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木华黎,为蒙古帝国统一东北奠定了基础

众妙之门 2023-06-27 20:50:10

木华黎,为蒙古帝国统一东北奠定了基础

四杰木华黎,曾受命攻略辽西辽东,为蒙古帝国统一东北奠定了基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木华黎,为蒙古机刺亦儿部人,是蒙古帝国时代杰出的草原英雄之一。成吉思汗有八个骁勇非凡、战功显赫的助手,被成吉思汗称作自己的“四匹骏马”和“因头猎犬”。比较起来,“四杰”比“四狗”的地位更高,与成吉思汗的关系也更密切些。而在“四杰”之中,又以木华黎武功最为卓著,被誉为“多谋略,雄勇冠一时”。他曾受命经略辽西、辽东,为蒙古帝国统一东北奠定了基础,是当时与东北地区关系较大的一员蒙古将领。

在蒙军早期诸将中,木华黎不仅“雄勇冠一时”,而且以“多谋略”著称。成吉思汗的两次攻金,主要是以掠夺为目的,大军过处,恣意烧杀抢规,一律焚为平地,而且是边占领边放弃,不大在意地方政权的建设。相反,木华黎由于吸收了大批汉、女真、契丹等族的官吏和知识分子,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政治和军事统治经验,因而使蒙军的方针、政策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进行武力征服的同时,木华黎开始比较注意招纳、任用敌方的降将,如攻打山东益都时,有史天倪、萧勃选率众来降,任为百户;攻打北京时,有寅答虎之降,任为北京留守;兴中府有石天应之降,命为兵马都提控……等等。

这些降兵降将的归附,壮大了蒙军的力量,其中相当一部分将领成了木华黎政治、军事上的重要谋士。1210年,木华黎于定州收降金汾阳郡公郭宝玉,引见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问以夺取中原之策,郭宝玉回答说:“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围金,必得志焉。”又说:“建国之初,宜颁新令”。于是,在郭宝玉的参与下,颁条画五章,规定出军不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限定军户起了标准,民匠限地一顷,僧道无益于国、有损于民者悉行禁止,这些政策措施对于蒙古帝国的军政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在战争过程中,蒙军烧杀拂掠之风始终未能完全制止,但木华黎还是逐渐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公元1220年,在河北,汉人降将史天倪进言:“今中原初定,而大军所过纵兵抄掠,希王者爱民之意也。”木华黎很欣赏他的意见,立即下令严禁剿掠,俘获的居民一律遣还田里。攻克平阳后,蒙军故态复萌,大肆抄掠。降将刘世安又进言说:“自古建国,以民为本,今河东杀掠殆尽,异日我师复来,孰将转输?收存恤亡,此其时也。”木华黎根据他的意见,继续对军纪继续加以整顿。木华黎知人善任,即使对于金朝降将也注意发挥他们的才能。

如石天应投降后,木华黎很重用他,他为蒙军“造战攻之具,临机应变,迅捷如神”,后来被拜为龙虎卫上将军、元帅右监军。金将何实长于战略战术,“奇变百出”,木华黎得了这个人,“碑欣跃,大加赞赏”,引见于成吉思汗,拜为先锋。在对金战争中,木华黎开始注意到了一些地方政权的建设,并大量利用金朝降将就地进行统辖管理,这在蒙古帝国对金战争方针策略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改进。

在成吉思汗时代,木华黎是诸将中最有谋略、武功最显赫的一个。他的死去,是成吉思汗的一个重大损失,并使蒙古帝国在北方的统治有所削弱。成吉思汗一直非常怀念,1239年他亲率大军攻打凤翔的时候,对周围诸将无限感慨地说:“如果木华黎还活着,就用不着我亲自领军到这里征战了。”在忽必烈继位之前,木华黎是蒙古帝国诸将中唯一被封王的一个。木华黎的后商在元代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子孙中有十二人承袭了国王封号,七人建国王旗帜。

历史记载,在元代,“庆赏延于世世,朝廷议功选德,必首三家焉”。三家指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三大家族。在元代蒙古贵族中,木华黎家族汉化程度最深,他的子孙多负责汉族地区的军务,所统军队也多汉军。木华黎的子孙有几个长期担任过辽阳、北京等行省的职务,如第四代忽林池国王曾任北京、辽阳行省事,第五代乃蛮台国王曾任辽阳行省左丞相,第六代野仙溥花也曾任辽阳行省左丞相。直到元末,纳哈出犹为开元王。可以说,木华黎家族与东北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未没有学过兵法的成吉思汗凭什么能所向披靡?

铁木真不识字,但能参透人性的奥妙;没有学过兵法,却所向披靡。当后人在回味这段硝烟四起、血漫长天的历史时,不论是褒是贬,都不能忽视这位几乎从一无所有开始缔造千古伟业的巨人。

一、苦难中崛起的素质

铁木真出生在蒙古部族的一个贵族世家,父亲也速该是蒙古一个大部族的首领。当时漠北高原有一百多个部落,互相征战。铁木真降生时,恰逢也速该征讨塔塔儿部并俘获了他们的首领,而那个首领的名字叫铁木真,也速该为了纪念自己的赫赫武功,便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铁木真。到铁木真九岁时,父亲被塔塔儿部人毒死,部众离散,他随母亲月伦艰难度日。在这期间,曾被其他部落捉获,险些遇害,凭机敏得以逃脱。又过了几年,他依附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克烈部首领脱里(后称王汗),得以收聚父亲旧部,有了自己的一些嫡系人马。后来,又与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结为义兄弟,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

到12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铁木真带着自己的部众来到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上游,独立建帐(比部落等级低)。由于他广结盟友,选贤任能,宽厚待人,吸引了许多蒙古部众和贵族来投奔,不久,正式组建部落,被推为可汗(首领)。但是,他的崛起使其他一些部落感到不安,昔日的结义兄弟札木合率领着十三部联军三万多人来进攻,铁木真召集了所部兵马及其他联军三万人迎击。虽同样是三万对三万,但这次战斗铁木真由于种种原因却失败了,只好向更偏远的地域退兵。不过,铁木真善于争取人心,使得札木合的部众在战后纷纷叛附,反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1196年,铁木真与王汗联兵,配合金朝丞相完颜襄击杀塔塔儿部多人,被金朝封为部族首领(这时的蒙古高原各部都在金朝的统治下,金朝封官表示其地位的合法性)。后来,又经过多次征战,虽然有胜有负,但势力不断壮大,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1202年,铁木真消灭了塔塔儿四部,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实力猛增,成为蒙古高原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他的强大引起了王汗的嫉恨和敌视,1203年,王汗对铁木真发起突然袭击,铁木真败退到哈勒哈河以北,虽败得很惨,但实力还在。不久,铁木真乘王汗不备,奇袭王汗大营,杀得部众四散,王汗只身败逃,被乃蛮人捕杀,克烈部从此灭亡。1204年,铁木真又乘乃蛮首领太阳汗来攻的有利时机,巧布疑阵,擒杀太阳汗,征服部众。到1206年,蒙古高原一百多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都统一在了铁木真的旗帜下。

铁木真在征服草原的过程中,总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崛起,显示出坚毅勇敢的性格特质。他像狼一般的机智敏捷,用兵也如狼一般的细腻而勇猛。同时,他还聪明地利用宗教抬高自己的形象。当时蒙古高原盛行萨满教,铁木真利用这种宗教竭力宣扬天命论,宣称自己是得天地之赞力,天命众百姓都属我管。依靠萨满首领豁儿赤、通天巫阔阔出等人宣称天神命铁木真为普世之君主。四分五裂了多少年的蒙古高原终于统一在了铁木真的大旗之下。可这莫大的功勋仍旧无法满足他宽阔的眼界,他在论功封官、建章立制的同时,又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天际......

二、深沉有大略的战神

铁木真是世界战争史上无法忽略的军事天才。他不识字,也没有学过兵法,但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远交近攻,力避树敌过多;战术上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这些,都绽放着智与勇的夺目光芒,在广瀚的欧亚大陆,铁木真就是战神,他的蒙古军队摧枯拉朽的力量令对手无不闻风丧胆、俯首称臣。

铁木真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他经常这样号召他的军队:我们不但要当草原的主人,我们还要做中原的主人,在具体行动上采取了让许多后世战略家费解而又事实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自占以来,人们对蒙古兵进攻中原地区屠城抢掠后再退回蒙古高原的战略,往往看成是游牧民族的习性和贪财欲望所至,因为这与中原人争城占地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但是当我们审视最后结果时,就不能不承认这种战略的高明。因为当时铁木真清醒地看到,金国毕竟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中原大国,它统治着大半个黄河流域和北方的广大土地,全国人口近五千万,有一支上百万的军队。而那时的蒙古,人口不过一百多万,兵力也只有十多万人,这就是说,金国人口比蒙古多四十多倍,兵力也在蒙古的十倍以上。这样的实力对比,如果单靠自己的十多万蒙古军,即使能一举摧毁金朝的统治政权,也无法控制中原这偌大国土,所以不如采用消耗战术,逐步攻掠,一次次地把金国掏空,使它变成一个虚有其表的空壳儿,然后再探索灭亡金国以后的统治方法。在这种思想支配下,铁木真的兵马攻下金国的众多城池后,并不驻兵占领,而是在劫掠之后放弃,给金国留下一座座空城,使劫后的城市发生内乱,消耗金国的实力。

铁木真每做出重大的战争决定后,总是举行独特的战争动员。按照蒙古人的习惯,他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摘下帽子,把腰带挂在脖子上,恭恭敬敬地向上天行三次以头叩地的跪拜大礼,然后起来祷告,祈祷完毕后,下山进入大帐,闭门三天不出。在这三天之中,军中将士都要分批围绕在大帐的周围,齐声高呼:天神!天神!佑助蒙古!天神!天神!惩戒敌人!直至第四天,他才从大帐中走出来,点将发兵。用这种方式使自己清醒,更用这种方式激励将士的斗志。

铁木真以其敏锐的眼光与头脑,吸收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他命令自己的部下:凡是归降的能工巧匠和懂得各种技术的人,都要给予特殊优待;凡攻破城市以后,对一切能工巧匠,一律给予赦免,不准杀害;凡是俘虏中的工匠,都要单独挑出来,另加任用。因此,蒙古兵在屠城之前都要先问谁有手艺,把有用的工匠留下来。这样除了直接用于战争的需要之外,还间接提高了蒙古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在蒙古高原上不仅能够制造弓箭、盔甲、攻城机械,以及大量地生产木炮、石炮和各种铁炮,而且能够造出先进的车辆和各种手工制品,并且建立了采矿、冶铁业,促进和带动了农业、牧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和架设桥梁等。特别是造炮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蒙古铁骑如虎添翼,所向无敌。

三、求贤若渴,爱护人才

铁木真认为:把金银财物当成宝贝,那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世间最好的宝贝,是人。因此,他求贤若渴,广纳群才。

他始终把关心爱护部下作为首要大事,在他心中有一条用人的原则——要想领导别人,必先取得别人之心,让其对自己心服口服。他对待部下,一旦看准了人,总是绝对信任,大胆放手,只交待任务,不干涉具体行动,让部下充分施展才能。在对待木华黎的放手使用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木华黎小时候是铁木真家的奴隶,有智谋,能打仗,一直追随着铁木真南征北战。1217年,铁木真封木华黎为太师、国工,把对金国战争的大权全部交给他办理,凡攻金战争中的一切事宜,不须请示报告,皆可自行决策处理。木华黎不负所托。占据金朝大片国土,为以后蒙古灭金奠定了基础。

在攻占金国中都(今北京)之后,铁木真听说有个叫耶律楚材的人学问很大,就向几位金国降将细细询问.知道此人确实是个杰出的人才。就派人四出寻访,找到后马上接见,一番详谈之后,十分满意。从此以后,他们两人常在一起谈今论古,谈天说地,每次出征都把他带在身边。由于耶律楚材知识丰富,无论铁木真有什么不解的问题,耶律楚材都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般地回答,深入浅出地讲解。铁木真非常高兴,公开称他为天赐。同时,铁木真也从耶律楚材的身上接触到了中原的文明,逐渐了解了中原文化。由于耶律楚材的劝戒,蒙古军队的屠城政策发生改变,滥杀事情也逐渐减少,对蒙古帝国的命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人才的得失去留,关系到事业的盛衰兴亡,正确的用人政策正是铁木真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四、霸气昂扬的畅快心怀

铁木真说:我的最大快乐就是征服,征服天下是我的至高梦想。他实现了灭国四十,逐平西夏的征服神话,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他的西征。

1218年,蒙古国的商队被花刺子模国的边将抢劫了。这种杀人越货的行为,激起了成吉思汗的愤怒,他决定亲自领兵西征花刺子模国。花刺子模国位于阿姆河下游,是当时中亚细亚的一个大国。它的领土,东北至锡尔河,东南至印度河,北至咸海、里海,西北至阿塞拜疆,西临巴格达,南濒印度洋,几乎占有中亚细亚的全部。

1219年夏,在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之后,铁木真在也儿底斯河畔举行了盛大的出师动员大会。在大会上,铁木真宣布让木华黎继续攻打金国,派二弟哈撒儿领兵对付西夏,采取围而不打、监视动向为主的策略。然后命令大将哲别为西征先锋、大将速不台、脱忽察儿随后,自己率四子拖雷及众将领带领十万人马为后应。誓师完毕。祭旗启程。

二十万骑兵,数十万匹战马,外加运输的牛车,构成一支浩大壮观的队伍,远远望去,铺天盖地,令人生畏!大军来到金山(阿尔泰山)脚下,虽是夏天,但山上飞雪漫舞,积冰千尺。为了行军需要。铁木真命令凿冰开道,让三子窝阔台带领工兵在阿尔泰山铲冰修路,派次子察合台领兵修筑栈道。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了阿尔泰山,越过了帕米尔高原和天山之间的谷地,经过长途跋涉,进入花刺子模境内。先后攻克讹答刺城(在今锡尔河中游)、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呼罗珊(伊朗东北部)等城池,兵锋北越高加索山、进入俄罗斯境内,南逼印度河,西进克里米亚半岛。

铁木真及其子孙建立起了一个幅员广大的蒙古王朝,其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南达爪洼中南半岛,在北纬15度至60度、东经15度至130度之间,总面积达到三千万平方公里。

美国传记名家哈罗兰姆在他的著作中说:虽然当初的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文明的熏染,却能为五十多个民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五十个经度,一个少女怀揣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蒙古王朝的建立使得东西交流为之畅通,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元朝成吉思汗西征时谁管中原

你好,是由 木华黎 和 监国公主阿剌海别吉 两人管理。

成吉思汗率大军西征时,将汗国的事务都交给 木华黎 管理。同时任命自己的三女儿阿剌海别吉为“ 监国公主 ”,木华黎所做一切决策、军国大事,都必须与“监国公主”商议,并经由“监国公主”的许可,方能得以实施。

木华黎
中文名: 木华黎
外文名: Muquli Мухулай
别名: 木合里、摩和赉
国籍: 蒙古帝国
出生日期: 1170年
逝世日期: 1223年
职业: 太师、国王
主要成就: 蒙古帝国开国功臣,“四杰”之一

阿剌海别吉:
阿剌海别吉,是成吉思汗的三女儿,是监国公主,又称“壶盖公主”,史称“ 最智勇的蒙古公主 ”。她 就是金庸 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 华筝 的原型。

纵为四杰之首的木华黎,凡事都要与阿剌海别吉做最后的考量,才会付诸于实施,由此可见阿剌海别吉的睿智并非浪得虚名。

身为“监国公主”,阿剌海别吉更像一位“鞠躬尽瘁”的国之“辅宰”。据记载,成吉思汗出征之时,阿剌海别吉常常替父操持国务,率领人马,巡视领土。1217年,成吉思汗伐金期间,木华黎率军来到青冢一带(今呼和浩特市南王昭君墓)进行休整,对大军的状况了如指掌的阿剌海别吉一得到消息,就立刻派使者前往驻军所在,对立功将士大加封赏,还举行盛大宴会。受到公主犒劳的众将士,自然对“监国公主”及她所代表的汗廷感恩戴德,势要将金国打得落花流水。从这次犒军的经过及成果看,“监国公主”对军队的驾驭,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6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