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袁绍视作头号大敌之人是谁并非袁术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01:13:58

袁绍视作头号大敌之人是谁并非袁术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被袁绍视作头号大敌之人,既不是曹操,也并非袁术。

汉末时期,群雄并起。在这个时代早期,最先在中原地区扬名的当属袁绍、袁术兄弟。而袁绍比他的弟弟袁术,还要强大,在其巅峰时期,袁绍集团掌控了青、冀、幽、并四个大州。此时的曹操,名义上还是袁绍小弟,而荆州刘表,更是袁绍盟友。这样一位枭雄人物,要说他没有真本事,是不太现实的。

而纵观袁绍的发迹史,他也遇到过不少强敌,如南阳太守袁术、黑山军领袖张燕、以及后来的曹操等人。要说到袁绍的最大敌人是谁?相信不少觉得会是曹操。但袁绍对曹操的态度,还停留在以前的印象上,从他官渡之战中的轻敌表现,不难发现袁绍并没有将曹操放在心上。在笔者看来,能被袁绍视作是头号大敌并全力以赴的,当属割据幽州的公孙瓒。

袁绍和公孙瓒的关系,除了都参与过关东联军外,便是妥妥的仇敌关系了。当然,袁绍和公孙瓒的矛盾由来,其实有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是袁绍和公孙瓒的理念不同。说来也巧,袁绍和公孙瓒都是庶出子弟,他们两个的生母都很卑微。但不同的是,袁绍拉拢人心很有一套,他凭借庶出身份,都能让自己的声望高过嫡出的袁术。而袁绍能顺利起家,靠的便是袁氏家族多年积攒下来的名望和人脉。

反观公孙瓒,他并没有选择家族势力,反而凭借自己的能耐,通过积累军功,一步一步走上了政治舞台。据《三国志公孙瓒传》记载,公孙瓒在起兵之后,对一些世家子弟很看不起,反而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商贾走卒青睐有加。不仅如此,公孙瓒还主动与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结拜成了兄弟。《后汉书公孙瓒传》亦有记载,说公孙瓒平生的口头禅便是“衣冠皆自以职分富贵,不谢人惠。”由此可见,公孙瓒其实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袁绍的。

其次,两人的政治立场不同。袁绍曾与韩馥合谋,打算将幽州牧刘虞拥戴成新的皇帝。但公孙瓒本就和刘虞有仇,于是率军攻杀了后者,自己接管起了幽州牧。除此之外,袁绍和公孙瓒的利益有冲突。公孙瓒威震北疆多年,他对冀州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馥怀不自安。”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提到,谋士逢纪曾对袁绍提议,令其派人联合公孙瓒,一同进攻冀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於此之际,可据其位”。袁绍从之,令荀谌前去说降,果然成功得到了冀州。

公孙瓒被袁绍算计了一次后,终于令幽州铁骑挺进了冀州地带。在交战前期,公孙瓒一度占尽上风。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公孙瓒转战中原。当时青州有三十万黄巾贼余党正在攻打渤海,公孙瓒率军两万余人,便在东光等地大败这支贼军,斩首三万余人。公孙瓒乘胜追击,趁着贼兵渡河之际发动突然袭击,斩首数万贼兵,俘虏了七万多人,还得到了大批的粮草军械。

在这场战役中,公孙瓒发了一笔战争财。他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还扩大了自己的领土范围,成功将自己的势力拓展到了青、冀二州,成为汉末北方地区的霸主。公孙瓒此举,也直接威胁到了袁绍进取中原的战略目标。不久之后,公孙瓒私自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并借口堂弟公孙越之死,向袁绍发起了猛烈进攻。此时的袁绍也很头疼,因为冀州腹地内还有黑山军作乱,一旁的袁术也是虎视眈眈。在此期间,公孙瓒一度处于上风,袁绍只能暂避其锋芒。

就在公孙瓒进军到界桥之时,形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袁绍手下的大将鞠义,竟然靠着八百先登,用三千张重弩大破了公孙瓒手下的王牌部队——白马义从。就连公孙瓒手下大将严纲,也被鞠义给生擒了。当然,这也和公孙瓒的指挥失误有关,毕竟重弩兵是轻骑部队的头号克星。界桥之战,公孙瓒的军事实力遭到了严重打击,后者不得不暂时退出冀州地区。不久之后,公孙瓒在青州的部署也被袁绍击破,青州刺史田楷也被袁谭赶出了青州地界。至此,公孙瓒退出了争霸中原的舞台。

公孙瓒败退幽州以后,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他强行攻杀了幽州牧刘虞,彻底掌控了整个幽州。不过,就在公孙瓒以为自己能慢慢恢复实力之时,他的横征暴敛却引起了幽州境内诸多势力的严重不满。上文中提到,公孙瓒瞧不起世家子弟,所以他为了筹集军费,选择和商人结拜,以换取巨大的财富支持。不过在那个时代,商人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豪族世家的。据《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另外,据《三国志公孙瓒传》记载,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阎柔等人,为了给旧主报仇,也选择起兵反抗公孙瓒。“柔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数万人,与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斩丹。”可以看到,公孙瓒仇视外族的性格,也为他带来了祸端。在刘虞旧部、冀州豪族集团、外族鲜卑乌丸等部、袁绍部将鞠义等多方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公孙瓒屡屡败退,最终被困守在了易京。

公孙瓒并没有放弃挣扎,他还派人向袁绍的另外一个敌人——黑山军求援。不过,公孙瓒此时已经是负隅顽抗的状态,就连他的求援信件,也被袁绍的手下截获了。为了尽快解决战斗,袁绍将计就计,在城外设置伏兵,将公孙瓒最后一支力量给摧毁掉了。公孙瓒不愿意做袁绍的俘虏,他将自己的家人悉数杀死,随后纵火烧掉了自己的行宫。曾经威震北疆的一代枭雄,就这样葬身在了火海之中。

袁绍和袁术为什么不和 袁绍与袁绍对立的原因是什么

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袁绍和袁术两个都是袁逢的儿子,袁绍年长是哥哥,袁术年幼是弟弟,但是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嫡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正妻所生。我们平时都说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这是不对的,我现在郑重地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就是妻是只能是一个的,妾可以有很多,甚至还可以有那些连妾都不算的、又有妾的事实的叫做通房丫头,就是婢女。我们去读《红楼梦》大家都可以很清楚这个制度,这个通房丫头办了手续可以升为妾,比方说赵姨娘,她是办了手续的,她就是妾了;平儿就是通房丫头,比妾还底一等。那么袁术想他是小老婆养的,虽然是我哥,他不认。而且袁绍虽然可能是婢女所生,按照袁术骂他的话,说他是什么我们家奴才的种子,可能是婢女生的,但是素质、人缘、水平确实比袁术好。这个袁术就更嫉恨他哥哥了,非得跟他哥哥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其实袁术用不着瞧不起袁绍,他们这哥俩半斤八两,共同的特点是出身高贵,自命不凡,愚蠢透顶。而且他们的愚蠢是跟他们的狂妄成正比的,袁绍比曹操狂妄,也比曹操愚蠢;袁术比袁绍狂妄,也比袁绍愚蠢;一个比一个牛,一个比一个蠢。当时袁术接到袁绍要另立刘虞为帝的信以后,就在肚子里面冷笑,哼,真不愧是小老婆养的,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另立皇帝,你立自个儿啊!怎么这么没出息啊,这个小老婆生的就是没出息,是不是,你想想我们老袁家“四世三公”,你再弄个皇帝出来你了不起就是“五世三公”嘛,你不还就是个“公”吗!但是袁术他话不能这么说,他回封信表现得大义凛然说:我只知道消灭董卓,不知道别的。

本文来说说一个身份地位不低,但是还想更上一层楼的人物----袁术。袁术的出身算是早期枭雄里最高的,“四世三公”这个名爵比袁绍硬气,因为袁绍是庶出,而袁术是嫡出。借着自己良好的出身,袁术爬得很快。

《三国志》: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

这个“以侠气闻”的概念似乎不该理解成“有侠义之气”,应该理解为“敢做事”才比较符合袁术的性格,后面的各个举动来看,袁术真是够“以侠气闻”的……经过推荐选拔以后,开始了仕途之路,对于四世三公这样的身份,也许不需要有政绩,(有政绩的话史书上也不会不写明的,而且袁术的极端处世方式想做点政绩也难……)那时候的汉代已经不想样子了,各个官员同僚比较重视的是靠山思想,这样的人,你明明知道搬不倒他,就收起疾贤妒能的嘴脸来,给自己将来谋条后路。至于“除郎中,历职内外”,几乎就是仗着威望在官场上“平趟”。这样的人对于仕途最缺乏的就是对于“险恶性”这个概念的认识,一帆风顺的道路,得之过易的收获,自然使袁术有了种理所当然的思想,认为这一切都是家族所必备的,永恒的,所以他永远是个膏粱子弟,不懂得群雄逐鹿的时代有多么残酷……

董卓进京之后,对这位四世三公依然很重视,任命他做后将军,董卓这个人对待皇帝怎么样,暂且不提,反正在对待朝野大臣的态度上还是有一个可取之处,就是收取名望之士,请也好,要挟也好,反正是重视。因为自己作为外兵进京,首先是要名正言顺,拉拢名望之士归附自己算是相对明智的。而袁术此时也不傻,对于董卓的险恶用心比较冷静,没有随波逐流,反而参加的讨伐董卓的义军。对于义军来说,袁绍和袁术的名声一样是块响亮的招牌,毕竟在帝国时代,这样有声望的人不管实际能力如何,都能够是一方的行动相对合理化。后来袁术得到了一个本可以使起人生有很大转折的机会------长沙太守孙坚杀掉南阳太守张咨,袁术鬼使神差地占据了这个“户口数百万”的根据地,这个富足之地在手,袁术就有了,在乱世与群雄争锋的资本,但是袁术只是把他当作了继续做天之骄子美梦的地方,骄奢淫欲的他把一切的不可能当作可能,南阳之地闻袁字丧胆,他用数百万冷落的民心换来了他骄子之梦的延续。

《三国志》: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徵敛无度,百姓苦之。

目空一切的袁术并不懂得政治,对于这个群雄并举,早看不得谁人一家独大的时局一点也不了解,拙劣的政治手段让他处处受敌,竟然弄得罪了和自己同出一门的袁绍,落了个兄弟皆不相容的恶名,这样的时代,名声一旦臭了,怎么取信与群雄?怎么能得到民心?怎么立足与时代。对于袁绍的态度,袁术显得是那样的轻蔑。也许在袁术的眼里,他总是能够找出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成为自己嘲笑别人的资本。袁术的脾气很好琢磨,就是目空一切;同时也是那么的匪夷所思,就是总是做一些让别人嫉恨自己的事情而不察!和袁绍的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时候,又做起了席卷天下的美梦,和孙坚联兵突袭刘表,赔上了孙将军的命之后,无能的袁术黯然退兵,那个时代是很容易睚眦必报的,这个莫须有的举动得罪了当时完全可以为其后援的刘表,把这个一直积蓄势力的得力助手推向了袁绍,成了“与虎为邻”的孤军。

《三国志》:既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引军入陈留。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术以馀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

攻打刘表的仗败北后,袁术的气焰依然没有任何退减,他总觉得在别人的眼里,他还是人见人怕的老虎,竟然发兵直取陈留,去单挑势力日趋壮大的曹操!以曹操的心计来看,把本可以满赢的仗巧打,先去联结袁绍,一来是减少自己地盘兵力的亏损,二来就是直接使袁氏兄弟从亲属变成了红眼的死敌,可谓一箭双雕,不喑时局的袁家人被曹操足足地涮了一道。袁术被杀得大败,带领着残兵败将逃到了九江,由于无敌安身,袁术开始使用武力,杀死了扬州刺史陈温,占领了扬州,随着自己继续占领了豫州、司隶等地盘,眼见势力在一副“假繁荣”般的扩大,袁术又好了伤疤忘了疼,开始了继续自己狂妄的本性……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眼见得汉室江山岌岌可危,作为几世臣子的后裔的袁术,不仅不为国家前途忧虑,反而打起了自己的主意!召开全体会议,想通过自己的声望和强奸的民意把自己弄到“众望所归”的皇帝位置!众人听到这个在当时社会很大逆不道的主意后,都是“莫敢与对”。也许是对于这种想法的惊惮吧!最后会议弄了个不欢而散。

《三国志》:兴平二年冬,天子败於曹阳。术会群下谓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於诸君意如何?”众莫敢对

随着议案没有被通过,袁术变的穷凶极恶,到处联络诸侯势力,想通过他傲人的地位来达成这个急功近利的目的,却四处碰壁,落了个人人喊打,先是被孙策大骂了一通,又去联络吕布,结果把吕布直接推向了曹操,气急败坏的袁术领兵攻打吕布,结果被杀得打败……但是袁术对于皇权的执著丝毫没有减退。

两年后,袁术终于忍不住了,胡乱攀扯出了个理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位期间,袁术只是把这个皇帝位置当作满足自己糜烂生活的资本,在他的眼中,没有百姓的疾苦和忧患,他的势力范围内,连年饥荒,竟然发展到了人民相食的地步!面对这样的时局,袁术根本不理不睬,只是继续穷奢极欲,坐吃山空!

《三国志》: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是很对的,袁术这一做法招来了曹操举大兵的征伐。这是一个伐“至不仁”的战争,所有旁观者都在拍手称快!面对曹操的进攻,袁术孤立无援留一部分兵死守,开始了四处窜逃的生活。由于伤众,没有一个人去伸出援手救应这个大逆不道的国贼,不知道当他逃窜到了灊山,面对昔日旧将陈蓝、雷薄的“拒签”时,心里是否有些酸酸的?

《三国志》: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於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

万般无奈之下,袁术又拉下脸来恳求自己的哥哥,把玉玺作为交换自己性命的代价,要让那个自己一度蔑视的哥哥袁绍做皇帝,在路上,被刘备伏击,体无完肤的他连照面都不敢跟刘备打,迅速望南逃窜。最后杨州落到刘勋手下,而后又被孙策智取。妻子流落江东。孙家没有把事做绝,给了袁家后代一个相对算是不错的结果……

在江亭,身心俱疲的袁术终于死了,而且死得很难看,求蜜水而不得的那种屈辱对于袁术这种虚荣心很强的人来说是那么的痛,但是袁术应该想想,整整一个淮南渔米之乡,被你两年之你弄的面目全非,颗粒无收。那些冻尸饿殍的债,你死一次是否就能还清?

袁绍和袁术本来是一对亲兄弟,为什么会成为死对头


虽然袁绍和袁术是两兄弟,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样而且在当时那个时期,人人都是以利益为重根本不会在乎什么兄弟情谊。

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本来的关系,就视同水火,毕竟一个是长子,一个是庶子。如果他们两个在宫廷里面肯定早已经斗得你死我活了。一开始他们合兵一处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在打董卓的时候,他们虽然面和但是心却不和,基本上就是你来打我看戏的状态。

用现在的词语来说,大概就是塑料兄弟情了。自从袁绍开始掌握大权之后,袁术就心生不满了毕竟两个人的势力一开始是相同的,但是经过虎牢关之战之后,袁绍就好像开了挂一样。所以袁术就对袁绍心生嫉妒,而袁绍此时更看不惯袁术了。再加上二者之间身世的区别,他们两个之间的仇恨就更加深厚了。


其实袁绍和袁术说起来,也并不是死对头,只是他们两个有些摩擦而已。在历史上袁绍和袁术的交兵经过并没有很多,基本上都是一些小摩擦。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两个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利益分配的不均之后,两个人怎么还能像以前一样呢?

兄弟之间有摩擦,基本上就是低头一下就行了,但是他们两个却不可能如此。袁绍和袁术都是比较傲气的人,而且他们的兵力也是十分的强壮,一言不合就可以开打。前期两个人可以打的五五开,后期袁绍就能碾压袁术,所以二人的关系就更坏了。

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 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脸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进英雄.是非成败专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陪了夫人又折兵)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列如:舌战群儒,(火烧赤壁) (七擒孟获)

  7.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成语(刮目相待)
  故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 懊悔无及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2 傲慢少礼
  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
  3 傲睨得志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议。”
  4 傲睨自若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5 安身之地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6 不成体统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7 宝刀不老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8 倍道而进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9 不置褒贬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尝造花园一所;造成,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10 龙肝凤髓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11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12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13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14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15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6 初出茅庐
  出处:《三国演义》,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17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18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19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20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21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2 赤膊上阵
  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23 大仁大义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24 抵足而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与子翼(将*)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
  25 诡计多端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26 鼓角齐鸣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27 缓兵之计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28 孔孟之道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
  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29 宽以待人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30 老弱残兵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
  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31 闷闷不乐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
  32 万死不辞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33 笑容可掬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琴。”
  34 心术不正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35 忍辱偷生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36 身在曹营心在汉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37 怒目而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38 能征惯战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39 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40 威风凛凛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41 休声美誉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42 削铁如泥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
  43 招兵买马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44 天愁地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45 推诚相见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46 土鸡瓦犬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47 隐介藏形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48 无名小卒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49 物伤其类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50 引虎自卫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51 有机可乘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等何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2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