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满、汉是什么时候起可以通婚的

以史为鉴 2023-06-28 00:42:44

揭秘,满、汉是什么时候起可以通婚的

清兵入关,满清建立了少数民族的政权。在与数量众多的汉人相处中,满人还是想保留自己的特点,故:他们选择不与汉人通婚,旗人不用忙于农田耕作,只需要驻守疆土即可。但是,到了1900年,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

最终,导致中国陷入空前灾难,这些旗人明显很难守住疆土,国家险遭瓜分。不适应时代的制度终会被淘汰,到了1902年,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推倒了满汉不能结婚的禁令,同时,不再发放旗人的俸禄,而且,直接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给自足。其实,这样对旗人也好,毕竟,每个月领的俸禄太少,还不允许他们从事其它劳动来获得额外收入,旗人的日子也是很清贫呀。

清朝沿用明朝的政治体制,使用内阁加六部的政治制度。后来,雍正皇帝推出了军机处,借机取代了内阁的权利,所以,后来的政治体制是军机处加六部。进入到了近代,应新局势的需要,朝廷又增加了一个新部门专门负责与外国人打交道,即:总理衙门。也许是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任务越来越重,总理衙门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后来,直接列为了六部之首。

《辛丑条约》被迫签订后,在外国人的要求下,总理衙门正式更名为了“外务部”。外务部也有自己的创新点:原来的六部都是满汉各设立一个尚书及侍郎,而外务部就只设立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并且,不分满汉。这新设立的部门,率先打破了满汉的格局,走在改革的前列。到了1903年9月,朝廷又设立一个新的部门专门振兴商务及发展实业,即:商部。

后来,商部与原来的工部结合,合并成一个“农工商部”,负责全国经济的调控。同时,地方上也响应中央的要求,成立地方性的“农工商局”,以管理地方经济。中国自古是重农抑商,就算是商人生意做得再大,也会被读书人所不屑。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立的农工商部,是否有其影响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新时代下,清政府还是比较看中实业发展的,所以,农工商部的地位仅次于外务部,政府官员终于开始讨论国家实业的发展路线了。并且,为了改善军队,清朝又成立了一个部门专门编排新军,这个部门叫“练兵处”。兵部更名为陆军部后,练兵处归于其下,为了管理国家财务,朝廷又成立了财政处,后来,与户部合并成了“度支部”。

到了1905年10月份,政府成立了“巡警部”,取代原来的保甲制度;同年12月,清廷又成立了“学部”,接管了全国的教育事业,且与原来的国子监吸收、合并。至此,原来的六部基本已不复存在了,新的部门均实行单一的领导制,不再出现“满汉双尚书”负责制。可以说,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开始迈入了近代社会。

除此之外,地方各衙门的整顿迫在眉睫,衙门的书吏和差役往往会欺瞒科举出身的官爷,擅自做主将事情办了,以谋取自身的利益,弥补少得可怜的俸禄。所以,为了提高衙门的办事效率,朝廷规定:衙门事物必须由官员亲自办理,撤销书吏及差役,简化官员的编制。同时,迫在眉睫的是制定朝廷自己的法律。

洋人在中国的领土,因为,没有合适的约束而惹怒众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1902年5月,政府聘请沈家本和伍廷芳两人专门修订法律,要求他们参考其它国家的法律,制定适合清朝国情的法律,用于约束洋人在华的行为。两人不负所托,不出两年就修订了法律馆。即便用了两年时间,但沈家本和伍廷芳修订法律的过程并不顺利。

他们需要将“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进行打破,将区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又可以重新细分,将分成:刑法、民法、商法等等。这样的改革,将传统的“诸法合体”拆分,转变成“诸法分立”的制度,为后续法律的建立打好基础。但是,创新总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他们依据自身的权势,总是有意无意得阻碍法律的改革。

中国一直都是行政、司法不分家,而西方的法律体系是推崇司法独立的;这次改革,让很多官员觉得自己的权利被削弱,故对改革很是抵触。改革的阻力并不能阻碍改革者的步伐。这次的改革,刑部正式改名为“法部”,而大理石改名为“大理院”,相当于最高法院,两个机构各司所职,互不干扰。

并且,地方上的改革也在同步进行,地方设立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和初级审判厅,来执行审判的权利,而原有的察司更改为了“提法司”,起到了监督作用。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审判和司法相互独立,相互监督。

改革之后,当时社会的一些陋习也随着这次改革逐渐减少了,最显著的应该属:缠足和吸鸦片。

随着外国传教士的宣传及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我们看到人性的解放及女性权益保护的重要性。1902年,慈禧太后发布上谕,正式废除缠足这个陋习。而危害国家多年的鸦片,英国则在国际舆论压力下才渐渐减少鸦片的输入,到了1917年,鸦片被全面禁止了。

清朝禁止满汉通婚,为什么慈禧却下令允许满汉通婚?

首先是因为当时我们国家的那种环境需要进行新的改变,因此慈禧太后就做出了这样的改变。在清朝后期我们国家是非常腐败的,这时候各方列强都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一些变革,而当时慈禧太后也进行了变革,也就是颁布了这条内容,她当时觉得通过这条内容就可以改变我们中国的现状。

其次是因为慈禧太后希望通过这句话来证明他对每个人都是仁慈的。她当时颁布的圣旨当中的内容也就是在告诉别人,其实她并不是因为歧视汉族人才不让满汉两族人通婚的,而是因为汉族和满族人的习性不同,她觉得他们后来如果结婚在一起的话肯定会产生诸多矛盾,所以说她就希望能够从源头上杜绝这件事的发生,因此她就不希望把汉两族的人结婚,但是在这个圣旨当中她又同意让满汉通婚,以此来彰显她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视的,觉得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最后是因为她希望通过这句话可以树立他的新形象。在人们心中都觉得慈禧太后是一个非常坏的人,而当时慈禧太后为了树立自己的新形象,她就说满汉两族可以通婚,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宽容性,也就是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并没有歧视汉族的人,而且也告诉别人,当时她不让满汉两族通婚是因为她其实是一直在为人们着想才那样做的,她希望通过这条新的条约可以把她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

总之,当时慈禧太后允许满汉两族人通婚,其实是她的一个想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1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