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10岁即位,14岁政变夺权的他,在历史上为何不为人知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18:31:27

10岁即位,14岁政变夺权的他,在历史上为何不为人知

10岁即位,14岁政变夺权的他,在历史上为何不为人知?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汉和帝刘肇是一个被严重忽视与低估的东汉皇帝,如果不是死得早,他的事业势必非常辉煌。十四岁发动政变,一举夺回皇帝大权,这一少年英雄壮举,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公元88年,汉章帝去世,年仅十岁的刘肇继位,是为汉和帝。皇帝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以窦宪为首的外戚集团把持朝政。窦太后非但不是刘肇的亲娘,而且是害死他亲娘梁贵人的元凶。此时的刘肇,不过是尊木偶皇帝罢了,汉室江山与其说是刘姓,不如说已改为窦姓。

当时,外戚窦宪的权力如日中天,内有太后撑腰,外有爪牙为羽翼,自以为可高枕无忧矣。然而,一起突来其来的政变,把窦氏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发动政变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视为木偶的汉和帝。

十四岁的刘肇,当了四年的木偶皇帝。小皇帝表面上无所事事,心里却燃烧着复仇的烈火。他暗中用一双慧眼观察判断,朝中之臣谁是可以信赖的人。种种迹象表明窦氏集团正在策划一个天大的阴谋,在他们眼中,刘肇虽是个木偶,可终究有一天会长大,到时就得还政于皇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了刘肇,再立一个更小的皇帝,江山就一直掌控在窦氏手中。

谁都没想到,刘肇非但不是傻瓜,反倒是个绝顶聪明的少年。他能接近的人,只有内宫宦官。在众宦官中,有一个人十分机灵,有心计,此人名叫郑众。更难得的是,郑众是少数不愿屈服于窦氏的宦官。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加上一个没权没势的宦官,想要推倒窦氏集团,可能吗?

这时,刘肇找到第二个关键人物,他就是异母兄弟、清河王刘庆。刘庆的母亲宋贵人也是被窦氏陷害致死。如何铲除窦氏呢?久居深宫的刘肇没有任何经验,但他善于学习,知道西汉多数外戚都没有好下场,先皇们是如何对付外戚呢?他托刘庆设法弄到《外戚传》,送入宫中。

“读史使人明智”,对多数人来说是一句套话;对刘肇来说,读史让他找到了一把击破外戚集团的钥匙。要扳倒外戚集团,最重要的一点,要得到军队的支持,特别是北军的支持,这是守卫皇城的禁卫军。除北军之外,还有一支武装,就是执金吾统领的警卫队。汉和帝刘肇不露声色在窦宪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争取到军方多数将领的效忠。

永和四年(公元92年)六月二十三日,政变爆发。

小皇帝发布诏令,命令北军以及执金吾所属部队保护皇宫,全城戒严,关闭城门,捕杀窦党。这一系列大动作,事先没有走漏一点风声。仅一天的时间,京城形势就发生大逆转,窦氏集团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场政变,迅雷不及掩耳。势力庞大、盘根错节的窦氏外戚集团,一日之间灰飞烟灭。政变的许多细节都不为后人所知,这也许是刘肇有意为之,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独家心得公之于众。只有高深莫测,别人才不敢窥视皇帝的权杖。

十四岁的少年木偶皇帝,能一举扳倒权臣,在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两千年来,除了刘肇之外,能做到这点的,只有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十五岁时智擒权臣鳌拜,与刘肇颇有类似,但难易程度是不同的。窦宪擅权程度要超过鳌拜,更重要的是,鳌拜根本没有叛反之心,而窦宪实有谋逆之意。故而刘肇之杀窦宪,实比康熙之擒鳌拜更难。单此一事,就足以见刘肇具备一代雄君的条件。

汉和帝刘肇并不为人所熟悉,因为他是一位短命的皇帝,只活了仅仅二十七岁。刘肇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如果说明帝、章帝的功绩在于文治,那么和帝的功绩则在于武功。东汉之武功,除开国的光武帝外,以和帝一朝为最。

唐中宗李显是怎么死的唐中宗李显的悲情一生

唐中宗李显唐中宗李显,又名哲,是的第七子,所生四子之第三子。唐中宗李显是唐王朝的第四个皇帝,他在历史上不太有名,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不过他却是中国历史上两位能两次登基做皇帝的人之一。他曾两度称帝,却懦弱无能;他一生都活在女人的操控之中,甚至戴绿帽子,当乌龟,也是他自己心甘情愿的。最终,还是死在两个他最亲的女人手中
武则天所生四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即位后,立十岁的长子李忠为太子。但在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李忠被废,后来处死。随后,李弘、李贤先后被立为太子,但都因得不到武则天的欢心而被废杀。高宗永隆元年,从小平庸懦弱胸无大志,在武则天面前战战兢兢常遭责骂,排行老三的李显,在排序的无奈中被立为太子。李显的元配妃子赵氏,因受他人牵连,被武则天幽禁而亡。故而有心机的妃子韦氏,被立为太子妃
李显听从了韦氏的建议,不仅对父皇母后百依百顺,就是对武氏家族也毕恭毕敬。武则天虽对儿子的懦弱不满意,但因他不揽权、不越位,倒也让人放心。因此李显当太子三年,果然平安无事
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太子李显即位,史称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立韦氏为皇后
李显当了皇帝后,昏聩立现,以为自己就是权力无限的至尊天子,完全忘了身后还有一个铁血老娘。即位不久,便将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从普州参军提拔到豫州剌史,过不了几天,又要拔擢为侍中;还要给自己乳母的儿子授五品官,宰相裴炎不同意这种无功受禄的做法。乍当皇帝的李显,感到皇权受到了挑战,恼羞成怒,大声喝斥道:我便将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何况一个侍中?裴炎不敢辩驳,便将情况报告给武则天。武则天大惊,没想到往日平庸懦弱的儿子,居然为了韦氏生出这么大的胆子
嗣圣元年二月,当皇帝还不到两个月的,在乾元殿被皇太后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这时,庐陵王还不识趣,问:我有何罪?武则天说:你要把天下送给韦玄贞,还敢说没罪?李显被废后,先后被幽禁于均州,房州共十四年。这期间,李显身边只有韦妃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人间苦难
有了自己的经历和两位兄长的下场,李显的恐惧感倍增。每闻武则天派来使者,便以为是来杀他的,吓得浑身哆嗦,嚎啕大哭,甚至要自杀。韦氏总是百般安慰他:祸福无常,未必一定是赐死,何必这般慌张呢?同时招待来使,屡屡都能应付过关。李显对韦氏感激不尽,他发誓说:今后若能重见天日,我一定让你为所欲为,决不防御禁止。韦氏听后十分高兴。这也为李显日后心甘情愿戴绿帽子当乌龟埋下了伏笔
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又立自己的小儿子雍州牧豫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不再给皇帝权力,将李旦居于别殿,政事皆其决于武则天
载初元年,李旦退位为皇嗣,武则天革唐为周,改元天授,自称神圣皇帝。武则天称帝后,李、武两姓储位之争十分激烈,几乎到了喋血宫门的白热化程度
圣历元年,在、王方庆等人的劝说下,年事已高的武则天,召李显回洛阳,九月,重立李显为太子。虽然李显不是当皇帝的料,但这一选择却符合士庶民心,同时也结束了李、武两姓长达八年的储位争夺
神龙元年初,武则天病情恶化,宰相张柬之等五大臣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诈发动宫庭政变,诛杀了武则天身边的两位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逼迫武则天退位。随后,李显再次登基,恢复大唐国号及唐时旧制,并平反昭雪被武则天杀害的李唐宗室,恢复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
为了兑现在房州受难时对韦氏的承诺,复位后的李显,立即册封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反对,追封韦立贞为洛王。并让韦氏每临朝,垂幔坐殿上参与朝政,一如武则天在唐高宗之世。韦氏还千方百计扩大韦氏家族势力,使得韦氏一族势力迅速膨胀
嗣后,李显还接收了武则天身边最受信任、风流妩媚的女官,并将她封为婕妤,不久,又进为昭容;让她仍然专掌宫中文书,撰制诰命,授予很大的权力。上官婉儿为了拉拢韦皇后,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便将自己的老相好,高大威猛的武三思,推荐给了韦皇后。因李显身体不佳,正欲火中烧的韦皇后,得到武三思后,如获至宝。由是,韦皇后与上官婉儿联手,在中宗李显面前大肆吹捧武三思如何能干,昏庸无能的也因此对武三思十分信任。李显除了经常私访武三思府外,还允许武三思随便出入宫禁。李显即使看见韦皇后与武三思坐在御床上掷双陆,赌输赢,也不但不恼,居然还站在一旁,为二人点筹码,叫好助兴;一如房州所誓,任韦氏所欲,决不禁止,心甘情愿地戴绿帽子,当乌龟
有了韦皇后、上官婉儿的支持和唐中宗的庇护,武三思及武氏家族又重新恢复了权势。这对于搞神龙政变,帮助李显夺权的张柬之等大臣,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他们劝说李显诛除诸武,李显不但不听,反而将这些忠告透露了出去,武三思及其党羽恨之入骨
韦皇后与武三思相互勾结,共进谗言,以封王为由,虢夺了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实权,并调出京城。后来,又在贬官赴任的过程中分别杀害之
朝堂内外,武三思与韦皇后、上官婉儿沆瀣一气,将昏聩的李显玩弄于股掌之中。神龙二年,处士韦月将向皇帝上书,告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李显见章大怒,下令立斩韦月将。因不合时令,大臣反对立斩,李显无奈,遂将韦月将毒打一顿后,流放岭南,一俟秋分,即行斩首
太子李重俊因不满武三思、韦皇后、上官婉儿的所作所为,且无法忍受安乐公主与武崇训对他的侮辱,于景龙元年七月,以武三思勾结上官婉儿谋反为名,与李多诈等矫诏包围武三思府,并诛杀了武三思、武崇训;后又直奔宫禁,遇阻后,兵卒溃散,李多诈、李重俊被杀
李显并未从太子之死中吸取教训,反而任由韦皇后与上官婉儿串通一气,结党营私。自此卖官鬻爵,大行其道。各家公主,大兴土木,掠夺百姓田地,搞得民间怨声载道。而李显却视而不见,仍然让宫女在宫中拔河取乐,四处游玩
武三思被杀后,韦皇后并不甘心寂寞,又分别以治病为名,与通医术的散骑常侍马秦客私通;以调膳为名,与善烹调的光禄少卿杨均淫乱;以骑马为名,与善骑术的国子祭酒叶静能勾勾搭搭。后宫淫秽,丑声在外
景龙四年五月,许州参军燕钦融上书中宗:韦后淫乱,后宫丑闻已传遍民间;韦后干预朝政,造成诸多弊病,韦氏家族日益强大,必然危害国家社稷。李显特召燕钦融进京,当面诘问。燕钦融在朝堂上大胆直言,神色不变。韦氏党徒竟蜂拥而上,当廷将燕钦融摔死。上虽不穷问,意颇怏怏不悦;由是韦后及其党始忧惧。虽然李显对韦氏的秽事不禁,但韦氏仍担心李显最终会查究她淫乱之事,同时她又急于想做成第二的美梦;而则希望母后当上女皇帝后,自己能当皇太女。于是,母女俩便与马秦客共谋,在李显最喜欢吃的肉饼中下了毒。景龙四年六月,一生都受制于女人,甘愿戴绿帽子的五十五岁的唐中宗李显,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最亲的两个女人手中。可悲乎?!

历史上的魏王李泰为何没当成皇帝



原因有三。第一,李治背后的孙昌无极、褚遂良等人的政治势力强于李泰周围的“王巍党”;第二,李泰很厉害。如果他继位,太子李承干和晋王李治就活不成了。第三,李世民不能让“太子之位可治”,让玄武门悲剧重演。


李泰非常渴望得到王子的职位。他是李世民的第二个儿子和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李承干、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因此,他是长子,仅次于长子李承干。按照长子继承制,李承干无疑是太子,而李泰是他最亲近的人。当然,原始出生顺序的差距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上帝给了李泰一个机会。一是太子李承干的荒唐,二是李泰深受父亲李世民的喜爱。


李承干在做太子之初颇受好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放纵。他热爱突厥文化,每天和一小群人玩耍,装扮成突厥人,甚至模仿突厥可汗的葬礼。他还说有一天他会去阿史那隼西摩(突厥投降派)当突厥将军。他还和他的叔父汉王李元昌一起玩兵棋,东宫侍郎对他进行了训诫。他说如果他当了皇帝,如果有人反对,他会杀几百人,自然服从。一来二去,自然让李世民失望了。


另一方面,李泰赢得了李世民的好感。李世民不仅招十八学士著书,立文学馆编《括地志》,还得到了李世民授予的特权。成年后仍留在京城,成为封地前的诸侯。因为他的肥胖,李世民准许他坐在宫殿里的轿子里。甚至部长们也很愤怒,因为他们没有对李泰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幸运的是,他们被魏徵劝阻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雄的子女,包括方的儿子方和杜如晦的哥哥杜初可,组成了围绕的“王巍党”。当李承干在男宠知足的运气被揭露后,李世民处决了知足,而李承干却死不悔改,在东宫立了一块知足的墓碑。让李世民彻底放弃。最后,胆小的李承干与汉王、开国功臣联手,企图发动政变。事情败露后,李世民终于废除了太子。李泰的机会来了。


就在李泰觉得太子之位在我之上的时候,两个重量级人物站到了他的面前,分别是孙昌无极和褚遂良。是皇后的哥哥,玄武门第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杰之首,最信任的英雄。隋亮是魏徵死后李世民面前最信任的谋士,是一颗风光无限的后起之秀。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仁孝,皇帝李治的第九子(皇后长孙的第三子)。


实质上是因为李志没有自己的权力,一批“王巍党”聚集在李泰周围。如果有了新的君主,每个皇帝都会有臣子,这是必然的。如果支持李志,对他们自己的政治前途是有利的。然而,因为李世民总是鄙视那些依靠父亲和兄弟在李泰周围取得成就的英雄子女。像孙昌戊己这样的英雄能保证他的贞观政令能坚定的传下去,像褚遂良这样值得信赖的后起之秀才是朝廷的希望。因此,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李治而不是李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治背后的政治集团比李泰的王巍党更强大。


看到舅舅李泰站在弟弟李志一边,他很难受,就撒娇父亲李世民,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一旦当了皇帝,一定要杀了儿子,让李治做楚君,李世民很高兴地告诉大臣们,却被楚绥良狠狠“打了一拳”。他提出有杀子传弟这种不道德的事,肯定是骗人的。


李世民后来觉得不可信任。更有甚者,李泰威胁李治,说他与汉王李元昌关系很好,暗示他与太子案和汉王谋反有关。李志被吓了好几天,在李世民的一再追问下,他终于说出了真相。李世民立刻明白了李泰的无耻。如果


作为天子,必须保证皇位的传承和稳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弟继位。但我不能让这种事再次发生。只有建立稳定的皇位继承秩序,才能保证王朝的长治久安。虽然李承干不能成立,但如果一向野心勃勃的李泰成为太子,那就告诉世人,皇位是可以靠“经营”获得的。之后肯定有无数的非一等亲王通过结交大臣、故作姿态来博取皇帝的欢心,从而上位,以至于根本没有稳定可言。所以李泰是受不了的,所以我们必须打消李泰做太子的可能性来告诉后人,皇位继承是有规矩的,不能“商得其所”。


综合考虑这三个原因,李世民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李治为太子,抛弃李泰。


李泰(620-652),字,小字青雀,是唐太宗和他的母亲,文德皇后的第四个儿子。1.宠冠历代君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24作为一个规则,王子成年后应该去封地,他们不应该在两个首都城市呆很长时间。但是,由于唐太宗的偏爱,李泰授予了“无官”的特权。5789李泰才华横溢,聪明绝顶。他是当时的书法家和书画鉴赏家。他是一个10岁的秀才,热爱文学,在草地上工作,收藏了112本书。唐太宗允许李泰在他的府邸里建立一个文学馆,允许他自称学士。贞观十二年(638),李泰开始编辑名著《括地志》,完成于贞观十五年。516由于李泰过分娇纵,大臣们多次警告他。由于父亲唐太宗的溺爱,李泰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干造反,李泰涉嫌谋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唐太宗不得不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7岁改名为,并迁到郧乡。贞观二十一年(647),称帝溥。高宗即位后,优待有所增加。永辉三年死于云乡,追封他为太尉,并向他进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2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