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一族

众妙之门 2023-06-28 13:10:00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氏一族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官二代家中,祖上皆是唐朝的官员,唐朝刚灭那会,也就是后汉初年。赵匡胤四处游历而没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阳城一座寺庙里住下。有一个老和尚善于看相,看到他之后说:“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资助给你,你往北去会有奇遇。”

赵匡胤一路往北走,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帐下,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屡立战功。后来他又参与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国威去世后把位子传给了女婿柴荣,周世宗柴荣在世是对他也很是看中升任殿前都点检(殿前司的最高将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负责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时仅7岁。兵报说敌军来犯,宰相不辨真假,派出赵匡胤出兵抵抗,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称帝后的赵匡胤废了年仅七岁的柴宗训,把他交由一位大臣抚养。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能量。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能量。是啊,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它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于是就有了杯酒释兵权的佳话

首先,太祖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接着太祖设宴相待。酒过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状,开口说道:“我要不是靠你们出力,到不了这个地步,但做皇帝太艰难了,实在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晚上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太祖就说:“这不难知道,谁不想做皇帝呢?”石守信等一听,惊恐万状,纷纷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不然!”太祖断然说道,“你们虽无异心,然而倘若你们部下希求富贵,一旦以黄袍加你之身,尽管你不想做皇帝,能办到吗?”

众将一听,都吓得离席叩头,请求太祖指示一条“可生之途”。太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驹过隙,求富贵者,不过想多积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免遭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地方,方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再同你们结为婚姻之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不很好吗?”众将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齐下拜说道:“陛下关心臣等,真可谓生死而肉骨啊!”第二天都称病职。太祖大喜,安排他们到地方做节度使。赵匡胤几杯美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专军权的问题,成为千古佳话。

虽然贵为皇帝,但赵匡胤仍像从前一样节俭:皇宫里的窗帘是用最便宜的青布制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十分难得。要了解一个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内宫的人数便知道了。赵匡胤的内宫是历朝历代最简朴的,宦官只有50余名,宫女也只有200多名。

即便如此,赵匡胤仍认为太多了,还遣散了自愿出宫的50余人。赵匡胤称帝后,北汉政权尚未被统一进大宋的版图。在一次御驾亲征攻打北汉的途中,正逢七夕节,赵匡胤送给在汴京的母亲和妻子(太后和皇后)的礼物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千钱为一贯)。

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永庆公主觐见父亲,穿着一件新外衣,上面用五彩金丝缝缀着一片片孔雀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分华美。赵匡胤一见她就说:“你把这件华服脱下,以后别穿了。”听到父亲的话,公主很不理解:“宫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为什么不能穿?”宋太祖严厉地说:“正因为你是公主,穿这么华丽的衣服到处炫耀,别人就会效仿。战国时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全国上下都跟着学,搞得紫布贵了好几倍。今天你的这件衣服上有金丝线、孔雀羽,你知道一件要花多少钱吗?如果别人再效仿你,全国要浪费多少钱?”

宋太祖不只对亲人严厉,对自己也十分克制。据史料记载,有一次他半夜起来,突然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半天也不肯下令。左右问他:“皇上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吧,我们一定照办!”太祖说:“我若吃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结果他硬是忍住没吃。

宋太祖如此节省,也有其苦衷。五代十国的国君几乎个个挥霍成性,官吏也跟着奢华,使民间经济非常贫弱。宋太祖当了皇帝后,决心改变社会风气,以解除民间疾苦。他的作为也的确起了示范作用,北宋初期士大夫竞相以节约自勉:州县官上任时,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时,很多人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

这种为天下守财的精神,的确使当时的宋王朝积累了不少财富。而通过征服天下的战争,又取得了降国不少的奇珍异宝。。宋太祖将所有财宝全数收藏在国库里,只有国防军需、赈济天灾时才拿出来使用。对自己和亲属极其节俭的赵匡胤,在维护利益,特别是维护安定方面,却出手大方。面对边界强敌威胁,他并没有劳民伤财地不断打仗,而是拼命积累财富,用钱买地盘,从而避免双方交战。

杯酒释兵权时,宋太祖更是以钱财来交换军团将领的兵权。“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不可动之业”,这些都是当时他承诺的条件,最终使那些兵权在握的将帅们解甲归田,安分守已地度过余生。这比起其他朝代为求安邦而大肆杀戮开国功臣的做法,还是高明很多的。

当然,宋太祖“买通”大臣的钱财数目相当惊人。如侍中(相当于宰相)范质生病时,宋太祖亲赐金器两百两、银器千两、绢两千匹、钱两百万;开国元勋赵普有病,赵匡胤也赐银器五千两、绢五千匹……这与太后以及皇后的七夕节礼金,简直是天壤之别,闻之令人嗟叹。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大宋王朝,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建立起了相当稳定的政权,这不能不归功于赵匡胤这位大宋王朝开创者的独特理财方式。宋朝成为了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宋太祖登基三年后,曾秘密派工匠打造一块石碑,藏于太庙夹室,这块碑的文字属于国家机密,除了最高统治者,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查看。就这样,过了一百六十多年,靖康之变发生了。金人打入汴梁,俘虏徽、钦二帝。顿时,开封治安一片混乱,太庙门户洞开。人们总算有机会得知真相了,只见碑高七八尺,长四尺,内容不多,也就三行字。第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第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第三 :“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誓碑的大意主要是两条:礼遇柴氏子孙,厚待士大夫。赵匡胤把不杀前朝宗室作为祖训,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南北朝以来,改朝换代的新皇帝,往往会把前朝统治者肉体消灭。隋文帝登基,北周皇族被杀戮殆尽;李渊受禅,隋恭帝命不久矣;唐哀宗亡了国,随之而来的就是朱温的鸩酒。康熙四十七年,流落民间的崇祯皇五子朱慈焕被找到了,虽然他已经七十五岁高龄,且完全没有反清复明的行动,但清政府依然举起屠刀,把他凌迟处死。

赵匡胤为什么没有对柴氏子孙赶尽杀绝,其一是,现在的柴宗训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威胁,第二当然是柴家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一个人再有本事,没有伯乐,没有良机,也只能怀才不遇,难有出头之日。周世宗任命赵匡胤为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可以说是高度信任了。赵匡胤却以行动辜负了,难免会有些自责。

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他对待权臣刚柔并济,怀柔安抚,很好地解决了天下统一后的军权问题,赵匡胤是一介武夫,但见识却超过所有的文人。

他从一名不文的流浪汉到当上皇帝,只用了10年时间,即位的时候不过33岁,实在是太神奇了。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爬得比他更快的人了。我最喜欢他的一点就是赵匡胤非常仁慈,统一中国后对所有被他灭掉的君主,都养起来。而他的弟弟赵光义,则阴险毒辣,毒死了好多人。赵匡胤临死,还规定子孙后代都不许杀柴家人,也体现了他的仁慈之心。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为什么不杀柴家人

1、梁唐晋汉周五代,无一例外的屠杀前朝皇族,这样的报复性屠杀,并没有使江山稳固,反而出现一个个短命王朝,赵匡胤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拒绝屠杀,实施仁政,正是他的仁慈,使得天下归心,统一了国家。2、后周是和平禅让的皇位,没有血腥冲突,柴家子孙得以安享天年。

赵匡胤陈桥政变,黄袍加身,为何他没有对柴家斩草除根?

赵匡胤,北宋时期的军事家,武术家。当年赵匡胤作为一名大将,趁乱夺权,黄袍加身。陈桥政变以后,赵匡胤建立了宋朝,成为了帝王。而面对柴家的幼子柴宗训,赵匡胤并没有将其赶尽杀绝,反而将其重用起来。有人说这是赵匡胤为了报答曾经柴荣对于自己的照顾,但事实上,赵匡胤这样做另有隐情。

当时,柴宗训年龄尚小,根据以往朝代的更替规律,接下来手握兵权的大将恐怕会发起政变。果不其然,显德七年,赵匡胤一场陈桥政变令自己黄袍加身。面对幼小的柴宗训,赵匡胤态度友好,将其封为郑王。

很多人不明白这是为何。据说,赵匡胤在世之时,曾在太祖庙里立了一块石碑,上面的内容无人知晓。靖康之变以后,人们慢慢发现了这个秘密,只见碑文上面写着:保全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不得诛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子孙不得背弃上面誓言。

赵匡胤听了碑文上面的话,其实这与自己能够顺利称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赵匡胤在发动政变时,并没有费太多的力气就得以上位,这让赵匡胤感到满足。赵匡胤作为将军时,柴荣对自己也十分不错,从这一点上来看,赵匡胤对于柴家是没有怨恨之心的。

另外,当时其他国的实力对于赵匡胤的新政权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倘若再将柴宗训赶尽杀绝,未免会失了人心。思来想去之后,赵匡胤才保全了他。

赵匡胤为何要厚待前朝宗室,而不是杀掉柴氏族人呢?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与赵普等人谋划发动了陈桥兵变,夺走了后周的天下,但是他并没有大肆屠戮后周宗室,反而对其礼遇有加,赐予丹书铁券,还对后代留下遗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这原因何在?

第一、对后周的感恩之情。赵匡胤能够登上皇位,靠的不仅仅是谋略与胆气,最重要的还是周世宗柴荣对他的赏识与提拔。在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等战役中,赵匡胤的地位不断上升,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是柴荣给了他发挥才能的空间。无论一个人的本事多大,没有伯乐的看重,不能把握机会,也只能沦落到怀才不遇的下场。因此赵匡胤才会对后周宗室如此厚待。

第二、稳定政局、稳固统治的需要。在陈桥兵变时,赵匡胤曾对手下士兵们说:““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因为后周对百姓也算仁爱,很得民心。他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他的仁爱,更是为他夺取江山后,稳定政局。

第三、向敌国做出榜样。赵匡胤在夺取皇帝的权力之后,不仅没有将柴氏宗族的人屠戮殆尽,反而对其礼遇有加,这如果让敌国君主知道的话,他们如果在和赵匡胤的战争中失败的话,如果选择投降,也没有那么大的后顾之忧了。

赵匡胤抢夺了柴荣的江山,为何却没有清除他的后代呢?

赵匡胤完全没有必要对柴氏斩草除根,因为后周的宗室对宋朝完全不造成任何威胁。

首先,后周的开国之君是周太祖郭威,他的两个亲生儿子郭侗和郭信都被后汉的刘承佑所杀,所以他才传位给了自己的养子柴荣。而柴荣七个儿子中的前三个也都被刘承佑所杀,所以他只能传位给自己最年长的儿子柴宗训,柴宗训即位的时候只有八岁而已,他的三个弟弟就更小了。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发动“陈桥兵变”另立新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后周没有强势的诸侯王拱卫皇室啊。

剧照

唯一与柴宗训亲近的,也就是李重进和张永德了,他们一个是郭威的外甥,一个是郭威的女婿,和柴荣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曾经是柴荣的皇位竞争者。所以柴荣即位后一方面不得不继续倚重他们,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防备他们。柴荣临终前就把张永德调离京城,又提拔了赵匡胤来防备李重进,这才给了赵匡胤机会。

还有一点,赵匡胤很自信,他相信就凭柴宗训孤儿寡母是搞不出什么名堂的,而且当时禁军系统中殿前司基本被赵匡胤死死抓在手里,侍卫司二把手韩通被杀,李重进远在扬州,鞭长莫及。至于那些文官,不值一提。没有后台,没有势力的孤儿寡母,又怎么能威胁到赵匡胤的统治呢?但是话是这么说的,可是柴宗训以及柴荣嫡系后代的遭遇却不得不让人感到奇怪。直接让守仁君之前所说的理由一个也站不住脚。

剧照

所以,赵匡胤称帝之时,柴氏基本上就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完全没有与赵匡胤抗衡的能力。既然如此,赵匡胤为什么不做个好人?赵匡胤夺位后,原本并不把柴家后人放在心上,但是赵光义不行,五代国祚都不长,皇帝死于非命的很多,为了让国有长君,赵匡胤是把他弟弟赵光义当储君培养的。赵光义不想再自己当皇帝后还有人威胁自己,就暗中把柴荣嫡系后人全部处理了。赵匡胤知道后也默许了。

剧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5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