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耶律大石,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十字军东征的时候,盛传东方有个基督徒国王打败了他们的穆斯林敌人。其实那个国王就是西辽帝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只不过大石并不信奉基督教。
耶律大石,字重德,耶律阿保机八世孙,不但精于骑射,而且是辽朝唯一的契丹族进士。辽国被金兵灭亡之际,耶律大石率二百铁骑远赴西域,纵横在广袤无边的大漠上,竖起了复国的旗帜,建立了强大的西辽帝国。
辽国原本就在西北筑有可敦城,并在此地屯兵两万,战马数十万匹。当耶律大石到达了可敦城后,当地契丹驻军听闻辽国灭亡,悲痛不已,纷纷表示愿意效忠耶律大石。为收复故土,重建大辽,耶律大石召集各部首领,在可敦城举行会盟。在当地契丹诸部的拥戴下,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继续西进,以便积蓄力量。
经过多年的经营,耶律大石势力不断壮大。1134年,耶律大石派出七万铁骑东征金朝。由于沙漠阻隔,东征军队疲惫不堪,牛马多死,无法行进,只能无功而返。耶律大石仰天而叹:“皇天弗顺,数也!”
面对现实,耶律大石只得放弃了收复故土的目标,专心经营西域。耶律大石在原先占领的高昌回鹘和东喀喇汗国的领土上苦心经营,牲畜肥壮,军势日盛,又击败了马合木汗的军队,兼并了西喀喇汗国。然而西部的形式却变得异常严峻,因为他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强大的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帝国是突厥人建立的国家,国势强盛,是当时的西亚霸主。1141年,耶律大石的军队与塞尔柱帝国展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役,起因是塞尔柱帝国对西辽的附庸葛罗禄人发动了攻击。收到罗禄人的求援后,耶律大石向塞尔柱帝国的苏丹桑贾尔写信,希望他放弃进攻。然而桑贾尔并不把耶律大石放在眼里,他在信中向大石吹嘘道,自己的战士可以用箭射断敌人的胡须。
塞尔柱苏丹桑贾尔集结了一支十多万人的强大军团,在卡特万草原上与耶律大石展开决战。面对兵力远超自己的桑贾尔,耶律大石指挥若定,并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分左中右三路军攻击敌军,将桑贾尔军队逼入达尔加姆峡谷,以不到两万的兵力冲垮了塞尔柱帝国的阵线,俘获了桑贾尔的妻子和宰相。虽然桑贾尔侥幸逃脱,然而曾经称霸一方的赛尔柱王朝就此消亡。
卡特万之战强烈震撼了西亚和欧洲,导致今天很多国家语言仍以“契丹”称呼中国。从此,西辽的疆域纵横万里,领土和当年辽国全盛时期不相上下。
1122年,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族大举南侵,攻克中京大定府,大辽皇帝天祚帝不顾大辽帝国安危独自西逃入云中,只顾打猎。大石等留守南京析津府(北京市),遭到金、宋夹攻,为了安定人心,坚持抵抗,大石与众大臣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称天锡皇帝,后世称北辽。耶律淳任命大石为军事统帅,负责守卫。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卫南京。
1123年四月,大石抵抗失败被俘,逼迫为金兵带路偷袭天祚帝的青冢大营。后在其女真妻子的帮助下从金营逃脱,九月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并不能原谅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为,也不能接受大石的意见,这使得大石深自疑虑。
之后耶律大石离开天祚帝独自带领手下寻找传说中的可敦城,可敦城是辽开国之初建于内蒙古内的一座坚固的城堡(一说是在外蒙古),有2万余官兵。
黄天不负,大石找到可敦城兵,借助辽国最后的军事力量,抵抗金兵的进攻,由于力量悬殊,大石被迫放弃可敦城,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向西进发。
1134年三月建西辽,1141年率西辽军队在卡特万战役中击败十万中亚联军,使塞尔柱帝国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确立了西辽在中亚的统治。
耶律大石不忘国仇家恨几次派大军东征金王朝,但由于路途遥远,中间隔着大片沙漠,还未出沙漠就死伤惨重,最后不得不放弃恢复大辽江山,1143年一代枭雄耶律大石带着无尽的余恨离开人世。
西辽帝国在耶律大石死后也走向衰弱,最后被蒙古乃蛮部王子屈出律篡夺皇位并在之后被蒙古帝国消灭。契丹族也在西亚被伊斯兰化,契丹民族也和当地民族融合。
契丹民族在之后就消失在历史中,大部分契丹族与当地民族包括在中国境内的汉等民族融合,2004年以来,专家用DNA技术认定目前东北的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
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
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
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
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
西辽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
西辽于金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
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
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辽国在灭亡后,在西域和中亚冒出来一个西辽,甚至还一度在中亚地区称王称霸,周边的小国只能是俯首称臣。
西辽的开创者是耶律大石,他当时仅仅凭借着2000人,竟然就能在西域翻起这么大的浪。那么,耶律大石是怎么做到的?
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不过到了这一辈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皇族的辉煌,几乎和老百姓无异了。他还是辽国第一位契丹进士,后来还做了刺史,辽兴军节度使。
当时的大辽皇帝是辽天祚帝,这位可是辽国的末代皇帝,可见,大辽早已不再是曾经威风八面的时候了,已经衰落不堪,即将走向灭亡。
面对金兵大举南侵,攻克中京,天祚帝耶律延禧不敢留守,西逃入云中。而留守燕京的耶律大石拥立耶律淳即位,自己做了统帅。
后来在与宋军作战的时候,战败被俘了。他逃出去以后投奔了辽天祚帝,不过天祚帝并不能原谅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为,眼看自己危险了,耶律大石伺机率领二百名亲信叛逃。
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一路向西还建立了强盛一时的西辽。
但并非标题所说的2000人,如果他真的凭借这些人就能如此厉害,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西逃了。
只能说他在从辽天祚帝那里逃跑时,身边所带的兵力确实不多。
只不过耶律大石一路上受到了不少的赞助。白鞑靼人首领就给予耶律大石四百匹马,二十头骆驼,若干只羊的援助。
到了可敦城,他又经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获得了十八个部族首领的共同拥戴,还得到精兵一万余人。
手里有了人,不过耶律大石仍然没有回头,反而一路西去了。
所经过之处,为敌的击败之,降附的安抚之。他们还摆平了回鹘,让这些桀骜不驯的人成为了他们的附属国。
兵力日益强大,士气日益高涨。尤其是他们战胜了以塞尔柱帝国为首组织的十万联军,这是一次非常关键的胜利。塞尔柱苏丹王朝在当时的中亚可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虽然早已走向衰落,但影响还在。
可击败塞尔柱帝国后,西辽在此扎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这主要也和当时西域的国家弱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的中亚大多是一些部落和小国,并没有什么非常强大的国家,如果是清朝时期的准噶尔,恐怕就难办了。
再说,辽国在中亚的影响力还是有的,毕竟这些部落或小国曾经都或多或少是臣服于辽国。当时的信息也不对称,谁也弄不清耶律大石来的动机,也不清楚当时的辽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然了,关键也在与耶律大石并没有吞并这些部落,也不干涉起内政,所以很多部落也并不反感其在中亚落脚。
但这是西辽无奈的选择,如果让西辽选择的话,或许耶律大石更希望向东而非向西。
欧洲人称耶律大石为祭司王约翰是基督教故意刻画出来的,是基督教高层屡次十字军东征受挫之后虚构出来给予基督教徒希望的人物。而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恰恰有一点符合他们所营造出来的祭司王约翰所建立的国家,所以耶律大石被欧洲人成为祭司王约翰,在12世纪-17世纪最为风行。
耶律大石是一个传奇人物,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1122年劝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遭到拒绝,从而自立为王率领200心腹铁骑连夜逃遁。1134年建立西辽,随后率领军队在卡特万战役中击败十万中亚联军,确立了西辽在中亚的统治地位。
耶律大石在位期间对待国民及属国宽厚、大方,按照各民族习俗分别治理,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民心。成吉思汗的辅臣曾评价耶律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可见耶律大石在西域各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之高。耶律大石在治理西辽期间对待宗教的态度就是一视同仁,在位期间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等都在西辽传教得到了不少的信徒。
基督教徒们屡次十字军东征都以失败告终,为了给予信徒们自信心和希望,一位伟大的人物祭司王约翰出现了。他们宣扬祭司王约翰是一名宽厚和正直的君主,统领国土中充满财宝和珍禽异兽。
国内有"亚历山大之门"和"不老之泉"等胜地。而且王约翰不但自己本人长生不老,而且统治的国家拥有中亚最强的军事能力,是中亚的基督教捍卫者。王约翰曾经带领大军大败波斯军队、剑指耶路撒冷,但因底格里斯河结冰无法渡过才作罢。
其实耶律大石不仅仅是欧洲人(景教徒)眼里的祭司王约翰,还是伊斯兰教眼中的穆斯林,基督教摩尼派眼中的摩尼教徒等。这些都是因为耶律大石拥有强大文治武功的能力和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的包容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谯周如果不劝谏刘禅投降,蜀汉会灭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