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的横征暴敛和残暴不仁,毁掉了他父亲打下的锦绣江山,啼饥号寒的天下百姓,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揭竿而起,斩木为旗,掀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大幕。遗憾的是,陈胜吴广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没能笑到最后,天下最终成为刘邦的囊中之物。
刘邦的成功之道,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的阵营中储备了无与伦比的人才厚度。张良和陈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和曹参治理民政、保障后勤供应,韩信、樊哙、彭越、英布等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有这样一大批卓越的人才死心塌地为他效力,虽不欲得天下,岂可得哉。
然而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刘邦对待人才的态度,却与此形成鲜明反差。众所周知,大凡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都是自尊感极强的人,要想让他们乖乖为自己效力,必须拿出足够诚意,礼贤下士,以礼相待。周文王曾经给姜子牙拉车,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都是典型例证。
但刘邦却与众不同。刘邦出身贫苦人家,没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从小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为人行事养成了浓重的粗鲁无礼作风。《史记》记载,刘邦对人“慢而侮人”,态度傲慢而不敬,有的儒生前来投奔他,他居然“辄解其冠,溲溺其中”,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小便。平常对待部下更是粗野蛮横,“与人言,常大骂”,动不动就破口大骂。
人们印象中暴躁凶横的项羽,在敬重人才方面却完胜刘邦。别看项羽上了战场凶神恶煞一般,但他日常生活中却判若两人。项羽出身楚国贵族,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子弟,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知书达理,待人接物谦恭友爱。
《史记》不止一次提到,项羽“恭敬爱人”,“仁而爱人”,“恭敬慈爱”。韩信曾经回忆过他在项羽手下时,如果部下将士有人生病,项羽会“言语呕呕,涕泣分食饮”,言语温存,亲手端茶送饭,令人感动不已。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刘邦待人粗野无礼,项羽待人恭敬慈爱,然而天下人才却纷纷跑到刘邦那里,项羽却众叛亲离,兵败身死。爱敬人才的项羽,为什么反而被人才们抛弃?
,原来,其中有个缘故。项羽虽然看起来礼贤下士,对人才彬彬有礼,但这仅是小恩小惠的表面现象。将士们浴血奋战立下战功后,他却露出真面目,“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舍不得拿出真金白银和高官厚禄来犒赏部下。
如同韩信所说,项羽在封赏功臣时,会把印玺攥在手心里揉搓半天犹豫不决,还是不肯出手,最后不了了之,以至于印玺都被磨没了棱角。将士们拿性命厮杀换来的战功,却得不到应有的爵位和赏赐,作战积极性越来越低,人才流失严重。
但刘邦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表面上对人粗鲁无礼,但内心深处却真正尊重人才,他深切洞察人才心理,“其相从甘冒白刃、舍死忘生之徒,无不日夜望咫尺之封,自不能不悬殊爵以励功臣”,对待贤才之士和有功之臣,他总是毫不吝惜予以封侯或重赏。
《史记》记载,刘邦“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也”,非常大方地与部下分享胜利果实,人才在他手下能发自内心地感到受重视和赏识,自然会得到“众士慕仰,如水之归海”的效果,天下人才纷纷来投奔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刘邦和项羽两种风格的老板,刘邦型老板不拘小节,但却十分重视提高人才待遇,就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为己所用。项羽型老板则只会画大饼开空头支票,满口甜言蜜语却一毛不拔,很难留住真正的人才,应该引以为戒。
尊重手下的项羽却不得人心,反而是傲慢无礼的刘邦,最后成为了天下的主人。得到这样一种结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邦比项羽更加的懂得人心。
另一个原因就是项羽的格局不够大,在这方面逊于刘邦。因此他不能给予手下的人才想要的预期。衡量领导是否优秀的真正标准,从来都不是看表面功夫,而是看涉及到实际利益时的处理方式。遗憾的是,在这方面,由于出身和时代的限制,项羽并不符合人才们的期待。另外就是,项羽比较残暴,不得民心。刘邦约法三章,宽仁爱民,因此被民众拥护。
一面是家庭的埋怨,朋友的奚落;另一面,却是公司对你的表面热情似火,实质上却是越来越让你难以忍受的冷落。项羽打下江山以后,并没有称帝,而是只自封为西楚霸王,而且把十八路诸侯都纷纷封王,把江山分给大家,而不是自己独吞。这一点,显然比后来“杀功臣”的刘邦好多了。
韩信就是自己人。“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这相当于项羽司令部的参谋长。而韩信是怎么评价项羽的?韩信所说的妇人之仁时,常常认为是项羽心慈手软,尤其是他在鸿门宴放过刘邦,古代造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真要为了三瓜两枣,谁愿意做这种挂头买卖?而且一旦失败,死的不止全家,而是全族。最终被刘邦所灭。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如果项羽能够心狠手辣些,或许就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项羽很显然是不喜欢鬼谷子纵横捭阖,阴谋诡计那一套的。一般豪气的人都看不起这类阴险的人。项羽重用的都是龙且,钟离昧,季布,跟他性格比较相似的人,一个个都勇猛无比。
悉心观察不难发现,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势力其实属于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刘邦本身是没有这个实力一口气将项楚全军吞下的,而项羽是有这个能力却没有办法将刘邦一口气剿灭,结果反倒是让汉王刘邦一步步地坐大,最终才有了霸王别姬、垓下自刎的凄凉结局。
可在主流的观念中看来,造成这种局面所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怪项羽本人,此人性格刚愎自用、度量狭隘,使得帐下的谋士将臣都不愿为他所用,才导致项楚政权直接的败亡。这诚然是一种不错的观念,但却不够准确!
借用汉高祖刘邦在封赏功臣的宴会上对曾经的老对手项羽的一句评价:?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此话何意?意在说明,项羽连自己最亲近的亚父范增都不能信重任用,正是落败于我的原因所在。可你仔细品一下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不能用?二字到底指的是什么?是不愿意任用,还是没办法任用?
这将决定着我们如何去了解项羽最本质的性格特征,如果说前者,不愿意任用那还好说了,这就印证着项羽的的确确是目光短浅、刚愎自用的莽夫。但如果是后者,意义便大不一样了。
其实在世人固有的印象中,对于项羽的理解真的没有什么好印象,即便是真的同情或者钦慕其人慷慨悲歌的事迹,也只是对一代英雄人物落幕的惋惜,丝毫没有对项羽本人的慰问。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刻板的印象究竟来自何处呢?作为汉王刘邦麾下的第一帅才韩信曾用两个非常典型的词语形容过项羽。?匹夫之勇?与?妇人之仁?。
几乎翻遍史书,你都找不到韩信这么侮辱人的了。原本属于两个意境对立的贬义词,在这一刻被?毒舌?韩信反手就盖在了项羽的头上,不仅没有任何违和感,反而在所有人的眼中看来都是无比恰当的。匹夫之勇来源于项羽战胜之后总是屠城杀俘,妇人之仁则是来自于项羽屡屡狠不下心解决刘邦这个大患。
但这种观点恰恰就错了!
你要知道,韩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当时的刘邦授封韩信为大将军(全军主帅),迫不及待的想考校一下韩信到底是不是徒有虚名,结果毒舌的韩信将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创造出了新的用法。
这其实对于我们了解项羽的本质性格是有失公允的,古代社会屠城杀降的将军简直不胜枚举,优柔寡断的谋士也不计其数,难道这些人的人物形象仅仅以一个成语就能诠释吗?
所以我们还要看刘邦和项羽这对老冤家真正的差异点在什么?出身!
年轻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你的一生!这句话用在刘邦与项羽二人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刘邦出身于布衣平民之家,虽然游手好闲却也凭借自己的本事当上了亭长,而且在家乡沛县混得是风生水起,就连萧何、曹参二人作为他的上司,和刘邦之间的交情也是莫逆。
可反观项羽,他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了秦国兼并六国,作为楚国贵族的项羽不得不在秦朝建立之后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同样是流落社会,刘邦是纯粹的植根底层,项羽却是一直跟着叔父项梁去积累楚国复辟的势力。
项梁当时在江湖上也是一代豪杰,作为楚国项燕之后的项氏一族本就是楚国的嫡系贵族,相交往来的人中焉能有底层平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项梁还是项羽,都是不屑于和这些?泥腿子?们打交道的。
最为典型的就是韩信和陈平二人,他俩初出茅庐的时候都是在项羽帐下打工的,可过不了多久便离开了楚军转投汉军了,要知道当时的楚汉相争之际,刘邦是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的,为何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去追随他?并且还是高质量的一流人才!韩信就不必说了,陈平也仅次于张良的第二谋士。
引用伏波将军马援对汉光武帝刘秀说的一句话:君择臣,臣亦择君!
这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古代社会开创王朝其实和现如今的公司上市也没啥区别,老板希望找到好员工做出卓著的业绩,员工也希望找到一个好老板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刘邦虽然穷得啥也没有,但问题是他愿意给你啊!项羽倒是坐拥天下,却除了人性上的关怀什么都不愿意付出。
不另寻明君还能怎么办?
就连韩信、陈平这样的高质量人才都流失了,背叛项羽的人还会少吗?
这就引出了本文的正题:汉王刘邦为何帐下人才济济,几乎秦末汉初之际的大部分人才都效力于其人麾下,反倒是项羽最后不得不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在乌江悲戚自刎。
这还是要回归二人的出身。
刘邦愿意对谋士将臣大加封赏,是因为在他的身边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和身份束缚,平民背景的汉营下的利益关系是很清楚的,你有功我就封赏你,有过我就处罚你。反倒是以贵族出身的项羽不能这么干,从楚营当中叛走归汉的陈平就说得很清楚:?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项羽任用将士谋臣却不能信任人家,麾下的职位封赏通通被他封赏给了项氏一族的亲党和项家的外戚势力,就是楚军帐下真的有奇谋之士,他也不用人家,所以我陈平才去楚归汉。
这无疑将项羽帐下的势力剖析得很明白,出身贵族势力的项羽在官爵赏赐上,依旧维持着楚国原先任人唯亲的方式,将利益的蛋糕只在以项氏为核心的内部进行分配,连一点残羹冷炙都不愿意分给属下。
客观地说,其实这并非项羽不信用部下,而是贵族身份对于他的一种束缚。因为他出身项氏一族、因为他的祖父是项燕、叔父是项梁、因为他的名字叫做项羽、因为他的楚国的贵胄元勋,就必须优先考虑到项氏一族的利益关系,否则楚国这个基本盘他就维持不好。
?任人唯贤?只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个例,制度与文化并无?唯才是举?的生存土壤,尤其是封建制度草创期的楚汉时期,世家贵族本来就是自主排外的利益集团,作为这个集团的一份子,必然要向身后的利益集团进行反哺。
刘邦反倒不必如此,他需要满足的无非是在实现宏图伟业(开创大汉朝)的过程后利益的再分配,即便是败了也比之前做亭长地位要崇高得多,所以参与在汉军帐下的每一份子其实都是股东,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在汉营这个大公司里参股,成为一个小股东。这样一来,你别说萧何、张良、韩信要努力,就连汉军帐下的一个小兵都要为之奋斗。
项羽败就败在,集团内部的利益(股份)早已经划分完成,完全没有空余的位置交由新的成员填补,方才造成了项楚帐下人才流失的现状。而无论是治平之世,还是征伐乱世,人力永远是第一宝贵的资源。
大家都跑去帮助汉王刘邦了,项羽自然没有不败亡的道理。乃至于其人在死后怒吼出的最后一句话:?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项羽终究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短板所在,真可谓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项羽走到众叛亲离的地步,确实是不太让人理解的。
说起来,似乎项羽对人才真的非常好,远远比刘邦对人才好多了。
(项羽)
一是项羽来者不拒。项羽从来不拒绝人才,只要去投奔他的,他都收留,很少有不用的情况。比如韩信无名无姓,但是前往投奔他,他就封韩信为郎中。章邯等?三秦?投降了他,他立刻封?三秦?为王。就算那些投降的秦朝士兵对他说三道四,他一怒之下,坑杀了二十万人,也没有迁怒章邯等?三秦?。由此可见,项羽其实对人才也算是很不错的。
二是项羽宽仁厚道。项羽身上有宽仁厚道的一面。别的不说,我们就看看他是怎么对待他的最大竞争对手刘邦的就明白了。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提出,让他杀掉刘邦,可以他却一直不忍心,没有杀他。后来,刘邦攻破了项羽的都城彭城,在他的皇宫中为所欲为,他在打败刘邦,并抓到刘邦的父亲和老婆以后,曾用刘邦的父亲来威胁刘邦。但当时刘邦无耻地说了一句,我们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杀你爹,请分给我一口汤喝。就算这样了,项羽依然并没有杀掉刘邦的父亲和老婆,而是把他们给放了。
三是项羽有福同享。项羽打下江山以后,并没有称帝,而是只自封为西楚霸王,而且把十八路诸侯都纷纷封王,把江山分给大家,而不是自己独吞。这一点,显然比后来?杀功臣?的刘邦好多了。
但是,项羽的结局却非常糟糕,让人始料未及。尤其是垓下一战,项羽可以说非常凄凉。其实,在垓下的时候,项羽至少还有十万人马。对于项羽来说,十万人马已经非常多了。当年他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何其豪壮。他的军队要有那样的气势,就算韩信、彭越、英布对他构成合围的态势,项羽其实也绝对不输给他们。可是,韩信只用一招?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就跑光了,最后只剩下几百人。逃到乌江边上的时候,却只有二十八人。最终又只剩下项羽一个人。这样一种结局,简直就是项羽人生的一个隐喻。
(垓下之战)
项羽对人并不坏,为什么落到?四面楚歌?这样的结局呢?
我认为,项羽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不辨良莠。
项羽在用人的时候,他是看不出这个人才是好,还是不好的。前面我们说了,他就是来者不拒。但是这个人能干什么,干得好不好,项羽心里都没有数的。因为看不出好坏,因此什么人都有,也无法让人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不予尊重。
确实是只要是人才,到项羽那里,项羽都能用他。但是项羽不知道怎么用他们。比如韩信是一个很有计谋的人,但是他并没有发挥他的作用,韩信给他提的意见,他也不用。比如他确实尊范增为?亚父?,但是却不听范增的意见,让范增愤然离开。再比如曹无伤,他把刘邦的情报透露项羽。对于这样一个卧底,其实项羽应该极为重视的。但项羽竟然在鸿门宴上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使得刘邦最终杀了曹无伤。这件事,让天下的老百姓如何看项羽这个人?
归根到底,是项羽对人才极为不尊重。
(刘邦)
三、赏罚不公。
项羽确实后来把很多人都封为王。但实际上,这些被封为王的,都是那些加盟而来的诸侯,不是项羽的手下。比如章邯等?三秦?,项羽就爽快地封他们为王,包括彭越、英布这些人,都不是项羽的部下。项羽对他的部下是比较凉薄的。
韩信在投奔项羽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说项羽对部下很好,但是只在口头上好,却不愿意对部下进行封赏。因此,他要离开他,前来投奔刘邦。韩信显然是有切身体验的,他才会说这样的话。
四、不尽其能。
刘邦在用韩信的时候,就是放手让他去干。虽然这让刘邦很担心,但他依然坚持这样做。包括他对陈平、张良、萧何的使用。
但是人才在项羽的手下,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项羽自己太能干,而且事事亲力亲为。另一方面,也是项羽对人才不信任,因而不能发挥其作用的表现。
总之,项羽不辨、不敬、不公、不用,这就使得人才在他的手下,个个心里都有怨言,大家对他都不满,最终都离开了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8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