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仁基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郡人(今天在山西)是北周汾州刺史裴伯风的孙子,父亲是裴定。裴元庆是《说唐》中的人物,在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是裴行俨,是裴仁基的儿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裴元庆在《说唐》、《兴唐传》等书中,是隋唐第三条好汉,是裴仁基的第三个儿子,裴元绍和裴元福的弟弟,裴元庆的姐姐嫁给书中的另一个英雄程咬金。裴元庆因为是隋唐英雄里唯一一个能接下李元霸三锤的人,所以扬名江湖。在《说唐》这本书中,裴元庆被烧死在庆坠山,在《兴唐传》中被孽世雄杀死。
裴仁基少年时期就英勇非凡,善于骑射,曾担任隋文帝的侍卫。裴仁基和儿子裴元庆曾经都是隋朝大将张须陀的部下,因为张须陀在大海寺战役中了埋伏战死了,被李密打败,所以裴仁基带着儿子投靠了瓦岗军。
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王世充和李密决战。裴仁基建议用洛阳来牵制王世充,使其的军队奔波疲劳,我军便可打败王世充,还可减少我军的伤亡。但是李密觉得裴仁基的建议太过片面,结果同意单雄信等人的请求让其出战,最终被王世充打败,裴仁基父子都被俘虏。
王世充对裴仁基父子很好,将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了裴行俨,裴行俨在王世充那里为其冲锋陷阵,英勇无比,人称“万人敌”,在三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王世充对其越来越忌惮,这时候,裴仁基便和一伙人约定谋反,谁知消息走漏,被王世充先下手为强,还灭了裴仁基的三族。
唐武德年间,裴行俨因功绩卓越,被追赠为原州都督,赏赐谥号忠。
裴仁基的儿子
裴仁基是隋朝末期的将领,他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裴行俨和裴行俭。裴行俭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后来被隋朝的监军陷害,他便跟随他的父亲裴仁基投靠瓦岗军了。裴行俭是裴仁基的次子,裴行俭为人仗义,常常赏赐部下东西,且他本人多才多艺,擅长草书和隶书,是一位书法家。
裴行俨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投靠瓦岗军后李密败给王世充,裴行俨在王世充的部下任职,作战威武,战功无数,被三军将士称为“万人敌”,被王世充所忌惮,后其父谋反失败,裴行俨和他父亲都被杀死。后人根据裴行俨的英勇将其更加神化,以他为原型刻画一个隋唐英雄裴元庆,在《说唐》和《兴唐传》中都有他的身影,后被赏赐谥号忠。
裴行俭少年时期凭借其祖上的功勋被封为弘文生,后参加科举考试中,被任命为参军,后裴行俭因议论唐高宗废王立武而被贬为都督府长史。公元677年,突厥来犯,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使,护送波斯王,后在路上率领有限的军队捉拿了叛党,平息叛乱,回朝后唐高宗对他大为赞赏,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右大将军,后又在与突厥的战事中立功。
永淳元年,突厥又发生叛乱,裴行俭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可是还没等到他出发,裴行俭便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六十四岁,被追封为幽州都督,谥号献。因为其子孙还很小,唐高宗亲自命令太子,让太子找官员来帮助裴行俭的家人,直到他们能自立,唐中宗继位的时候又追封他为扬州大都督,后又被唐玄宗追赠他为太尉。
裴仁基怎么死的
裴仁基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人(今天在陕西永济),具体出生于哪一年不详。裴仁基年轻的时候就很擅长骑射,隋文帝时期被任命为青卫。在隋朝灭陈的战役中,裴仁基冲锋陷阵,立下战功,被封为仪同。后投靠瓦岗军李密,败于王世充,又企图劫持王世充,后消息走漏,被王世充杀死。
裴仁基本是出身官宦世家,灭陈战役后,裴仁基又参加征战高丽的战争,被封为光禄大夫。隋朝末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炀帝到江都避难,瓦岗军首领李密占领洛阳,气候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又在荥阳大战中获胜,瓦岗军名声大震,这时候裴仁基被任命为河南道讨捕大使,在虎牢搭档李密的大军,因为和裴仁基共同守卫洛阳的将领刘长恭被李密打败,所以裴仁基不敢和李密交战,采取守城的战略,但是裴仁基又担心自己的手下肖怀静会跟朝廷弹劾自己,碰巧那时候李密派人来劝降,裴仁基便带着他的儿子裴行俨(就是各大演义中裴元庆的原型人物)投靠了瓦岗军。
李密很是敬重裴仁基父子的勇猛,封他们为上柱国、河东公,裴仁基父子在李密那里也是建立了不少功勋。后王世充来和李密决战,裴仁基推荐的建议没有被李密采纳,瓦岗军过分轻敌,导致全军覆没。裴仁基父子也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劝降裴仁基父子,裴仁基父子又在王世充军中效力,其子裴行俨在三军中威望极高,被称为“万人敌”,父子二人的势头被王世充忌惮,这时候,裴仁基便想挟持王世充而改立越王为皇帝,不料消息走漏,公元619年,王世充便将父子二人全部杀死了。
裴行俨是隋朝大将裴仁基之子,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619年,为河东郡人氏。
人物档案
姓名:裴行俨
别名:万人敌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隋朝
出生地:河东郡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公元619年
职业:将领
裴行俨最开始的时候在张须陀手下做事儿,打仗是一把好手,骁勇善战,人人赞扬为“万人敌”。
大业十三年,裴仁基奉圣命率军讨伐瓦岗寨起义,裴行俨跟随父亲一同前往。在最开始与瓦岗寨对战期间王世充简介,裴仁基父子占优势。后来因为与监军御史萧怀静有间隙,受到萧怀静的各种谋害。
眼见隋朝不能再呆,正好当时李密派人过来劝说裴仁基投诚,于是顺水推舟裴仁基投靠李密。裴行俨也跟父亲一道杀死萧怀静,加入瓦岗寨阵营。李密对裴仁基父子多加重用,裴行俨被封为上柱国、绛郡公。
武德元年,在与李密对战吃亏的情况下,王世充携精兵下战书,请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计策,趁王世充精锐全出,洛阳空虚的情况下偷袭洛阳,李密没有采纳。后来在决战之中,李密败给王世充,一路逃亡。
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二人被王世充俘虏,于是投靠王世充阵营。王世充重用裴仁基父子,封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而裴行俨也被封为左辅将军。为了拉拢裴仁基父子,王世充还做主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裴行俨。
受到王世充的礼遇,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二人对王世充还是比较尽力的。两人后来为王世充打了不少胜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儿,却不想引起了王世充的忌惮。
随着裴仁基父子功劳越大王世充简介,在军中的威望也越高,王世充竟然对他们生下了猜忌之心。知道王世充有这个心思之后,裴仁基和裴行俨为了保命,最终决定谋反。
他们与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数十人密谋,准备刺杀王世充。原本想的是让陈谦趁王世充不备,用匕首劫持王世充,随后让他下命复立杨侗为帝。
本来计划的好好的,但是不想这事儿被将军张童仁偶然得知。张童仁连忙将此事告知王世充,所以还不等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二人实施行动,就被王世充逮捕,最后被斩杀。
隋末有一位绝世猛将,他一生征战,战功赫赫,名列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至今仍然被我们所熟知,甚至成为了中国人的“门神”,民间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有些被人们当成了典故引用。
此人就是隋末唐初的猛将,秦琼。
在民间故事《隋唐演义》中,秦琼是一位义薄云天,事母至孝,武艺高强,人缘极好的人物,他初为隋将,后归瓦岗,最后成为大唐秦王李世民的麾下猛将。《隋唐》中的秦琼善使双锏,绝招就是“撒手锏”,又称“杀手锏”,这个词汇成为我们今天对于压箱底绝学的形容词。另外,“秦琼卖马”等故事为广为流传。
可以说,秦琼的其人其事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广为传颂。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历史上真实的秦琼。
历史上秦琼可以说是官宦世家出身,他的祖辈在汉朝就是一方太守,进入魏晋南北朝时代秦家也是世代为官,秦琼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北齐官员,后归北周,再归隋朝。
到了秦琼这一代,他成为了隋朝的一名基层将领,最早在隋军大将来护儿手下任职。
秦琼的母亲去世,来护儿亲自去秦琼家慰问,其他将领不理解,就问来护儿:“我军将士家属死丧很多,你为什么偏偏对秦琼这个小兵这么器重?”
来护儿说:“秦琼骁勇善战,又有志向和气节,这种人将来必成大器,我不能以普通人来对待他。”
结果,来护儿的预言实现了。
隋末天下大乱,秦琼跟随当时的隋军第一名将张须陀讨伐起义军,秦琼有勇有谋,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成为了隋军中出名的猛将。
后张须陀战死,秦琼归裴仁基节制,裴仁基投降瓦岗,秦琼因此成为了瓦岗军将领。
瓦岗军首领李密组建了一支精锐的“近卫部队”,号为“内军”,共八千人,分派给八名勇猛的将领率领,这把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瓦岗八骠骑”,秦琼位列其中。
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风光一时,但不久就因为内讧以及消耗而走向衰亡。
瓦岗军解散后,秦琼先归王世充,再降李世民,就这样,秦琼终于找到了自己从称心如意的君王。
李世民组建精锐骑兵“玄甲军”,以秦琼为统领之一。
秦琼勇冠三军,战无不胜。
据说,两军对垒时候,只要对方有强壮剽悍的武将炫耀武力,李世民就会派秦琼单骑突阵,将对方斩杀于万马军中,以此挫伤敌军锐气,秦琼每次都能完成任务,斩将夺旗,因此秦琼又被唐军称为“万夫莫敌。”
秦琼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李世民对他的武艺人品都赞赏有加。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执政,册封秦琼为翼国公,左武卫大将军,赐食邑七百户。
历史上的秦琼使用的兵器不是双锏,而是马槊。
他在生命后期常年疾病缠身,他重病时曾对人说:“我征战一生,光流血就流几斛,怎么能没病呢?”(《旧唐书》记载秦琼语: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隋唐时代一斛为现代大约几十斤,几斛约等于一百多斤,正常人血液含量是体重的8%,一个重160斤的成年人全身血也就是13斤,一百多斤血等于体内的血换了几遍。
可见秦琼身为开国名将,其功名爵位确实是用命换来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9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