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朝的丞相结局都很惨吗?有一个无军功却被封侯得以善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武帝一朝的丞相几乎都不得好死。
三个被杀,两个自杀,其中田蚡被免职惊吓的精神分裂而死。
公孙贺听说武帝要他做丞相时,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
相比之下,始终被汉武帝青睐的公孙弘不仅得了善终,而且无军功仍封侯,算得上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一丞相。
公孙弘的一生,三起三落,养过猪,做过牢头,六十岁参加高考,最后官至丞相,堪称传奇。
但同时期被汉武帝评价为社稷之臣的汲黯,却痛骂其是老戏精,其中是非曲直,恐怕难以一文详述。
所以,今天我们只讲关于他的五个小故事。
公孙弘
01
第一个故事,记录在《西京杂记》。
发生在公元前124年,公孙宏76岁的时候。
公孙弘年轻时一直过穷日子,起初当过狱卒--薛县监狱民警,还算是公职人员。
后来不知为何被炒了鱿鱼,只好到海滨给人家放猪。
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实在太穷了,一直熬到四十岁才开始读书。
后来历经两次高考,被汉武帝赏识,从此青云直上,终于在70多岁时当上了丞相。
当时薛县有一小吏名叫高贺,和公孙弘曾是好哥们。
此时看到公孙弘飞黄腾达,便从家乡薛县赶去投靠。
公孙弘当丞相后,广招天下门客,对待自己这位老乡自然也是热情接待,吃住都安排好了。
但是没几天,这位老乡就愤怒告辞,出了大门也不急着走,而是在大街上四处败坏公孙弘。
高贺说:“我这位丞相老乡,太会装了。里面穿着绫罗绸缎奢侈名牌,外面却故意披着粗布麻衣。自己偷偷吃蒸鱼煎熊掌,对外却只做个辣椒炒肉接待客人。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有多勤俭呢!”
“内服貂蝉,外衣麻枲,内厨五鼎,外膳一肴,云何示天下!”
高贺由于太气愤,一直败坏到天黑才起身返程,一时间,京城无人不知公孙弘人品有问题,是个沽名钓誉的老戏精。
公孙弘下班回家,听说了此事。
贵为丞相的公孙弘并没有去追究老乡高贺的责任,他一声叹息,留下千古名句:宁逢恶宾,不逢故人!
不怕操蛋的客人,就怕老家的熟人啊。
那么公孙弘真的如老乡所说,是个人品低下,好东西藏着的隐形富豪吗?
还真不是,公孙弘虽然位极人臣,但日常生活居然很俭朴,公孙弘睡觉盖粗布被子,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主食都是粗粮,薪水奉献给亲人门客,从来没有私人存款。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俸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这样的穷日子,连乡下人高贺都过不下去,以为丞相公孙弘藏着一手,但却是丞相公孙弘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公孙弘的“俭”。
虽然这种生活水平连老乡都看不起。
02
第二个故事,记录在《史记》里。
发生在公元前126年,公孙弘74岁的时候。
那时候,公孙弘还不是丞相,刚刚被汉武帝任命为御史大夫。
还是因为公孙弘节俭的名声太大,同朝为官的汲黯忍不住吐槽公孙弘,他对皇帝说:
“公孙大人太能作秀了,身居高位,年薪丰厚,手握实权,却故意过的如贫民,还广为传播,弄的天下人人皆知,太奸诈了。”
汉武帝一想,平时上朝,大家都西装革履,唯独公孙弘粗衣粗布,一身擦玻璃工人打扮,确实有些奇怪。
汉武帝便主动叫来公孙弘问话:汲黯说你平时节俭,是故意耍诈,对不对?
这是一句十分严厉的问话,说明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可公孙弘却出乎意料,他不但没有丝毫惶恐,反而欣然承认。
公孙弘答道:汲黯说的没错,朝廷之中,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还是他了解我,我之所以节俭,确实是在作秀。
这一下子把汉武帝弄糊涂了,作秀还敢这么嚣张?
公孙弘接着解释道:
“臣听说历史上,管仲作齐国丞相,极其奢靡,但仍使国家称霸诸侯;
后来晏婴作丞相,极其俭朴,国家治理的照样很好。
既然作丞相的不管奢华与朴素,都能治理好国家,我为什么不能效仿晏子呢?
我俭朴,并努力宣传,正好引领下级官员效仿,一起省钱,这对于国家绝对是好事情啊。”
汉武帝一听,频频点头,觉得这种作秀确实是一件好事。
如果事情就此结束,那也只能说明公孙大人艰苦朴素、应变一流。
但公孙大人的政治水平绝对不限于此,他接下来的一番话,直接镇住了汉武帝,让皇帝认识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丞相的最佳人选。
公孙弘说道:“而且,我为陛下感到高兴,陛下有忠诚正直的臣子,我才有机会和陛下有此番交流,汲黯,是个大忠臣啊。”
高,实在是高!
公孙弘这是告诉汉武帝,我不仅艰苦朴素,而且忠心耿耿,更会团结同事,从不记仇。
从此,汉武帝便知道公孙弘谦让,不久,破例提升其任汉丞相。
“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第二个故事,与其说展现了公孙弘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容,倒不如说,暴露出公孙弘的一个“深”字。
具体原因,要从第三个故事说起。
03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24年,公孙弘76岁的时候。
这一年,右内史(首都市长)的位置空缺,公孙弘奏请皇帝,隆重的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上面他所说的老铁——汲黯。
他对汉武帝说:“首都皇亲国戚多,一般人惹不起,非德高望重敢作敢为者不能胜任,所以,我推荐汲黯。”
汲黯多次当众羞辱、背后告发自己,公孙弘还能不计前嫌的推荐老铁升官,似乎是以德报怨的榜样。
但,汲黯却不这么想,就连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听到这个推荐时,也要惊呼一声:这是把汲黯往火坑里推啊。
要知道,右内史这个职位虽然风光,皇亲国戚、达官贵胄都在管理之下,但是放到汲黯身上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汲黯的性格太倨傲,连汉武帝都受不了,更别说这些皇亲国戚了,久而久之,得罪人一多,随时有被黑掉的危险。
《史记》记载: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其实在得知汲黯诋毁自己的时候,公孙弘就已经将其恨之入骨。
不久,公孙弘又向汉武帝隆重推荐董仲舒任胶西国国相。
他说出了理由:满朝之中,唯有董仲舒学高品优,德高望重,只有他才能担此大任。
汉武帝欣然同意。
满朝文武获知此事之后,都惊讶不已:董博士命不久矣。
董仲舒将要去服务的领导,是汉武帝的哥哥胶西王刘瑞,董仲舒的几位前辈国相,都被此人无端杀害。
董仲舒是汉代首屈一指的儒学大师,早在景帝朝就被拜为博士,名满天下。但这似乎并不是公孙弘推荐他的全部理由。
据《史记·儒者列传》记载,董仲舒对公孙弘善于拍皇帝马屁非常不屑,遭到了公孙弘的记恨。
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公孙弘对得罪过自己的人,从来都是笑脸相迎,隐而不发,其实他一直在等,等时机来了就突然出手。
所以,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公孙弘的“阴”。
04
第四个故事,记录在《汉书》里,发生在公元前127年,公孙弘73岁。
主父偃与公孙弘同朝为官,是内朝的首席智囊。
这位主父偃曾和公孙弘在是否设立朔方郡问题上发生矛盾,曾将公孙弘怼的体无完肤。
公孙弘不得已低头认错:我是山东的鄙陋之人,不知筑朔郡有这些好处,希望停做通西南夷和置沧海郡的事,集中力量经营朔方郡城。
汉武帝接受了丞相公孙弘的认怂,开始按照主父偃的提议办事。
后来主父偃上疏武帝实行推恩令,深得武帝欢心,一年四迁,一时风头无两。
不久,主父偃奉旨查办齐王,犯下大错,导致齐王自杀,激起了诸侯贵戚们的强烈不满,武帝也非常生气,下令将主父偃抓进监狱。
不过,汉武帝舍不得杀自己这位心腹干将,毕竟主父偃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集权而卖力。
而此时,一个落井下石的声音出现了:“主父偃不死,天下不安!”
说这句话的,正是平时从不忤逆上意的丞相公孙弘。
这次,他一反常态,无比坚决的要求对主父偃处以极刑,并说出了杀人的理由:
“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汉书·主父偃传》
汉武帝被惊醒了,前朝的诸侯叛乱还历历在目,他突然意识到,公孙弘是对的。
结果,主父偃被处死灭族。
汉武帝本来不想杀的人,不仅死了,而且还被灭族。
所以第四个故事,是关于公孙弘的“狠”。
但凡被公孙弘惦记上的,关键时刻,一定要你命。
05
到了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记录在《资治通鉴》里,发生在公元前123年,公孙弘已经77岁了。
这位丞相,已经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淮南王刘安意欲谋反,暗中联系军队,并悄悄布局刺杀卫青。
不仅如此,这位仁兄就连日后当皇帝的玉玺、手下大臣的印章、汉使的信节都准备好了,看来皇帝梦做了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然,自信满满的刘安,也经常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对造反成功后的场景展开畅想。
他对自己手下说,我要造反成功了,汲黯肯定是硬骨头,公孙弘肯定做汉奸。
“汉廷大臣,独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至如说丞相公孙弘等,如发蒙振落耳!”
虽然刘安还没有来的及造反就畏罪自杀了,可是他留下的这句评价,可害苦了公孙弘。
这种看法,后来一传十,十传百,逐渐成了当朝同事们的共同评价。
而且,“发蒙振落”四个字,戴在公孙弘的头上,一千年一千年的流传了下去,印在成语词典里深入人心。
似乎这个故事,要体现公孙弘的一个“奸”字。
实际上,故事并没有完。
即使朝中大臣都因此取笑公孙弘,但有一个人完全不在乎这件事,他就是汉武帝,他将淮南王的案子交到了公孙弘的手里。
哪怕,当时公孙弘病重无法处理政事,害怕耽误国家大事,主动上书请辞丞相之职。
但汉武帝也坚决不同意,并表示,这件事只有你能办,他大手一挥,准假养病。
过了几个月,公孙弘身体康复,汉武帝才开始举行会议,公孙弘与廷尉张汤等把众人的议论上奏武帝,淮南王的末日才正式来临。
讽刺的是,看不起公孙弘的淮南王,正好就死在公孙弘这里。
尽管公孙弘的评价一天不如一天,但是汉武帝对这位丞相绝对信任。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戊寅,做了6年丞相的公孙弘薨于任上,到死也没能退休。
史书里,公孙弘勤俭节约、有大局观,但也爱记仇、爱挖坑。
他似乎算不上是一个好人,但也不能说是一个坏人。
他确实很难定义,但毫无疑问,在汉武帝眼里,公孙弘是一个有用的人。
他节衣缩食,不管动机如何,他坚持清贫了一辈子。
他推荐汲黯任右内史,不管初心如何,汲黯后来果然将首都管理的很好。
他建议杀主父偃,不管目的如何,横行无忌的主父偃死后诸侯王果然没反。
他推荐董仲舒,不管用心好坏,胶西王刘瑞果然被董仲舒镇住。
对人的评价,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特别是在职场之上,人臣的好坏,多看点工作成效,少说点诛心之论,挺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3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