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称帝,他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众妙之门 2023-06-27 21:00:35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称帝,他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还不知道:曹操为什么不称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曹操称魏王之前,孙权和曹操就已经开始勾搭了,暗送秋波,眉来眼去。之所以这样,根本的原因当然是曹操连续六次主动进攻孙权,只要有空就去打孙权,孙权确实是消耗不起了,需要喘息一下。所以,孙权派去的使节名义上是向汉献帝进贡去的,因为这对孙权来说没什么障碍,反正他是向汉献帝称臣纳贡,不是向曹操称臣纳贡。

之前,刘备在徐州被吕布偷袭,走投无路的时候去投奔曹操,其实也是这样,虽然他是向曹操求援,但表面上他只是入朝汉献帝,同样在大义名分上没什么障碍。他入朝之后,虽然也是曹操举荐,被加官进爵,封宜城亭侯,拜左将军,领豫州牧,但这都是以汉献帝的名义给他的,只要不在曹操的丞相府兼职,他就并不是吃曹操的饭,当曹操的官,和曹操不存在主仆关系。

还有曹操在孙策还在的时候,也就是官渡之战前不久,孙策遣使向汉献帝进贡,想求个更高的官职和名义。孙策当然很清楚,他这样做就等于承认曹操的地位,但他要的也是这个目的,就是要和曹操结盟,因为他在江东站住脚之后,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向荆州刘表的辖区进攻,而曹操和刘表是死敌,曹操这时候要对付袁绍,最担心的就是被刘表偷袭后方。所以,孙策一说,曹操就同意了。

这就是汉献帝对曹操的意义所在。因为汉献帝在他手里,所以虽然他表面上是所有人的敌人,但同时他也可以和所有人都毫无障碍的结盟,反正你是向汉献帝称臣,这是应该的,只要不像袁术那样二到直接自己称帝,就没问题。所以说,汉献帝的存在,对曹操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源,是可以随时加以利用的,政治上弹性空间比较大。进攻别人的时候,曹操可以以汉献帝的名义讨伐,要停战的时候只要你向汉献帝称臣就可以。

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给他之后,这个弹性空间就没有了。曹操死后,刘备曾经派人去曹魏致祭。致祭只是一方面,实际上的意图显然不是吊丧,而是因为这时候刘备正在为伐吴做准备,所以需要稳住曹魏,以免遭到曹魏和孙吴双方的夹击,那样刘备就比较危险了。这显然是发生在曹操已死、曹丕尚未篡位的时候,才有这个空间。但曹丕当时已经下定决心受禅称帝,所以没有接受刘备的好意。

刘备遣使应当还有一个意图,就是想劝曹丕不要篡位。因为在曹操进位为魏王之后,篡位就已经是早晚的事了,刘备也马上在汉中进位为汉中王,显然是把自己放在汉献帝备胎的位置上。只要曹丕不称帝,刘备就还有机会和曹魏结盟,共同对付孙权,但如果曹丕称帝,那再结盟就只有刘备向曹丕称臣了,刘备显然不可能接受这个要求。而曹丕当时已经下决心受禅,就是已经决心放弃这个可以进退有余的政治空间了,显然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死去,蜀汉的形势比较险恶,大败之后元气大伤,又同时与孙吴和曹魏双方结仇,如果曹魏和孙吴两面夹击,蜀汉一时之间是难以抵御的。也是因为看准了这个机会,所以曹丕一度让王朗、华歆等元老以各种名义向蜀汉朝廷的故旧如许靖、诸葛亮等人写信,劝他们向曹魏称臣。但诸葛亮都没有理会,先忙于安定国内,国内形势稳定下来之后才公开答复,断然拒绝了曹丕的这个要求,在舆论上为北伐做准备。

不过,要说曹操不想称帝,这也不是事实。如果不想称帝,他进位为魏王干什么?汉朝从刘邦就有明确规定,非刘氏不得王,如果有,就要天下共击之。进封魏王之后,就等于实际上已经建国了,王朗、华歆、钟繇等汉末名士也纷纷在魏国的朝廷兼任职务,就已经是在代汉做准备了。只不过,曹操原本想的是先统一全国,再代汉,却没想到赤壁之战后又在汉中之战中失败,灭吴灭蜀都在短期内不太可能了,所以转而称王,为代汉做准备。

刘备进位汉中王是群臣共举,法理上程序其实是违规的,因为没有天子之命,但又有故事可循,就是因为刘邦称帝也是这样做的,是诸侯和群臣共同推举的。但孙权的情况不太一样。孙权在曹操称王之后,和曹操结盟,曹操就把孙权的爵位进封为吴侯。曹丕称帝之后,又进而进封孙权为吴王,并且赐九锡。所以,曹丕在的时候,如果孙权称帝,在法理上也只能算是曹魏的附属国,还是存在向曹魏称臣的可能。一直到曹丕死后,孙权才称帝,就是因为要避开这个尴尬。

曹操在世的时候下属屡屡想要让他称王自立,他没有这样做的真正意图是为何?

曹操为什么只称王不称帝。


以曹操当时的影响力和对朝廷的掌控程度称帝可谓轻而易举,他这么聪明的人不当皇帝肯定是他的道理的,我猜有以下几点原因:

在三国那个动乱的时代,曹操不当皇帝,是因为看到了皇帝这个职业的危险性。比如三国早期当中的军阀袁术是唯一一个称帝的,他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天下人群起而攻之,他被当做了众矢之的。在比如董卓,把持朝政霍乱后宫。结果也是被群雄组成反董联盟,虽然最后他死在了吕布手里。就算吕布不杀他,天下的诸侯也不会放过他。因为他对皇帝有不臣之心想要僭越,当时大汉虽然气数已尽但是很多朝中的保守派大臣还是心向着大汉的。?

曹操虽然把汉献帝也控制了起来,但是表面上对汉献帝是恭恭敬敬让大家挑不出来毛病。他有什么决策都是以汉献帝的名义,有汉献帝这张牌在手。曹操想要打谁,那是奉皇帝号令出征,但是别人打曹操就不占理,这是曹操非常有智慧的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皇帝只是一个名号。皇帝该有的地位、权力曹操都有了,何必为了这两个字被大家群攻呢?再者曹操也考虑自己死后的名声,不想被后世写成篡位的反贼,于是他说他只想当周文王。只可惜他的儿子曹丕取代汉室,建立魏国,因此让曹操背上了曹贼这个骂名,让人感慨。

曹操离皇位仅一步之遥,为何不称帝呢?

曹操之所以不称帝,是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的,与其个人经历和当时局势的政治考量有着很大关系。

我是长史如歌,我用心聆听岁月里流淌的旋律,以文章再现历史中跳动的音符。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将继续奉上自己对历史的见解。

一、曹操曾经是忠于汉室的热血汉子

曹操在东汉末年虽为权臣,飞扬跋扈,手段狠辣,把汉献帝压制得死死的,并且诛杀了很多忠于汉室反对自己的大臣,十足一个即将篡位的大奸臣。但在早年曹操却是一个忠于汉室的热血汉子,为维护汉室朝廷作出了不少贡献。

曹操年轻时曾经担任过掌管洛阳北部区域治安的洛阳北部尉。洛阳乃天子脚下,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多如过江之鲫,即老百姓说的一块砖头掉下来都能砸着三个大官。有些大人物及其亲属仗着身份为非作歹,而无人敢管。曹操上任后,严厉执法: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十常侍之一蹇硕的叔父违反宵禁规定夜行,被曹操打杀,于是?京师敛夡,莫敢犯者。?

后来,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即后来官渡之战时弃袁归曹的那位)、沛国周旌联合了一众人物想要废黜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将这件事与辞官隐居的曹操商议,想要曹操加入他们,曹操坚决拒绝,后来王芬事败自杀,许攸逃亡。

董卓入京后,废少帝改立汉献帝,因董卓长期在西北,于京师内没有自己的人脉,于是封当时已广有名望的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拉拢曹操,曹操于是更名换姓逃出洛阳,到陈留散尽家产,募集义兵,起事讨伐董卓。

从这些事上来看,曹操在早年是个不畏豪强(当然以曹操自己的出身背景,他也是豪强之一)、执法严明、深明大义、忠于汉室之人。这样一个人为什么成为正统史书上唾骂的奸臣,演义小说中讥讽的大白脸呢?

二、曹操是在腐朽黑暗的东汉末年社会中一步步转变的

但凡一个人从一个思想跨越到另一个思想,有许多内因和外因共同施力,而外因往往是促进内因转化的动力,正所谓量变导致质变。腐朽黑暗的东汉末年社会就是导致曹操从忠臣一步步走向权臣的外因。

曹操由于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于是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如果是一般人,达官贵人们要摆布他,如同捏死一只蚂蚁般。但曹操父亲曹嵩官至太尉,养祖父曹腾是著名宦官,曹操背景深厚,达官贵人们不敢过分,只好把他明升暗降,调离洛阳。

汉灵帝光和三年时,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联合密谋诛杀专权乱政的宦官,结果泄密反被宦官所杀,曹操上书朝廷,言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被杀害,朝廷遍布奸臣,好人没有出路,言辞痛切,而汉灵帝却无视。再后来虽然曹操也多次上书朝廷进谏,但朝廷越来越昏乱,曹操知道汉室已经无法匡正,于是不再进谏。

再后来,曹操目睹讨伐董卓的诸侯庸碌无能,争权夺利,又互相攻伐,以至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更是进一步促进了他思想的变化。

曾经热血正义的曹操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下,一步步走向了原本思想的另一端,

三、曹操之所以终其一生未篡汉称帝,有着复杂的原因

曹操虽然据丞相位,总揽军政大权,架空皇帝,最后称魏王,加九锡,距离皇位仅一步之遥,但始终没有迈出这关键性的一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汉室虽然衰微,但由于时间尚短,仍是天下人视为正统所在,许多士大夫对汉室仍怀有深厚感情,就连曹操自己的部属也不乏有这种心理的人,如荀彧。曹操如果推翻汉室皇帝,必然天下大哗,成为众矢的之,上一个这样做的袁术已经成为愚蠢的榜样了。所以,当孙权上书不怀好意地劝曹操称帝时,曹操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

2.?挟天子以讨不臣?正是曹操在政治上的法宝,汉室天子在手,正可以利用他的名义下达各种命令,但凡不从命者,即为对汉室的不臣,讨之有名。这样一个有力武器在手,如果轻易就废了,无异于自废武功,得一皇帝虚名而失去大义,对精明的曹操来说,极不划算。

3.从曹操个人来说,虽然曹操最后视皇帝为无物,多加欺凌,但由于早年作为汉室忠臣的经历和思想,难免会在灵魂深处留下烙印,自己取而代之称帝,只怕有心理上的障碍。

其实,曹操对于称帝有着自己想法,其对属下群臣劝进时就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周文王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其子武王推翻了殷商而代之。曹操以周文王为例,是希望自己儿子代汉称帝,自己为后代打下基业,死后追封皇帝就可以了。

至于后来曹丕逼迫献帝禅位,登基称帝,是因为天下大势已定,汉室衰微多年,人人都知道匡扶不起,朝廷内的异己也铲除殆尽,称帝的条件业已成熟,至于东吴孙权,川蜀刘备是否称帝,已不影响大局了。

长史如歌评说:曹操作为高明的政治家,对于称帝一事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注重实际,不因虚名而迷惑,为后人立下基业,仅求死后得一皇帝虚名足矣。这一点上,胜过在汉室仍在,群雄环伺的情况下就急于称帝的袁术多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6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