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凌统公然杀害顶头上司,孙权为何不追究

众妙之门 2023-06-28 21:35:23

凌统公然杀害顶头上司,孙权为何不追究

小编给大家带来凌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江东十二虎臣当中,凌统属于一个后辈虎将。因为他父亲凌操是孙策时期的将领,所以按照同僚之间的交情来说,当时除了甘宁和丁奉之外,其他虎臣都是他的叔伯辈。凌操、凌统两父子之所以备受孙策、孙权两兄弟的重用和喜爱,是因为这对父子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武猛胆大。这一特质在他们的作战履历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三国志凌统传》记载,凌操少年时就因武猛胆大而闻名,孙策起兵初期慕名投靠到在其帐下效力。虽然史料当中没有记载明确的时间,但也应该是跟蒋钦、周泰同一时期投靠的将领。在孙策统兵作战期间,凌操每次随军出征都是先锋,“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因数战有功被任命为永平(今江苏溧阳)长。

凌操早期的主要成绩,除了征战中的出色表现之外,在地方镇抚贼寇上面也很突出。他在永平任上的时候,平定山越贼乱,使得民风肃整、四方恩服,“奸猾敛手,迁破贼校尉。”这简单的几个字,就已经能够凸显他在治理地方、平定贼乱中所取得的成绩了。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孙权首次征伐江夏,在夏口追逐黄祖的那场战斗,是凌操的陨落之战。

据《三国志甘宁传》注引《吴书》载,黄祖被东吴大军击溃败逃,凌操为吴军先锋一路势如破竹、轻舟独进,在身后死追黄祖不放。当时还在黄祖帐下效力的甘宁,危急时刻乘独舟率部为黄祖断后,在交战中射杀了凌操,“射杀校尉凌操”。凌操死后,十五岁的凌统被孙权拜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接掌了父亲的兵马,开启了子承父业、效力东吴的新篇章。

当时的凌统虽然年少,但也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他把凌操身上“武猛胆大”的特质完完整整的给继承了下来。刚上任没多久,就因为年少鲁莽跟上司陈勤发生一场冲突,还因此酿下了杀身之祸。

陈勤这个人刚勇任性、酒风很差,他在与众将喝酒的时候,喜欢依仗自己的职位欺压下属,稍有不顺就以罚酒为手段整治属将。凌统看不惯陈勤的行为,所以当堂跟他顶撞了起来。陈勤面子上挂不住,就开始反口辱骂凌统,甚至连他的父亲凌操也一块儿稍带上了。凌统受了委屈,又不好发作,只能掩面哭泣,“统流涕不答”。

按理说这场酒席上的闹剧,散场了也就结束了。但是陈勤借着醉酒对凌统依然是不依不饶,最后凌统忍无可忍,拔出佩刀就把陈勤给砍伤了,幸好在众将的阻拦之下才没有当场酿成大祸。不过陈勤却因伤势过重,在军营中没几天就不治而终了,凌统这才意识到犯下了大错。作为下级将领,因为口角之争致使主将毙命,被砍头这在当时是逃避不了的处罚。不过戏剧性的一幕就在于凌统并没有受到惩处,这跟吕蒙的遭遇有些相似。

我们从《三国志吕蒙传》中看他早期的经历就能了解到,吕蒙在十五六的时候,就是因为受到军吏的羞辱,用佩刀直接把军吏给杀了,这在当时也是死罪难逃。但幸运的是,当时吕蒙的姐夫正好是孙策手下的一个主要将领,在征伐的过程中又立下了很多战功。所以当孙策知道了这件事儿之后,并没有对吕蒙进行处罚,“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孙策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以此来安抚众将、收买人心,使得众将都能够誓死效力;二来也是他眼光独具,发现吕蒙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事实证明:孙策的做法确实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吕蒙的姐夫邓当在孙策时期力战致死,而吕蒙到了孙权时期逐渐光芒四溅,最终成了东吴的领军人物。

看了吕蒙的境遇之后,再来看孙权对待凌统的做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据《三国志凌统传》载,当时凌统犯下大错之后,孙权并没有及时对他进行处理,而是让他跟随一起参加了麻、保二屯(今湖北嘉鱼县内)的山越平叛。

孙权在平定完保屯叛乱之后就先回去了,剩下麻屯的一万多贼寇,责令凌统和张异限时平定。凌统出战时对将士们说:“非死无以谢罪。”这说明:当时凌统出战时,是抱着必死之心发起的决战,所以进攻的时候表现得异常勇猛。“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凌统率领部下冒着箭雨猛攻,他所进攻的一面很快就被攻破了,结果“诸将乘胜,遂大破之。”此战结束之后,凌统把自己给捆绑起来到孙权面前领罪,结果“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通过这一段记载我们就能够看出来,孙权的用意不言自明:就是有意给凌统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为自己培养一个死士。事实证明,孙权的做法也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建安十三年(公元210年)孙权二征江夏的时候,凌统在其中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据《三国志凌统董袭传》记载,孙权二征江夏的时候,凌统为吴军先锋。他先是和董袭率领敢死队冒着箭雨破开了沔口的防线。然后率领着几十个死士同乘一条战船,离大军数十里开外,为大军扫清通路障碍。在右江以少胜多,斩杀黄祖大将张硕并悉数收拢其部下。后来跟吕蒙汇合,水陆并进大破黄祖。凌统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不仅把他身上“武猛胆大”的特点凸显的淋漓尽致;而且也说明了孙权就是被他身上这一特质所吸引,所以才给了他机会,最终为自己培养了一个舍命效忠的死士。

公绩和兴霸的杀父之仇具体事件

凌统和甘宁是孙权手下的有两员猛将,此二人虽没有刘备阵营中的五虎大将那样有名,却也有着万夫不当之勇,且屡立战功,深为孙权喜爱。可同为“一家人”的他俩,相互间却有着很深的隔阂。 原来,甘宁是“尝招合亡命,纵横于江湖之中,时人皆称‘锦帆贼’”的强盗出身,他改恶从善后先投奔刘表,后转投黄祖。在孙权引兵征黄祖时,凌统的父亲凌操是孙权手下的一员大将,战斗中,凌操不幸被甘宁一箭射死。当时,凌统年仅15岁,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并奋力冲向敌营夺回父亲遗体。从那时起,凌统就发誓要为父亲报这一箭之仇。 甘宁虽为黄祖立下了大功,可因自己出身不好,还是得不到心胸狭窄的黄祖的重用。甘宁为此心生怨恨,后经东吴都尉吕蒙引荐,投奔孙权,成了凌统“一个战壕的战友”。急需猛将的孙权虽高兴得不得了,可凌统却并未忘记自己曾经暗暗许下的为父报仇的誓言。 为了避免这种不愉快的事在自己阵营中发生,身为领导人的孙权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疏导和预防工作。他先是在甘宁杀死黄祖,孙权为此举行庆功宴时,针对凌统拔剑在手,直取甘宁,欲替父报仇的鲁莽行为,及时予以制止;接着又劝凌统说:“甘宁射死你父亲,当时是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现在既然为一家人了,就没有必要再理旧仇了。”同时还将甘宁调到其他地方,避开凌统,并为凌统封官,以安抚其心。这以后,余怒未消的凌统有几次与甘宁赌狠、争功,尤其是在甘宁百骑劫魏营取得成功、出尽风头后,不服气的凌统主动向孙权请缨,与张辽作战。孙权又有意带着甘宁临阵观战,暗中保护凌统。在凌统连张辽手下的一员偏将也没战赢,差点儿丢了性命的关键时刻,孙权给甘宁创造了及时搭救凌统,使凌统幸免于难的机会。从此,凌统和甘宁两人握手言和,成了“再不为恶”的生死之交。

吴国名将凌统的小故事

凌统(189-237,一说21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统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深为士卒敬慕。后从孙权往合肥,魏将张辽等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亲率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与甘兴霸有杀父之仇,后甘兴霸在他上阵杀敌,被于禁暗箭相伤时,是甘兴霸救了他,后来她俩和好了,后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百骑劫曹营的小说原文

却说孙权在濡须口收拾军马,忽报曹操自汉中领兵四十万前来救合淝。孙权与谋士计议,先拨董袭、徐盛二人领五十只大船,在濡须口埋伏;令陈武带领人马,往来江岸巡哨。张昭曰:“今曹操远来,必须先挫其锐气。”权乃问帐下曰:“曹操远来,谁敢当先破敌,以挫其锐气?”凌统出曰:“某愿往。”权曰:“带多少军去?”统曰:“三千人足矣。”甘宁曰:“只须百骑,便可破敌,何必三千!”凌统大怒。两个就在孙权面前争竞起来。权曰:“曹军势大,不可轻敌。”乃命凌统带三千军出濡须口去哨探,遇曹兵,便与交战。凌统领命,引着三千人马,离濡须坞。尘头起处,曹兵早到。先锋张辽与凌统交锋,斗五十合,不分胜败。孙权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
甘宁见凌统回,即告权曰:“宁今夜只带一百人马去劫曹营;若折了一人一骑,也不算功。”孙权壮之,乃调拨帐下一百精锐马兵付宁;又以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赏赐军士。甘宁回到营中,教一百人皆列坐,先将银碗斟酒,自吃两碗,乃语百人曰:“今夜奉命劫寨,请诸公各满饮一觞,努力向前。”众人闻言,面面相觑。甘宁见众人有难色,乃拔剑在手,怒叱曰:“我为上将,且不惜命;汝等何得迟疑!”众人见甘宁作色,皆起拜曰:“愿效死力。”甘宁将酒肉与百人共饮食尽,约至二更时候,取白鹅翎一百根,插于盔上为号;都披甲上马,飞奔曹操寨边,拔开鹿角,大喊一声,杀入寨中,径奔中军来杀曹操。原来中军人马,以车仗伏路穿连,围得铁桶相似,不能得进。甘宁只将百骑,左冲右突。曹兵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那甘宁百骑,在营内纵横驰骤,逢着便杀。各营鼓噪,举火如星,喊声大震。甘宁从寨之南门杀出,无人敢当。孙权令周泰引一枝兵来接应。甘宁将百骑回到濡须。操兵恐有埋伏,不敢追袭。后人有诗赞曰:
鼙鼓声喧震地来,吴师到处鬼神哀!
百翎直贯曹家寨,尽说甘宁虎将才。
甘宁引百骑到寨,不折一人一骑;至营门,令百人皆击鼓吹笛,口称:“万岁!”欢声大震。孙权自来迎接。甘宁下马拜伏。权扶起,携宁手曰:“将军此去,足使老贼惊骇。非孤相舍,正欲观卿胆耳!”即赐绢千匹,利刀百口。宁拜受讫,遂分赏百人。权语诸将曰:“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三国时代的三大同僚仇敌是如何了结恩怨的


三国时代的三大同僚仇敌是如何了结恩怨的?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般说来,一个集团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三国形成鼎立之势后,这种共命运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但是,在一个集团内部,由于局部利益的冲突,同僚之间的关系也会势同水火,彼此视对方为仇敌。且看三国三大同僚仇敌以及他们的仇怨是如何了解的。
甘宁与凌统
甘宁年轻时前去依附刘表,因为得不到刘表的选拔任用,转而依附黄祖,因为同样得不到重用,甘宁来到了东吴。在周瑜和吕蒙的并力推荐下,孙权认识到了甘宁的不寻常之处,对待他和老臣一样。甘宁对孙权献计说:曹操终究是要篡夺汉朝的。荆州大山连绵,江河流转畅通,实在是国家西面有利的形势。刘表这个人思虑短浅,儿子都不长进,不是能够传承父业的人物。主上应该尽早谋取,不可落在曹操的后边。谋取荆州的计划,应当先攻取黄祖。黄祖如今年老昏聩,又很不得军心民心,主上如果现在攻打他,必定能够打垮他。一旦打败了黄祖,再向西占据楚关,大局的趋势就更加广大,然后就可以谋取巴蜀了。
这和鲁肃的据江东、除黄祖,进而伐刘表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看作是东吴的第二版隆中对。孙权听从了甘宁的建议,向西进军,最终打败了黄祖,俘虏了他的全部人众。甘宁被授予一支人马,屯驻当口。赤壁大战后,甘宁因为有功,被孙权任命为西陵太守。后来在进攻皖县的战斗中有功,被任命为折冲将军。
凌统的父亲凌操跟随孙策起兵,因为杀敌每每冲锋在前,担任永平县长又有政绩,被升任为破贼校尉。后跟随孙权讨伐江夏,大败敌军前锋,身中流箭而亡。孙权因为凌操为国而死,又因为凌统有好名声,就任命凌统为别部司马,代理破贼都尉,这年凌统只有十五岁。孙权再次征伐江夏,凌统担任前锋,斩杀了黄祖的部将张硕,孙权得以迅速进军到江夏城下。又因为凌统率先攻进了江夏城,凌统被任命为承烈都尉,后升任为校尉。后来在攻破皖县的战斗中有功,被任命为荡寇中郎将。
吴书记载说,凌统的父亲凌操是被甘宁射杀的,因此凌统非常怨恨甘宁,甘宁也常常防备着凌统,尽量不和凌统见面。孙权也指示凌统,不得仇恨甘宁。有一回两人在吕蒙的宴会上相遇,喝醉了,凌统就起来舞刀。甘宁也起来,说,我能来一段双戟舞。吕蒙说:你甘宁虽然很有本事,但不如我吕蒙舞得巧。于是一手拿刀,一手持盾牌,站在中间将他们俩分开。后来孙权知道凌统是想报仇,就命令甘宁带着所属兵士,到半州去驻守。这有点儿像是鸿门宴的情节,项庄舞剑,项伯跟着起舞,樊哙进来,舞剑结束。
三国演义说到两人仇怨是怎样结束的呢?在一次战斗中,凌统出战魏国乐进,甘宁陪在孙权旁边观战,凌统战马被射,人落于马下。乐进持枪来刺,被甘宁射中,凌统得以不死。自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不再交恶。文学作品,情节越是曲折越好看,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实际情况,一国君主若是观战,不可能是在一箭之地的距离,那样肯定会被乱箭射死,擒贼先擒王嘛!由此可知,孙权若真是观战,即便甘宁在身边护卫,其箭也不可能射中乐进。因为孙权不是那种冲锋陷阵的将军。最可能的情况是,有了孙权的命令,凌统是忍下了复仇的念头。凌统是个忠君之人,若不是喝醉了酒,是不会违背孙权的命令的。
有件事可以说明凌统在清醒理智的情况下是可以忍耐的。凌统曾经和都督陈勤一起饮酒,陈勤纵情任性,对参与宴会的人傲慢无礼,凌统纠正他的这种行为,反而被陈勤怒骂,还拐带着骂了凌统的父亲。凌统流下了眼泪,但还是忍了。离开宴席以后,陈勤趁着酒劲儿,在路上继续侮辱凌统,凌统忍无可忍,拔刀砍了陈勤。
陈勤在酒席上骂了凌统的父亲,凌统流泪却没有发作,说明凌统能忍。
凌统能忍、忠君,再加上死得早,这让他对甘宁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正因为如此,两人都没有因此而获罪,又因为两人都是病死的,也可以算作是善终吧。尤其是凌统,因为死的时候两个儿子年龄小,孙权就把他们纳入内宫抚养,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
刘封与孟达
孟达原本是刘璋的属将。刘璋要将刘备迎接入川,派法正和孟达各率兵二千前去迎接。刘备把这四千人都留给孟达,让他驻守在江陵。蜀国平定以后,孟达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命令孟达从秭归向北进攻房陵。孟达得手后,继续向北进攻上庸。刘备担心孟达难以独自取得胜利,就派遣刘封自汉中沿沔水南下统领孟达的军队。上庸太守率众投降,两人留在上庸。关羽在荆州发起了襄樊战役,多次通知刘封和孟达发兵前来支援,两人以上庸的山区和边郡刚刚依附,不能再让他们生变为理由,拒不接受关羽的命令。关羽失败被杀,刘备为此非常怨恨。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年龄虽然不大,却是武艺高强,后来跟随诸葛亮入川,又立有很大功劳,被任命为副军中郎将。攻下上庸以后,刘封又被任命为副军将军,可以说是权高位重。不过,刘封这个人刚愎自用,再加上和刘备这种特殊的关系,很难和人相处。孟达呢,也认为自己有才,攻下房陵和上庸有功,所以,两人谁也不服气谁。为此,两人经常争吵,最终结成仇怨。刘封剥夺了孟达出行时的仪仗乐队,这让孟达更加怨恨刘封。
孟达怨恨不满刘封的所作所为,又担心刘备追究不救援关羽的罪行,就写了一封信给刘备,投降了魏国。魏文帝曹丕给了孟达高官厚禄,让夏侯尚、徐晃和他一道进攻上庸的刘封。刘封这个人大概作战还行,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恐怕确实有问题,他手下的将军申仪也背叛了。刘封战败,逃回了成都。申仪是申耽的弟弟,申耽原来就是上庸太守,投降刘备后,继续留任。刘封一走,申耽也投降了魏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6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