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鸿门宴刘邦俯首称臣,为何范增不依不饶要置他于死地

以史为鉴 2023-06-28 15:27:42

鸿门宴刘邦俯首称臣,为何范增不依不饶要置他于死地

鸿门宴刘邦俯首称臣,为何范增不依不饶要置他于死地?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当张良对樊哙说出这八个字的时候,想必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张良、樊哙、夏侯婴、纪信、靳强都倒吸一口凉气,明明刘邦已经向项羽俯首称臣了,为什么项羽还要置刘邦于死地,莫非只有刘邦血溅鸿门,项羽才能快美难言?

其实,想要置刘邦于死地的,并非项羽,而是被项羽称作亚父的范增,在范增这头老狐狸面前,项羽的智力与谋略就像一只无害的小绵羊。

为什么范增一定要置刘邦于死地呢?这是因为,范增有着超凡的眼光,单从刘邦派兵把守函谷关一事,范增就看出,刘邦有很强的自立之心,甚至有夺取天下之心。

当日,怀王在众将士面前曾许下承诺,他日谁先打进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而今,刘邦是第一位进入关中的将领,且已在关中经营了两月有余,毫无疑问,刘邦已把关中当作他自己的根据地,刘邦已经认为他自己就是关中王了,只需等待众将领开会追认一下即可。

昔日,刘邦遭遇部下雍齿叛乱,不得已向项羽的叔叔项梁借兵,而后整建制地归顺项梁,刘邦由独立武装成半独立武装。

后来,项梁战死,项家遭怀王打压,但很快,项家新一任领袖项羽就在安阳杀掉卿子冠军,被诸将拥立为新的上将军,项羽的上将军名号也得到了怀王的确认,而后,项羽又在巨鹿大破秦军,逼秦将章邯率二十万秦军投降。

所以,无论从渊源上,还是从法统上,或是从名望上,刘邦都应当受项羽的节制,为项羽的部属。如果承认刘邦是项羽的部属,那么就要应当认为,关中并不是他刘邦拿下的,而是他刘邦为项羽拿下的,所以关中王不应当是他刘邦的,而应当是项羽的,如果项羽不愿意要关中,把关中赏给他刘邦,则是另一码事。

但如今,刘邦一路招降纳叛,挺进关中,又把关中的门户函谷关把守起来,分明的,没把项羽放在眼里。于项羽来说,刘邦的行为已经等同于叛变。

对于叛变,历来的君主往往只有一条路可选,即平叛,如能用武力平叛,那就用武力,如能用计谋,那就用计谋,总之,一旦臣子生了二心,说什么都不能留了。

基于此,作为谋臣的范增,自然要站在项羽的角度考虑,置刘邦于死地。

为了置刘邦于死地,范增可是费进心思,范增担心项羽放不下昔日并肩作战的情分,担心项羽抹不开二人约为兄弟的誓言,于是编造了刘邦贪财好色的谣言,还编造了刘邦身上有天子气的假话,最终说服项羽同意与刘邦兵戈相向。

可惜,项羽的堂叔项伯却与范增意见向左,项伯认为,刘邦是友非敌,比起巨鹿之战作壁上观的诸侯军,昔日曾并肩作战的刘邦是可靠盟友,对于刘邦,应当以拉拢为主,打压为辅,就这样,项伯连夜去了灞上,见了刘邦,跟刘邦约为儿女亲家,并得到刘邦向项羽俯首称臣的承诺。

翌日,刘邦亲至鸿门,当面确认自己臣服于项羽的决定,项羽很开心,留刘邦吃饭。

见到此情此景,范增一点都不开心,范增分明看到,刘邦不仅能克制贪婪之心还军灞上,更能克制怕死之情亲入龙潭虎穴,此等克制,常人绝对做不到,能做到刘邦这个程度的,他日必成大器,所以,他要趁刘邦翅膀未硬,直接将刘邦扼杀在摇篮之中。

于是有了鸿门宴席上的项庄舞剑。

可惜,最后,范增还是功败垂成,而刘邦、张良、陈平也从范增在鸿门宴上的操作懂得了,若是部下有了自立之心,就算留他一时,也不能留他一世。

也就是说,韩信日后为刘邦、吕后所算计,身死族灭,早在鸿门宴上已经预示了,如果韩信亲历了鸿门宴,如果韩信仔细研究过范增的操作,就不会在灭齐后主动求封了,如果韩信不主动求封,或许就不会死了。

评价鸿门宴的人物描写

  《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历来被称道备至。《鸿门宴》只是《项羽本纪》中一个篇幅不长的片断,但涉及的许多人物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作为两大军事集团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就各具风貌;作为两个对立营垒的谋士,范增和张良的权谋策略也各有千秋;至于“勇士”樊哙,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愤怒情态,饮酒食肉的粗豪举止,谴责项羽时既气势逼人而又措辞得当,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历史著作,无论写人叙事,都必须有根据,不允许像文学创作那样虚构。《史记》的写作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司马迁博览六国遗存史料,“网罗天下放轶旧闻”,总结历代成败兴亡之理,对纷纭杂乱的资料和传闻加以精心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抓住了各种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同时,司马迁又善于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来驾驭史料,刻画人物,这就使得他笔下的众多形象各具风姿,栩栩如生。

  1.善于抓住关键性的历史事件,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这是司马迁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鸿门宴”发生以前,项羽曾派当阳君等统兵猛击函谷关,事后数日,又“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些事件的规模和场面,都比“鸿门宴”大得多;但从斗争的总形势上看,“鸿门宴”既是刘项盟友转为敌手的开始,也是项羽从胜利走向败亡的转折。正因为如此,一场觥筹交错的宴会,实际上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为尖锐复杂、惊心动魄,更加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正因为如此,司马迁叙述“西屠咸阳”等事件不过寥寥数笔,而“鸿门宴”却花了一千五百多字。

  “鸿门宴”是一场斗智谋的政治搏斗。在这场搏斗中,两个敌对阵营的智囊人物张良和范增,显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张良和范增都十分机智,都看到了刘、项之争的性质、趋势和可能出现的后果,但是他们机智的表现却又各有其内容和形式。张良的才能是在使刘邦集团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由于兵力悬殊,他在得知项氏集团准备即日进击的急迫形势下,为刘邦定下了“赖帐”并“叫屈”的计策。考虑到项羽好沽名钓誉和“亚父”的老谋深算,他为防万一,带去了勇士樊哙等精干的百余骑作了临机应变的准备。范增的深谋远虑则更多地表现在事先定策,席间暗算和事后预言等方面。他一眼看出好酒色的刘邦入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所以就竭力怂恿项羽“急击勿失”。在“鸿门宴”上,他意识到项羽已改变初衷,为了达到消灭刘邦的目的,他立即指派项庄“入为寿”,企图击杀刘邦于座。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张良全局在胸、冷静沉着以及范增骄狂浮躁、心地狭窄,都得到充分表现。范增在刘邦走脱后,甚至当着项羽和敌方谋士张良的面,发出了“竖子不足与谋”的辱骂。应该说,范增的决策是符合项氏集团根本利益的,但由于他心胸狭窄,老气横秋,所以终于未能被项羽所理解和接受,也就铸成了无可挽回的败局。对于这种严重的错误,范增始终缺乏认识,一味责备项羽,以致把自己集团内部的矛盾暴露在敌人面前,日后终被刘邦利用,通过陈平的反间计,挑起项羽对范增的猜疑,落得他愤然出走和项羽乌江自刎的下场。

  2.注意历史人物的出身和经历,描述其独特的言论和行动,也是司马迁刻画历史人物常用的方法。例如刘邦,本“贪于财货,好美姬”,进入咸阳以后,却一变而为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这不是本性有了改变,而是为了争夺天下、骗取民心而施展的权谋。但他过早地想独霸关中的愚蠢行动激起于项羽的恼怒,使他面临覆灭的深渊,不免惊慌失措。但一经张良的点化,他霎时醒悟。顷刻之间就粉墨登场,假戏真唱,而且“唱”得十分迷人。他对项伯“兄事之”,亲为敬酒,且约为婚姻。这还不算,他又信誓旦旦地把“籍吏民,封府库”所包含的野心说成是为了“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这分明是“赖”和“骗”。可刘邦却神态逼真,言之凿凿。市井无赖的狡诈嘴脸可谓暴露无遗。更有甚者,“旦日”在鸿门与项羽见面时,刘邦的模样变得分外丑恶。为了逃避罪责和摸清底细,他还把项羽的愤怒归咎于小人的挑拨,装出一付受尽委屈的可怜相。透过这些肉麻当有趣的表演,一个窃取农民起义胜利果实的阴谋家的卑劣伎俩,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作为刘邦对立面的项羽,出身和经历跟刘邦很不一样,所以个性也就别具一格。项羽出身于“世为楚将”的贵族家庭。他一方面骄横放纵,一方面贪图虚名。在反秦抗暴的斗争中,他因取得巨鹿之战等巨大胜利,成了“诸侯上将军”,愈益沽名钓誉,刚愎启用。鸿门宴上他的种种表现,正是这种出身和经历的必然反映。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不愿受人支配,更不容别人跟他对抗。所以一听刘邦“距关”,他便暴跳加雷,马上决定进击;但听了刘邦的甜言蜜语,他又立即软化,还居然主动把曹无伤告密的事说了出来。范增示意其杀刘邦,他视而不见,默然不语。对刘邦为什么要“距关”,为什么主动登门请罪,范增为什么必欲置刘邦于死地,这些问题,他根本没有深思,而完全被眼前虚假的现象所迷惑,亲亲之谊更使他轻易听信了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说辞,结果放走了刘邦,带来了无穷的后患。这一桩桩,一件件,联系项羽的出身和经历来看,都不是偶然的。正因为如此,所以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形象,既真实可信,又栩栩如生。

  3.司马迁写历史人物,不仅注意正面的描绘,而且善于侧面烘托。这是他刻画人物形象的又一种独到的方法。在鸿门宴上,项羽的粗疏自尊的性格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不杀刘邦的决策事前未和范增商量。这一点作品虽然未作正面交代,但在宴会过程中,范增之所以多次焦急地用玉玦示意,严厉召令项庄拔剑起舞,侍从们之所以蛮横地阻挡樊哙进入宴会场所,都说明自范增以下,没有人了解项羽有了不杀刘邦的新决策。这就从侧面有力地烘托了项羽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与此相类似的写法是,在项庄舞剑、威逼刘邦的紧张时刻,在外面的樊哙一见张良劈头便问:今日之事如何?从这急迫而又短促的问话中,足见樊哈与张良灵犀相通,早已知道内情,并作好应变的准备。更耐人寻味的是,樊哙面对项羽不仅言语得体,连谎话也和刘邦讲的一模一样。显然,张良等人在定计以后,是曾与有关将领作了周密准备的。这种侧面烘托的写法,扩大了作品容量,使张良沉着机智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和真实。

鸿门宴文言文翻译鸿门宴文言文翻译手写


《鸿门宴》原文翻译:就在楚军要攻取关中,到达函谷关时,这里有刘邦的军队把守,不能进入。听人说刘邦早已经攻破咸阳,项羽便很恼火,就攻破函谷关。于是在项羽进入关中,到达戏水之西时。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见面。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国相,将珍宝全部占为己有。”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
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道:“沛公住在崤山以东时,贪图财货,喜欢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关,财物什么都不拿,也不迷恋女色,这样看来,他的野心不小。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作出这个计策的?”回答说:“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你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随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府库,以等待将军。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所佩带的玉_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刑罚,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的盗贼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有大礼节不回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原文欣赏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灭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_。”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_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_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灭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以《鸿门宴》为例说明《史记》人物传记故事化手法。 谢过~~~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鸿门宴》是其中的一篇人物传记故事。在《鸿门宴》中,司马迁采用了故事化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首先,司马迁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言行举止来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刘邦的圆滑、世故,范增的果断、直率,樊哙的勇猛、鲁莽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司马迁通过情节的安排来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刘邦与项羽之间的矛盾,范增与张良之间的恩怨,樊哙与项羽之间的友情等等,都让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司马迁还通过历史场景的还原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比如,宴席上的酒肉香气、刀光剑影、歌舞升平等等,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总之,在《史记》的人物传记故事中,司马迁采用了故事化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8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