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什么诸葛亮让关羽去伏击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杀关羽的傲气。刘备手下的人们,除了关羽和张飞,赤壁前对诸葛亮都是比较信服的,这哥俩仗着关系和实力,向来对诸葛亮不服气。让关羽立下军令状又假装看刘备的面子不杀他,势必让桀骜的关羽以后看到诸葛亮感觉理亏,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既然诸葛孔明知道一切都有定数,统一天下本不可为,怎么还要数出祁山呢?这不是劳命伤财坑国家、坑老百姓吗?同时描写诸葛亮,知道自己干些天理不容的事会折寿,但偏偏他还常常干火烧水淹伤天害理的缺德事,最后安排点长明七星灯,并派重兵把守,剧情又安排魏延硬闯营帐,扑灭七星灯,坐实魏延的反骨论。
话说诸葛亮虽然运筹帷幄、每言必中,但是他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心高气傲的关羽和愣头愣脑的张飞两人,常常仗着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而对诸葛亮阳奉阴违、不听号令。
诸葛亮知道要让这些猛将心服口服可是要花点心思的。于是他就利用这次曹操败北之际,想方设法好好的刹一刹关羽的傲气。
诸葛亮故意为之,表面上说失算,实则是算准的,让关羽还曹操一个天大的人情,以证关羽的忠义,关羽本身除了刘备,张飞,别人都看不上眼,又清高。而在诸葛亮跟前又立了军令状,众将主帅求情,才赦免了,他更加的对诸葛亮的信服和言听计从,在诸葛亮跟前再也不敢清高,言听计从。
以前和大家经常聊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猛将,其实大家都明白,《三国演义》这部著作真正的精髓不是沙场上武将们的对阵厮杀,而是两个字——“权谋”。咱们今天就通过华容道捉放曹这件事情来聊聊所谓的“权谋”之术。
群英会蒋干盗书,这是“反间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苦肉计”;甘宁受杖出帐,引蔡和上钩,这是“诈降计”;庞统过江,劝曹操联结战船,这是“连环计”。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万事俱备,只差一夜东风。
诸葛亮七星坛披发祭天,借来东风,知周瑜必建大功,立即抽身而退,返回荆州。周瑜要乘东风势,而刘备集团则要借江东这次大胜之势将本方利益最大化。不仅在军事上,还要在政治上,不仅是对外,还要对内。
曹操败局已定,北还必走乌林道,刘备集团在这条路设下伏兵阻截曹操败兵。但是,应该怎样对付曹操呢?是杀是抓?这是个问题。
首先,肯定不能杀曹操。
赤壁大胜,毫无疑问,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江东集团。曹操大败,东吴的势力必然暴涨,而同时上涨的还有野心。曹操要是死了,北方势力集团中尚无任何一人具备代替曹操的能力和威望,毫无疑问必生大乱,政治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甚至完全可能导致四分五裂的局面。若东吴乘此良机,挟新胜之威,向外发动扩张,与江东近在咫尺荆南地区的刘备集团必首当其冲,最先遭到打击和排挤,而刘备当前实力微弱,难以相抗,立刻就会被挤出,重新沦落游走。还有一点,曹操若死了,他留下的那帮人也必然与刘备结为死仇。
其次,曹操还不能被抓。
刘备集团就算抓住了曹操,又有什么用呢?人家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抓住了曹操是想要挟住谁呢?假如东吴来向你要人,怎么办?给了那是示弱,东吴马上就会气焰暴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给,那东吴就名正言顺地率大军来攻,师出有名。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放。但你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曹操从眼皮底下走掉,那是背盟,一兵一卒不出,寸功未立,人家凭什么与你结盟?而且你又有什么理由赖在荆州不走?
所以必须要打,还必须要放——先截后放。
演戏就要演全套的,既然要放,那就“放”出本方最大的利益来。一方面要抑制东吴,另一方面还得整顿内部。那么,刘备集团内部有什么问题呢?大家其实不难发现,关羽就是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关羽这个人资格老,桃园结义时就入伙了;功劳多,随刘备南征北战,颇多功勋;地位高,与主公刘备是兄弟;能力强,不但武艺绝伦,还善于领兵作战,能独当一面,还有文化,在将士中颇有威信,“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都说关羽骄矜狂傲,但他确实有这个资本。诸葛亮入伙晚,但却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决策层,关羽内心是很不服气的,实际上关羽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实质是:谁才是这个集团的第二号人物?
其他人不需要担心,张飞表面粗莽暴躁,但实际上比关羽聪明,他对自己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诸葛亮刚入伙时,他也很不感冒,甚至还闹过别扭,但博望坡之战后,张飞迅速改变了对诸葛亮的态度,言听计从。这是张飞的优点:和中上层的关系始终处理得不错。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诸葛亮对张飞也是很照顾得,在方方面面都加以扶持。
赵云这个比较低调,但大事上很精明,很快成为诸葛亮最为信任和倚重的部下。其他的人如刘封、关平、糜芳等中层干部就比较好处理了。
既然内部矛盾主要集中在关羽身上,那么诸葛亮趁着这个机会就故意拿了关羽一把。咱们来看看诸葛亮的战斗部署,还是颇有一番深意的:
第一路人马由赵云率领。兵力是三千,伏击地点乌林道。诸葛亮对赵云的要求是“就半中间放起火来。虽然不杀他尽绝,也杀一半”。
大家注意诸葛亮这个安排,让赵云从半中间截杀,还暗示“不杀他尽绝”,只杀一半。主要目的是削弱曹操的兵力,放走曹操。赵云的执行力很强,不会违命。诸葛亮很放心。
第二路人马由张飞率领。兵力也是三千,伏击地点设在葫芦口。诸葛亮对张飞的要求是“虽然不捉得曹操,翼德这场功料也不小。”
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诸葛亮对张飞的暗示――“不捉得曹操”。张飞很聪明,他认为诸葛亮这样安排是想把生擒曹操的首功让给关羽,这样张飞肯定没意见。诸葛亮这是利用了张飞的兄弟情谊,让曹操能够从张飞这里脱身而去。
张飞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一场激战,曹操逃走,“回顾众将,多已带伤”,张飞把那几个战斗力强的曹将都打伤了,到了关羽那里也基本上没啥战斗力了。
第三路由糜竺、糜芳、刘封率领。诸葛亮对他们的要求是“各驾船只,绕江剿擒败军,夺取器械”。
绕江而剿,那就肯定不会遇到曹操,曹操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走水路的。这一路的主要目的是缴获战利品,另外还要设法堵住江东的部队。
第四路由刘琦率领。诸葛亮对他的要求是固守武昌城,“率领所部之兵,陈于岸口”,就地擒拿零散败兵,“却不可轻离城郭”。
大家可以看出来,诸葛亮这样的安排就是一点利益都不想给刘琦,固守武昌城,不得轻离城郭,既抓不到俘虏,也搞不到战利品,但却能防止住东吴的军兵。
第五路人马由关羽率领。兵力是关羽本部五百校刀手,伏击地点设在华容道。还让关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怎么就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呢?因为诸葛亮很清楚关羽的弱点,而且诸葛亮相信,曹操更了解关羽。如果曹操连关羽这一关都过不去,那他可就不配称为“乱世之奸雄”了。
曹操对关羽确实非常了解,他知道关羽这个人虚荣心强,爱面子,吃软不吃硬,每天读本《春秋》,总爱把“大义”两字挂在嘴边。张飞和赵云绝不会干出违抗军令的事来,但关羽可是敢干的。
不但诸葛亮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刘备更清楚这个二弟的秉性,关羽领命而去,刘备就对诸葛亮说:“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
刘备真正关心的是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准备怎样处置关羽。诸葛亮回答“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刘备也就放心了,明白诸葛亮这只是想抓关羽翘起来的尾巴。
关羽华容道捉放曹,军令状是捏在诸葛亮手中。但我们知道,当年关羽土山被困时,曾经“降汉不降曹”,归附曹操帐下,深受重恩。那段历史还能拿两位嫂夫人的安危作为解释,但加上了华容道这档子事情,让关羽怎么解释?这可是第二次背叛了!
这就是政治。整件事情看起来似乎是顺理成章,但实际上早有谋划,步步机心,在你不知不觉之中就踏入了早已织就的重重罗网。刘备求情,诸葛亮网开一面,关羽这个最致命的把柄就被永远地捏住了。真正的最大得利者其实是刘备。
这只是小说演义的编撰,历史上根本没这件事。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小说写赤壁之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一是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二是如果这时灭掉魏国,会使吴国全力攻击蜀国,使蜀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听谋臣之言,亲自向关羽哀求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只剩下数十骑,最多几十人。其实这段是虚构出来的,只是为了突出关羽的性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2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