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才出现纸,战国赵括真能“纸上谈兵”吗?这是一个历史错误,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背后的典故流传非常深远,每次谈起都会把矛头直指战国时期的赵括,但是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直到汉朝才出现纸,这和赵括生活的年代差了一两百年呢,难道赵括穿越了?
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历史错误,第一,我们容易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当成纸张的发明;第二,纸上谈兵最开始并不是专指赵括的。
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法的“纸”,是指用植物纤维加工后制成的便于书写的薄片,东汉时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大致上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制成的纸,基本上是现代纸张的前身。
而在蔡伦之前,实际上已经有纸了,甘肃天水放马滩曾经就出土过西汉时期的纸,上面绘着地图,这种纸就是用纸浆制成的。
所以我们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
在古埃及有一种莎(suō)草纸,但本质上来说,这种所谓的纸,跟中国早期使用的竹简是一个意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仅仅是一种书写的载体而已。
当然了,无论是东汉、西汉还是古埃及,离赵括生活的战国都差的太远,纸和赵括是扯不上关系的。
长平之战后,赵括同学的名声一落千丈,确实有很多因他而创造出来的成语,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这样说道: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胶柱鼓瑟,是形容一个人拘泥城规,不懂变通的成语,带有贬义,和刻舟求剑之类的成语差不多一个意思,熟悉长平之战那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不懂变通、拘泥城规,正是对赵括最好的形容。
纸上谈兵这个词,是后人提炼出来的成语,用来比喻空谈理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跟赵括按部就班遵照兵书指挥打仗有一些联系,但绝不是特指赵括的。
纸上谈兵为什么会和赵括扯上关系呢,是后来某些不负责任的书商,在讲到长平之战时,十分笃定地把这个成语按在赵括身上,且不论这个词合适不合适,但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会误导很多人。
如果小朋友读到“纸上谈兵的赵括”,然后问父母“纸不是东汉发明的吗?”,多数父母估计会一脸懵。然后上网感叹现在的作业真是太tm难做了。
人们把说起来天花乱坠,干起来一事无成的行为称为“纸上谈兵”。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国将领赵括。赵括拥有扎实的军事理论,说起打仗理论一套一套的。
然而,赵括真的就是一个只知道照着图纸耍耍嘴皮子的普通人吗?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长平之战前夕,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临时撤换了廉颇,派赵括出战。结果在与秦国的战斗中,赵军大败,数十万将士被秦军坑杀,赵国成为一堆烂泥。
长平之战的第二年,秦国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之战爆发,赵国险些灭亡。至此,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再给秦国制造任何威胁,六国过上了合纵抗秦、相依为命的日子。
赵括实在就是把赵国拖进泥潭的罪人,遗臭万年。
而赵括到底有没有军事才能?到底是不是一个只会空谈的将领?我们自然要去看赵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战国中后期,赵国人才辈出,肥义、楼缓、蔺相如、李牧、廉颇、赵胜、赵奢等肩负起了发展和保卫赵国的重担。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肌体变得强劲起来。那时候,东方的魏、齐等国相继衰弱,赵国成为有可能对抗秦国的唯一一股力量。
时势造英雄,战场出名将。任何一个令人信服的将帅都是通过浴血奋战产生的。赵括的父亲赵奢,就是在刀光剑影中脱颖而出的英雄人物。
赵奢早年只是赵国一个征收佃租的官吏。一次,赵奢在征收佃租的时候,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拒绝交租。一气之下,赵奢斩杀了平原君家的九个管家,以示惩戒。
征收佃租的小喽喽子敢到自己头上动土,平原君不能甘心,他找来赵奢,准备报复。
不打不相识,相识便相知。一见到赵奢,平原君就开始质问,但见赵奢坦陈个人租税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言之有理有据,言之有情。平原君发现赵奢还真是一个可以担当重任的人物。他非但没有治罪赵奢,还将他推荐给了赵王,成为掌管全国赋税的高管。
而因为一个偶然事件,赵奢实现了从财税高管向武将的转变。
那时候,秦国大军驻扎在阏与,准备围攻魏国,而赵王产生了救援魏国的想法。
当时,廉颇和乐乘都认为道路艰险,救援难度大,不应出兵。“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奢却支持赵王出兵支援魏国。这场战斗的结果,正如赵奢预料的那样:赵军成功利用险要地势大败秦军,魏国之危被解。
赵奢作为支援战的谋划者和指挥者,声名大噪,被赵王封为马服君,和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
老子英雄,儿子不一定就是一条好汉。
赵括聪明睿智,自幼学习兵法,非常自信,有时候和父亲赵奢交流时,赵奢根本插不上嘴,还常常很不满意。或许从小看到大,赵奢早就说过:“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恃才而骄、不重实际让赵奢对这个儿子的担心日益加重。
赵孝成王七年(前260),赵奢已故,蔺相如病重,廉颇数败于秦,守营不战。可赵王是个急于求成的暴脾气,看到廉颇久久不能决胜,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秦军把握住了赵王的这个心理,大肆散播“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的谣言。
赵王果然上钩,派出赵括代替廉颇。赵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从秦军的这个计谋来看,赵括空有学识而不懂实际用兵,应当是人尽皆知的一个事实。且在赵括出兵前,赵括之母还专程拜见赵王,搬出当初赵奢对自家儿子的评价,还拿父子二人做比较,建议不要让赵括率军。
赵王急于求成,哪能听进去不同意见。廉颇让位于赵括,赵国的命运急转直下。
面对赵括,秦国大将白起牙根痒痒的。
长平之战,赵国战略战术上都不及秦军,结果人心浮动,被白起包了饺子,数十万士兵投降,赵括被射死。
纸上得来终觉浅,赵括只知道读书,不知道战场瞬息万变。“纸上谈兵”是赵国走向灭亡的开始。
所有人对赵括的概念都是从后人拿着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和不多的那点“亲朋好友”的对话黑的他,然后觉得这票临阵换帅的领导和当王的包括这个夸夸其谈的赵括本人都是傻冒,
然后就跟傻子一样耿直地撞上白起被包围,还傻乎乎多少时间不突围被弄死了。
这些人从来没想过一点
——没有点军事才能,能让足足几十万,堆起来能塞满东到西你上下班多少条马路,挤满人头的军队动弹一步吗?
哪怕指挥的是40万头猪,在座有谁赶得动吗?
这种人怕是连玩个战略游戏指挥个几十个小兵都要手忙脚乱半天,玩过多少次这样游戏的还勉强能打出“几百个单位”的小战术。
——赵括本身完全没有多少好的打仗履历
——可他却年纪轻轻在各种权贵势力和军中错根复杂的军队中吃得开,甚至指挥得动,换在座任何一个人来?
你能面对勉强在廉颇或别的老将面前才服气听命的一票猛将和军中痞子?
这里面有多少少年的手段和措施才能整合全军?
有多少鼓舞人心的手段,才能让在廉颇手里一次次败北的全军有决一死战的信心?让这群士兵给一个比自己小多少岁的年轻人卖命??????
在座当然没有统过军的,你们知道光光是四十万张嘴,军队就需要多少庞大的后勤?需要组织多少万伙夫和运输?折算下来一个人能从多少城市调来多少粮草,路途消耗多少,一个人力能喂饱几个士兵???
光是里面的统计就够我们所有高学历的白领用计算机和统计表算到脑壳破裂了,更不要说里面还有七八成真正关于打仗,将领需要去组织谋划出力的事了,
真的有人会以为这赵括上任,啥也不做,就是个花瓶还能带起几十万大军打上一仗?和如日中天的秦国军队,诸国避之若虎的秦国干????
抱歉,所谓一直贬低的廉颇不能,他也的确不敢,因为他输了,就是千年骂名
老板要他打,他一样守成,被白起打的一路丢兵卸甲,说的好听是消耗对方实力,但秦国那些年东西南北打仗从来没停过,他们怕过这点消耗吗?
就没想过战略国事上,再输下去就要完蛋了吗?逼他打也不得不打,可廉颇不还是爱惜羽毛,死活不打——想白了面对白起最多的他也知道自己肯定要输,守势拖时间还能好看一些。
他能赢?哈,对白起要能赢还能轮得到赵括??
拿父母之言诋毁他也是奇葩,
第一,这小子百分百有才能是肯定的,不然如上,任谁去操控不吃饭没想法没被打败过那么多次没有那么多不服气将领没等等等等等因素,给你塞四十万机器人,有谁他娘能打包票自己干得过白起????
第二,按正常父母来讲,如果有外人在大战之前询问你家儿子能不能一堪大用?有哪种没脑子的爹妈会说:会啊会啊,咱家儿子特会打仗,我这么会打没白教,打输了你把我们全家砍了
嘴里说谈军事自己说不过自己儿子,不过也就那样,不堪大用不堪大用——是个傻子都能看出来这里面带着一代名将的骄傲,后面是谦虚和明确指出了这孩子没磨砺过
当妈的也看不到大战当前,学王八的廉颇根本不愿意当大头,自己儿子还没成才就要去拼命吗?这时候她会一个劲地跟王上说:咱家孩子特厉害,打仗不在话下,这局面八成又要输,让咱家孩子顶上,我们当父母不心疼
这不肯定要贬低自己孩子别让他送死吗?这破落赵国这局面换谁来都救不了,爱谁谁去吧,这时候怎么会夸孩子有本事?
可惜。赵括本人的确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层层阻力下还是有胆子打,也的确有能力打了出来。
根本不是什么领导昏庸傻冒不管不顾本人意见硬拉一个从哪来的娃就领兵了——赵括本人没有本事会上任吗?
第三要顺着这点说下去,哪怕是个白痴,治理国家这些年,打了那么多仗,没吃过猪都见过猪跑了,这皇帝老儿会没半点识人之明?被赵括黄口小儿随便忽悠两下骗了???
别当皇帝都是白痴,能在秦国猛打下抗住,一票领导班底不是都一样是白痴,
他们都能认同赵括这毫无阅历的小子,可见他完全不会缺少能耐,至少口才和脑子绝对不会差,不然要是随便来个阴谋齐国就能换个相,赵国燕国就能换帅,这古人仗还有必要打吗?肯定其中有参杂对赵括本人的考量,咱们小学生都知道要看人任命,治理多少宽广国家的那帮人1不明白??
更何况,赵括本人如果只是会忽悠人,他没本事,就点小聪明,他为什么要趟这浑水??往要送命的局面里凑???有多少可以骗功名利禄的办法,他偏偏挑了国难当头挑大梁??当没别的人愿意当得冤大头??
我是没看出来一帮鄙视古人傻然后冒出优越还完全不懂点政治军事的老百姓有啥好乐呵的。
换到抗战,哪个团长旅长在小日本手里中了埋伏全军覆没了,葬送了多少人,你们有哪个敢说?
史料说的那么明白了,已经倾国之力,赵国国难当头大兵压境了,领头的还是战国战神白起,
哪怕这小子是个楞子啥也没做送死了,那也他娘是个值得尊敬的汉子,军事水平能不能敌过白起是另一码事,
更不要说这小子年纪轻轻家教良好,本身应该是个大少爷,养尊处优名门之后,
死呢,却是领兵带头死在了突围的路上,直到他死全军才军心涣散投了降,根本不符合夸夸其谈毫无本事又怕事的那种形象的诋毁
第四,这小子的确没有阅历,不然绝对可以打的漂亮得多,更不要说史料中为数不多的记载前后矛盾,写下了诸多换猪来都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其中最好笑的就是一点:白起用一丁点人断了他后路和粮草,然后包围了赵括,然后赵括四十天挺不住了才突围,然后死了。
这不通篇都是前后矛盾吗???
如果这赵括是傻子,根本不知军事,还年轻还毫无城府,中计了第一时间不会慌乱地想要打回去夺回后路吗?
这点人真的围得住几十万大军?没有关口?没有险要?每个人堵住几十米都拉成圈都围不住这么大庞大的军团好吗???诸位不会算算大军有多少占地吗???
更不要说模糊不清前后矛盾的记载根本没有描述确切战局,到底是不是围困了全军,还是围点打援,打了军队的后勤粮草,还是白起又用了什么诡策,
真以为一个白痴可以让军队在被围困的情况下奋战不止?
你以为多少庸才将领,多少国相,甚至多少皇帝有座城池有多少兵被围了没几天还是一样投降?这妨碍后人吹他们英明神武吗?
汉高祖白登之围,被围才七天七夜,就被蛮子打的只能行贿溜人,
汉高祖不会打仗????
而且按上面的逻辑,四十万绝对不会全部断在没多少的包围里面,哪怕赵军是几天不吃东西,几万能堵住几十万?负责段后路的将领是霸王再世?
更不要说就算真的全都不知道为什么被围住了,四十万,还是被坑杀前数字?
抱歉,赵括要是白痴,这全军的实力为什么没有被擅长歼灭战地白起打掉大半?换廉颇来,被不知道什么的诡计算计了(反正廉颇历史在白起手里吃的亏不少),被围困四十天,能剩下多少??
白起真的如所有人说的那么牛逼?
赵括真的是白痴?
所有人都把被坑杀地算进战损比,毫无对当时战局到底如何的想法,
要说史料,根本前后就没有半点说得通的,足以可见对这段历史的记载有多少残缺,而后人还是一个劲地拿着没多少点东西无脑地吹起白起人屠之名,赵括纸上谈兵,
抱歉。
那年头还没发明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6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甲骨文中提到过夏朝吗夏朝是否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