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西征伐夏,王安石变法失败,北宋王朝一步步走向末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1076年十月,由于朝廷的官员们围绕变法争斗不休,互相拉帮结派,夺取权力,王安石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退隐江宁,变法由宋神宗亲自主持。公元1080年,神宗对北宋的官僚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实行新官制。这时,由于西夏屡次侵伐边疆,神宗便任命冯京为枢密使,薛向、孙固、吕公著为枢密副使,决定西征伐夏。经过一段准备,公元1081,神宗命李宪出熙河,种谔出酈延,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泛原,王中正出河东,五路并进,讨伐西夏。
战斗刚开始,五路军队纷纷获胜,捷报陆续传入京都,神宗非常高兴,即下令李宪统率五路,直接进攻西夏都城。哪知诏书才下达出去就传来前方战败的消息。各路将士,不是被水淹死,就是冻死、饿死,只剩下一部分疲惫不堪的败兵,勉强逃了回来。
原来,西夏听说北宋发兵进攻,便开始商议克敌的办法,有一位老将献策,要诱敌深入,以逸待劳,再派轻骑兵偷袭宋军后方,断绝粮草,让宋兵不战而败。所以当宋军五路并进的时候,夏兵并不怎么抵抗,只是撤退。等到宋军安营扎寨后,又偷偷决开黄河渠道,引水灌入宋营,淹死多人。而且当时正是冬天,即使从水中浮出来,也被冻得不成样子了。北宋军队的粮草也被夏兵截住了,士兵们没有饭吃都饿得没有力气了,沿途又死了很多人。这次出兵是大败而归,神宗心里很不高兴,脸上始终没有笑模样。
但神宗还没有放弃开拓边疆的打算,不久,他又派给事中徐禧带领诸将,进攻永乐城,命沈括为后援接应。这时,夏兵突然进攻银州要塞银川寨,负责驻守的银州副总管曲珍,忙派人报知徐禧。徐禧于是与李舜举、李稷等人,统率军队前去救援,命令沈括留守米脂。徐禧等人来到银川寨,与大批的西夏军队隔河相望。大将高永能献策道:“敌人很多,应该趁他们没摆好阵式之前,偷袭他们。”
徐禧却斥责他说:“你懂得什么,正义之师不应该偷袭不成列的队伍!”等到夏兵列好阵式,徐禧才带兵出战。这时曲珍见士兵脸上都有畏惧的神情,便又劝徐禧说:“夏人众多,我看军心已经动摇,不应该再战,否则一定会败。不如收兵回城,再想计策。”徐禧听了,竟然嘲笑地说:“你身为大将,怎么遇见敌人就先想跑了呢?”夏朝军队乘着身披铁甲的战马,冲过河来,曲珍急忙对徐禧说:“来的是铁鹞子军,不易轻敌,应该趁他们走到河中央的时候,袭击他们,如果让他们过了河,可就不好对付了。”徐禧又自大地说:“我们王朝的军队光明正大,用不着什么阴谋诡计。”曲珍退下后,忍不住叹息说:“看来我军死无葬身之地了。”
正说着,夏兵前队,已经杀过河来,曲珍率兵拦阻,却有些招架不住,手下士兵纷纷后撤。徐禧也根本无法抵挡敌人的铁骑,在那儿手忙脚乱地指挥了一会儿,也只好调转马头,逃回城去。士兵们见主帅已逃,更是各自逃命。西夏的军队把银川寨团团包围,断绝了城内的水源,城中喝不到水,有不少士兵被活活渴死,情况十分危急。沈括与李宪率兵增援,又都被夏人截断。赶上一天夜降大雨,夏兵一通急攻,终于打破了城池,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人,都死在乱军之中,只有曲珍幸免逃脱。宋神宗接到失败的战报,更是心情沉重,从此,再也不想西征了。
公元1085年三月,宋神宗病死,他8岁的儿了赵煦继位,这就是宋哲宗。这年改年号为元祐。由于哲宗年幼,神宗的母亲高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实际上控制了大权。高太皇太后是个守旧派,一向反对变法。他执政后,马上起用守旧派官员,贬谪变法派,首先任命反对王安石的司马光为宰相,全面废除新法。有人劝阻司马光说:“神宗皇帝刚刚驾崩,哪能马上就废除他的变法。”司马光却毫不犹豫地说:“变法的内容,是王安石、吕惠卿建立的为天下之大害,改变它就要像救火一样及时。”
高太皇太后和司马光首先废除了保甲和保马法,接着又罢市易法、废除青苗法、免役法。废除免役法时,大臣章惇坚决不同意,在大殿上与司马光争论了很久,陈述它的好处,太皇太后一怒之下,就把他贬到汝州去了。这时,苏轼已经奉诏回到京城,担任中书舍人。当时他虽然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但他也不同意废除募役法,亲自上书,说明募役法的五种好处。司马光却并不接受他的意见。苏轼本来与司马光是朋友,就来到司马光的家里,对他说:“你想改掉免役法,恢复原来的差役法,我担心两法的弊端一平均,未必会有好处。”
司马光问道:“请说说它们的害处。”“免役的害处,是聚敛民财,导致百姓贫困,差役的害处,是百姓经常要去服役,没有时间在地里耕作。这不是各有弊端吗?”“依你的意思,又该怎么办呢?”“事情要循序渐进,人民才会适应。改变得太快,民间又要多一份疾苦了。”司马光听他说完,却不以为然,只是淡淡的说了几句,就送他离开了。苏轼一点办法也没有,回到家后,一边脱官服,一边气得直骂“司马牛!司马牛!司马牛本来是孔子的一个弟子,性格比较急躁,而且固执。因为与司马光同姓,苏轼就把司马光称作司马牛,骂他那固执的牛劲。
这时王安石隐居在金陵,听朝廷在改变法令,起初倒也不在意,等到听说免役法被废除,不禁惊呼道:“难道到了这种程度吗?”一会儿又说:“这个法令一定不能废除,他们真是太胡闹了。”本来王安石已身患重病,再加上心情忧郁,不久就与世长辞了。朝廷因为他是先朝大臣,追封他为太傅。又因为王安石曾被封为荆国公,所以后人称他为王荆王安石一死,其他的变法派更是一一被贬,新法被完全废除,这场为挽救北宋危亡的“熙宁变法”终于失败了,它是中国古代社会比较重要的改革,虽然曾得到过皇帝的支持,但还是没有抵挡住守旧派的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预示着北宋王朝正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新法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1、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
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应对危机的政治冲动,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对这次变法的经济内容,黄仁宇评论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而宋朝的封建政体是其面临的难以逾越的困境,结论不言而喻,变法的走样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2、新法的“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的丧失
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这使他几乎把整个社会作为“取财”的对象,因而在新法推行时,它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丧失。变法中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发展生产,恰恰正是以青苗、免役等名目“加赋”的结果。
3、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王安石明知改革“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在变法中操之过急。他只认定一个目标,却忽略了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必然会连带产生一系列问题。在短短数年间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开,恐怕当时的社会各阶级都不见得有这种精神和物质承受能力,于是变法反而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4、政策执行不力。
动机与效果的背离,条文与执行的偏差,使一系列变法措施从安民走向扰民。如政府把青苗法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官员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政府要抑制私商,官员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政府要用交钱代替差役,官员就拼命敛钱。无论哪种措施当初的动机有多好,执行的地方官员都可以把自己的私货塞进去,都完全违背了变法初衷。
5、用人不当
变法派中,除王安石个人操守尚无非议,而他最重要的支持者与助手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人个人品质多有问题,有的当时就被视为小人。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只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于是应该由行政技术层面解决的议题便转化为道德层面的问题。变法派在后一层面上与保守派相比,立即陷于劣势。
6、变法派内部分裂
首先是变法核心人物宋神宗和王安石不能协调一致。当王安石再次担任宰相后,宋神宗对他的态度已经有所变化,即所谓“意颇厌之,事多不从”。王安石看到变法停滞不前,被迫再次辞职。其次是变法派内部出现反对派。许多变法派只从自己利益考虑,而不以改革大局为重,结果使参与变法的人员闹得四分五裂。
7、保守派强烈反对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之争本质上并不是权力之争,而是政策性的争议;并不是要不要改革的争论,而是怎样改革的争论。保守派人才济济,如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
?王安石的变法并没有从问题的本质出发,也不能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也十分不得人心,所以最后导致变法失败告终。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变法,但好像结局唯独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北宋时期,为了防止地方势力不再继续膨胀,于是把各个地方的权力都归于朝廷,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在文化上,也变得开放起来,更加人文化和亲和感。在宋神宗上位的期间,虽然宋朝表面上一派繁荣,但内部矛盾都十分激烈。由于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没有土地去耕种,再加上各地有钱有权贵的人隐瞒自己的土地资产所以导致财政收入骤然下降。
看到这个景象,王安石便开始变法,先后颁布了募役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免行法,裁兵法,保马法等等一系列办法。
最后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他的思想太过于前卫,没有考虑到现实意义,整个社会还十分落后,完全跟不上他的前进步伐。变法没有适应当时国家制度,并且王安石的这场变法太过于急促,急功近利,忽视了在实现强国富民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欲速则不达。并且王安石最后的变法行动中,也更加遭到冷落保守派的反对,不断挑衅保守派人物,如司马光,苏轼,欧阳修,范缜等著名的保守派。
无论是变法的结果是虽然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最后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被保守派全部废除,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嗯,通过王安石变法北宋,提升了国力,改变了对西夏的不利局面,取得了对西夏作战的胜利开拓了疆土,充实了国库,缓解了北宋政权的财政危机。但是王安石变法当中的一些措施,如同如青苗法等,使老百姓的负担加重大量的自耕农和小地主破产成为留名,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北宋的社会矛盾,为徽宗时期北宋的大规模起义埋下了伏笔。同时在宋神宗去世以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王安石变法的全部措施,而在宋哲宗亲政后又打着恢复神宗新法的名义,恢复了王安石变法的部分措施,此后宋朝就陷入了新党与旧党的党争之中。新旧党政使北宋朝廷陷于混乱,最终使北宋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8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