李治的小老婆,而是和太宗其他没有生育的嫔妃一样,去当了尼姑?
当然,无论二人之间有无私情,都不重要了。因为二人很快就有了人所皆知的“公情”。因为,武则天就要真正成为李治的“合法”女人了。
看到你伟岸的身躯,就让人想起有一个成语好像是专为你设计的:外强中干。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李治登基,是为高宗。按照唐朝的惯例,皇上死后,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就这样,二十六岁的武则天离开了深宫,被送入长安城外的感业寺,削发为尼了。
然而,武则天不想在青灯古佛前了此一生。她想当的是皇后,而不是什么尼姑。何况她已经在这个年轻皇帝身上下了本钱,不能颗粒无收。不过,骆驼进帐篷,先得伸进去一张嘴。武则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尽快回到后宫去。
这时,一个蠢女人帮了她的忙,把她迎进了宫中。这个女人就是王皇后。
妃嫔成群的后宫历来是争宠的场所,王皇后身为女主,为什么要迎武则天回宫呢?原来王皇后有她的算计,后宫中萧淑妃在与她的争宠中已逐步占了上风,她对萧淑妃恨之入骨,想拉拢武则天共同对付这个情敌。
因此,在度过了两年多清冷孤寂的寺庙生活后,武则天二次进宫,摇身一变成了高宗的后嫔,晋封为“昭仪”。
聪敏过人的武则天早已知道了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微妙关系,她也猜得出王皇后迎自己回宫的原因。因此,重返后宫后,她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殷勤得不亚于服侍在左右的宫娥,并联合王皇后在高宗面前煽风点火,向萧淑妃进行无情的攻击与诋毁。
王皇后被感动了,她把武则天当成最好的同盟,视武则天如同亲密的手足,便很安心地让武则天和高宗在一起,还经常对高宗夸奖武则天天姿神韵,谦卑可人,力图把萧淑妃的气势压下去。
高宗很快地就冷漠了萧淑妃,王皇后终于如愿以偿了,她感激武昭仪的帮助,庆幸自己手段的高明。但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良苦用心却是在为自己自掘坟墓。
搞倒萧淑妃后,武则天愈益受高宗的宠幸,然而,她并不满足于此。她的目光投向了更高远的目标——她要做后宫之主!
推荐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可是,皇后只设一人,只有现任皇后被废或死亡,才能确立新的皇后。而此时的王皇后既没有生病也没有犯错误,怎么办呢?武则天不会坐以待毙,在她看来机会不仅可以等待,更可以创造。
机会终于来了。
武则天在永徽五年(654年)春生下了一个长相与她非常像似的小公主,极是让人喜爱,特别是唐高宗,每次一下朝,就总是要来看上几眼。
从无生育过的王皇后也非常地喜欢孩子,一日大早,王皇后专门来武则天的宫里看望小婴儿。
没想到武则天不在,于是王皇后看了一会儿还在熟睡中的孩子可爱的面容后,便独自离去了。
过了许久,皇帝来看小公主了,武则天和平时一样准备抱起孩子迎接皇帝。然后,当她掀开小公主的被子后,却猛地一声尖叫,昏倒在地。唐高宗也大惊,慌忙上前,只见小公主已经断了气息。皇帝又气又急地问周围都有哪些人曾经来过这里,有人小小心心地回答说:“就皇后一人先前来过。”
唐高宗大怒,恼恨到了极点,高声大叫道:“一定是皇后干的。”武则天见状又抽泣着把王皇后的其他不是之处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从而让高宗有了废后之心。
民间和野史一直有一种说法是,小公主是武则天自己将之掐死来污陷王皇后的,对此说法难辨真伪,因为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不过武则天确实抓住这个机会鼓动起了高宗的废后之心,因此,小公主之死的最大受益人是武则天,这是确凿无疑的。
人们常说“吉人自有天相”,武则天或许真的就是个“吉人”吧,更大的机会又很快降临到了她的头上。这次,她终于得偿所愿了。
永徽六年初,不甘心受武则天打压的王皇后听从其母柳氏的劝说,用巫术来诅咒高宗和武则天。这一蠢招非但没起到一丁点的作用,反而加速了王皇后的倒台。事情败露后,唐高宗于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颁诏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亲族全部流放到岭南。十九日,颁布了立后的诏书,三十二岁的武昭仪终于凭借着自己过人的魅力和善抓机会的能力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后。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武则天的成功说明,时机到了眼前,就要即刻伸手抓住,否则,若稍有疏忽犹豫,时机错过了,就会一去不返。
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安定思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玩,王皇后走出去后,武则天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啼哭。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厌胜之术,李治得知后大怒,将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则天由昭仪晋封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才不能成事。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战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首个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纷纷请求李治立武则天为后,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又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彻底打动了李治的心,使李治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