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学过负荆请罪的故事,却不知廉颇和蔺相如结局为何一个比一个惨

以史为鉴 2023-06-28 09:34:01

学过负荆请罪的故事,却不知廉颇和蔺相如结局为何一个比一个惨

学过负荆请罪的故事,却不知廉颇和蔺相如结局?为何一个比一个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历史课本上,我们学习过负荆请罪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书中对此记载的也很简单,“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就是负荆请罪的原文,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历史上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如何呢?史记的出现让后人对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现如今的人们对司马迁这个名字肯定是不陌生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一段大乱世,同时也是大分裂时期,这时候天下还没有统一。

廉颇是历史上的名将,生活在战国末期的赵国,战国时期 ,出现了战国四大名将,这其中就有廉颇。由于廉颇的功绩突出,他被封为了上卿,在朝中地位极高。廉颇的战斗力毋庸置疑,骁勇善战,否则廉颇也不会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长平之战前期,廉颇奉命抵挡了秦军的进攻,可是到了之后,赵括取代了廉颇,结果可想而知,导致了长平之战的失败。作为名将的廉颇,一生为赵国征战沙场,可是一个叫做蔺相如的人出现后,廉颇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蔺相如出身低微。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蔺相如都不如廉颇重要。蔺相如有何作为呢?首先蔺相如替赵国“完璧归赵”,之后又在“渑池会”中,面对秦王的无赖行径临危不乱,维护了赵王的尊严。总的来说,蔺相如没有替赵国征战沙场,只是“动动嘴皮子”。

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赵王封了蔺相如为上大夫,再拜为上卿。廉颇也是上卿,可是蔺相如的排名要做廉颇之前。这就让廉颇非常不满意,毕竟廉颇是征战沙场的人,可是蔺相如就不是这样了。廉颇对此深为不服,认为自己有攻城之功,怎么是蔺相如能够相比的呢?

那么蔺相如是如何处理廉颇这件事的呢?廉颇不服气蔺相如,可是在这之后,蔺相如见到廉颇都是躲得远远的,这就让人产生了怀疑,蔺相如的门生大部分开始认为蔺相如怕廉颇。后来蔺相如解释说:“秦王要比廉颇威严,我却能够羞辱他,我还有什么怕廉颇的?”

假如蔺相如与廉颇争斗,结局可想而知,两虎相斗,必有一亡,正中敌人下怀。所以蔺相如选择了忍让廉颇,为的就是不能够让敌人得逞。当廉颇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惭愧,这时候的廉颇大为感动,于是廉颇做出了一件事,就是身背荆条,在宾客的带领下来到相如门庭请罪。由此廉颇与蔺相如成为生死之交了。这样的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

蔺相如的结局不太好,被处以极刑。对于蔺相如的死,有两种说法,第一是蔺相如和太子郚被派往了秦国作为人质,结果到了秦国,太子郚死了,蔺相如因此获罪,被处以极刑。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长平之战期间,秦军与赵军鏖战。这时候的赵王选择了撤下廉颇,这让蔺相如很是不满意。赵王没有听从蔺相如的建议,最终的长平之战失败,蔺相如忧愤之下病故。史学家们对于蔺相如的死,更偏向第二种说法。相比于蔺相如来说,廉颇的结局就应该算是不错的了。

长平之战后,燕进攻赵国,这时候的廉颇奉命抵抗燕军。这一仗让燕国大败,燕国提出了割让五座城池求和,赵国难得打了一次胜仗。本以为廉颇的结局是在赵国结束自己的一生,可是万万想不到,赵悼襄王继位,让廉颇的好日子走到头了。

赵悼襄王听信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从这之后廉颇受到了排挤,后来廉颇选择了投靠魏国。到了魏国之后,廉颇肯定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毕竟这是赵国的大将,魏国国君对此肯定是不放心的。就这样,在魏国的国土上,廉颇终老。公元前243年,廉颇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廉颇去世没多久,赵国就被秦国所灭。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传为美谈,他们最终结局如何呢?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很小的时候就在课文中学习过。廉颇作为一名善战的将军,打起仗来十分勇猛,公元283年的时候,廉颇一举拿下阳晋,赵王十分高兴,就直接封他为上卿,可以说是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了。



而蔺相如则是文人出身,打仗自然根本不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的厉害之处在于口才,而且极具智慧。先是完成了“完璧归赵”的使命,后又在渑池会盟的时候,当场斥责秦国,从而保住了赵王的尊严。因此,赵王就认为他功劳很大,就同样拜他为上卿,但是高于廉颇。



廉颇当时就很不服气,一想到自己是带着一帮弟兄在战场上拼命才换来的爵位,而蔺相如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居然功劳能比他还大,而且官位要高于自己,这是廉颇怎么也接受不了的一件事情。心里不满的他,只有经常故意找他碴才能让自己舒服一点。因此,恶语针对蔺相如那是常有的事,尤其是面对蔺相如的“软弱”躲避不回应,他是更加的得寸进尺。



蔺相如能忍,但是他的门客哪里能接受这样的侮辱,于是就建议立即反击廉颇。而蔺相如却是坦然一笑,秦王相比廉颇谁更威严?我敢当面指责秦王而毫不畏惧,难倒我真会怕了廉颇?之所以选择不回应,是因为顾全赵国的大局,若我们二人起了斗争,高兴的是敌人,损伤的却是我们自己。



这样的一席话最终传到了廉颇的府上去了,他感到十分惭愧,居然自己是这么一个小心眼的人,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但故事只是告一段落,后面的故事是怎样呢?似乎也没有哪个语文老师告诉过你,那么他们究竟都是怎样的结局呢?



首先说下廉颇,原本他是赵国的得力大将,赵王也一直很欣赏他,但后来遭到了奸臣的陷害,导致被撤掉了官职,被乐乘顶替了自己的职位。廉颇的性格向来是不服输的,怎么会就此善罢甘休呢?因此就对乐乘打击出手了,成功之后就直接投奔魏国去了。但在魏国的廉颇只是表面上受到尊重,但实际上并不受魏国人的待见,而此时的他由无法再回到故国,因此最终郁郁不欢,死在了魏国。



而蔺相如的下场似乎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一是因为随同太子去秦国作为人质,但不知为何太子不幸染上恶疾死了,那么蔺相如成了最大的罪人,因此导致了被杀的结局。还一种说法是,蔺相如屡次上书不要用赵括指挥长平之役,但是赵王一意孤行,对他的建议不置理睬。蔺相如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几十万大军的葬送,而丝毫没有挽回的能力,因此抑郁寡欢,最终染病不幸去世了。

负荆请罪中的廉颇与蔺相如,最终有怎样的结局?语文老师没有告诉你

在小学时代,我们在语文课本学过“负荆请罪”的故事,此文出自《史记》,讲的是战国大将廉颇,以英勇善战闻名于世,他曾率兵攻下齐国的军事重镇阳晋,被封为上卿,在朝中地位极高。

后来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出身门客,地位低微,但危难之际,先是替赵国“完璧归赵”;后又在“渑池会”中,面对秦王的无赖行径临危不乱,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劳甚大,“不辱于诸侯”,先封他为上大夫,再拜为上卿。蔺氏虽与廉颇同为上卿,但排名却在廉颇之前。

廉颇对此深为不服,认为自己有攻城之功,而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劳,却位居自己之上,他准备侮辱相如。蔺相如常回避廉颇,有时远远望见廉颇,就驾车躲开了。日子一长,蔺相如的门客忍不住了,认为这是蔺相如怕廉颇。

蔺相如解释说,秦王总比廉颇威严吧。而我却在秦廷中大声怒斥他,羞辱他的臣子。难道还怕廉颇不成?我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的,秦国如此强大却不敢侵犯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果我们两虎相斗,必有一亡,正中敌人下怀。我所以这样忍让,是先考虑国家的当务之急而把个人恩怨放在其次。

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这番话,大为感动,便身背荆条,在宾客的带领下来到相如门庭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上演了一场将相和的佳话。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在战国烽烟四起的时代,两人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我们先来说说蔺相如,关于蔺相如之死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渑池会”之后,秦国打算出兵攻赵,赵王便以太子郚作为秦国人质,以求和平并派蔺相如随侍身边。出乎意料的是,太子在秦国得了急症而亡,蔺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极刑。蔺相如身为上卿之职,跟随太子一同做人质,可信度并不是很高。

另外一种说法是,长平之战期间,秦军与赵军鏖战,相持不下,赵王阵前换将,用赵括取代廉颇。蔺相如上书阻止,赵王不听,果然惨败,蔺相如忧愤之下病故。

再来看看另一位人物廉颇,长平之战后,燕国也来打秋风,廉颇率领赵军大破燕军,迫使燕国割让五座城池求和,赵国难得打了一次胜仗。廉颇被封为信平君,并代理相国一职。公元前245年,赵悼襄王继位。他听信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

由于以前在赵国时,廉颇没少率军打魏国,因此魏国只是客客气气地收留他,但并不任用他。即便是在异国,廉颇依然心念赵国,无奈奸佞小人从中作梗,编造“廉颇老矣,一饭三遗矢”不堪任用的谎言,终未能再回赵国,最后在楚国的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郁郁而终,客死异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3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